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从乡长家出来,回到旅馆的时候,发现里面已经住满了人。勇哥的确喝醉了,倒头就睡,鼾声一浪高过一浪。隔壁住着一帮子年轻人,嘻嘻哈哈的闹腾。由于房子是木结构,隔音效果很差,吵得我原来的醉意都没了。表哥和鱼一来怕吵,二来他们那间房间漏风,便搬到了楼下客房里。一个人无聊,便下楼转转,看到下面客厅里有两三人在和老板娘拉家常,这时表哥也来了。老板娘给我们泡了茶,我们便坐了下来。老板娘才比我大两岁,但是看上更像中年妇女。她是镇上最早建立农家乐旅馆的,老公常年在外打工,所以这里所有的事都是她来打理的(其实称为女老板更合适点)。她热情好客,主动询问我们从哪里来,玩了那些地方。我则是对她身上的穿戴的银饰品充满兴趣,还主动拿出白天买的东东来献宝。得到的回答令我很郁闷,我买的是假货!随后她回房间拿出了压箱底的陪嫁,让我们也开了开眼。其实我们平时看他们身上穿戴的那些白花花的银饰品都不是真银,而是白铜,颜色偏黄,也轻些。银子在当地也是贵重物品,一般女孩子从出生,父母便开始存钱为她打制银器,只有在过年等重大节日是才拿出来穿戴。她还说你们想想看,就按银子每克市场流通价格来算,一个银手镯怎么也不会是20元。想想也是啊,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只怪自己太贪心了!表哥在旁边开始幸灾乐祸了,不理他。其实想想也没啥,花个小钱,买个教训,再说那些饰品样式我也喜欢,回上海照样可以糊弄糊弄! 早上7点未到,楼下就传来了咿咿呀呀的苗歌声!隔壁的房客也起床了,开门的嘎吱声、走楼梯重重的脚步声吵得我睡不着,起床了!出屋子是一个很大的平台,在半山腰搭个平台不容易,平台的最外边有一个凉亭,凉亭边有一颗百年古树,坐在凉亭上正好可以一览对面千户苗寨的全景。昨晚来的时候黑灯瞎火的,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好的景致。表哥已经在坳造型了,还带了个新徒弟,是昨晚看到过的来自成都的光头大哥。表哥正教他学习猫洗脸的动作。表哥说这个动作一是打正式套拳前的准备,二来可以热身,不觉得寒冷。光头大哥学得有模有样,还叫我跟着他们一起做。冬天的早上虽然没有什么风,还是寒气逼人,我站了一会儿就哆嗦。那就学吧!接下来的情景就像鸭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散步,表哥在前面带头走,光头大哥和我跟在后面。没走了几步,就听到勇哥哈哈大笑的声音,他什么时候到的?勇哥说我一点也不像猫洗脸,分明就是跳大仙。算了,不在这里丢人现眼了,找吃的东西去! 到了客厅,看到鱼已经快吃完早饭了!赶紧来一大碗粥,热热身!这时老板娘拿来了烤米饼,圆圆的,像是年糕,我吃了一口,哇,一点也不好吃。原来是小米做的,当地大米的产量少,所以小米也是主要的粮食之一,上海人吃不惯!那么就再来一碗粥,一定要填饱肚子才行。在我吃第二碗的时候,看到一个穿着漂亮苗族盛装的女子,仔细一看是鱼!她向老板娘借的行头,装扮一下拍几张照片留念。好主意!我咋没想到呢,待会儿我也要拍! 人靠衣装!我穿苗族服装也蛮像那么一回事的!这时候,表哥和光头大哥也来了,都说我穿上衣服都认不得了,漂亮了很多。给人赞扬,心里乐滋滋的,不停的照镜子,臭美。不过穿这衣服没有一点功夫是不行的,她那个帽子重的呀,时间长了脖子准歪!为了不让脑袋受损,带帽子前必须先在头上扎上根毛巾。裙子也特长,我一手提着裙子一手扶着帽子,歪歪扭扭的走到平台上,叫他们帮我拍了几张靓照,开心的合不拢嘴。 光头大哥一起同行的有5人,他家3口子和他朋友2口子,他们吃完早饭就动身去其他地方。我们昨天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没有好好的看过千户苗寨,所以决定逛一圈再走。千户苗寨其实和朗德的差不多,就是规模大,千户顾名思义就是超过了一千户人家,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苗寨。寨子就坐落在西江镇子上,由于还未开发成旅游景点,所以感觉比朗德要贴近生活。一早大街的两边就开始摆摊了,卖猪肉的、卖水果的,生意还不错,也有人牵着牛走来走去,好不热闹。苗族建筑有自己的风格,一是吊脚楼,底部由一根根树木支撑起,第二我认为是它的倚栏。每家每户的窗下都有自己倚栏,可以坐靠着倚栏,看窗外的风景,甚是悠闲。我认为现在我们城市里新建公寓都流行低飘窗,大家都喜欢那个可以坐的窗台,可能其设计灵感就源于此。这里也有为人民服务,表哥一看到建筑上有这几个字就兴奋,他就是喜欢收集所有与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有关的题材。没想到这么深山老林里的苗寨也没有逃过十年浩劫,于是拍了很多照片。千户苗寨的中心也有个广场,广场很大,地面由青石砖铺成,可以容纳几千个人。其实每个苗寨都有自己的广场,他们重大的节日都是聚集在广场里举行,不由地想起昨晚的乡长,他一定是在这里遇到他漂亮的媳妇的!提到了乡长,表哥说一定要再去谢谢他昨晚的款待,还要把他带来的礼物送给他的女儿。表哥来之前就看了很多关于贵州的介绍,说那里的条件很艰苦,很多孩子都上不了学,所以他带了很多的文具过来,想捐给希望小学。飘亮的kitty猫笔袋,粉红色的,我和鱼也抢着要,表哥他不肯给,小气! 逛完了西江,我们打算到雷山县城转车去榕江。在西江车站又遇到了光头大哥,原来这里的班车很少,他们一直等到现在。不一会儿,车就来了,敢得早不如敢得巧,我们一点也没有浪费时间。感觉好幸福!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