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冰 雪 的 召 唤

2016-1-19 00:00| 查看: 509|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假如我是雪花, 翩翩在半空里潇洒

认准我的方向飞扬_飞扬,天空大地有我的方向

飞过那冷漠的幽谷,还有那凄凉的山梁

我要欢乐,不要惆怅。我是一朵雪花在半空中娟娟地飞舞

飞向那清幽的森林,飞向那花园深处探望,飞扬__飞扬__飞扬

啊!缀满红梅的馨香,飘洒流淌在那婀娜的娇体上

凭借我轻飞的身,盈盈的粘住了她的衣裳,贴进她那柔波似的胸膛...

徐志摩的作品和他的人一样有着独特的个性和不羁的风格,这首《雪花的快乐》凝聚了诗人情感的精华,他把雪花描绘的这样清新、动人。我也喜欢雪,喜欢她的洁白无瑕和清幽晶莹,渴望享受一朵朵洁白雪花轻舞下来,打在脸上,落在指尖的神奇感觉;渴望体验银装素裹北国冰雪的彻骨之凉;渴望冰雪消融在唇间的清新、甘甜;渴望在纷飞的雪地里舞着,享受幸福和快乐!为了这场冰雪的召唤,我和HUGH怀着兴奋和新奇的心情在结婚十年之际北上“踏雪”。一生中,能有这样体验对我来说是宝贵的,我要将这份美丽的记忆永远珍藏。

蜜月之旅北上踏雪

久闻哈尔滨是座历史悠久和浪漫风情的城市,它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自然风光绮丽多姿,有广袤的山川湖泊、茂密的森林、独特的冰雪资源,还有浓郁的欧陆风情,这里不仅是金、清王朝的发源地,也是融合中西文化的名城,素有“冰城”、“东方莫斯科”以及“东方小巴黎”之美称。哈尔滨给久居南方人最大的礼物是清洌的风、冰的天,雪的地。雪让这个城市美丽、疯狂并充满了想象和向往。。。

未曾想过此次的北国之行竟是如此的不经意,偶然翻阅厦航手册,看到结婚十周年乘坐厦航航班可享受5折优惠。元旦前夕HUGH发来短信:“我们去哈尔滨过年如何?”,我不加思索就回了个“你安排吧”。HUGH当天下午就安排好了行程,想到很快就能见到飘洒在我心中的“雪绒花”,我匆匆交办了手头工作就和他“踏雪”去了。飞机渐渐拔高,美丽的厦门岛越来越小,窗外的绿意也渐渐消失了,代之的是褐色的石头和缠绕的白纱,“北国风光,千里冰封。。”此时的河流早失滔滔了,飞机触地的那一刹那机身猛烈地抖动了几下,那感觉就象东北人在扭秧歌欢迎我们的到来,空中小姐播报地面气温已近-20摄氏度了。踏出舱门的刹那,我立刻感受从未有过的寒冷,感觉特别新奇,我不禁裹紧了围巾,带上手套后迫不及待地奔向大厅,希望迎接我们的是漫天的白雪和雪装扮的城市。树梢、田野、路面白茫茫的...友人告诉我们这是哈尔滨的第一场雪,我暗自幸庆:)。车子在雪地里缓慢地移动,对于生长于南方的我早已习惯了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然乍一到北方,感觉天空是灰蒙蒙的,树是光秃秃的,空气有些干燥,马路两旁的建筑也没有南方这么新颖,最初的感觉有些空旷和萧条。

魅力雪雕、冰灯展

哈尔滨是个雪国,来了就是看雪、看冰、看灯、看零下几十度激荡着的火辣气息和让人心动的欧陆风情。 白天看雪雕,晚上赏冰灯吃美食,是最快乐的事情。友人把我们送到位于松花江北岸的太阳岛景区,据说很久以前,这个岛盛产鳊花鱼,鳊花鱼在女真族的发音为"太宜安",因此这个岛当时称为"太宜安",久传至今就叫“太阳岛”了。不到“太阳岛”,枉费“雪国”行,刚踏出车门耳边就回响起郑绪岚那曲脍炙人口的《美丽的太阳岛上》,从小就是她的FANS,电影《少林寺》里的那首《牧羊曲》至今仍萦绕在脑海里.她把《美丽的太阳岛上》演绎得那么优美,令人神往。

景区有太阳岛公园、太阳石、太阳湖、更有闻名瑕耳的雪雕展,据说一年一度的“冰雪节”不仅是哈尔滨冰雪资源的一次盛会更是哈尔滨人的骄傲,期间推出了以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旅游等为主题的冰雪节,引来了各地的游客,给冰城之冬带来了一份火热。雪雕是以雪为材料,此次的“雪雕展”主要有“北京奥运”、“法国风情”及“奔放的农村”三个主题,经过雕刻家们的精心设计,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有“奥运福娃”、“拿破仑”、“花仙子”、“法国城堡”、“农村丰收粮囤”等雕塑群。在洁白巨大的雪雕下,人显的是那样的渺小,感觉很奇妙,每座雪雕下都围了各地游客,或触摸、拍照、摆POSE、堆雪人、扔雪球。。而我也压抑不住那份惊奇握着相机上下、左右猛按快门。第一次踩在积雪里,那种感觉和在路面上行走是完全不同的,平整的积雪经踩踏后微微地凹陷下去,发出"嘎吱嘎吱"的美妙声音,路面上留下了一串串交错相叠的脚印,仰起头,张开双臂,任雪花片片飞到我的脸上身上,体验着这份晶莹的涤荡,忘切烦恼和压力。静谧积雪的路、积聚枝头的雪花、树丛中异域风情的别墅、还有雾松、树挂、热饮屋,银雕玉砌,象似一幅精美的画,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捧雪、尝雪、玩雪球,树林内、小道上、热饮屋边都留下了我们足迹还有深深的回忆。唯一遗憾的是有些雪雕的英文翻译是那样蹩脚、可笑,希望主委会能做得再专业些。

冬季哈尔滨的天黑的早,下午四点多天就暗下来了,冰雪大世界在太阳岛西区,我们从出口沿着松花江一路走去,松花江是我国内河通航的第三大河流,秀丽多姿,它在市内蜿蜒流淌,涤荡着这座百年冰城,此时江面已经封冻,冰面上的游船、马车孤寂地站立着,一条空中飞索连结着两岸,交通极为便利。由于工业生产及生活垃圾的污染,现在的松花江已不再清澈,朋友告诉我们,她小时候在江面行走就能透过冰层看到流动的水和游动的鱼。是啊,2006年的吉化的爆炸、泄漏事件震惊了全国,我们现阶段的经济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如果说毛泽东领导建立新中国留下的是政治遗产,邓小平倡导改革开放创造了经济奇迹,那我们又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什么呢?

很快我们就看到了冰雪大世界的异彩灯光和冰砖堆砌的城墙,气势宏伟,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子,看到冰雪的世界都会有种欣然的感觉。据说所有作品均采自于松花江原生冰进行创作,以冰为载体,集园林、建筑、雕塑、绘画等手法,经过艺术家的设计、能工巧匠的雕琢再辅以现代化的声、色、灯光等科技手段,把原本毫无生气的冰块创造的如此千姿百态,活灵活现的呈现在我们眼前。哈尔滨的冰灯游园会设立时间早,规模大,作品多,是我国最大的露天冰灯艺术展,冰灯游园会从每年的元月开始,一直续持到2月底,它向世人展示其独特的冰雪文化和魅力,每年都以新的风姿吸引海内外大批游客前来观看。冰峰林立、晶莹剔透,这里是灯的世界、冰的海洋,置身其中,宛若童话世界,景象非常相当壮观华美,游客们可以尽情观赏冰灯艺术还可以参加游园等活动,充分体会最具北国特色的艺术。冰雪大世界门口热闹非凡,卖冰糖葫芦的小贩吆喝着,这里的冰糖葫芦形式多样,有传统口味的、还有各种水果口味,造型各异。。我忍不住也要了一串,这里的糖葫芦和南方是不一样的,每咬一口冰糖就会粉碎在口,又凉又甜,感觉特别“爽”。

迷人的欧陆风情

第二天午后天空迎来了雪后的第一缕阳光,树梢悬挂的冰棱、树挂在阳光的照耀下似朵朵盛开的菊花,晶莹透亮,两旁的古典俄式建筑,在树梢的掩映下显得格外沧桑,似在无声地诠释这座城市的历史渊源。我不顾寒冷摇下车窗,贴近它,静静地品味它的前世今生。。。我们的前方就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它是此行的重点,映入眼帘的那一瞬我的心为之一颤,教堂坐落于街心广场上,暗红色的墙体,墨绿色如洋葱头的穹顶,周边是大小不同的四个小顶,正顶部为钟楼,7座铜铸的乐钟代表7个不同的音符,外观雍容华贵,巍峨壮观,是典型拜占廷式风格的建筑。据载,这座远东最大的东正教堂,始建于1907年,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通车,沙俄西伯利亚步兵师入侵哈尔滨,为了安抚远离家乡士兵的心,就在哈尔滨建造了很多随军教堂,而“圣索菲亚教堂”是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一座。文革期间,教堂遭到了无情的洗劫,伤痕累累,它见证了历史,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兴衰,是宝贵的文化遗产。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修复后的教堂,虽然没有了讲经台、信众席和唱诗班,但基本还是保持当年的风格,现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教堂的门票价为15元,票面上印着“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对外展示哈尔滨不同时期的历史照片和资料。教堂内部有些破旧,周围墙上布满宗教色彩浓厚的壁画,虽然有些班驳,但仍散发着神圣的气息。据说这些壁画从教堂建成到现在都没有刻意修缮过,里面没有一张椅子,听说东正教徒都是站着祷告的,或许这样可以离耶稣更近一些吧。馆内展有哈尔滨历史图片及文字介绍,正中墙上有一幅巨大的油画,是著名的“最后的晚餐”,只见耶稣那忧郁的眼神注视着每一个向他祈祷的人,仿佛在分辩谁善谁恶?大厅的上方悬挂一盏大吊灯,贵族十足,很具欧洲风格。此次运气真不错,教堂里正在举行了一场小型“新年音乐会”,这是我们此行的意外收获,表演的曲名虽然不多,但中外名曲皆有,而且演奏的也挺专业,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聆听。

教堂广场上的座椅、围栏都采用欧式风格设计,广场上有许多鸽子在盘旋,引来游人争先给他们喂食,这些精灵们在雪中舞蹈着,时而盘旋,时而休憩,时而划过教堂墨绿的穹顶,停在窗台上,有的落在窗棱上,一只、一对、一群,夕阳的余辉散落在塔顶上,与教堂的古朴辉然相映,热烈而又凝重。广场上的音箱正在播放着圣诞的乐曲,热烈欢快,它落到我的心里,我的心随即忘记了现实疲惫和纷扰,静静的伫立着,任凭最后的那缕阳光从我身上滑走,在视觉与听觉的陶醉中去感受心中的那一片纯净。

我和HUGH在“哈一百”分开,约好五点钟在“兆麟公园”看冰灯,而他竟然放我鸽子,让我在冰天雪地上苦等了两个小时,幸好装备足,否则“兆麟公园”又将增添一座冰雕了。为了表示歉意,HUGH带我去中央大街的“波特曼”西餐厅共进晚餐,波特曼西餐厅在哈尔滨享有盛誉,是以纯正的俄式菜肴为主,兼容法餐、意餐等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菜肴制作精美,再配置欧式桌椅、壁画、烛台还有钢琴表演,环境高雅,浓郁的欧陆文化和氛围感染着前来就餐的人,是个约会、商谈的好地方。HUGH给我要了有名的大马哈鱼子酱、黑椒牛排、法式、俄式不同口味的面包、沙拉还有店里自酿红酒,由于我们来的迟,餐厅里人已经很少了,细细品尝,感觉特别舒服。

漫步在“中央大街”上,仿佛是踏上了异国他乡,这是条青石铺就路面的步行街,街的两旁汇聚了欧式及仿欧式多种风格的建筑,旧色斑驳,错落有致,和国内许多步行街相比,中央大街是绝无仅有的,是一条国内罕见的建筑艺术长廊。街区聚集了露西亚咖啡、马迭儿冷饮等老字号和俄罗斯商铺,整条街透露着浓浓的异国风情,温婉浪漫。只是这里所谓的俄罗斯商品并不地道,看起来非常粗劣还有那些楼里售卖的大多是国内运动的一些休闲品牌,难免让人有些伤感。街道两旁还布有冰雕,虽然规模很小,但在灯光的衬托下,构成了一幅幅特异的街头雕塑,对于我这个南方游客,感觉是那样的新奇,尤其那棵“许愿树”,吸引了前来许愿的人,给哈尔滨的夜晚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线。

中央大街上

铭记这段历史

今天是我们行程的最后一天,早上收拾好行装,我和HUGH就前往位于哈尔滨平房区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该遗址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它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战争罪行。

我们运气真不错,跟随着一个散客团一起聆听馆内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并参观了部份开放的遗址。据载731部队是由当时日本最高统治敕令组建的一支特种部队,该部队自1935年起,在哈尔滨的平房区筹建生物武器研究、试验和生产,是日本在东南亚战场进行生物战的研究中心。在这个被称为“食人魔窟”的基地里,聚集了当时日本医学界的精英,他们残暴地以活人为实验材料进行鼠疫、霍乱、伤寒、炭疽、冻伤、赤痢等细菌武器研究,据史料记载仅1939-1945年间被残害的抗日志士与无辜百姓达3000多人,在细菌战中伤害的人数更是高达三十多万,与德国纳粹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谌称世界两个灭绝人寰的杀人魔窟。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为掩盖其残暴罪行,溃逃前日本就对该区域的设施进行大规模的销毁和破坏,由于仓惶逃窜,现今仍然留下了大量的罪证。讲解员介绍,这个区域当年还被划为禁区,不准飞机在上空飞行,所有火车经过时必须在前一个站放下窗帘,若有误入者,等待的将是断头台,人们因此把这个神秘的区域称做“六十里地国境线”。跟随讲解员,我们参观了陈列室残留的注射器、实验器皿、仪器、脚铐、细菌炸弹用的瓷质外壳及相关的图片、模型等,还参观了731部队的锅炉遗址、冻伤实验室、731部队的专用铁路及小鼠培养室等。全程我的心情特别沉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深恶痛疾,同时也希望政府免费开放这些历史教育基地,弘扬爱国主义教育让我们的子孙牢记这段历史。

古朴的街道和美味

哈尔滨的很多街道取自于人名,如果戈里大街、兆麟大街、阿什河等,这些大街与青岛的路名对比,更显出浓厚的人文气息。果戈里大街是哈尔滨有名的商业街,临行前我们又去位于果戈里大街上赫赫有名的秋林商场,这是一座很漂亮的绿色建筑,朋友说小时候商场里的售货员是漂亮俄罗斯姑娘,她们红唇大衣,即便再寒冷的天气也只穿着裙子和薄薄的丝袜,非常动人。秋林食品远近闻名,尤其是“里道斯”红肠和俄式风味的“大列巴”,据说这里的红肠工艺最地道,虽然也开设了分店,但每天都有许多市民特地来这里排队购买,正宗的“大列巴”是用杂木烤出来的,一个有四斤重,用布袋扎着,外皮虽有些硬,里面却松软吃起来有些酸味,若配合红肠,味道更好。友人非常客气非让我们带上一些,盛情难切,我们只好收下了这份浓浓的热情。

美丽的记忆

哈尔滨不愧为“雪国”、“冰城”、“东方莫斯科”,她的美、她的风情不仅在“中央大街”、“果戈理大街”、“圣索非亚教堂”、“太阳岛”上,她还有冬日的“冰雪”、“里道斯”红肠、“大列巴”和那些被风刮红鼻子的“俄罗斯后裔”,感谢大自然的造化,让冰雪向外展示了哈尔滨百年老城的魅力和智慧也圆了我魂牵梦萦的“北国冰雪之梦”。愿这座美丽的城市永远如冰雪般纯净无垠,优雅安详!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冰 雪 的 召 唤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74485-1.html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