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天津:繁华下的伤痕屈辱

2016-1-21 00:00| 查看: 320|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2008年10月11日,我登上了国内最快的京津城际列车。参观完有“亚洲第一站”之称的新北京南站,又坐上舒适快捷的中国“新干线”,不得不赞叹中国发展的突飞猛进。

开通了京津城际列车,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和北京可谓近在咫尺。如此机遇,再不去叨扰一番,就太不应该了。

一、伤痕

津,水渡也。

天津的出现,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天津因其处于重要的军事地位,正式筑城设卫,史称“天津卫”。又因其为拱卫京畿之门户,别称“津门”。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600年,对于中国五千年厚重的历史来说,只是一个小小的浪花,但接踵而来的,却是滔天巨浪。湮没了,不仅仅是一个天津卫,还有整个中国封建历史的终结。

也许就是在1840年8月11日的清晨,天津大沽口炮台的兵将们从美梦中被铜锣的警报声生生惊醒,亲眼看着海平面上随着红日缓缓升起的,还有无数的英国国旗。这一刻,忙乱的脚步无法掩盖惊恐的眼神,骤急的锣声无法唤起将士的勇气。大炮陈旧,训练废弛,他们甚至都没有见过炮弹是如何飞出炮膛。现在的他们,就好象赤身裸体的面对数百个手持凶器的大汉。虽然军舰只是在大炮射程之外耀武扬威了一番,但所有人都知道,灾难开始了!

循着当年兵丁们从兵营跑上炮台的坡道,我缓缓行着。五座锈蚀得坑坑洼洼的铁炮依然沉默,炮口从三合土夯实的炮台缝隙探出头来,静看着面前的沧海,已变桑田。

谁还记得那些个日夜,炮火的轰鸣,将士的喊杀,激荡的战鼓?从1840至1900整整六十年,四次大沽口保卫战,血水浸湿了这里的每一块青砖,渗透了每寸土壤。可恨,他们失败了,生命换来的,竟是丧权辱国的条约;可悲,他们被遗忘了,在天津询问大沽口炮台的所在,竟知者寥寥……

我心情沉重,只能用力呼吸。这里是中国大地上无数块伤疤之一,一百多年后,轻轻揭起,依然鲜血淋漓。

二、津门

在从塘沽回天津的轻轨上,遇到一个很友好的美丽女子,微圆的瓜子脸,眼睛大而灵动,笑起来很自然的露出牙齿,乌黑的长发很随意的披散下来,低头的时候就要用一只手拢住,另一只手指着我手中的地图,很细心的告诉我天津值得游览的地方。

五大道到天后宫,我用手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不远,便可以步行。

匆匆别过,我坐上了643路的公车。天气很好,中午的阳光似乎被二十八层净化,透出很纯粹的淡金色。天空很蓝,云在天空仅留下几道浅痕。我在公车二层的临窗微微眯上眼,车在林荫路上缓行,光和影、蓝和绿在我眼前朦胧的交替,恍惚中,已经到了滨江道。

(一)五大道

1860年,英、法、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同时也出现了外国租界。到二十世纪初,天津先后出现了九国租界,成为近代中国租界最多的城市。

从滨江道开始步行向北,沿途可以看到各式的西式建筑,如劝业场、浙江兴业银行等,都保存的颇为完好。在建筑内部是各式的商铺,经营得如火如荼,步行街上人头攒动,虽不及上海南京路的摩肩接踵,但也是相当繁华热闹。

我对逛街血拼本不感兴趣,因此也仅仅是浮光掠影张望几眼,就继续往北走去。

天津的一大特色,就是一路张目可见的各式各样、风格各异的欧式小洋楼,包括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的各式风貌建筑上千座。“五大道”之名,也就是因为这些区域的欧式建筑更为集中。说的好听些叫“万国建筑博览会”,但一想到当年这些租界,并不受中国政府和法律的管辖,相当于国中之国,极尽逼迫屈辱之能事,便心中别扭,再无心欣赏。

(二)古文化街

大概是因为八国联军的兵祸,天津的文物古迹并没有留下多少,虽有鼓楼、天后宫、文庙,但一眼看去,便知是复建不久。不过天津久经战端,要想看保存完好的古迹,也是奢求了。

也因如此,走到古文化街上,两侧诸般古玩小店,抑或是几家皆自称津门唯一的泥人张,一路酒旗飘飘,但我仍感乏味。

捧着茶汤、熟梨糕等几味天津小吃,我晃悠在古文化街上,左看看,右瞅瞅,耳边忽然传来一阵笑声,抬头一看有个大匾,上书四个大字:名流茶馆,落款:马三立。拾级而上,快步走进茶馆,嚯,满满一屋子人,台上两个老人正在讲相声,馆内不时哄堂而笑。早听说天津人曲艺文化盛行,看来果然如此。连忙付了20元茶资,找个空座坐下。相声之后是一场天津快板,讲的是三国时候刘备当沛县小吏时候的故事,老者须发花白,但声音洪亮,伴着清脆利落的快板声,一节简单的三国故事就好像在大伙眼前重现了一遍。

要说相声快板,应是出自北京,盛于北京天桥市场,但如今天桥尚在,市场已无,没想在天津却得以延续。这也是我唯一真切感受到的天津文化了。

天津,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环渤海商业圈的中心,当年的战火无法掩盖今日的繁华,但繁华之中的屈辱,仍能耳闻目睹,那上千座小洋楼,那破败的大沽口炮台,无不历数着百年前的悲惨历史。天光渐暗,晚霞流淌,大河东去,只有海河边的石狮,仍静看天津的,下一个百年。


(大沽口炮台)


(西式屋顶)


(快板)


(晚霞映津门)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天津:繁华下的伤痕屈辱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102442-1.html
上一篇:天津下一篇:京津双城和其他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