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东都“流水”(上)

2016-1-18 00:00| 查看: 407|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首先声明:之所以将游记“分割”,绝不是为了多赚分数,仅仅是为了多贴几张图片而已】

东都“流水”

谈及出游,我一直有个观点:对于自然景色,只需详细准备攻略,但不要事先作太多景色内容的探询,以尽量追求惊艳的感觉;而对于人文景点,尤其是有着深厚历史沉淀的地方,却最好能事先作详细的了解,这样到了目的地,可以有的放矢,游览的更加深入。而写游记,最惬意的还是“流水”式,不必完全拘泥于时间和游踪,信马由缰,任意“流淌”。

洛阳是历史文化名城,由于其卓越的地理位置和治理条件,历史上曾有十五个朝代定都于此。即使西汉高祖刘邦不情愿地迁都长安,东汉光武帝刘秀最终还是将都城定在这里;唐朝也是如此,虽然高祖李渊迫于士人压力最终选择长安,但洛阳却长时间以东都之名与长安分庭抗礼,武则天时期更是将它定为都城,并更名为“神都”。

倒叙一、白马寺外的发现

其时已接近黄昏,可日头却似乎并没有消减的意思。在这依旧充足的阳光沐浴下,我徜徉在白马寺外的广场上,默默地看着孩童们顽皮地攀爬两座凿于宋代的石雕白马,嬉戏耍闹,很开心的样子。历史在这里不经意地卸下了他的厚重,就这样与现实生活轻松地融合起来,显示了他温馨浓情的一面。


(嬉戏的孩子)

广场左侧有条小径,信步走到尽头,意外地发现一座不高不大的圆形土冢,上面长满了荒草,墓碑上书“大唐名相---狄公仁杰之墓”。这,就是被林语堂成为“一代巨人”的狄仁杰的墓地?在诧异之余,不禁想起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神探狄仁杰》里大智敏慧、精于断案的狄公形象,确实与这冷清的墓地有些反差。其实,断案只是狄仁杰精彩人生的一个小侧面,他一生刚正不阿,屡遭跌宕;却又处事灵活,总能化险为夷,为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期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难怪他去世时,武则天痛哭号曰:“朝堂空也。”足见评价之高!


(狄仁杰墓)

可史载并不信佛的狄公之墓,却怎会出现在这佛门之地?而且如此草草?回到家,我曾查阅了一些资料,也没能找出所以然,但头脑中却还是有个想法:狄仁杰一生大多数时间为武则天所倚重,武则天信佛(至少表面如此),而白马寺显然在当时也是洛阳的佛门圣地之一,可能是基于这层因素,武则天将他葬到这里。而对第二个问题,我的猜测是,由于武则天在历史上毁誉参半,尤其是唐人对她的情感十分复杂:虽然她贵为太后,可毕竟她统治时期,任意诛戮唐朝宗室,并改国号为“周”,这在后世唐人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恨意;而狄仁杰为武氏重臣,故而唐朝后人“恨乌及乌”,墓地不为显赫也就不奇怪了(就如同武则天的墓碑是“无字碑”一样)。当然,这只是我的主观臆测罢了。

离开狄仁杰墓,继续往里,翻过亭桥,就见一座古塔耸立;可走到近前,却见整个塔底区域被隔离带围起,旁有新老两块牌碑,碑上是这座古齐云塔的介绍,据说它是目前留存在白马寺景区最古老的建筑;而标识牌上则印着“危塔”二字,提示它也许会在并不遥远的将来消失(后查资料,该塔因遭雷击,行将倒塌),着实令人惋惜。赶紧端起相机,为这已岌岌可危的历史遗迹。


(白马寺门)

倒叙二、白马寺内的见识

重修的白马寺山门居然是三层小重檐歇山顶的,有点像牌坊,这就已显得与众不同,而匾额则出自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之手。不难相像,重修者们塑造如此“耀眼”的门脸,是为了凸显这座中华第一寺庙的不同凡响。

想当年,东汉明帝刘庄派人西行取经,不但成功取到,还迎回了天竺高僧摄摩腾与竺法兰,皇帝大喜过望,决定仿造佛教习俗建造寺庙供两位高僧修行。寺庙建成,为纪念白马驮回经书,明帝就以此命名这座皇家寺庙。也就是从那时起,佛教才开始在中华大地广为传播。

踏入寺内,初看建筑布局端方,似乎并无多少显赫之处。很快,我就发现中轴路上摆奉的“小物件”,那是最初建造白马寺时大殿的殿顶,这可是东汉文物啊!据旁边导游介绍:抚摸这殿顶,然后再摸摸自己身上的疾患之处,就能“手到病除”。呵呵,导游总是能够“见缝插针”地附会些“卖点”来调节气氛!当然,从众心理也让我迫不及待地在已黝黑发亮、古朴华润的尖顶上体验了一把“妙手回春”的感觉。


(白马寺最初的殿顶)

正殿的取名,可以看出“白马”人的自负。通常寺庙中的正殿称“大雄宝殿”,而这里的正殿少了一个“宝”字。寺中的僧人导游神采飞扬地揭破谜底:“您在其他寺庙看到的大雄宝殿,意思是说那里藏着众多珍宝,甚至是镇寺之宝;可我们白马寺是天下第一寺庙,这大殿本身就是宝,所以不用再写到匾额上。”



(大雄殿)

自从了解到韦陀像姿势的奥妙后,凡是参观寺院,我一定会去看看他的姿势如何。白马寺内韦陀的金刚杵是扛在肩上的,很少见,表示这座寺院对于云游僧人是既不管吃也不管住;而常见的韦陀像金刚杵要么横在两手合十之间,表示既管吃又管住,要么手握触地,表示只管吃不管住。这,是否又是这座寺院因资历而生优越感的表现呢?

号称“空中庭院”的清凉台本是寺中最令我感兴趣的地方,但它最大的魅力要在雾天才能显现;此刻艳阳高照,效果逊色不少。不过,寺庙内建在高台上的殿宇院落还是不多见的,尤其是院落内那千年古树与依附其上八百年的寄生藤,确实堪称奇观。

这座古寺虽几经损毁、几经重建,但看得出,其中华第一寺庙的地位却岿然不动,显然古寺中人对此也颇为自豪。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寺内,我体验到了一种宁静,一种内心难以抑制的油然而生的宁静,虽然当时游人并不见少;这种感觉是在喧闹的少林寺中体验不到的,也不同于山西平遥双林寺中游人寂寥的安静。我想,这也许就是白马寺千年传承的精神张力所产生的共鸣吧。

【小帖士:1、到白马寺,可在洛阳老集坐56路或58路公交,大约半小时可到。 2、白马寺门票35元。】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东都“流水”(上)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68040-1.html
本文关键词:东都“流水”(上)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