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塘回来一个月了,今天决定写一篇游记。并不是因为这些日子里没有写的冲动,而是觉得西塘这样的地方恐怕回忆起来会更有味道。想去西塘已经很长时间了,早就听说过它位居江南六大水乡之首,烟雨长廊、灯影桨声令无数游客流连忘返。但最吸引我的还不是它的美景,而是它原汁原味的的江南生活。它不像其它水乡景点浸透在浓浓的商业气息之中,西塘的水、西塘的桥、西塘的人还是保持着那份淳朴的风貌,每当你看到清晨燃起的炊烟和夕阳下粼粼的河水,城市里的浮躁和焦虑便会一扫而光,那时候,江南的柔美浸润了你整个的心灵和思绪。中午时分沿着蜿蜒的小巷走进古镇,映入眼帘的是青砖碧瓦和木门石阶,斑驳的山墙似乎在诉说着主人古老的家史。用午餐的客人还在酣饮,饭桌就摆在亲水的岸上,暖风吹动河畔的垂柳,空气里混合着菜香和河中水生植物的味道。走在廊棚中,可以看到家家晾在外面的酱菜和捕来的河蚌。站在拱桥上,两岸风韵的民居夹着一河碧绿的春水,急不可耐的把最经典的江南美景送进你的眼中。在安静的地方,有饭后的老人在悠闲的下棋聊天。在热闹的地方,买各种小吃的商家把抑扬的吆喝声喊得此起彼伏。还来不及把整个镇子浏览一遍,老婆便催着找投宿的客栈了。的确,尤其在周末的时候,这个工作要及早下手,不然,我们就得露宿街头来欣赏西塘夜色了。客栈的名字起的都很好听,有叫别有天的,有叫水云间的,有叫烟雨人家的,还有叫吴越之角的。看了几家以后,我们在一家叫影波廊轩的客栈住下了。那是一家两层的民居,我们住楼上,推开窗就可以看到对岸的戏台,窗下河道中的船只往来如梭,船家不时的将一声声船歌送到我们的耳中。路途的劳累这时候发挥威力了,不久,我们就沉沉的睡去。朦胧之中忽然听到锣鼓齐鸣,急忙打开窗子看去,戏台上的小生和花旦已经开始表演了。看样子应该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抑或是许仙与白娘子。唱词虽然难懂,但吴侬软语随着悠扬的乐器声飘到心里,感觉无比的受用。天空是黑蓝色的,家家户户都把大红的纱笼燃亮了。沿河望去,无数的灯笼把整个古镇渲染成了一个红的世界,一艘艘乌篷船载着游人穿行其中,爆发出一阵阵惊叹和赞美的欢呼声。河水依然在安静的流淌,仿佛它早已经习惯了这良辰美景,它这时候所要做的,只不过是用潺潺的水波,把这一切加以润色,再送到每一个游人的眼里。我们走出客栈,加入到欢乐的人群中,才发现置身西塘夜色之中,那种美全方位的占据了我们的感官。如果说白天的西塘像一个清纯的江南女孩,那夜晚的西塘就是一个含羞待嫁的新娘,温柔的灯光,圆润的乐曲,还有甜得发腻的空气,都不停的激荡着人们心中一颗颗爱美的心。环秀桥一带有很多小饭店,我们找了一个紧靠河边的位置坐下,要了当地最有名的酱爆螺蛳和清蒸白水鱼。当然,在这个时候,一瓶西塘老酒最能怡情。我们沐着晚风,伴着流水,和着社戏,在一串串红笼的映照下喝了一杯又一杯。真是酒已微醺,美景醉人,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夜晚的古镇并不是只有热闹之所在,一巷之隔,劳作了一天的当地人用过晚饭,已经准备休息了。白天充满叫卖声的小巷变得静谧无比。临街的人家上了木制的门板,凹凸的石板路用水冲刷得一尘不染,走过小巷,昏黄的街灯把人影拉的老长,这里才是西塘的原生态,一切都是那么的安稳与祥和。我们轻轻的踩过一条条巷子,回到客栈,喧嚣的人群已经散去,满目的红笼也逐渐熄灭,在这样的一个夜晚,我们和古镇一同睡去。告别西塘的时候,我们采购了许多当地的小吃,有芡实糕,一口棕,还有醺青豆,带着口中美味的残香和对西塘美景的无比眷恋,我们登上了返回上海的火车。一个月了,回忆起来还是会感到无尽的惬意。但愿多年以后,不论我们是身在上海还是回到北方,都能忆起这次让人心驰神往的西塘之旅,忆起这段在江南的火红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