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徽州之行系列游记:关麓

2009-6-17 00:00| 查看: 95|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徽州之行系列游记组图请看http://blog.sina.com.cn/collegeroad

关麓,逝去的年代

关麓的麓字,粗看象繁体字美丽的麗,因疏忽,这地方一直被我误念作关丽,无怪多次问路时对方迷茫摇头,后经人反问才醒悟过来。其实这次的徽州之行,是对不常用汉字的重新识读。例如黟县的黟(yi),到我口中想当然地变成“前县”,因为它与黔驴技穷的黔同边;而歙县的歙(she),我干脆把欠字旁省略去,念“西县”。实在是贻笑大方。

其实,关麓这个名字的来由是指西武雄关之东麓。也有别名“官路”,据说是由于村旁有条古驿道通往安庆、江西等地。

想去关麓的原因很简单,是想看它独特的联体屋:一个大家族中八兄弟在村中建宅子(类似今天所说的豪宅),八家人各自独门独户,却又相连相通,这是多么息息相关的亲情围绕和天伦之乐啊。

旅游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八大家”每幢民居自成一体,各有天井、厅堂、庭院、花园,数枝红杏出墙,几重竹篱绕舍,粉阁灰墙,石栏漏窗,屋舍相接,甚至屋楼上下都有门户相通,浑成一个联幢民居群。八大家结构别致,异常精巧,外人入宅宛如进入迷宫。

宅内大厅描金绘彩,彩绘、木雕各选其美,经历长则二百多年,短则百余年,至今犹如新出,鲜妍耀目。户户均有铁皮大门,有的为八字门罩,莲花小门,粉墙回抄,过弄层层。

我对乔说:精彩吧。乔答道:想去吧。于是成行!

往关麓去的路上,雨又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雨滴凌乱地划在窗上,心里开始浮想联翩,尽是一番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待到撑着伞,卷起裤脚,跟着导游小詹,七拐八拐地沿着石板小路走进关麓村,我惊觉那绿树青山、场圃桑麻、雨里鸡鸣、路板桥斜,果真一一出现在眼前。边走边左顾右盼,生怕一转角错过这幅田间雨中耕作,或者那幅溪旁牧牛汲水,更怕漏掉烟雨雾中黑瓦白墙内飘出来的炊烟,散向山林。耳朵还要细听小詹介绍八大家的历史,低头留意鞋子不要踩进水坑。这一段路,走得真真忙碌呀。

村子的美好风光,竟出人意料地,显现出大屋里的凋零、孤独、与失落。

小詹引我们鱼贯而行在老二、老六、老四、、、、、的家前门进后门出,或者只是在门口经过。这些大屋都有着类似的结构、风格与布置:白色的外墙高大而无窗;大门前的小庭院布置着石几、石台、石池;正厅上方的天井用来采光,并喻意“四水归田”,墙壁上挂满对联与横幅;式样古典的家具虽破旧却无法掩饰其高贵的本质。在百多年前,这些大屋是奢华的,风雅的,威严的。现在看他们,如同眼睛和现实之间,隔着一层蒙着厚厚的灰尘和水迹的玻璃,昏黯、灰朦、残缺。

从前它们屋舍相接,门户相通,而如今已经被分割离析,不单只各家独守门户,还把一大家分与其它村民共居,甚至有几家已经因不同原因人去楼空,大门深锁,闭门拒客了。小詹备有一大串门匙,她会走着走着,把我们领到一黑暗的过道,开锁,“吱吖”一声,为我们开启一道门,似乎伴有一丝寒气,走进一间空荡荡的房间。大屋里留下的,只有为数不多的老人了。

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八大家里那些居室的称谓。譬如,以颂扬孝意和亲情的“瑞蔼庭”、“敦睦庭”;散发淡淡书香的“安雅书屋”、“问渠书屋”、“临溪书屋”;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涵远楼”、“九思庭”、、、念着那些优雅婉转的名字,目光徘徊在一块块泛黄脱色的匾额上,不难体会这些名字渗透着的喻意。可以想象,当年,他们的主人们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如沐朝阳,怀着诗一般的情怀,为屋里各处题名,以寄托他们的心思、感情与理想啊。

然而,这是一个与我们渐行渐远的年代,如同这对名字的偏爱,较之现代,确实是相去甚远啊。现在,我常常能读到的一些楼盘名,诸如:名门世家豪庭、帝苑富宅御都、罗马澳州肯辛顿曼哈顿、、、是多么珠光宝气、多么浓郁的国际化气息。这,是不是也寄托着一种追求与理想?或许,它们只是时代的品味而已。

领我们走完了几大家,小詹完成了她的导游任务,与我们挥手再见。

中午,留在老六家吃很简单的午饭。我和乔,面对面坐在正厅中央的四方红木桌旁,中间摆着为我们俩做的一碟番茄炒旦,一碗炒蕨菜和一锅海带土豆汤;主人,年老的妇人和她的中年的儿子,捧着碗,各自坐在正厅边上的木椅低头扒饭,和着腌制的咸鱼。正厅光线黯淡,只有天井投进来的阴雨天的光亮,夹带着雨丝。大家都无语,静静地吃着,偶尔抬头望向大门外的荒废的花园,那棵据说几百年的枇杷树,叶子和淡橙色的枇杷果湿漉漉的,在雨中显得有点孤单。

我那思想中肆意娉驰的,关于八大屋的息息相关的亲情围绕和天伦之乐啊,如今都在哪里?藻井上的彩绘经年而依然存在,蓝如宝石白如羽毛,从上空俯视家人漠然的脸;那喻意“终生平静”的老钟、花瓶、古镜,在角落处默默承载着岁月的尘封,迎来游人的注视,难以透露曾经的心事;书屋里那些朗朗诵读声,如今已飘走了,如同年轻人的身影,远离了老屋,漂泊四方;那被阻隔了的大屋之间的通道,把八大家的过去,深深的锁住了,连回望时的触摸,也无处停泊。

八大家的老屋,在时光隧道的一端,是凝固了的往事;而站在另一端的是我们,这些怀着想象的游人,试图敲开往事的门。

雨渐停,我们从大屋跨出来,欣喜地呼吸着田野山林般清新芬芳的空气,漫步在关麓的村间。这是一个多么寂静的小村,虽然这里已经被公司经营起来,收门票,做宣传,是名副其实的旅游点,但是此刻,在桑田边,在溪渠旁,在石板路上的柿子树下,只有乔和我,在安逸宁静中品味着关麓。忽然之间,八大家变得模糊起来,模糊得似乎只存在于想象中。

关麓已不我想象中的关麓,它属于逝去的年代。从往事中跳出来,我顿觉轻盈。

上篇:渔梁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1222305.html

上篇:翡翠谷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1221408.html

徽州之行系列游记组图请看http://blog.sina.com.cn/collegeroad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徽州之行系列游记:关麓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54660-1.html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