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去青海当村长 – 访问宋当村

2016-1-20 00:00| 查看: 517|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原文见 http://kevininbj.spaces.live.com/blog/cns!6BB9A63DA801D486!219.entry

吃早饭时,看到了县委书记和县纪委等若干领导在集体早餐,他们知道我的到来。看来他们周六还在工作。

村子离县城很近,开车几分钟就到。陪同去的有镇书记,2个副镇长,镇武装部长。首先到村党委办公室开会,村里的现任和前任书记和村长等5人参加。这个藏区的党委办公室,似乎比内地更加又红又专,摆放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头像,及八荣八耻等标牌。村子基本情况是,农业区,四周是不长树的土山,857人,人均耕地1亩多,以种青稞和油菜为主。牲畜总量为3000多头,羊为主。以上的粮食和牲畜都主要供自己食用。人均收入1500多,主要以到县内打小工(如工程施工)为主,但因技术水平有限,人日均小工收入只有50元,远低于四川小工日均100多元。

村书记心灵手巧,是个老木匠,也懂工程管理,可惜村里象他这样能干又能想的人太少。他有多个想法,如:

l 建藏式家具厂,供应玉树州。目前玉树的家具均由外州供应。因为路费,家具很贵。村里以村干部个人房屋为抵押,从信用社贷款20万购买设备,年利率20%。村长准备在村里招10几个村民,一边培训他们,一边做家具,月薪500。还需请三个月薪达3000的师傅培训村民。预计这个家具厂第一年亏损,第二年盈亏持平,第三年才盈利。我很反对这个计划,因为在村里赤贫的情况下,不合适贷款做高风险高成本回收慢的业务。与其建个工厂,还不如书记带领2-3个小兵,从小规模开始,一个月只做几个家具也行,就算是试探市场吧。否则这个非木材产地,缺乏熟练工人,也没有销售能力的企业,失败概率太大。

l 温室种蔬菜。玉树地区蔬菜主要靠外地输入,据说一斤小白菜要2.5元,冬天更贵。温室种菜,成本稍低,村民有经验,而且市场非常广阔。但据副镇长说,镇里出钱帮助某村建温室,但村民不爱干。找了外地人来种菜,后来外地人走后,村里人还是不爱种菜,宁愿每天晒太阳。也有村民完全不懂如何种菜,也不学习,或者看到蔬菜生虫子后不敢杀虫,因为涉嫌杀生。

l 绵阳肥育(圈养绵羊)。低成本投入,有几百只羊的规模,就不愁收入了。

l 买运输车,搞运输。一辆车要30几万,也属于初期投资和风险太高,我也不支持。

l 其他,如建立工程队服务全县,村民自制手工艺品,外出表演歌舞(称多歌舞属藏区最棒,原生态),组织村民外出务工。据说有村子派了30几人去青岛打工,但后来因为气候,饮食和语言等问题都回到村里。据镇领导讲,村民对外出务工一向反感。

开会时他们彼此交谈都用藏语,突然间村里5人同时举起手,我就猜到是全票通过我这个村长。之后,就是村长委任状,由县里和镇里盖章。会后,我参观了3个农户家。第一家两个老人都是残疾,女婿(四川汉人,很能干)年初去世,家境贫寒。第二家据说男主人精神不好,还有4个孩子。第三家家境不错,老人在院子里撑伞晒太阳,女主人在屋里,带两个孩子。房子非常漂亮,据说总成本6万。家里三个儿子,2个是僧人,一个在外务工。

从交谈中可以感觉到,这个村子自然资源贫乏,耕地少,缺乏旅游资源,村民自主致富热情不高,生产生活还处于自给自足阶段。现有资源根本无法使用全部劳力,即劳动力过剩严重。不过因为传统习俗等原因,村民并不愿意主动从商,外出务工,或尝试新工作方式(如种菜或圈养牲畜)。所以村领导和镇领导,甚至县领导州领导,均绞尽脑汁考虑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帮助村民致富,但苦于缺乏启动资金。据说,个别非常成功的村子,都属于村领导有魄力,带领村民尝试新生产方式(如种菜和养羊),除商品销售收入用于再生产,分红或照顾低保外,还将菜或羊分给村民,甚至有逢年过节包车去西宁等地为村民采购的。听上去很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味。

尽管这种集体制并非最先进的制度,但在村民思想观念需要改变的情况下,集体先行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华西村和大邱庄的发展也大致经历了此阶段,可见这里的农村观念尚处于内地80年代的水平。我也一再跟村里镇里强调,少花钱成效快的项目,应该先行。高成本高投入,未来风险大的项目,应该缓行。宜信那种小额低息贷款的方式,应该比较可行,如温室菜棚或养羊。宜信的朋友一直认为,低息还本的借款,给村民带来生产压力,并产生可持续的发展,比盲目的捐赠更有意义。回京后,我将与宜信公司探讨可行性。

村里有个寺庙尕藏寺,是称多境内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萨迦派寺院。据传,公元1265年元朝国师八思巴返藏,在此讲经灌顶,聚信徒一万余众。据说全寺100多僧人里,只有10几个来自村里。我问是不是没有幼僧,他们回答,孩子必须完成9年制义务教育。看来,称多附近人们更加务实,与阿坝县全城几千僧侣,寺内成群幼僧很不同。

村外还有个孤儿学校, 100多小学生来自全县。教材为双语的,左边是拼音和汉字,右边是藏文。副校长说,他们目前最需要多媒体教育设施,即电脑。

下午回到称多县。据说全县只有2个工厂,一个是芫根饮料厂,另一个是屠宰场。前者因芫根的季节性缘故,销售不高。后者则因为藏人不喜欢杀生,所以雇佣的也都是外地汉人。县里没有多少流动人口,商业跟不上,全县一年财政收入只有300多万。国家拨款基本只能维持县政府的运转。县里的特产也仅有芫根和蕨麻,不成气候。但可以看得出,全县干部对发展经济的愿望,非常强烈。但牧民,农民,和县镇干部的思想,存在很大的差异。我觉得发展经济的关键,不仅是资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变革,是否愿意改变生活方式。据说还有县里很多人非常怀念毛泽东时代的贫富均等,反对自主创新致富。

与我去过的其他藏区比,玉树的风景不是最好的,经济也是落后的。但淳朴的民风,人们急于摆脱贫困的愿望,及当地对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拥护程度,都让我非常感动。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去青海当村长 – 访问宋当村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87504-1.html
本文关键词:去青海当村长 – 访问宋当村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