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齐鲁与河洛之行

2016-1-20 00:00| 查看: 296|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有时会有人客气地说,中国你都走遍了吧。

差得远呢!

那还有什么地方没去?

没去的地方当然很多,但第一时间涌上心头的常常是这个:

黄河流域。

喜欢往西部跑,因为喜欢纯净的自然风光。远离了人群喧嚣,纷繁背景,那里的大山大水显得至情至性。

然而,远古时代的黄河,也是山青水秀草木葱茏的。所以才有人早早在那里垦荒定居,然后在岁月浸润中生出许多繁华似锦,再在岁月风霜中把红颜褪尽,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直到今天,就算曾经的青葱翠绿都变成漫漫黄沙,翻开厚厚的土地,依然会见到层层叠叠,都是曾经的红尘万丈,无比辉煌。哪座殿堂不曾礼乐钟鸣,哪座楼台不曾轻歌曼舞,哪座诗院不曾书声琅琅,哪座城墙不曾铁马金戈?只是如今,尽归沉默。

这土地,人称中原。不是没有风景,只是那风景叫做历史,叫做人文,埋得深,读不透。

终于在这个沙尘飞舞的春天来到这里,补一节浅浅的课。

卷一:春花

中原之旅,从一个最浅显的主题入手。

四月赏花,去看那倾国倾城的绝色,国色天香的牡丹。

菏泽还是洛阳?天平摆来摆去。

最后两边都去,皆大欢喜。

很早很早以前,牡丹已经是名倾天下的“洛阳花”。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但我最早认识的那两朵,来自曹州。《聊斋》里美丽的牡丹花仙葛巾和玉板,是曹国夫人的女儿,她们住在曹州。

曹州,今天的“牡丹之乡”菏泽。

春日的菏泽百花园,铺天盖地的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艳丽华贵。这园子不过100亩大小,然而栽满众多不同品种的牡丹,红白粉紫,色色齐备,相邻的两株,仿佛都没有相同的。

灿烂的阳光下,每一朵牡丹都开得浓烈鲜艳,饱满丰润。小的似碗,大的如盆,单瓣的明丽,重瓣的妩媚,千瓣的华美。牡丹花,每一朵都华丽贵气还不算,花色品种还尤其繁复。置身牡丹花丛,犹如置身一座宫殿,周遭尽是宫妆丽人,个个艳绝人寰,却又妆容各异。难怪有那么多写生者,随便对着哪一朵,都描画得那么专心。

然后,我见到我念念不忘的葛巾紫。花瓣重重叠叠,姿态圆润端正,那淡淡的紫色,正是我喜欢的。

不过葛巾紫现今的名气可能还不如玉板白。中国传统喜“正色”,黄是最好的,皇家专用呢,过去姚黄有多出名。再来是红白粉,牡丹8大色系,这三色怕是最常见的。绿牡丹和黑牡丹据说比较珍贵,蓝紫色系风头好像弱一点,有时还不如一些复色牡丹,比如二乔。

在菏泽没怎么见到黄牡丹。绿牡丹和黑牡丹倒见到了,在牡丹园。

曹州牡丹园,号称世界最大,园子很气派,牡丹植株却过于矮小,枝叶也过于扶疏,远看花已开得稀落,近观甚至开始凋零。

其中有一棵,矮矮的个儿,怯怯的花苞,欲展未展,带着淡淡的绿色,看样子,好像就是豆绿了。

也有植株高大,花朵繁密的,当中便有好几棵花色深浓如墨的黑牡丹。奈何这样的花株又每每用围栏护了起来,只能远观,不能近玩。

后来菏泽的朋友说,牡丹园的花多是新栽的,百花园却多是年深日久的野生牡丹。

难怪百花园的牡丹蓬勃葳蕤,错落有致得多。那棵比人还高的“老花王”,岁数都已过百。

一株牡丹想要与人比肩,原来需要经过漫长的修炼。难怪常大用对葛巾的身份发生怀疑时,葛巾会如此伤心生气。

而牡丹园里低矮贴地的,不过是幼小的牡丹娃娃,来日方长呢。况且那里花枝虽弱,浓郁的香气却是不假。谁说美丽的花儿就不香,牡丹色香俱全,所以才成了花王。

又过了两三天,正在谷雨时节,赏看牡丹,移师到了洛阳。

碰上下雨,心里担心会看到春红零落成泥。牡丹的花瓣其实极脆弱,乍看如同小时用来折花的皱纸,如何经得春雨蹂躏?

在白马寺,冷雨霏霏,打着伞去和牡丹亲近,成见一下打破。这里的牡丹大概只是寺里种来点缀的,占地不多,品种也单调。然而花株正当壮年,不像百年老花精身段沧桑,也没有幼年小花妖的底气不足,一棵棵枝繁叶茂,硕大无朋的花朵开得理直气壮。雨水滋润之下,叶子越发显得青翠欲滴,花朵也更加艳丽夺目,拍摄出来的效果,比晴天还胜一筹。

乘兴又到了白马寺对面的神州牡丹园。这里有大田,有小棚。大田牡丹跟曹州牡丹园的类似,许多开始凋谢,惟有赵粉开得最盛。小棚里却是春色满园,各色牡丹争奇斗妍,与百花园相比不相伯仲。只是百花园的似乎更加天然,而此地环境仿佛更加雍容,牡丹的品格也似乎更为高贵。

甫一进门,便有一丛灿若华锦的黄牡丹,开得骄傲自得。

园子里另有一处,专门辟来供人欣赏“花王”。不是哪一棵老牡丹,而是一个品种。每一朵花,都硕大如同小脸盆。

隐隐然王者气势。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毕竟,洛阳是王城,“牡丹之城”,尽管有人说,洛阳的牡丹,原来也源自菏泽。

从济南起行,其实一路见过春花无数。桃花烂漫,樱花妖娆,泰山的迎春从容自在,岱庙的紫藤含蓄内敛。

从未想过牡丹有专美的道理。南方鲜见这花,生不出感情,况且潜意识里,牡丹俗艳,没有风骨。

不知谁灌输的观念。然而歌里唱,男人久不见莲花,开始觉得牡丹美。

女人唱这歌时,不无哀怨。

这观念还真根深蒂固。

但我终于见到牡丹了,瞬间明白什么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胡红赵粉,魏紫姚黄,不过是天生丽质难自弃。若论品格,也是济世救人的良药。关于牡丹仙子的传说那么多,也没有一则说她坏心的。

春天的中原大地,牡丹就是傲视群芳的国色天香,无可争议。

卷二:山岳

登泰山而小天下。

那是孔子的年代。

泰山海拔1545米,今天看来实在不算高。南天门到玉皇顶的一段,也完全没有我想像的遥远。

但山上的风很大,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在天街,在日观峰,在孔子庙,在玉皇顶,山风猎猎,头发瞬间卷成乱草,打在脸上隐隐作痛,寒气穿过身体,凛冽如刀。

此前的五岳,我只到过衡山。初秋的南岳虽凉,祝融峰上也没有这样的冷峻山风。

于是开始对泰山敬畏。怎么说也是五岳独尊。

泰山的尊贵地位,用历朝历代金石加冕堆叠而成。我们曾走到红门孔子登临处,若继续步行上山,一定会看到许多碑文石刻。

但我们折返了,从天外村乘缆车上南天门,为了节省时间。

下山时,却把省下的时间都花在了并非传统的第3条登山线路上。纯粹是无心插柳,因为桃花峪的名字激起许多遐想。

山阴的一面,风的劲道丝毫不减。每每在石阶转角之处,横风突如其来,人就猛然一晃,摇摇欲坠。

护栏不多,游人更少。两个小时下山途中,大部分时间是我们几个人自娱自乐。偶尔也会碰到一对情侣,手执桃花,姗姗地迎面而来。

那桃花想必是一枝独秀,因为一路上桃树虽然不少,大部分却还是含苞未放。与近旁苍郁的松林和远处烂漫的迎春相比,生出几分单薄萧瑟。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但现在只是清明谷雨之间的阳春三月。

终于到了索道停车场。车子开下山时,我们眼前一亮。山道两侧,云蒸霞蔚,开满灿烂的桃花。飞红铺粉,宛若满天艳丽霞光,直达遥遥天际。

阴差阳错,我们看到东岳泰山的另一面,温柔,而不是威严。

带着酸疼的腿继续旅程。疼痛每日加深,自小腿蔓延到大腿,至龙门石窟,达至顶点。

但是前方还有嵩山。

中岳嵩山,因为少林寺而闻名。

于是我们就去少林寺。少林寺在少室山上,那也是嵩山的一部分。爬上山腰的二祖庵,一样可以看到四周群山环绕,青葱黛绿,属于嵩山的风貌。

观赏自然风光最好的应该是三皇寨,但它距离山门太远。不想走马观花,门票上的景点只好有所舍弃。

我们再一次和传统玩反差。在泰山选择自然,在嵩山便撷取文化。在塔林穿梭流连,在少林寺院摆出各种花拳绣腿嬉笑打闹。忽然发现,一切疼痛戛然而止,又恢复身轻如燕。

卷三:庙堂

在我们心目中,少林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寺庙。

把它看成圣地,是因为电影《少林寺》,因为出神入化的少林武术。

到了少林寺,第一要看的当然是武术表演。

没有开场,已经是里三层外三层的水泄不通,我们只能挤到台子前方席地而坐。这样也好,近距离感受,每一拳挥过,每一腿扫来,都是虎虎生风。

20分钟的表演,人人看得如痴如醉。硬桥硬马的铁布衫,柔若无骨的童子功,刚柔并济的八段锦,形神兼具的形意拳,都是真功夫啊!年轻的武僧且个个英挺帅气,目光炯炯,时光倒流,不也是那20年前的觉远!

少林寺的边上,便是武术学校。孩子们从小在这习武,表面上似乎背离传统的教育理念,但在这嵩山幽谷中,伴着密密竹林,青青草地,潺潺流水,淡淡花香,专心地演习武艺,不也是一件纯粹的快乐!

况且听着雄浑的禅院钟声,耳濡目染的禅意熏陶,年深日久积累下来,心灵也会成长。

少林寺终究是千年名刹了,少林功夫也有千年历史。如今寺院里仅存的那口大锅,据说已经是当年最小的锅了。少林僧众三千的时候,这锅可炒上百人吃的斋菜。

如何炒呢?还是功夫。

千年岁月,也铸就了庄严神圣的塔林,至今保存完好。

塔林,埋葬着少林历代高僧。古老的灵塔造型各异,参差错落,聚集成林,穿行其间,除了庄严肃穆,另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仿佛与清风常在的随意,与流云共生的自然。

这种古朴禅意也不是随处可见。比如十方禅院,其实就是五百罗汉堂,进去之后“随缘”点到某尊佛像,自然就有人拿着喇叭喊:请到那边让师父讲解。

倒也不必介怀,唐僧也要向如来弟子行贿才能拿到有字经书呢。佛家本出自世俗,点罗汉的游戏,不过也是投世人所好的俗套。

我说不劳师父解说,自己可以看懂。我点中的某尊者,确实配有浅白的注解,大意是尊者有无穷智慧,可看透世间万物来龙去脉。他内心清净如同莲花,点化世人的热情又炽烈如同火焰。

若这就是我的前世真身,或今生映像,倒也不错。

嵩山还有一座永泰寺,与少林寺遥遥相对。我们没有进去,因为不知道,那本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女僧寺院。

中原不乏古刹。

洛阳白马寺,第一座由朝廷出资兴建的寺院,距今已经1900多年。寺院里林木深郁,依旧香火鼎盛。没有旅游景点常有的喧闹,倒是沐浴在4月春雨中的兰花和牡丹,把人带入一种芬香宁静。

香山寺,紧挨着龙门石窟,依山而建。蓊郁的树林中,禅堂殿阁随着山势渐次升高。晚年的白居易在这里隐居,每天呼吸山林清幽气息,聆听飞鸟鸣唱,伴着暮鼓晨钟,推敲诗书文章,想来也是无限的惬意。

所以死后就葬在了香山寺旁的白园。

白园很隐逸,不如关林出名。洛阳关林,集关公墓冢和祭庙于一身,每天迎来送往不少游客,当中自然也不乏真心的朝圣者。

泱泱华夏,几千年也就出了这么一个武圣人。

文圣人影响力更大。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出生,“眼露白,鼻露孔,口露齿,耳露轮”,模样怪异。然而这位脑袋形似山丘的异人,日后创造了儒家学说,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领袖,位子牢牢坐足2000多年。

孔子的故乡在曲阜。到曲阜去,自然要拜访三孔。

孔府,孔氏族人的住所,一座庭院深深的大宅。直至民国时期,孔家人还在这里生活,如今的布设便是当时的样子。孔府的规模经历代发展而成,正屋厢房,回廊照壁,建筑布局有条不紊,恭谨有序。园中花木年年开,年年谢,不知道见过几任主人出生,又见过几任主人离世,送往孔林。

孔林,庞大的家族墓地。上至至圣先师孔夫子,下至80代后的孔门后裔,这片郁郁苍苍的山林专供孔家人在黄泉下相聚。2000多年的团结一致,也算绝无仅有。

至于祭祀,就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世界上的孔庙供奉的都是孔圣人,而曲阜这一座应该是最大最正宗的。密密麻麻的石碑,由历朝历代皇帝册立,足够凸显曲阜孔庙的身价显赫,而金顶赤柱、勾心斗角的建筑,挺拔粗壮、枝叶葱郁的汉柏及银杏,也足够昭示其古老神圣。

孔庙是人文名胜,亦有可观风景,类似的,是泰山脚下的岱庙。

岱庙殿堂已然雄浑,花木尤其繁盛。去的时候,见前庭几株桃花正在盛放,光华灼灼,桃树下的牡丹也开得娇艳动人。庙堂前又有一列樱花,开得不遗余力,全身披满粉红霞帔,樱树下更是落英缤纷,铺陈出一袭柔美花毡。

岱庙一侧,是汉柏园,那些高大威武的柏树,从汉代繁衍至今,见证过千年寒暑。另一侧是唐槐园,槐树细密的叶子撑出一片绿色的天空,那也是唐朝播下的种子。

从齐鲁到河洛,中原处处是古老的庙堂。不知有多少达官显贵、名士高人在那里出没,上演过多少出人声鼎沸、香烟缭绕的繁华戏码。

到最后,都要回归大地,栖身墓园。

卷四:林园

传统的汉字,应该是非常精细微妙。

寻常人死后入墓,坟头还是要修葺一下的;草草的小土包只好叫冢;皇族就不同了,死后总要修个陵,犹如地下宫殿一般;若是这建筑在地面上也峭然耸立,那便是林,圣人专用。

曲阜孔林,便是一座名符其实的苍翠园林。到处是古木参天,遮云蔽日,走在其间自然生出几分清凉。尤其是林道两侧,两排古柏犹如盘龙抱柱,夹道耸立,粗壮的树干带着虬曲的纹理,灰白的树皮透出浑厚的质地,静默无言,却似乎道尽千载沧桑。

这林子已延续2000多年,发展成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地,占地2平方公里。苍松翠柏荫蔽之下,是座座年代各异、形制不同、大小不一的坟墓。当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孔子墓了,碑上刻着“大成至圣文宣王”。

孔子并不孤单。在他的右方有平房一座,纪念子贡独自在这结庐守墓3年。在他的左方,是其子孔鲤墓,前方,则是其孙孔伋,号称“携子抱孙”。孔伋墓要比孔鲤墓讲究,毕竟他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学说。

精神总是需要传乘的,大约这就是建林建庙的意义。

与孔林相对,该是关林了。洛阳关林,只有一个墓冢,埋葬的是关羽的首级。孔林很大,所以孔子墓并不突出。关林则不同,占地不多,墓冢却相当巨大,据说是因为来这里拜祭的人总要顺手添上一掊土,天长日久所形成。后来就有了墓前那矮矮的围墙,说是为了防止坟冢无休止的扩大。

说法有些传奇。然而也合乎关公的身份。本来也不过是那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众多武将之一,独独被挑出来封圣封帝,人物神化,过程神话。但是那么多年来这神话一直化到最普通的中国人心里,可见我们多么景仰千秋忠烈,义薄云天!

千古风流人物,应该不会都是一种入世的类型。

少林寺的僧众也爱家国的,但是在塔林自然可以感受到另一种深邃,属于世外。

徜徉在白园,四周茂林青青,身边牡丹绽放,吟咏着长恨歌和琵琶行,恍然又是另一番高洁隐逸,怡然自得。

在白马寺,一边看着安放高僧舍利的齐云塔,一边看着塔下唐代名相狄仁杰的墓,忽然发现,出世与入世原来可以这么和谐相处。

中原的土地太古老,一不小心就会撞见一座墓园。其实也是与古人无言对话的机会,一块块石碑,说的都是那些久远的故事,繁华,也伴着苍凉。

卷五:玉石

石头不用刻成碑,也一样会说话的。

像龙门石窟的石像。

他们一定有过相当华丽的形象。在北魏石窟初开,在盛唐大量雕琢的时候,人们坐船穿过伊水,抬头往西边的山崖望去,一定会望见美轮美奂的满天神佛,服饰华美,色泽艳丽,姿态优雅,神情从容,笑看芸芸众生的奔忙。

而现在,龙门青山依旧,伊川绿水常流,那曾经集皇公贵族财力兴建的富丽堂皇的石窟佛像,却黯然失色,残缺不全。彩漆剥落了,佛们都变得朴素起来;许多雕像失去了头颅,看不到佛的表情,也就摸不到佛的内心。

只有奉先寺的卢舍那佛还是保存完好的,所以也就成了今天龙门石窟最为人熟知的代表形象。据说这佛像是武则天的化身,所以能逃过千年的风霜与洗劫。佛像高大威严,却又带着慈美细腻的表情,与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一比。

确实精美。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梅花玉,就是一种精美的石头,黑色的底嵌着天然的绿色红色白色花纹,仿佛梅花朵朵。那是河南汝阳特产的玉石,汉光武帝曾封为国宝。今天却是价格低廉的大众消费品,我买了一枚戒指,也不过5元钱。

美玉和石头,有时并不很泾渭分明,尤其在经过漫长的岁月之后。

我们从山东济南到泰安,到曲阜,到菏泽,走过当年的齐国和鲁国,来到河南洛阳。在这中州大地的千年古都,又盘桓了数日。一路随性游走,无意中成就了一段访古之旅。

只是那不断重复的楼台殿阁,不见得都是真正的古迹,一如今天的人,也不见得都遗传了敦厚古风。

在曲阜,就莫名其妙地被拉去“孔子研究院”。现代人斥资兴建的粗简馆藏,布置不专业,讲解也敷衍,门票却不含糊。然而也得原谅,孔方兄也是姓孔的。

在河南,更被的士司机、街边擦鞋老妇乃至景区工作人员忽悠几次,想起时下国人提及“河南人”都表情暧昧,隐约有所领悟。但从来不认为人性必然随地域批量生产,希望只是偶然碰到了比较高的比例。毕竟这块土地叫做中原,我们在这个国度舞了几千年的龙,雕了几千年的玉,次品的比例应该更低才对。

一种回首,也是一种期待。

2006.5


(菏泽牡丹)


(洛阳牡丹)


(孔庙里的汉柏)


(卢舍那佛)


(塔林)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齐鲁与河洛之行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88585-1.html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