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一座靠自身的功能被保护下来的古城垣(上)

2007-5-27 00:00| 查看: 517|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在历史上,人们为了军事和防御,在中国大地上曾经建造过大大小小的各种城垣,但是随着岁月的流失,这些古城垣大多数都难逃被拆毁的命运,能够完整的保存下来的已经是寥寥无几了,现在说起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垣,首先想到是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就是这座现今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要不是当年同济大学阮仪山教授力争死保,差点难逃被拆毁的命运。

但是在安徽的淮河之滨有一座古城垣,虽然历经千年,靠自身的功能幸运的逃脱了被拆毁的命运,完整的被保存下来了。这就是与平遥古城齐名的安徽寿县古城。上周我去了趟安徽,顺便实地考察了这座古城垣。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是我国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地处安徽

中部的江淮平原,控扼淮、淝两河,是历史上兵家反复争夺之地。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公元383年谢石、谢玄率领东晋的8万军队,在寿州城下淝水两岸战胜了前秦苻坚的90万雄兵,成为中国古代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

寿县古城,面积3.65平方公里,略成方形,辟有四门:东为“宾阳”(图1),也是寿县古城保存最完好的城门。南为“通淝”。西为“定湖”。北为“靖淮”。由于战争和洪水的破坏,古城屡毁屡修,现存的古城垣重筑于北宋熙宁年间,重修于南宋的嘉定年间,至今已有九百来年的历史,城墙外壁下砌石基,上砌青砖,并留下了历代修葺留下的痕迹(图2)。比起国内大多数古城垣,都是在明初朱元璋“高筑墙”时期建造的比较起来,历史堪称悠久。

寿县古城垣躲过了历史上多次战乱和近年来各地大拆大毁风潮的浩劫,至今能够完好的保存下来,有它的重要原因的。我们知道各地其它的古城墙都是为了军事和防御的目的而建造的。当这两个因素都不存在的时候,如果不加刻意保护的话,那么它们注定难以逃脱被拆毁的命运。而寿县古城垣建造除了以上2个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这就是防洪!寿县古城地处江淮平原,地势比较低凹,没当夏秋季节,淮河洪水泛滥,这座坚固的城垣就成了庇护城内几十万生灵的“诺亚方舟”。这也是没有人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去作出拆毁古城垣的决定。我们现今仍然可以在刻在城墙上的1954年和1991年的两次洪水淹没标志线(图3),可以看出这座古城垣的重要。

今天我们站在古城东门的城墙上,可以看到远处的八公山,城墙外的依然淝水环绕,古木森森,阡陌纵横,“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历历在目(图4),几乎没有什么建筑物。这跟其它一些古城外早已是房屋众多,商铺林立的景象截然不同。问其原因,也是因为城外地势低凹,没有人敢在那里筑房居住,从而无意中保存了寿县古城外可贵的原生态风貌,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见的。

相比于古城垣和城外风貌,古城内的街道和建筑却是没有这么样的幸运了,站在寿县城内,已经看不出一个古城应有的风貌,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已经寥寥无几(下篇介绍),大街两边尽是近年新建的粗劣的商铺,原来城内留有古代车辙的青石板路早已被拆掉,变成水泥大道了,现在只有在东门的路面上还留有当初车辙的痕迹(图5)。当地有关方面的人员跟我谈起此事,无不感到深深的惋惜,他们说如果当初这一切能够得到妥善的保护,那么这里的风貌不会差于山西的平遥,但现在的一切只能成为深深的追忆了。然而值得庆幸的是这座历经沧桑的古城垣还是由于它独特的功能被保护下来了!


(古城东门)


(城墙古痕)


(洪水遗迹)


(城外风光)


(古代车辙)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一座靠自身的功能被保护下来的古城垣(上)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53648-1.html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