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仙气,蓬莱阁

2016-1-20 00:00| 查看: 207|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仙气,蓬莱阁

说蓬莱阁是仙境一点也不夸张,仅看它的名字就来得不同凡响。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蓬莱阁)中,只有蓬莱阁是先有其名后建其楼,而且这楼名来的特早特霸道,竟出自先秦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和《封禅书》。

据《山海经·海内北经》上说“蓬莱山在海中”。《列子·汤问》中也有“勃海之东有山曰蓬莱”。

在《山海经》和《封禅书》中,还把蓬莱、瀛洲、方丈三座神山描绘得活灵活现。于是那些享尽人间富贵的帝王们便想得道成仙、长生不老。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去寻找蓬莱的人是齐威王和燕昭王,他们分别派出探险家出海寻求神山,结果都无功而返。

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过上钟鸣鼎食、唯我独尊的生活,自然就会想到要永远这样活下去。他首先想到的便是东海中的三座仙山,一定会有长生不老之药,于是乎便大规模东巡求药。想不到的是,在东巡的路上一个叫博浪沙的地方遭到刺客抛来的大铁锥,不但仙药没找到,还因此受到惊吓得病,没等回到咸阳就一命乌呼。

号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其求仙心之切与秦始皇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也御驾东巡访仙,而且还多次派人四处寻仙访药。说到这里不能不说说汉武帝被骗的事:

当时有一个叫栾大的方士自称能弄到长生不老之药,又说能找到海外仙山上的神仙,因此得到汉武帝的宠信。汉武帝一高兴,几天之内就封他为“天土将军”、“地土将军”和“大通将军”等官衔,后来居然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了他。一介方士竟然成了驸马,着实让人眼热。不过时间一久,汉武帝发现这栾大并没有多大本事,不免有些怀疑他的仙术。大约过了半年,汉武帝实在忍不住了,就命他去东海访仙。栾大无奈,只得别了公主而去。汉武帝怕被栾大骗了多了个心眼,就偷偷地派了个内侍扮做百姓尾随栾大。实在是这栾大本没有什么法术,只是先取道泰山胡乱玩了几天,然后又到东海边今烟台蓬莱等地闲逛了数日便回长安想编些谎言交差。谁知他的话还没出口,那内侍出现在他面前,栾大一看傻了眼,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汉武帝大怒,立即命人将这个骗子以欺君之罪腰斩于市。

汉武寻仙访道虽然受到了历史的嘲弄,但是,据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说,“昔汉武帝于此望蓬莱山,因筑城,以蓬莱名之。”这就是说,蓬莱阁最早的建筑出现在公元前104年了,是汉武帝把虚无的蓬莱变成了砖瓦结构的现实,也算一功吧。

其实在我看来,海上三仙山的滥觞应该是蓬莱阁外长山列岛附近的海市蜃楼自然景观。古人们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一些人见到海上出现楼阁亭台等幻影便信以为真——是自然景观欺骗了那些想得道成仙的人包括那些帝王们。

汉武帝时建的小城早已无迹可寻,但厚重的神仙文化还具有强大的吸引人的魅力。有意思的是,佛教和道教的信徒都最先看中了这块宝地,唐代这里就出现了两个庙——弥陀寺和龙王宫。弥陀寺是佛教寺院,而龙王宫则是供奉东海龙王的道教寺庙。到了宋代,人们知道海市蜃楼只是一种自然景观,虽然虚幻但却相当神奇,虽然出现次数稀少但也有些人争相恐后前来观看。再加上有关“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使蓬莱名声大噪,游人纷至沓来。大约是为了观看海景、吸引游人的需要,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登州知州朱处约顺应民意,派人将龙王庙西迁,建起了一座可以让人登临看海景的楼阁,这便是最初的“蓬莱阁”。

这之后的宋、元、明、清诸朝多次增修增建,终于形成了总面积3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900平方米的蓬莱阁建筑群景区。1982年,蓬莱阁与蓬莱水城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是一个凡夫俗子,自知不能得道成仙,但也想沾沾仙气去一次蓬莱阁。2002年夏,长春有一个旅行团组织了一次山东全线游,最后一个景点就是蓬莱,也许就是冲着蓬莱阁我报了名。哪知自己本是肉体凡胎,到达烟台的那天晚上在酒店吃饭,半夜里竟因为食物不干净全团人都上吐下泻起来。由于我早有准备,感到不适吃了“泻痢停”才没有住进医院。第二天全团人都囚在宾馆里,到了第三天才有五个人坚持着由地陪带着奔向蓬莱阁。(见我以前发的《坎坷多舛的山东之旅》)

从烟台到蓬莱不是很远,加上天气超好,虽是身体虚弱,但没有影响我们沾沾仙气的良好心情。

从停车场下车后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这段路两侧全是卖旅游纪念品的,多是石雕的八仙过海、佛像佛珠等寻常物件,也没有什么稀奇的东西,只不过是当地人想借仙气赚几个钱来养家糊口罢了。

进入景区要过一座名叫“登仙桥”的小桥。导小姐把我们领到桥上说:“身到蓬莱即是仙,现在我们都是半个神仙了。”一句哄小孩子的话竟叫大伙很开心。

景区正门前有一四柱冲天式单檐彩绘坊,坊额上题着“人间蓬莱”四个鎏金大字,竟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手迹,这也确实难得。内外两边柱子上分别镌刻的书画名家刘海粟题的“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和费心我题写的“丹崖琼阁步履逍遥,碧海仙槎心神飞跃”楹联,仅一座牌坊就看到了古今名人做神仙之游的快乐心情。

我们游玩的第一个景点是蓬莱阁内唯一的佛教建筑“弥陀寺”,它始建于唐代。弥陀是阿弥陀佛的简称,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许是我孤陋寡闻,自以为佛、道本是不相融的两种宗教,因为佛教讲究四大皆空,讲究苦修行,终生不娶不嫁;而道教讲究过神仙一样的舒适生活,并且可以喝酒吃肉甚至娶妻生子。如此看来,四大皆空也好,得道成仙也罢,应该是劝人向善把它们归到了一起。

出了弥陀寺路过一个“万民感德碑亭”,据说这是因为清初登州地方遇到大旱,康熙皇帝降旨免田赋三年,为此百姓感恩戴德,登州官吏便以百姓的名义在这仙境中立起一碑。只是原碑在文革时期被红卫兵砸毁,仅剩下碑座。现在看到的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想一想蓬莱阁上既有佛殿又有龙王庙,老百姓也都虔诚地供奉着各路神仙,但还是出现了大旱,这佛道也太不讲究了吧。到底还是皇帝开恩,减赋三年,所以把感念康熙的碑建在这神圣的地方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过了感德碑亭地势开始升高,迎面又是一座牌坊,叫做“丹崖仙境”坊,这四个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来蓬莱时题写的,是迈入仙境的第二道牌坊,也是蓬莱阁标志性建筑,游人们争着在此摄影留念。导小姐说,最佳的照相位置是第三个台阶,有“连升三级”的意思。听到有这一说,游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挤到第三层台阶上拍照,谁也不肯相让。想来这些急着照像的人都是些想连升三级的吧,因为中国的现实是——当官总比当那虚无缥缈的神仙好啊。

再往北就是“显灵门”了,显灵门向上望去就是供奉东海龙王的“龙王宫”。古代中原人一直都把黄海渤海统称为“东海”,所以把祭祀东海龙王的庙建在这里也不为过。龙王宫里除了正殿上的东海龙王敖广外,还供奉着敖广的两位大将:定海将军,靖海将军。再有就是巡海夜叉、千里眼、顺风耳、风婆、雷公、电母等诸位神仙。一直以来,老百姓都虔诚地供奉祭祀他们,盼望着就是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可是这些神仙也太不敬业,海上照常还是掀起狂风巨浪,倭寇还是经常侵犯中国海疆。为此,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不得不在蓬莱阁外建起了一座水城,驻兵防倭——到底还是硬兵器胜过了水中的虾兵蟹将。不过这龙王庙还真有一则显灵的事例,那就是苏东坡到登州来任知州,仅在这里待了5天,因为想看海市蜃楼,向龙王祈祷,竟真的让他如愿以尝看到了难见的景观。也许正是因为苏东坡求龙王灵验所致,游人们多在此烧香许愿,猛往功德箱里塞钱,那虔诚的样子着实让人感动。不过我突然想起来某媒体曾报导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位贪官席卷公款出逃,怕被捉而求神佛保佑,也到庙里往功德箱里塞钱和祭拜,可最终他还是被人民绳之以法。神灵并没有保佑他。不过由此我对那功德箱里的钱就有些怀疑了,那钱难道都是干净的吗?于是就有了一首咏《蓬莱阁功德箱》的诗:

一到蓬莱半是仙,焚香膜拜礼虔虔,千张功德箱中币,或有贪污受贿钱。

出了龙王庙就到了天后宫,它是蓬莱阁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建筑,也是北方最大的天后宫之一。记得在天津古文化街上看过天后宫,后来到福建广东沿海,几乎所有的大市镇都有,不过不少地方叫它“妈祖庙”。其中莆田湄洲岛上的妈祖庙是最正统的,因为天后娘娘就出生在莆田。天后娘娘本姓林,叫林默娘。据说她是一位28岁也没出嫁的老姑娘,死后成神,多次显灵在海上救人,看来真人也是可以成神的。在我国东南沿海,百姓们对这位神女奉若神明,每年妈祖诞生的农历二月二十三日,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据调查,台湾居民中,百分之七十一的人信奉妈祖。

我在天后宫转了半天,却对那“碧海丹心”扁额情有独钟。它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冯玉祥所写的。1934年冯玉祥受蒋介石的挟制抗日壮志未酬,闲住山东,曾偕同国民党元老李烈钧来游蓬莱阁,李烈钧手书一联“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并请冯玉祥题写横批,冯玉祥略一思索,信笔写下“碧海丹心”四个大字,抒发了他忠心报国的情怀。看来这两位爱国将领面对林氏默娘义举,都有恨不死为默娘,壮志难酬的慨叹吧。

最后登上了蓬莱阁地势最高处,据说是70米丹崖山的最高点,手扶城墙向海中望去,可见远处长山岛的身影,真是烟波浩缈,极目万里。有一灯塔高耸岩上,鹤立鸡群。前方的海域就是经常出现海市蜃楼的地方,尤其是每年的春夏,夏秋交替之际是海市最易出现的时候。我的后面就是本次游的核心——蓬莱阁。

蓬莱阁已有千年历史。正门上方悬挂的“蓬莱阁”横匾,为清代书法家铁保的手迹。蓬莱阁原本是宋代为了游人登临方便而建,不知在何时竟让八仙占领,里面竟塑着八仙的神像。想那八仙最初都是凡人,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一一得道成仙,靠着手里的简单物件就能渡过波涛汹涌的大海,并能为人消灾解难,老百姓供奉他们也可理解了。最神奇的地方是阁西侧的避风亭,据说任凭外面的狂风四起,里面丝毫感觉不到一丝风,因此清朝山东巡抚托浑布在墙上手书 “海不扬波”这四个大字。可是你要仔细看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字是经过修整的。原来,当时托浑布写此四字时是希望万里海疆平安无事,可是历史偏偏和他开了一个玩笑。甲午战争时,日舰炮击蓬莱城,一颗哑弹打中了这个“不”字,于是海不扬波变成了海扬波。事实证明,没有强盛的国家和强大的海军,“海不扬波”只能成为一种幻想而已。

蓬莱阁的东面就是著名的卧碑亭。亭中一块横卧的巨石,前后都有字迹,它的正面是行草《书吴道子画后》,背面是楷书《海市诗》,据说都是苏东坡的真迹。

《海市诗》共七言24句,是一首古风诗。全诗洒脱无比,据说当时苏东坡喝了酒,所以前半部分写得工整而后半部分有些率性而为,这正合了他的性情。诗中有一句“人间所得容力取,世外无物谁为雄?”,看来东坡先生也注重实绩而反对虚无的。考证苏轼的行踪可知,他是在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由黄州召回任为登州知州的,刚到任五天就又召他回京任中书舍人。在这五天里他喝了多少酒不知道,但诗却写了十几篇,居然还有两道奏章:一道是《乞罢登州椎盐状》(免除盐税),一道是《登州召还议水军状》。这两道奏章都关系到人民生活和海防。其中罢盐税的奏章居然经朝廷恩准,一直到北宋灭亡登州百姓吃盐都不交税,可是为登州百姓做了一件好事。试想当今做官的若在任只有五天,恐怕连忙自己的房子装修都忙不过来,哪有心思写诗写奏章呢?无怪乎在蓬莱阁东侧不远处,后来人们又为苏轼建了一个苏公祠。因此又有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五天登州府,千年苏公祠”的说法。想一想仅当了五天官就有百姓为他修祠堂,这实在让我辈汗颜。

卧碑亭的墙上还有其他人的墨迹,其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清朝人龚保题的联语“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是他一针见血地说中了要害——神仙仙境都是虚幻不真实的东西,只有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的人才是真正的神仙。所以,到蓬莱阁游玩的人,多看一下先贤文字,多学些先贤的的事迹;当官的为国为民做点实事,也算是沾了仙气了吧。

出了蓬莱阁顺东线往回走,来到戚公祠,据说那是当年戚继光抗倭时的水师府。府中有一尊戚继光的塑像十分威武。在府后的海边就是水城,虽然那城墙多是新修的,但依然显出这位名将的威严,神仙气和人间正气融为一体,蓬莱阁一游让我不虚此行了。

最后,我来到东面海滩边的八仙过海广场,那八仙过海的巨大雕像真的叫人震撼,站在这群雕像前,让我顿时感到人是多么地渺小。在充满仙气的蓬莱阁、在神灵面前、在先贤面前,谁人不渺小呢?


(站在八仙过海群雕前让我感到人的渺小)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仙气,蓬莱阁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89940-1.html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