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 如果你未曾去过,怎会知道世上有如此湛蓝的湖水? 如果你未曾去过,怎会知道世上有如此清高的天际? 如果你未曾去过,怎会知道世上有如此憾人的经幡?
虽然只是匆匆过客,虽然只是走马观花,却让我难以忘怀,是否但凡第一次,总是如此铭心刻骨?大美青海! 去青海,只是缘于偶然,不知自己是否有勇气独自去到西藏,便思量着不如先去青海看看,此时正值高原的油菜花盛开,水丰草茂,幸运的话,还可以赶上赛马节……没有作太多准备,一心想着要去青海湖和玉树,怀着未知与期许,只身踏上西行的列车,投向青海的怀抱。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在西宁汽车站,询问售票员到青海湖乘什么车,告之需搭乘前往“哈图”的班车,也就是常说的151,说穿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一路途经青藏咽喉--湟源峡谷,翻越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日月山(当年唐朝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正是由此向南经唐蕃古道进入西藏的),经过“天下河水皆向东,唯有此溪向西流”的倒淌河……虽然只是身在车上,我仍然能感受到高原炽热的阳光,伴随着的,是通透的天际。除了在云南,这算是领略过的最高的天空了,当然,此时的我,还未去到西藏。 渐渐的,可以看到路旁零星的油菜地,并在前进的路上愈演愈烈,远处,巨大的一片蓝色,我分不清是天上之物,还是地上之水,那样静静地悬在天边,按捻不住,招呼着要下车,司乘人员告之,还没有到站点呢,我是顾不了那么多,哪怕是还需要徙步,如此美妙的地方,走上两三小时也是享受。 一下车,便直奔油菜地,正想拍照,旁边有藏民跑过来说要收钱,五元一张,很是抵触,但想想既来则安,便拍了几张,轮到给钱时,发现只有4元零钱。没想到那藏家汉子很爽快地说,就给4元好了。虽然对他们这种拦路收费的行为很不满,但说来他们也算淳朴的,对钱并非斤斤计较,或许讲求的,只是一种形式吧。我问,那边就是青海湖吧?从菜地里能穿过去?答曰行。于是,背着包踏进了菜地,起初是行于田埂之上,后来无路可走,发现菜地里有一道很明显被人踏过的痕迹,原来早有先行者!于是便沿着那条前人踩出来的道,继续前行。 穿出菜地,便是一片开满小黄花的河滩,滩地的那一端,显然是青海湖了,我兴奋得奔了过去,一口气跑到湖边,置身于那片无边无际的蓝。轻浪拍岸,彻骨地冰凉,天是蓝的,水是蓝的,那一刻,我的心,也是蓝的,辽阔的蓝,让人忘却一切的蓝……迎着微微拂过的清风,贪婪地吮吸着这纯净的气息,在这无垠的天与水之间,人便如岸边的一粒小石子那样微渺。突然间有了“我欲乘风归去”的冲动,闭目,屏息,幻想着衣袂飘飘,随风而驭的陶然。 良久,举目而望,天还是天,水还是水,而我,似乎已神游归来,享受着那份快意。沿湖而行,静静地感受这只有我一人的天地,或许是因为这不是常规的观赏点,鲜有游人,倒使我落个难得的清静。稍远些,绵山依湖,似远非远,仿佛触手可得,却又遥不可及,或许那只是湖间的一座岛屿,也或许是那著名的山脉。静默,在如此的天地之间,怀着谦卑之情,用心感受,应该是最佳的解读吧? 渐渐有了人的踪影,一些自驾的人们,将车开到河滩,抄近路行至湖边,摆弄着各种姿势拍照。我原本只是在拍景,现在也忍不住央人帮我拍了两张,背景只是纯粹的蓝,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动人的,蓝色的湖水,如此纯净的,蓝色的天空,虽然此后有幸去到西藏的几大圣湖,但感触远不如青海湖来得深切,因为,第一次,总是刻骨铭心! 玉树,曾是神话中的仙树,李白在《怀仙歌》中诵道:“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 元好问的《幽兰》诗中云:“钧天帝居清且夷,瑶林玉树生光辉玉”……我不知此地是如何得名,但仅凭这字面的意思,便想像着,那一定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美丽而遥远。 由于没有经验,选择了省时又省钱的夜班车,结果半夜在车上被冻得半死,看着其他的当地乘客都颇有准备地拿出厚衣物作被盖,真是好生羡慕。可怜我的背包搁在行李车厢,大半夜地,也不好让司机停车下去取,只能强忍着,不停的活动手脚热身。倦意不断袭来,原本在西宁就冻感冒,此时真是不敢大意,强打精神,煎熬着,一次次迷糊,又一次次强打精神。到达结古镇只是凌晨,在车站的旅馆找了房间倒床便睡。 天明,习惯性早起,出门溜街,虽然是大晴天,早晨仍是清冷得要紧,这便是高原。中心广场有一尊高大的格萨尔王铜像,高 稍晚些,联系上小雷(朋友同学的老公,特此鸣谢),带着我开始了精彩的玉树一日游:通天河、三江源、天葬台、结古寺、玛尼堆、雁山口、公主庙……小雷领着我一一看过,并热情的充当导游,介绍一些风土人情。湛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场,金黄的庙宇,零星散落的黑色牦牛,草原上的各色野花,还有那让人望不到尽头的五色经幡……玉树,以它的明艳和大气,抓牢了游子的心。 原本以为感冒会加重,不料玉树热情的阳光和通透的劲风替我驱走寒冻,竟然抗过了感冒,痊愈!依然清晰记得昨夜翻越巴颜喀拉山时,那触手可及的星辰与冷月,车上的人们都在熟睡,唯有我,因为寒冻而不敢入眠,倒也有幸遭遇这般星月,可喜!不会忘记行往文成公主庙时,那铺天盖地的经幡,将人包裹起来,红白黄蓝绿,望不到天,看不到地,满目里有的,只是迎风飘扬的经幡,凡俗之心,乘着经幡,随那清风,渐渐飘向西方极乐。 沿通天河而上,小雷邀我去工地上吃鱼,通天河的鱼!简陋的工棚,炽热的骄阳,几人围坐在棚下,吃着上午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新鲜的鱼,旁边几只小藏獒静静地候着,等待残羹。天依旧是那么通透,几丝浮云掠过,悠然自得;河水有些泛黄,大约是雨季的缘故;太阳直直地投射于身上,不敢在户外过多停留…… 中午的天葬台,格外炙热,到达时正值一位喇嘛在作法事,口中念念有词,估计是早上刚处理完毕,一阵巨大的恶臭袭来,使人不敢靠近,一口气跑到山坡上,长长地呼吸。白塔、经幡、玛尼石,在蓝天草场地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红色的喇嘛,更是点睛之处。远处的山上似乎略有积雪,让人意识到高海拔的现实。 结古寺,藏语称“结古顿珠愣”,意为“结古义成洲”,位于结古镇东边的结古山上,是青海省内萨迦派的主寺。整个寺院依山势而建,高耸于山岗之上,殿堂僧舍错落有致,围墙上用黑白红三种颜色的涂料涂的条带从顶贯到底部,据说这是萨迦派的标志,分别象征着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和金刚手菩萨。三色线条给人以直观的印象,故萨迦派又叫“花教”。 到达时已是傍晚,寺门紧闭,只能围着院墙行走一圈,感受这凝重的气息。金色余晖倾泻而至,镀金的庙顶更是耀眼,身处其中,恍然如梦,不知这是山顶的寺院,还是仙界的琼楼?在镇上仰望此寺,觉得那是神不可侵之处,高高在上,现在虽已来到跟前,我仍是进入不了,无论是心还是形,都隔着俗世与神地的遥远距离,一客俗子!
美景虽好,终需相离,别了,玉树,别了,青海!有些后悔来之前对你了解太少,不知有这么多美好的去处;却又庆幸对你知之甚少,没有先入为主的印象,怀着未知的渴求去用心感受。此后看了《国家地理》的青海专辑,便想着一定要再去一次,去观赏门源的油菜花,去感受梦幻的阿尼玛卿,去探寻神秘可可西里……突然很怀念从前背包行走的生活,那种心在天堂的感觉,那种与大自然静对神交的瞬息,那些未知的山与水,天与地……是啊,行走的脚步,不能停留得太久,总有那么一天,我会再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