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滇行秋记之六 飞来寺

2016-1-21 00:00| 查看: 236|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德钦的雨下了一夜,清晨依旧淅淅沥沥地没有停。往飞来寺的路程虽然只有二十多公里,但是崎岖的盘山公路上的塌方不断,有时杨师傅不得不下车搬开石头才能通过。云雾缭绕的山岚不时涌动在路前,崇山峻岭之间,小车轻快而又小心翼翼地前行着。终于,我们抵达飞来寺-这个最佳观望梅里雪山全景的小村庄。

酒店、客栈沿着山路的一侧修成了一条街,另一侧就是云海茫茫中的梅里雪山。我们的车就停在偌大的一个白塔香炉一侧,旁边是一棵经幢彩旗围绕大树。按照藏传佛教的规矩,我们请了一把松枝,一袋五谷、一把香和一副经幡,在蒙蒙的细雨之中,面朝云海茫茫的梅里雪山方向遥遥参拜了一番,祈愿我们此行可以一睹神山的尊荣。这就是此行我与梅里的初见,云海迷茫遮挡着天际,只是偶尔的缝隙之间可以望到隐约的冰川,和其下悠然的村落。

正当我们面对梅里云海纳纳叹息的时候,一个藏族青年慢慢地走了过来并友好向我们打招呼。他大约二十多岁,乱蓬蓬的头发,黝黑的衣衫,显然很久没有洗澡,不过清澈的眼神里透着淳朴善意。“扎西德勒!”我们相互问候着,闲聊中知道他是出门转经的藏人,一行六人,由两个表亲关系的家庭组成,他们来自四川甘孜的藏区,经川藏线徒步入藏,再从拉萨一路由滇藏至此,目前已经出门离家一年零两个月了。不一会儿,大树边上的帐篷里又走出两个藏族青年,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得用普通话和我们交流着。显然,这几个年轻人对外我们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同样,我也在努力理解着他们的思维和价值观。当听到他们一路基本上靠别人的施舍过活,我有些不忍。很难想象这样的雪山高原竟然用足步来丈量,而他们动辄磕十万个头的功课更令我咋舌。于是我们在小店里买了些碗面、饼干送给他们,彼此间的话题就更宽泛了一些。从奥运会、甘孜的风景以及藏教的教派,他们也邀请我到帐篷里喝茶,出于饮食习惯的考量,我只好婉言谢绝了。其中一个叫做“扎西达瓦”的男孩子见识最多,他告诉我“扎西”是吉祥,而“达瓦”是藏语的月亮的意思,“吉祥月亮”,好一个美好的名字。

杨师傅从一家熟悉的客栈替我们打听着往雨崩的路况,原来近日的雨雪已经造成通往雨崩以及明永冰川的山路崩塌,交通阻断,看来我们只得暂时在这里静候路况了。等待终究是无聊,于是想起村头的飞来寺,索性步行去逛一逛。

我们沿着藏人的村舍和农田漫步,雪还没有融尽,山坡上湿润的土地好像刚刚犁过,三三两两的牦牛、马和毛驴散步田间,雨雪之后枝头的秋色愈发的艳丽,空气分外的清新。云气飘散的时候,可以望见山谷下面逶迤如线的澜沧江,油油的菜地从山坡一直蔓延下去,一切都是那么宁静。


飞来寺里的喇嘛外出云游,照例我们焚香参拜之后,我们回到客栈。

杨师傅告诉我们通往西当的路当天是无法修好的,于是我们挑了一间颇有“小资”格调的酒店,门口一行字吸引了我,“窗含梅里千秋雪”。这家客栈三楼的露天阳台正对着梅里雪山(虽然雪山依旧是云里雾里),大幅玻璃做的墙面,以及可以让人感受“卧看云起”的设计立刻打动了我,于是我们入住此处。这一天,整个飞来寺停了几乎一整天电,黄昏的时候,终于来电了。由于这里的酒店都靠太阳能热水器供热水,可惜如此阴雨一天,又是一天没有热水澡可洗了。

不过毕竟,梅里就在我们的眼前,虽然今天我依旧看不到你,但是我来了。是夜无雨,期待天明!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滇行秋记之六 飞来寺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113044-1.html
本文关键词:滇行秋记之六 飞来寺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