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放歌延安城

2016-1-20 00:00| 查看: 198|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放歌延安城

  有些地方,初来乍到,甚至自始至终,都使人有一种难以亲近和逾越的疏离感;延安则不然,一看见巍巍的宝塔山,“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亲切感便油然而生。真的,一张张红扑扑的脸,那是我淳朴的乡亲;一串串脆生生的话语,那是我久违的乡音;一排排齐崭崭的窑洞,那是我可爱的家园。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使我感到“似曾相识”,无比亲切,虽然我这是初来延安。
  我们这一代人,是听着延安的歌谣,唱着礼赞延安的歌儿长大的。凌云的宝塔,潺潺的延河,舒适的窑洞,香甜的小米,美味的山药蛋……黄的土,蓝的天,白的云朵和羊群,还有红枣红椒红窗花大红的腰鼓大红的虎头儿鞋……这一切,都是缤纷的音符,组成动人的旋律,深深地埋在心间。现在,踏上这一片热土,心中的歌就象汩汩清泉,流动在胸间,那么清新,那么亲切,那么自然。       
  登上宝塔山,凭栏远眺——“一道道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嘹亮的女声犹如破空而来,袭向我的耳边。延安,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从党中央到达陕北后,更为她增添了圣洁的光彩,并使她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令世界瞩目的中国红色首都。党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深深地热爱着延安人民,延安人民深深地热爱着党和自己的军队,所以才会有如此发自内心的歌唱。
  漫步延河边,豪情倍增——“延河流水光闪闪,战士饮马走河边……”激越的男声响遏行云,在汤汤急流间和我的心头回旋。延河,这道不知养育了多少革命战士的甘泉曾经滋润了无数有志青年的心田。他们跨越万水千山,冲破重重阻碍,来到延河两岸,读书,工作,开荒,种地,神往着独立富强的新中国。延河边嘹亮的山歌声、爽朗的欢声笑语和潺潺的延河流水,交织成充满了青春活力的生命交响曲。
  徜徉杨家岭,流连忘返——“全国动刀兵,一齐来出征,你看那大旗飘扬多威风!这路人马哪里来,西北边区陕甘宁……”欢快自豪的歌声发自肺腑,这里的中央大礼堂曾云集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陈毅、刘伯承、邓小平……济济一堂的领袖们在这里运筹帷幄,展望新中国的曙光,描绘新中国的蓝图,开创新中国的伟业,于是就有了“宜将剩勇追穷寇”,“天翻地覆慨而慷”的黄钟大吕般的浩歌。
  踏进枣园,心潮起伏——“一九四三年十月的天,红格丹丹的太阳照呀照枣园。敬爱的周总理,盘腿坐在纺车前,手摇纺车吱扭扭转;周总理纺的线白格生生真好看…”绿树葱茏的枣园似乎到处都洋溢着深情的歌。延安,铭刻着中国革命史上一个最伟大而艰苦的时期,但是,我们的领袖,我们的党时时刻刻与这里的人民心心相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延安军民硬用坚韧不拔的意志,滚烫晶莹的汗珠,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建造起浩气长留天地间的丰碑。“枣园的灯光照天明,毛主席和我们心相连”,我们的心中永远有一盏亮堂堂的枣园明灯和一支支唱不完的歌儿。
  枣园的黄昏,窑洞前,紫丁香树下,一抹斜阳。两个陕北农民正在引吭高歌。白格生生的羊肚子手巾,红格丹丹的腰带,腰间还悬着扑楞楞的腰鼓;他们用粗朴的“信天游“展示着他们的活力,他们的能量。没有什么套式,没有什么技巧,只是让蕴积在胸中的热情任意宣泄,只是让心底的歌声尽情释放,把它们抛向黄土,甩上布满晚霞的苍穹,让高山上的流云为此流连,为此却步。
  一切就是这么简单,这么朴实,这么真挚,这么炽热,张嘴就来,随口就唱,单纯得就象陕北父老喜好的颜色——红就要红得逼你的眼,黄就要黄得使你心颤,白就要白得让你目眩。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个水里火里天上地下都是歌的世界:《秋收》、《对花》、《兰花花》、《绣金匾》、《赶牲灵》、《三十里铺》、《五哥放羊》……光灿灿耀九州,美不胜收。冼星海在这里编织了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郑律成在这里谱就了深沉豪迈的《延安颂》,就连执牧羊鞭的陕北老汉李有源也把一曲《东方红》送往了五湖四海。
  苍烟。落照。带着原始的、野性的“信天游”穿过暮色,不绝于耳——我的眼眶湿润了。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放歌延安城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94468-1.html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