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和顺印象

2016-1-21 00:00| 查看: 416|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和 顺 印 象

和顺,2005,CCTV,中国第一魅力小镇。

中国地大物博,富源辽阔,在这块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长着无数个城市,无数个城市中又有无数个乡镇,而和顺,却被评为了第一名。

从腾冲县城往南三公里,乘坐中巴车,只需二元钱,就可以直达和顺乡。

小镇入口处,便是满眼的荷塘,荷叶在微风中飘摇,连成一片,初秋时节,已过了满池荷花争相盛开的季节,偶见一两朵荷花,在一片绿色中甚是显眼,曲曲折折的亭台通道,古色古香的牌坊,跨过双虹桥,仿佛迈入了一方世外桃源,从此尘世的喧嚣,江湖的纷争和你没有一点关系。

村口草地上,一群鸭子在自由地嬉戏,它们并不理会街上的人来人往,可是当我走下台阶,试图靠近它们时,它们开始大声地叫,并朝另一边奔跑。

我退回到街道,在街边的台阶上安静地坐下来,它们便停止了奔跑,重又开始自由地嬉戏。

我同鸭子的亲近,只能是这样远远地看着它。

只有这样远远地看着它,我们才能都获得快乐。

就象两个太相爱的人,越是想要靠得太近,就越是要刺痛对方。

还有二天就是国庆节了,可这里游人并不多,整个村落显得静谧安详。洗衣亭上,有几个女人,在忙碌着。和顺的男人很有开拓精神,早年就有着出国“走夷方”的传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们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为了留在家里的女人们洗衣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便修建了洗衣亭,可以说,洗衣亭是和顺最独特最温柔的公益建筑。那洗衣亭,宛若就是男人宽宽厚厚的胸膛,年关近了,离乡背井的男人总要回来,洗衣亭就成了女人守望亲人的地方,因为,洗衣亭,总是建在村口。

也有些,却不回来了,到了缅甸,又成了家。洗衣亭里等着的女人,盼来盼去,终于没有盼到自己男人。只留了自己,和孤零零的洗衣亭一起,黯然神伤。

我沿着青石路前行,一条条巷子里,旧时的民居,斑驳的墙面,沧桑的瓦片,似乎在诉说着昔日马帮的行迹,风中已经听不到马帮驼铃的声音,和顺也没有了赶马人,一切都已经过去。可我,为什么还是会把这极边的古镇和马帮联系到一起?

提到和顺,便不得不提和顺图书馆。和顺图书馆的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迄今有藏书7万多册,有“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美誉。

余秋雨先生曾写过一篇关于宁波天一阁的文章,大抵是说天一阁藏书楼的不易,余秋雨先生在文中也曾感叹,宁波天一阁,藏有那么多的好书、古书,可是束之高阁,几道大锁锁起来,连自己的儿孙家人阅读都难,更何况是外人。好书不能供人阅读,不能分享,而为其收藏而收藏,实在是有些可惜。

相比较而言,和顺图书馆的利用率是极高的,村里无论老少无论男女无论贫富,都可以来借书看,使好书共享,知识传播。余秋雨先生如果能来和顺,一定会为和顺图书馆感叹。在一个村子里,能够建有这样一个图书馆,供大家学习阅读,难怪和顺是文化的和顺呢!

继续前行,张氏宗祠、李氏宗祠、寸氏宗祠、刘氏宗祠,在和顺镇,这样的宗祠有八个;弯楼子民居、和顺人家、艾思奇故居,各式各样的明清古建令人目不暇接;元龙阁、中天寺、魁阁道观、文昌宫各种古刹一个接一个。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只是这么一个村子,居然会有这么多有文化的东西!

和顺是谦卑的,那谦卑是一个人修养极好的一种表现形式。

和顺人并没有因为得了中国第一而忘形,而自大,他们依然平和安静地生活着,象从前一样。或许比从前更谦卑,迎面遇到当地的百姓,他们总是温和地笑着,客气地点点头,有些狭窄处,他们会让游人先行。这让我想起寸氏宗祠里的12条祖训,那些祖训字字如矶,教育人忠、孝、仁、义、礼、廉、俭、德、和、谦、弟、耻。由此可见,和顺人的品行,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来之前便听朋友说,这里民风纯朴,家家户户不关窗,也不会丢失东西。不象城里,要用各种各样的防盗门和各种各样的防盗笼,还得加上报警器,监控器。

迎面走过来一对情侣。男的个子极高,女的却很娇小。

只听那女的说:老公,那是什么灯啊

那不是灯,是塔啊,傻瓜。男人的声音。

多幸福的情侣啊,他们从我身边经过,并没留意我,但我却想为他们祝福。愿天下所有的有情人永远幸福。

和顺游子有词云:“家乡好,最好陷河头,绿柳丛中穿紫燕,红莲塘畔卧青牛,结伴泛孤舟。”陷河,是以生物多样性为特征的湿地,因人行其中极易陷入,被和顺人形象地称为陷河。和顺的陷河水草丰茂,野鸭水鸟嬉戏其间,泛舟其中,田园野趣,令人沉醉,不肯离去。是啊,这样美的地方,如何肯离去。

于是,我决定住在这里。在和顺有不少民居客栈,虽然比起丽江数百家而言,已经实在是少了很多,但想找到一家心仪的并不难。我住的客栈是典型的四合五天井格局,老板是一个非常有涵养的人,酷爱书法和乐器,会弹和顺特有的洞经音乐,听说这种音乐会弹的人已经不多了,就象纳西古乐一样。老板的母亲年轻时候是当地很有名的绣工,家里保留了很多当年绣的样品,有一副我一见倾心,喜欢之极,竟然用笔将其临摹了二副,一副送给老板,一副留给自己。老板非常高兴,选了一副他的书法回赠给我。

客栈房间很多,我选了楼上一间采光比较好能看见月亮的给自己。月亮的清凉透过雕花的木头窗棂进入房间,北京时间才刚刚晚上八点整,整个小镇已经很安静,人都去哪里了呢?安静得稍稍有一丝声响便可以听得到,倘若高声喧哗,怕是半个村子都听得到了。我用笔在纸上写下了这样几个字——“不敢高声语,恐惊半村人”。

于是,我也早早地睡下了。是入乡随俗吗?还是不由自主?

早晨的小镇依然是安静的,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东西来吵我,一直睡到自然醒,我发觉自己睡得是如此地好。已经有多久没有这样好地睡过了?象小时候一睡就是一个半天,头一挨枕头就能甜甜入梦,对我而言,已经是一种奢侈。

而这样的奢侈居然在这样一个民居客栈里得以实现,不能不说是一种惊喜。

有好几年,我只有一个心愿:能吃能睡,吃得香睡得好。

下楼来,老板说早点有煮饵丝,问我要不要来一碗。在这里的客栈,客人是可以和主家搭伙一起吃饭的,也可以自己下手做自己爱吃的东西。饵丝很快端了上来,粉白细长的饵丝,配着鸡汤,还有新鲜绿盈盈的豌豆尖,我边吃边夸味道好。饭后我说要去外面走走,老板娘从客房里抓了一把菱角硬塞在我手里,说菱角解渴的,带着吃。我说不用了我自己有水的,老板娘乐呵呵地说,刚从塘里摘下来的菱角,新鲜得很,在这里就象回到自己家一样,不要客气。

让我一阵感动。

同是古镇,同江南第一水乡周庄相比,周庄的商业气息更重了些;同茅盾的故乡乌镇相比,乌镇更小了些;同丽江的束河古镇相比,束河的文化景观更少了些;同我的家乡平遥古镇相比,平遥的生态景观更少了些。

我终于明白,中国第一魅力名镇,实在也只能属于和顺。

2006年10月6日星期五晚24点。中国昆明城西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和顺印象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109455-1.html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