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外 桃 源 ——南隍城岛游记 作者 神游天下 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有多少人在追求那虚构的世外桃源,近年随着旅游事业的兴起,又有多少地方争相宣布自己那里的景点是真正的陶公笔下的桃花源,或者自己那里的景点与桃花源的完全一样。笔者曾去过几个自称“世外桃源”景点,也确实都有几分陶公笔下“桃花源”的意境。然而最近到一个海岛上旅游了三天,突然发现原来这里可以称作“海外桃源”。 笔者指的“海外桃源”叫南隍城岛。 早晨8点从蓬莱乘“海马”号快船在渤海湾里向北航行,途经长山岛、砣矶岛、大钦岛、小钦岛,11点多就靠岸南隍城岛了。这个小岛地处渤海海湾深处,划黄渤海于东西。 上了南隍城岛第一个印象是“静”,除了“海马”号靠岸那一会儿码头上的上下客人搅起了一阵喧哗外,等船离岸以后,整个海岛又万籁寂静了。当我们住进岛上唯一的宾馆时,发现整个宾馆里除了我们几个刚上岛的之外没有任何人,大堂里的时钟滴答声都清晰入耳。吃过午饭沿着宾馆外面的坡路散步,一直走到岛民聚居的南村再折返回来,在这将近1000米的路上,几乎只见到不足10个人,其中有几个还是和我们同船上岛来出差的军人。走到乡政府,门前一方介绍说,南隍城岛面积1.83平方公里,人口860人。怪不得这里这么清静。第一天我们大概了解了一下岛上的山、港、村、街,山上绿荫叠翠,走在绿荫下小路上,可以清楚地听到欢雀的小鸟歌唱声,岛民聚居较多的南村,上百幢的小洋楼白墙红瓦以及落地式的窗门,院落外面朱红色的围墙柱中间镶嵌着铁艺栅栏,还真有点到了欧洲某一个小镇的感觉。十字路口的IP卡公用电话,像贝壳似的桔黄色电话罩,到也与海岛渔村的情趣相一致。为了第二天起早看日出,这一天就早早入睡了。因为興奋睡不着,远处海浪拍打崖石的涛声,阵阵传人房间内。第二天四点钟起床,向海边走去,除了海风擦耳而过的丝丝声之外。空气里就没有任何声音。突然,突突、突突几声马达的叫鸣,划破了黎明前的黑暗,原来是村里的渔船出海作业去了,渐渐地马达声消失在大海的上空,渔船走远了,小岛又恢复了原来的宁静。 南隍城的日出,可以说是岛上最值得观赏的景点。因为岛子在大海深处,极目远眺东方,海平面上云雾极薄,视线穿透程度非常高。4点30分东方海天交界处微微泛出白色,之后就变成淡红,再过五秒钟太阳露头了,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藏在桌子后面悄悄地伸出头来张望什么。此时海平面与园太阳之间形成了一条割线,慢慢地割线由短变长,直到相等于太阳直径,又由长变短,最后与太阳相切,一轮金黄色的太阳便站到了海面上,海水里倒映出一条长长的光柱。这一过程大约持续了20秒钟,这20秒随着朝阳跃出海面,顿时心潮澎湃,有一股胸襟宽阔似海、心中明亮如日的冲动。此时天空越来越火红,晨晖的倒影把深蓝的海水也映成红色。,东边半个天上的片片云朵,在不断地变换着颜色,由灰而橘红,由橘红而火红,由火红而金黄。当把眼光从天水之间收回到眼前景色的时候,岛上的渔港、楼房、山峦都沐浴在朝阳之中了,呈淡淡的红色。笔者曾在海之边、山之颠不同的地方多次看过日出,相比之下南隍城岛的日出是最为绚丽、最为壮观的。在南隍城像这样的日出景观,夏天里几乎多数天数都可以看到,而且如果你清晨起来晚了,就在宾馆阳台上也可以看清日出的全过程,如果你是摄影爱好者,你可以拍出以峥嵘礁石为近景的日出图,也可以拍出晨晖下点点渔帆为远景的日出图。总之要看日出,到南隍城岛来是最好的选择。 观赏日出以后,我们漫步在海滩上,这里的海水第一眼望过去是湛蓝的,真可以与三亚比美,一位同行者说这里可以叫北方的大东海。当你低头仔细看时,水又是透明的,水下的球石色彩斑斓,光彩夺目。因为这里人类活动少,资源保护好,球石已经被海浪冲刷了千百万年,甚至与海岛同龄,所以球石的园度极高,比起长岛月亮湾的园石好上百倍。红、黄、绿、青、兰、紫各色具备。笔者随便捡了几个,有似山水景观的,有似人文建筑的,也有似几何图形的。在那似像非像的朦胧美面前,一下子启开了大家想象力,纷纷为拣到的球石命名;“这块叫山峦叠翠”、“这块叫天安门”才思敏捷的同行者脱口而出,经这么一命名,球石还真的栩栩如生了。据了解仅在东菜园一个海滩上,80年代以来人们就相继捡到过“列宁头像”、“京剧脸谱”、“泼墨山水”、“猴子捞月”、“风雨丽人”、“贵妃出浴”、“母子相依”、“仙山日出”、“宫女献宝”以及“狼礁”、“猴石”、“年轮”、“战舰”、“风帆”、“山羊”、“耕牛”、“雄鹰”、“栖鸟”等珍品。有的参加过石展,获得大奖,有的珍藏于室。我想喜欢收藏、玩赏球石的朋友如果到这里来拣球石的话,一定会拣到圆的还想再园,发现美的欲求再美。 上岛的第三天,我们一行人租了一艘摩托艇作环岛游。上万、上亿年的风蚀、海蚀,大自然神奇之力造成的怪礁异石沿岛比比皆是。位居岛东南端的陀佛山三面临海,一面接陆,山之南坡光洁平整,酷似立于岛端的一块巨大海碑。碑面上依稀可见“南”、“药”、“师”几个字。据南隍城乡政府组织的探险考察确认,崖上石刻9个大字为“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推测大约是距今1200-800年前,唐宋元之间海运興盛时期之作。陀佛山高70余米,无路登山,山顶有巨石一块上刻棋盘一方,长80厘米,宽40厘米,可谓天下棋盘之最。佛陀山西测有一个深6米的海蚀洞,洞壁被海浪啃啮得疤痕累累,唯独左侧有一块斜长形石壁,光平如镜,故叫镜石洞,这里是海上作业的渔民乘凉避暑的好去处。船转到岛的西北端忽见一座奇特的礁石,两根巨大的石柱扎根于海底,浮露于海面,两柱之间撑起一块横卧的巨石,酷似一个大的足球门。当地人管他叫石门口。在海岛北面的海上,一座远看恰似香炉的礁石立于海上,香炉礁上安装灯塔,千百年来它孤零零的立在海上为过往船只导航,只有大群的海鸥以此为家,与它相伴。 摩托艇穿行于个养殖海域之间,悬挂养殖物的筏架,有序地排列在海面上,往来作业的渔船,或忙于收获海带,或忙于管理鲍鱼、夏夷、扇贝、海胆。好一派耕海牧鱼的景色,偶尔也见到一只小渔船,船上一位老翁悠然自得地在独自垂钓,这是村里专门组织几个老年渔民垂钓黑鲪鱼、六线鱼然后收购,仅此一项老者的收入每年就可以有2万元。正因为南隍城是我国少有的无污染海域这里的海底地貌条件、海面水温条件适合于发展海珍品养殖,加上面向周边海域的扑捞,住在岛上三天我们顿顿都能品尝刚从海上送来厨房的鲜活海味。其味之鲜,任何大城市里空运来的海鲜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当我们将要离开南隍城岛在码头上等班船的时候,我慕然回首,眼光不自主地落在冷冻加工厂白墙上的一幅红字大标语:建设现代化的桃源式的新海岛!。好一个现代化的桃源,对于一个被城市的喧嚣困扰得疲惫的人,当你往茫茫大海深处找到南隍城岛时,确实会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这里平淡、宁静、清新,渔民早已富裕小康、“怡然自乐”。新的空气、无污染的海水、凉爽的气温,会使你得到彻底的休息,享受一番陶公笔下的理想境界。所不同的南隍城是现代化桃源,这里人绝非“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是手机、伊妹儿样样都有。 南隍城,不愧是现代化的海外桃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