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不想呆在北京这座无聊的城市,动身去了长沙。 去长沙的主要目的是去中南工业大学(现在叫中南大学,最早的名称是中南矿冶学院,外号“众男狂野学院”)。算起来今年进校已经20周年,毕业也16周年了,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最近非常想念中南工大,梦魂萦牵,心心念念地想去看望它一眼。 中南工大位于湘江西岸,岳麓山下,具体的地名叫做左家垅,下车四处打望一下,此处变化颇大,各类商店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正对着校园大门已开通一条通衢大道,只是不知通向何方。 校门还是老样子,原来的“中南工业大学”换成了“中南大学”四个大字。进得门去,校园里依旧是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原来的风雨操场改建成了一方池塘(名字叫做“观云池”)和一大片草坪,草坪之后伫立着新建的图书馆。所幸原来的老图书馆并没有拆掉,隐藏在新图书馆后,改成了办公楼,门前几棵桂花树依旧枝叶婆娑。在中南工大生活的四年,我觉得最宝贵最温馨的回忆就是坐在阅览室宽大而且光滑的书桌前,随意浏览各种书籍。书桌的颜色是淡黄色的,使用多年后被摩挲得异常光滑,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如果是秋天,这香气还会与外面的桂花香气交织起来,温馨的香味格外好闻。黄昏时分,夕阳的余光还会斜斜照进阅览室来,把一排排书架镀上一层金黄色,也给这安宁的一方净土增添几缕暖意,这情景刻在我心中,今生今世永远不会忘怀。 校内增添了许多新建筑,原来的老楼也粉刷一新。好在大多数新建筑是在原址基础上重建的,因此校园内的道路以及整体布局并没有太大的变动,走在里面依旧感到熟悉和亲切。一路走过去,看到原来的新教学楼已经改名为升华楼,旧教学楼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科教大楼。顺着这两座大楼之间的小路走上去,两旁是熟悉的小山、排球场、学生浴室、食堂(现在改名为饮食文化城),以及我住了四年的六舍。这栋宿舍楼除了颜色漆成了浅白和淡红相间外,外观上并无太大的改变,舍前的篮球场仍如旧日。刚进校时我们还在这儿参加过军训,烈日下站军姿,走正步,当年可是苦不堪言,如今回想起来已成为甜蜜的回忆。 中午去宿舍楼后面的“中南后街”的一家胖子土菜馆吃了饭,这条后街我在校时就存在,只不过规模没有这么庞大,如今是包罗万象,给学生提供低廉而又实惠的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 饭后雨还在不停地下,但丝毫不影响我的兴致,顶着风雨又在学校的各个角角落落走了几遍,管理楼、物理楼、机械楼、荷花池、医院、留招、体育馆,斜风细雨何许惧,枝枝叶叶总关情。手持相机不停地按动快门,希望把一草一木都记录下来,希望把每一瞬间都变成永恒。 最后去了升华楼(我在校时称为新教学楼),这是当年上课以及上晚自习的主要场所,在这儿曾绞尽脑汁啃了许多大部头的专业书,也曾手持丁字尺伏在图板上孜孜不倦地绘图,做设计。记得晚自习休息时间,许多同学都会来到前后楼的长廊上,聊一会儿天,抽上一支烟,看夕阳余晖,缓缓沉入岳麓山苍茫云岚之间。 清明节期间,来上自习的学生不多,我随意推开一间教室,走进去,选了一张课桌,静静地坐了半个小时,任思绪信马由缰地飞驰。十六年后终于又重回母校,垣瓦依旧,人事已非,匆匆见过一面,又要踏上旅程,不知何时我才能再回到你甜蜜的怀抱,享受这温暖的感觉,汲取奋进的力量。心潮澎湃之间,信笔赋诗一首,作为重回母校的纪念: 重回中南工大有感 中南校园幽且深,繁花点点出密林。观云池前寻旧迹,荷花塘畔听瀑音。星移斗转十六春,旧迹迷离安可寻?万千往事成今古,一片相思寄白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