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了通行证,紧接着就请下假来,马上开始我的行前准备,好家伙一笔不小的费用,不认真咋行。虽说我买的地图册有点过时了(就在我抵港前一个月的8月中旬,港铁西线从南昌加柯士甸站接上尖东站直抵红磡,而我的地图册上还分着香港地铁和九广铁路呢,殊不知人家已经统一叫做港铁了),但大方向不会错,找支铅笔(这时才知道自己多久不用笔了,笔筒里的铅笔杆上一层土)可以再做些标注,把重要地区的页码上夹纸条,以便行动时方便。 旅游也需与时俱进,比如这次不只在携程上查游记做参考,还有订房。开始在淘宝上向方家讨教,最后还是回到携程上来订,毕竟感觉踏实点儿。住在哪里,当时真费了一番神,根据我的计划基本上活动应该在九龙往上,港岛会去两次,一次在西,一次在东,都知道香港过海地铁费用较高,虽然花费时间不长,所以还是要住在九龙。九龙的哪里呢,当然越往尖沙咀房价越高,那边可逛的店多呗,我倒无所谓,向北一些离我要去的粉岭啦、屏山啦还省些路,于是淘宝方家介绍我住在离港铁太子站D出口很近的三十六酒店(Hotel 36)。 三十六酒店,携程价每晚333元人民币,用信用卡付省得带这一笔钱,打了确认单带着,其实没用,报名字拿身份证(我记得连通行证也不要),就给了钥匙,住了6晚,第七天早上把房卡一交又完事儿了,回到家,住宿发票已由携程寄抵了。三十六酒店可能地点有些偏远,所以携程上没有评价,住过之后,我是相当满意,虽说小一些,但一人住两张床的房间足够了(睡一张,另一张放放东西,比一张大床实用)。 住了6个晚上感受颇为满意,设计很合理,两张床各自靠墙竖放,中间只有一个小床头柜的空间,一张床的脚下是一直到门的长案,靠床一侧下面是空的,可以放行李,人家还放了一个沙发墩,可以拖出来坐,靠门一侧长案下是柜亦可放东西,同侧长案上面还有一个通天花板的柜,可挂衣服。衣柜向里一点的长案上是洗脸池,设计得很好,只要稍加注意,绝不会溅出水来,弄脏长案靠床一侧上面摆放的烧水壶和茶盘。另一张床的脚下直到门,也就是与长案相对的是通天彻地的玻璃房(下半段是毛玻璃),靠大门边是玻璃房的推拉门,门里是马桶,马桶前再向床的方向有塑料帘,里面是也就 关键是三十六酒店所在的位置很有深意,让我最终确定住在这里。酒店房卡袋上写着地址:香港九龙旺角界限街36号。话说香港分为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从地理位置上岛是最好分的,也是头一个被英国人占领的,《南京条约》正式割让,后几年九龙半岛再次被割让。1898年九龙以北的大片土地被港英政府租借,对于几十年前的殖民地来说,这片大出几十倍的土地和海域,自然就是“新界”了,为什么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英能够开始谈判,1997年底香港能够回归中国,全赖“新界”这一“租”。新界的南端从哪里算起,就是这界限街! 香港的街名五花八门,总体两类,一类是英文名,直译为中文名,比如HENNESSY RD轩尼诗道,GLOUCESTER RD告士打道,另一类是中文名,直译为英文名,比如黄泥涌道WONG NAI CHUNG RD,普义街PO YAN ST。像界限街BOUNDARY ST这样义译的街名还真不多,可见界限二字对中国人和英国人来说都很重要。一道界限横穿过半岛,以南是曾经割让,几乎要不回来的九龙和香港,以北是以99年为限的租借之地。三十六酒店恰恰坐南面北,身居九龙,却遥遥地北望都城。 近百年前,闻一多《七子之歌》的所谓七子,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就是把香港和九龙分开而写的。关于九龙,是这么写的:“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当年刊登该诗的《清华周刊》附识曰:“读《出师表》不感动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不孝;古人言之屡矣。余读《七子之歌》信口悲鸣一阙复一阙,不知清泪之盈眶,读《出师》、《陈情》时,固未有如是之感动也。今录出聊使读者一沥同情之泪,毋忘七子之哀呼而已。”今天我来到香港,在它回归中国的十二年后,闻一多的悲愤的确淡了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