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小黄的路很难走,司机走之前就给我们打了预防针,说那里是最烂的路,如果到时候汽车陷在里面你们一定要下来推。其实在榕江遇到上海小伙的时候就知道了,他那双价值不菲的登山鞋已经是面目全非,全是黄色的泥巴,用牙刷反复的刷还是脏。的确,刚开了没多久,就开始在修路,由于天时阴时雨,路面泥坑里积满了水,车开过泥水都溅到了窗户上。好不容易爬上了陡坡,下坡的时候车子停住了,原来对面有车,而且是陷在泥里。司机说只能等他们过来后才能开过去,怕路太滑,到时候控制不了,撞上去。等呗!对面的人真可怜,下来推,厚厚的黄泥没过了鞋子,还好他们是解放鞋!过了这段路,下面的路稍微平坦点,不过司机又说了,去小黄15公里的路时好时坏,要开2个多小时。司机开始抱怨,说从江的路都不好,真不知道有关部门是怎么管理的!要致富,先修路,这里交通这么不便,要想发展很难。他还希望我们能在网上替他们呼吁一下,政府能重视就好!是啊,这么差的路是我们这次黔东南之行第一次遇到的,车不停的颠簸,弹簧屁股吃了不少,真有点过山车的味道。遇到难走的路,司机总是先停下来考察一下,再想怎么过去。司机赚钱不容易,车子损耗大,技术也要过硬!鱼是我们这里唯一有驾照的,她说这种路没有一个上海人会开!还好沿路的风景还算不错,可以调剂一下大家的疲惫。其实去小黄的这条路都是侗寨,有些寨子保存得很好,其中有名的有高增鼓楼,可惜我们没有时间进去看。 一进小黄的寨子,就听见了芦笙的声音,吹芦笙是男子的表演节目,他们站在村口一共有八个人,每个人芦笙的尺寸不一样,有大有小,吹出来的声部也不一样,抑扬顿挫,真是好听。不过这只是开始,重头戏是大歌。侗族人过节唱大歌,其一为了祭祀、其二为了节日气氛,其三是为了相亲。小黄其实一共有3个自然村,3个鼓楼。这次就是三个村子互动,交换对方村子的姑娘到自己这里来唱歌。场面真是浩浩荡荡啊,三个村子的姑娘全出动了,个个穿出最漂亮的盛装,带上最华丽的饰品,有些孩子才刚刚会走路,就给父母牵了出来。大歌是在鼓楼里举行,侗族有个规定,未建寨,先建鼓楼,它是洞寨的标志,所有的活动也都在鼓楼里进行。鼓楼其实不是楼,下部类似于我们的亭子,上部分呈一圈圈的圆锥形类似于宝塔的顶,鼓楼里挂着一面鼓,一旦有事,一声击鼓,村民立刻在鼓楼集合,商讨议事,平时也是男女约会的场所。姑娘们围着鼓楼坐成了一圈,有专门一个领唱,其他跟着唱,她们的歌声是很原始的那种,多声部的,每个歌曲的调子也不一样,可惜我们听不懂她们再唱些啥。由于是三个鼓楼同时进行的,所以歌声是此起彼伏,我是恨不得有分身之术啊,真是顾得这头顾不得那头!来看大歌的人也很多,可能那天所有在从江的游客都聚集在小黄,把鼓楼围个水泄不通。表哥是挤在最前面,不停的拍照,没有多少功夫,谋杀了很多菲林。有些游客看样子是专门从事民歌收集的,还拿了录音机来录。其中还有老外,这么偏僻之处还能看到外国友人,看来大歌真的很出名,据说小黄的大歌曾去过巴黎! 晚上留宿小黄,小黄连旅馆都没有,司机安排我们去一家农家,没想到来的游客太多,早已住满,最后住在了农家的亲戚家。这屋子很简陋,和岜沙有一拼,结构也不相上下。在分房的时候有了小插曲。侗族的习惯是男女分开睡,即使是夫妻也要遵循,所以表哥只能乖乖的和勇哥睡,而且是一个床。勇哥笑死!晚饭很丰盛,当地的人还是很好客的,除了一些家常小才还杀了一只鸡烧汤,放了点青菜。土鸡的味道真的是好,那个鲜,很小时候鸡的味道一个样。我一直以为是现在好东西吃多了,嘴刁,觉得鸡不好吃了,看来不是,是我们上海的鸡已经没有鸡味了!大家的速度好快,没过一会儿,底朝天,一点鸡汤也不剩!吃完饭,屋外走走,听得小溪潺潺之声,朝那方向走去,原来是风雨桥。对了,侗寨除了鼓楼还有风雨桥。我觉得风雨桥和泰顺的廊桥同出一辙,真不知道他们之间有啥联系,只是巧合吗?顺着风雨桥往下,是一户户人家,岩着小溪就走到了小黄的入口,我们刚才进村的时候走的是大路,感觉很遥远,其实窜小路倒是蛮近的,而且有颇有诗意。 又回到了鼓楼,白天热闹非凡,现在冷冷清清!我们坐在长凳上聊天,这是走来了5个小姑娘,大概10岁不到,她们已经换下了盛装。白天人多,大歌没听过瘾的表哥建议她们给我们单独唱,她们同意但是要我们付给她们一人二元钱。表哥说,钱我们没有,不过带了很多文具,给你当作酬劳怎么样,她们不答应,还是坚持要钱,看来金钱意识挺强烈的,在社会主义改革的春风下,这里孩子已不纯朴。付了钱,他们唱起来也不比下午的逊色,鱼拿手机录下了几段。其实她们从小就练习唱歌了,在幼儿园里侗族除了要学习我们汉族的课本之外,还有就是学唱大歌了。本来以为大歌的内容是你情我爱的情歌,其实不然。侗族是没有文字的,所有以前祖祖辈辈的东西都是通过大歌流传下来,还不断添加新的内容,所以涉及面是很广的,农耕、天文都有提及。唱了大概五六段,歌声停了,我们说为啥不唱了,她们说如果再要听,就得价钱。不能养成她们这种不良的习惯,所以就没有继续,回到了屋里! 我们要梳洗,农家说给我们烧了热水在厨房,进去一看,灶台上有两口锅,一口是我们的水,一口是在烧猪食,怪怪的味道,受不了!四个人就一点点水,也不知道脸洗干净了没,我就匆匆上楼睡觉了,鱼有泡脚的习惯,我说你看这里连洗脸水都不够,您老就算了吧!结果没有泡到脚的她一晚都没有睡好,还讲梦话! 半梦半醒之间隐约听到了游客和姑娘们的对歌声,真是兴致不减!长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