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飞扬 ----2008年国庆江苏游记之徐州篇 [序言]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风俗上来看,江苏都可以用人杰地灵来形容。我们今年国庆去了镇江和扬州,还顺路看了徐州的两个汉墓。去之前我在网上查过很多文章,但关于镇江的游记很少,而自驾车从北京出发去游江苏的文章几乎没有,所以在这里我希望我的游记能够弥补这个空白,给各位想去扬州、镇江的驴友们,特别是华北地区想开车出行的驴友们提供些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年是天灾与喜事同在,人祸与佳期并存,也是国家假期改革后的第一年。虽然年初就盘算好了一年的旅游计划,但总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奥运会后我们就想着国庆期间去哪里转转,全家人在一起合计了很长时间,最终大家还是决定去华东。虽然我在学生时代去过南京、苏州、无锡,领略过那里的奇石、异木、美景和佳人,但毕竟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重游肯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最初我们选择乘坐火车游苏州和无锡,想好好欣赏苏州园林、木渎水乡和无锡太湖的美景,再到阳澄湖畔对月把酒,手撕口嚼着鲜活肥美的大闸蟹,体会一下当年苏大诗人“何似在人间”的感受。 无奈地回到家中,妻与一个朋友打电话无意聊起买票经历时,对方主动提出她妹妹在北京西站售票处,肯定可以帮助我们买票。但第二天得到的答复是很困难,第三天得到的答复是希望不大。 感慨了今年黄金周人们出行的热情,愤怒了铁老大的作为之后,我曾经想干脆在家里清静几天算了。我们犹豫了几天,但最终还是没有顶住假期旅游的诱惑,决定开车出行,目的地最终选择了镇江和扬州。 之后就象往常一样,先查看别人的游记、攻略,做好出行计划。做足了功课后,开始按照计划安排出行事项,网上订酒店、去4S店做汽车保养、准备行囊、去超市购买路上的食品。在22日上网订酒店时,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今年国庆黄金周人们出行的热情,镇江的酒店还好订,而扬州市中心靠近旅游景点的汉庭快捷、MOTEL168、如家快捷、锦江之星全部订满,我们只能订到了运河东面的锦江之星华亭店,由于离市中心和旅游景点较远,当然价格还是不错的(149元/天)。 为了避开人们的出行高峰,我们选择了28日晚上开车出发。28日我请了一天假,白天在家里睡觉,下午3点半起来去学校接7岁的女儿,回到家里打开电视看神州七号平安返回的直播节目。看到我们的宇航员平安地走出返回舱后,我们带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走出家门,开始了我们的黄金周旅游。 晚上九点左右,我们从三环路的分钟寺桥上了京津塘高速公路,大约61公里后转入京沪高速公路。今天是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有很多大货车司机赶着回家过节,高速公路上大车很多。大约在22点30分,我们到达了天津与河北交界的九宣闸收费站,车流停了下来。虽然收费站的绝大部分窗口都开了,但大车实在太多,严重拥堵,700米的距离居然开了55分钟。去程的一路上在其他的省界收费站上,等候交费的车辆也比较多,基本上都要等十几分钟。 我们原本打算沿着京沪高速,经济南、临沂、淮安,直接到镇江。但在过了济南之后,高速路上的显示标志上告知说京沪高速蒙阴至临沂段断路施工,建议车辆绕行徐州。这时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我不敢冒险,索性听人劝,在泰安转入京福高速向曲阜、徐州方向驶去。 29日早上6点钟,在开了七百多公里后,我们觉得有些困了。进入江苏后,我们把车停在贾汪县的青山泉服务区,在车内小憩了两个小时。醒来后望望天空,云多而不阴,太阳时隐时现,一个旅游的好天。走出车外,伸展一下腰背,感觉神情清醒了不少。在用完早餐后(方便面),我们重新上路。大约在九点钟,我们来到了徐州。 徐州古称彭城,有26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华夏九州之一。提起徐州,我们首先会想起与它相关的历史名人和历史故事。2200年前,平民出身的刘邦从徐州走出,到邙荡山斩蛇起事,巧用机谋率先杀入长安。之后回师向东,打败了另一位在徐州建都的盖世英雄----项羽,从而奠定了四百年的大汉基业。四百年后,陶恭祖三让徐州,使另一位姓刘的豪杰在飘荡了多年之后,终于有了立身之地。并由此起家,成为了鼎足三分的君主之一。 徐州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徐州可以随处感受到两汉文化的遗风。我们首先游览了位于徐州西北的龟山汉墓,游览了1个多小时后,又驱车到达徐州东南的狮子山楚王陵游览了1个半小时。由于笔者对考古非常感兴趣,以前也走览过国内外很多的古墓博物馆,对中国各朝代的葬制还是有些了解。与其他古墓相比,这两座同样被列为全国4A级景点的汉墓,除了具备汉朝王陵通常具备的凿山为陵,工程浩大,气势雄伟的特点外,也具备非常突出的自身特点,可以说这是徐州十八汉陵中的代表作。龟山汉墓是西汉第六代楚襄王刘注的夫妻合葬墓,由人工开凿的两条墓道两条甬道和十五间墓室组成。该王陵的两条甬道平行相列,指向当时西汉的都城----长安,两者的方向用“不差分毫”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据讲解员介绍,如果这两条墓道的中心线向西无限延伸的话,恐怕要到西安才能够相交。我不知道讲解员的解说词中是否有夸张的成分,以两千多年前的科技水平来看,这个精确程度绝对是不可思议的。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确实要为两千年前的古人而骄傲了。虽然关于这个墓还有许多的“迷团”,如“楚王迎宾”、“洞天乳钉”等,但笔者觉得这多是源于后人丰富的联想能力,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个墓曾被多次盗掘,目前出土的文物中鲜有亮点。虽然说龟山汉墓50元的门票还捆绑销售一个“圣旨博物馆”,但除非是对考古有很大的兴趣,这50元的门票是否物有所值,还得自己来判断。 狮子山楚王陵是一座博物馆,但它的整体布局更向是一座公园。南面进门面对的就是狮子山,山下被凿空作为楚王的墓室。与龟山汉墓面朝西侧不同,狮子山汉墓是坐北朝南。王陵的西侧是汉兵马俑博物馆,由博物馆向北是一个方圆数里的湖泊,中间两座金字塔型的建筑从水下探出水面,通过两条石制的曲廊与岸边相连。这就是被称做是水下博物馆的汉兵马俑第五、六号坑。湖泊的北侧是一座带有汉朝风格的高大建筑,那是汉文化交流中心,里面陈列着被称为江苏三宝之一的汉画像石(其他二宝是苏州园林和南京六朝石刻)。由此向东是刘氏宗祠。狮子山向北是一座叫做羊龟山的小山,目前已经通过遥感勘探探明这是一座王后陵,但暂时没有制定开掘计划。在王后陵的小山前盖了一个类似寺庙山门的小房子,里面的橱窗中介绍了一些汉代的葬仪、葬制,房后横列着一座砖砌的屏风,上面用篆书写着“汉楚王后葬于此山”。整座园区内部绿化得很好,草地覆盖率很高。走在小道上,旁边桂花园中传来阵阵香气,多少也能缓解一下王陵所特有的阴湿沉重的氛围。 狮子山楚王陵墓主是谁一直存在争议。按照目前的主流说法以及博物馆讲解员的讲解词,狮子山楚王陵是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提到狮子山汉墓,就不得不想到两个词----金缕玉衣和汉兵马俑。根据汉代礼制,玉衣与黄肠题凑、梓宫、便房、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金缕玉衣是皇帝专有,除非经皇帝特赐,即使诸侯王也不可逾制使用。到今天为止,国内已经发掘或探明的汉代帝王陵墓累计有数十座了,而找到成套玉衣的只有河北满城的中山靖王刘胜墓、广州的南越王赵佗墓和徐州狮子山的楚王刘戊墓。而其中档次最高的是楚王刘戊的,由三千多片和田玉编织成的金缕玉衣,其玉片材质之精美,加工之精细,比之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九月初,我曾去北京的首都博物馆参观了《中华文明5000年》的展览,这是为了迎接奥运会,国家文物局特地把全国各地的国宝级文物集中到北京展览。其中楚王刘戊的金缕玉衣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被放置在展馆最显赫的位置上。 位于楚王陵西侧300米远的汉兵马俑是这个博物馆的另一个亮点,分布在六个俑坑的四千多件陶俑组成的方阵,象征着卫戍楚王陵的部队。六个俑坑中第5、6号坑是在湖面以下,为了保护文物,清华大学特意设计了水下博物馆。与一号坑中步兵俑的体形矮小、阵形杂乱相比,六号坑的骑兵阵显得更是高大威猛、整齐雄壮。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一个小细节,无论是博物馆正门的楚王骑马的雕像,还是六号坑中的骑兵俑,其两条腿都是直接向下悬在马腹的两侧,并不是踹在马镫上。其实这并不奇怪,最早的马镫是木芯长直柄包铜皮的挂式马镫,出现在公元三世纪中叶的东晋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北部鲜卑人率先发明的。其后,马镫传入朝鲜和东瀛,被高句丽人改造成了窄踏板金属马镫,并在欧亚大草原上广泛传播。在中国南方地区,约在四世纪初出现了马镫。马镫发明以后,战马更容易驾御,解放了骑士的双手,更方便操作各种兵器,从而使骑兵的战斗力猛增。因为马镫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所以马镫被西方马文化研究界称为“中国靴子”。由此可见,汉朝骑手两腿下垂是合乎情理。但如果没有马镫,我们将怎样在现代文化作品中演绎关公、子龙的马上英姿呢?难怪吴宇森大导演在《赤壁》中让关羽舍弃赤兔马,下马步行作战呢。 如果将狮子山楚王陵的汉兵马俑与西安临潼的秦兵马俑相比,则各有短长,各具特点。汉兵马俑的色彩依稀可见,而秦兵马俑在发掘后基本上颜色尽失;随着军事变革可以看出汉兵马俑已经转向步骑配合,而秦兵马俑则是以步兵与战车为主;秦兵马俑基本上是真人比例,而汉兵马俑不及人的膝盖高;秦兵马俑身体各部位比例基本与真人相仿,而汉兵马俑则有些比例失调;秦兵马俑在胡须、衣饰、盔甲等方面刻塑的线条清晰,而汉兵马俑显得很模糊;秦兵马俑面部表情生动,而汉兵马俑则有些呆滞。总之,笔者感觉更喜欢秦兵马俑。当然作为两千年前先人的遗物,狮子山楚王陵的汉兵马俑也绝对可称为杰作。 除了这两个亮点,狮子山楚王陵还出土了一些金、玉文物和大量的钱币,具备较好的观赏性。 参观完狮子山楚王陵后,我心中产生出了一些疑问。刘戊死于汉景帝三年,即公元前154年,是在参与七王之乱失败后畏罪自杀的。虽然汉景帝一向崇尚黄老文化,主张“无为而治”,虽然汉景帝可能对楚国和楚王情有独钟,在其他参加叛乱的六国都被废掉、撤藩后,唯独保存楚国,另立楚王。但即使允许刘戊死后保留楚王规制,也最多可用诸侯王所用的银缕玉衣。而允许一个反王身着金缕玉衣,敛入玉棺,配以数千兵马俑陪葬,以超乎诸侯王的礼制下葬,这还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所以笔者更倾向于有些考古专家提出的,其墓主为第二代楚王刘郢的说法。 离开了楚王陵后,我们到附近的一家小餐馆午餐,两菜一汤加米饭共花了29元。在这里我们也感受到了徐州淳朴的民风。 驶离徐州之前,我再一次回首,满眼之中是灰蒙蒙的天空,呼吸之间是带有浓重汽油味道的污浊空气,这与我之前心中的“千年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的美誉实在相差太远。现在的徐州给人们留下更多的是能源基地、工业重镇、交通枢纽的印象,而其文化底蕴似乎在逐渐被人们所疏远。还有谁会把李煜亡国时的婉约词韵、李卫当官后的谐趣风流,还有现代李可染大师的素朴画风与徐州联系在一起呢?远远望去,文化广场中心的刘邦雕像静静地矗立在灰蒙蒙的天空之下,擎剑举杯,仿佛在大声吟唱着“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但愿有一天风起云涌,吹散着漫天的污浊空气,还徐州一片蓝天。 大约下午两点钟,我们重新回到高速公路,加速驶往下一个目标----镇江。(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