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茅山的理由 早就想去一趟茅山,一直未能成行。茅山,又名句曲山,因早年茅氏三兄弟在此行善修炼而得名。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祥地,先后有葛洪、杨羲、许谧、陶弘景等名家在此隐居修炼,誉为“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于是带上相机开始了旅程。沿340国道直行,约一小时多一点就到了茅山风景区的金坛入口。进了大门,沿着一条新修的山路,很快就到了上山索道的所在地崇寿宫,从这里可以坐缆车直奔茅山的顶宫。崇寿宫的道士殷勤引路,教你焚香点烛,再为你相面解签。上山缆车入口就在崇寿观的后山,崇寿观的左侧有一个金牛洞景点,徒步登山的游客可从此处进入景区。不知是不是时间尚早,坐缆车上山的人不多,下山的人更少。缆车缓缓而升,下方的山谷里空气清新,沁人心扉,鸟语花香,林木葱茏,加上细雨迷雾增加的朦胧,顶宫在山顶时隐时现,真有一点神山仙境的味道。崇寿观的道士说了,上茅山只要烧拜一处即可,不必处处奉贡香火。 顶宫位于大茅峰顶,又称九霄万福宫,这里供奉着三茅真君和他们的父母(二圣),香火最旺,点香烛的地方人流如潮,香火在空气中弥漫,呛鼻而影响到呼吸,我赶紧到回廊去透风。山顶的风很大,吹去了身上的烟火味舒服多了。平时天气晴好,这里是观景的绝佳之处,俯瞰众山,可以一览茅山佳绝处。可惜今天雾茫茫,雨淅淅,但也有一种云里雾里的飘渺,在你心中留下挥不去的神秘印记。往下走,忽然见到赵朴初先生的书法“道德仙寿”几个大字,佛教协会的会长在道家宫阙里留下墨宝,也算一件佳事。 出了顶宫,坐景区的中巴下山到了印宫。印宫又称元符万宁宫。这里建筑布局规整,气势恢宏,道教广场上有一座33米高的巨大的露天老子铜像,整体要比顶宫气派的多。 “道德天边超苦海,众生有愿渡慈航。”“忐忑慈悲悬想殷勤思感应,遍通道迹逍遥远近遶迷途。”“寻声救苦杨柳枝头甘露香,随处现身芙蓉花面春风暖。”看来观世音菩萨在国人的心目里还是很有善缘,口碑甚好。我的印象里,佛教的寺庙里也供奉着观音菩萨,而道教里也尊崇着观音大士,佛道两界皆有缘,难得。传说观自在原是道教中的慈航道人,后入釋为佛,不知真假,未及探究。 出了万宁宫,从小路去看了仙人洞和华阳洞。仙人洞内有一些石钟乳,华阳洞有古代摩崖石刻,洞内温度较低,凉爽舒适,不时有水滴落入你的颈部,引起一阵激灵。在华阳洞我拍了几张摩崖石刻的画像,不知究竟是那个年代的东西。两个洞和附近类似的善卷洞、灵谷洞、张公洞等相比,大小、开发程度均相距甚远,希望还在开发中的它们,能挖掘出“小”的精致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