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2008.5.15宜昌、新三峡、重庆游记(一)----宜昌三游洞

2016-1-19 00:00| 查看: 564|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长江发源青藏高原,流经十多个省市地区,分上,中,下三段,长6千多公里,注入东海。上流多高原、高山,落差较大,水流湍急,多峡谷,最著名是三峡。三峡是长江一头扎进大巴山山脉,在万千山中寻路突围而出形成的。这一段河道习惯称为峡江,得天独厚,是长江著名的“黄金水道”,自古就集风光,人文,历史一身;西起白帝城,东至南津关,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长江三峡,各具特色,各显奇妙:瞿塘峡雄,巫峡秀,西陵险,共同构成了一幅壮观瑰丽的画卷。记得儿时,学堂里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起长江三峡的宏伟、秀丽、险峻,当时我就想等长大了,一定要到长江三峡去看看。大学毕业工作后,在1996年有机会去了重庆,回来时候特地选择乘长江轮船,终于有幸一睹长江三峡真容。想象中的长江,应是雄浑壮美;想象中的三峡,应是惊涛骇浪,卷千堆雪的;游三峡,像是在了却许久以来的夙愿,尽管行程紧,但却无论如何不肯放弃。初见长江,尽管早已耳闻长江严重污染,但却无论如何也没想到黄浊至此,真是有了心痛的感觉,一直坐在甲板上,闷闷不乐。所有读过的有关长江的诗中都不离“碧水”,而今青山尚还可觅,可碧水大概得到源头方可寻,长江成了大型垃圾填埋场。说实在的,见到了这样的长江,真有欲泪沾裳的感觉了。

转眼间十二年光阴过去,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蓄水,原先的景致已经有了变化,虽然那时的三峡,让我失望得记忆都有些模糊了,然而坐在船尾看着长江三峡的夕阳西下,残霞如血的壮美景象似乎作为长江的荣耀定格在了我心中,对老三峡的怀念和新三峡的好奇始终围绕着我。今年4月底,随着年假制度的推广实行,让我得以能自己安排调配时间,在4月底订好了在5月15号开始的新三峡之旅。谁知好事多磨,5月12号的突发事件,让我产生了取消此次旅行的想法,但是和旅行社交涉的结果是不能取消预订,经过考虑最后还是在忐忑中开始了这次旅行,和上次从重庆顺流而下相反,这次是从宜昌逆流而上。

2008515 周四 上海-宜昌

搭乘东航的MU5459班机至宜昌,到宜昌已经将近下午4点了。

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此地江山连蜀楚,天钟神秀在西陵”,有雄伟的三峡大坝和葛洲坝横锁长江,还因其另有387个水电站而被人们誉为“三峡明珠,世界电都”。西陵长江大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和夷陵长江大桥等三座现代化的大桥将宜昌的南北两岸紧紧地连在一起,天堑变成了通途。

我们去的第一个景点是三游洞。三游洞位于长江三峡东口,西陵山北峰悬崖绝壁上,系石灰岩溶洞,它的地质年代为寒武纪,距今约5亿至6亿年。现存洞内外的诗文摩崕、碑刻,数以百计;名家书法楷、隶、篆、行、草各体皆备。三游洞中三根钟乳石将洞隔成相通的前后两室。前室空旷,后室幽暗,壁间有一小洞可通洞外。

唐元和十三年(818),诗人白居易由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升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与弟白行简一同赴任。恰巧另一位诗人、白居易的好友元稹,由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徙虢州(今河南灵宝)长史,出峡东下。三人于元和十四年三月相逢于夷陵,便乘舟同游江上。他们在上牢溪上岸寻幽时,发现岩壁间有一奇洞,便入洞饮酒叙怀,通宵不寐。言末尽意,又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为记其事,白居易特作《三游洞序》,诗与文均抄写在洞壁上。今诗已失传,洞中尚存有明代重刻的《三游洞序》碑。《三游洞序》是这样描绘的:“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怪者,如悬练,如不绝线……(洞内)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人耳目。”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成为后世的游览胜地。

同时期的唐代“茶圣”、著名学者陆羽,在峡江两岸也留下他的足迹。他将天下水列入前茅者计二十种,而鉴别西陵峡口蛤蟆泉水为第四品,故蛤蟆泉号称天下第四泉。又鉴别香溪水为第十四品,因而香溪也有天下第十四泉之称。

至宋景祐三年,一代文宗欧阳修被贬夷陵县令。他在任约一年时间,留下了《与尹师鲁书》、《峡州至喜亭记》、《祭桓候文》、《黄杨树子公赋》、《夷陵九咏》等诗五十余篇(首)。其中不少篇章是今天研究宜昌历史的重要资料。三游洞岩壁上,还保留欧阳修亲笔题刻一处。

到宋嘉祐年间,著名文学家苏洵与儿子苏轼、苏辙,从故乡眉州(今四川眉山县)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受任。途经三峡,对峡中风物多有吟诵。到夷陵后,“三苏”同游了三游洞,在洞中各赋诗一首写在洞壁上,因而被世称作“后三游”。苏轼过三峡,还留存《入峡》、《出峡》、《至喜堂》、《黄陵庙》、《峡州甘泉》等诗篇。我们现在看到的仿古建筑“至喜亭”,是近年由宜昌文化部门在重新修建的,亭中竖立了新镌刻的《峡州至喜亭记》碑。

到了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中年曾至川陕一带,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军旅生活。在这里,他写下了大气磅礴的《初发夷陵》,又在他的《入蜀记》中,对夷陵古城名胜作了生动的描绘。孝宗乾道六年(1170)入蜀时道经三峡,写了不少诗文。在三游洞游览时,取山下清洌的泉水煎茶,觉得很甜美,便写了一首七律诗记述这件事,在诗中赞道:“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于是便留下了“陆游泉”这个名胜。

三游洞周围还有张飞擂鼓台,观峡洞,峡口长廊,古军垒遗址等名胜古迹。在“印张石园”里,大家能看到有百余方世界著名华人画家的印张,被刻在江心石上。那4.4亿年前留下的震旦角石群,反映出三峡历史的久远。在“观峡洞”,这可是观看长江三峡出口的最佳地啊!向上看---是西陵峡天然美景美不胜收;向下看---葛洲坝龙身锁大江;宋代始建的“楚寨楼”雄姿不减当年。三游洞附近山上可以找到三叶虫化石。现在存于中国地址博物馆的三叶虫化石大多来自宜昌峡口地带。

当天游览的最大欣喜并不在这些历史沉淀深厚的景点上,而是我印象中黄浊长江水已经不复存在,放眼看出去竟是黛绿色的一江滢渟碧水!以至于在擂鼓台上我一直在问导游,这真的是长江水吗?!

晚餐是在放翁酒家吃的。这是家很有特色的酒家,店的门面并不大,进大门左面是厨房,右面几乎没有可以放餐桌的地方,正在诧异间,服务员给我们指了路,在经过一条沿着山体开凿的小路约20多米,就到了大厅,而大厅本身就是在一个天然岩洞!对面山影叠嶂,脚下流水潺潺,秀色可餐也!在这种环境吃饭,吃什么已经不重要了!不过那天的晚饭还是非常美味,留给我们印象深刻的是长江三峡特产--肥鱼,肥鱼无鳞少刺,做汤味道尤其鲜美,旅行社为了表示对我们的感谢,旅行社老总特地给我们加送了红烧肥鱼和清蒸肥鱼:-)。

晚上,我们在三游洞码头登上了开往重庆的世纪之星游轮。


(三游洞)


(酒家的长廊)


(吃饭的大厅)


(肥鱼)


(三峡起点)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2008.5.15宜昌、新三峡、重庆游记(一)----宜昌三游洞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69251-1.html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