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台南游记:从垦丁到台南安平古镇

2014-12-4 00:00| 查看: 897|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上午:垦丁—高雄—台南,下午:安平古镇。

一早起来,在酒店吃了早餐,今天没有那酸死人的百香果了,ST颇为失望。

9:00,计程车司机大叔如约来酒店接我们,送我们去高雄,带着依依不舍之情,和垦丁告别。浪漫垦丁,我还会来的。

从垦丁到高雄2个小时车程,11点多,司机大叔把我们送到高雄新左营车站。

高雄新左营火车站和高雄高铁左营站是一个站,而高雄左营火车站则是另一个站,而高雄火车站又是另一个站。搞吧?我也是搞了半天才搞明白的。

高铁左营站是台湾高铁最南端的站,高铁直通台北。新左营火车站则是台铁车站,以莒光号和区间车为主,只有少量自强号停靠。高雄火车站则是自强号停靠的主要站点。搞吧?我又是搞了半天才搞明白。

这次行程中来不及安排高雄了,但是既然路过高雄,还是要去看看那个亚洲最美丽的地铁站——捷运美丽岛站。估算了一下时间,于是买了一个小时以后的去台南的区间车票。从新左营火车站去台南,这个时间段只有区间车和莒光号。买好车票,从捷运左营站经6站,到达捷运美丽岛站。

美丽岛站是高雄捷运橘线和红线的交会站,车站内部则有由意大利的艺术家Narcissus Quagliata创作的"光之穹顶"景观。这是块巨型的彩绘玻璃顶,本身包含了代表高雄与海洋,以及生命互动之间的情感。它是由1152片玻璃组合而成的玻璃窗,直径30公尺面积660平方公司的圆型穹顶;位在美丽岛站出入口的穿堂之中,来往的乘客皆可以自由欣赏。

美丽岛站出入口,由日本建筑师高伸松设计,原本就是为了纪念"美丽岛事件(见附)";它的造型像极合掌祈祷的手势,以三角透明玻璃组合成弧形的样貌,也类似教堂的模样。

台湾14日环岛游记之五—台南篇 - anderlo - Panda在路上

在去美丽岛的路上,查阅Android APP台鐵高鐵時刻表,发现最近的13:00有一班自强号列车从高雄火车站始发前往台南,车程只要半小时,比我们买的区间车快很多呢。于是决定去高雄火车站换票。从美丽岛往回坐一站地铁就到高雄火车站。

在高雄火车站把原来的区间车票换成了自强174次(13:00高雄~13:31台南,),补了差价。台铁很人性,退票不要钱;换车补票价差;即使误了火车也能免费坐下一班,只要有位子。

13:31,自强174准时把我们带到了台南。

台南只安排了一天的停留,所以时间挺紧的。今天下午的行程是安平,明天上午去赤崁楼、孔庙。

预定的住宿在离火车站步行10分钟的台南首相大饭店,而火车站对面就有台湾好行去安平,所以把行李寄存在台南火车站,先去安平,回来再去酒店。火车站的行李寄存晚上8点关门,所以8点前一定要回来。

在台南火车站门口的游客服务中心,可以免费领取一些台南的旅游资料,包括台南的台湾好行班车线路和时刻表。台湾好行去安平的线路有两条,88路安平线和99路台江线,站点在火车站的对面,但是那里站牌和发车时间标识不太清楚,等了半天也只看到两辆88路空车走掉了,搞不清什么状况,问了工作人员,可是那普通话,实在听不太懂。后来来了一辆99路,跳上去再说。

上车翻看了台湾好行的班车线路图,发现88路虽然叫安平线,其实这是条市区旅游线路,在市区绕行停靠好多景点,适合市区游玩乘坐。99路虽然叫台江线,在市区路线短、站点少,如果直接去安平的话,还是坐99路比较快捷。去安平的车票都是18元,上车投币,可用悠游卡。

Tip:台湾好行官网有88线和99线的具体时刻表和线路图,读者可自行查阅。

台湾公交车站距很短,不长的距离,停了很多站,开开停停差不多一个小时才到安平,在安平古堡站下车。

下车先看了看导游图,安平很小,景点有安平树屋、德记洋行、安平古堡、热兰遮城博物馆、天后宫、安平老街。我们基本就是沿着这个顺序游览的。

安平树屋

安平树屋位于西门小学侧门旁,为19世纪末所建的建筑物,原本是日据时期英商德记洋行大日本盐业株式会社的办公室与仓库,在台湾光复之后,安平的制盐工业开始没落,此处也跟着荒废。随着仓库废弃之后,使得原有的老榕树对其盘据,老榕树因此根落而生,成了仓库梁柱,其茂密枝叶覆盖住屋顶,而成了仓库的屋瓦,经过半世纪后,形成房屋与老树共生的特殊景观,最早期,由于老榕树阴气重,荒废的树屋曾经被当地人视为鬼屋,无人敢亲近,直到2004年树屋被政府机关列入安平港国家历史风景区,经过整体规划后,还在此处搭设了空中木栈道让人们穿梭于树屋间,就此颠覆了传统想法而化身为安平著名风景区的人气景点。

德记洋行

德记洋行于1845年创立于厦门,是19世纪英国对华贸易的大商行之一;主要从事贸易、保险、金融等业务。安平开港以后,德记洋行率先抢滩,于清同治 6 年(1867)来此设立分行,做为在台贸易的第一个根据地,以从事砂糖、樟脑的输出及鸦片的输入为主。到了1870年代,由于台湾北部茶叶贸易的异军突起,吸引了许多外商赶赴台北设行,德记洋行亦不落人后,北上在大稻埕设立了据点。这段时间可说是德记洋行在台湾的鼎盛期。

日治时期,总督府透过垄断市场的专卖制度,和日商连手排挤其他外商,致使洋行纷纷关闭。 1911年,安平德记洋行结束营业后,日人将它改设为「盐业会社」;光复后,再改为「台南盐场办公厅舍」。民国68年,由台南市政府规划为「台湾开拓史料蜡像馆」,借着栩栩如生的蜡像,展现台湾先民的生活型态。

整栋建筑坐北朝南,楼高三层,主楼梯设于正向中央,一楼原为行员宿舍,走道居中,左右各有三间房间,东西南三面均绕以拱廊,二楼空间与一楼房间相似,但走廊围以绿釉瓶饰栏杆,加上白色粉墙,在风貌上与安平传统之民宅完全不同。屋顶为桁架系统,上铺瓦片,分成左右二个屋顶,均为四坡排水。一般而言,西方人在台湾所建之房舍中,大抵会采拱廊模式,以避雨水及日晒,因而拱圈成为建筑上之重要元素,德记洋行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也对当时中西方的贸易,留下了历史的见证,目前被列为台南市三级古迹。

安平树屋和德记洋行联票:NT$50。

台湾14日环岛游记之五—台南篇 - anderlo - Panda在路上

从安平树屋和德记洋行出来,才想起今天中饭都没吃,已经快4点了,居然忘了饥饿,奇了怪了。好在安平老街就在旁边,满大街都是吃的。于是在安平老街边吃边逛。

安平老街小吃味道也还不错,但是总体感觉没有台北、花莲、台东和垦丁的夜市来的这么丰富多彩、有滋有味。可能是品种比较少的关系。

安平老街

位于台湾台南市安平古堡旁边的延平街,又称为安平老街,为三百多年前荷兰人在安平修建的第一条路,又有"台湾第一街"之称,街道两旁聚集了许多特色店家,柑仔店、古早味童玩小吃店还有百年的蜜饯店咸酸甜。也带动了邻近街道的繁荣,包含古堡街、平生路、效忠街、安北路与运河路等,逐渐发展成"安平商圈"。

安平老街是到台南必去的景点之一,除了古堡本身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旁边的安平老街更是游客们非逛不可的地方,除了欣赏街道旁极具特色的旧式建筑,还能逛逛老街上的店家,有百年老店咸酸甜,也有古早味的柑仔店。

在安平老街吃吃逛逛,就到了安平古堡和安平开台天后宫

安平古堡

门票(含热兰遮城博物馆):NT$50。

安平古堡,古称"奥伦治城"(Orange)、"热兰遮城"(Zeelandia)、"安平城"、"台湾城",位于今台南市安平区。最早建于1624年,是台湾地区最古老的城堡。自建城以来,曾经是荷兰人统治台湾的中枢、也曾经是郑氏王朝三代的宅第。

安平古堡有两处遗迹被列为古迹,为国家一级古迹台湾城残迹,及国定古迹热兰遮城城垣暨城内建筑遗构。而一般民众登高望远的瞭望台,多被以为是安平古堡,但事实上是建于日治时期,不属于古迹。

古堡建筑屋舍纯用红色砖瓦,黄昏时与落日相辉映,景色优美,"安平夕照"1953年获台湾省政府选为台湾八景之一。

安平古堡原为荷兰驻台第一任总督逊克所建"奥伦治"城的一部分,于1640年竣工并改称为"热兰遮城"。整座城分内外两城,内城形方,共筑三层,下层位于地面下,作为仓库。现存城墙数段及半圆形之棱堡残迹各一,其中以目前安平古堡残迹规模最大。又因原为荷兰人所建,早期的汉人称荷兰人为红毛,所以把这座巍峨的城称为红毛城。

1661年(明永历15年)4月,郑成功将荷兰人逐出台湾,改热兰遮城为"台湾城";5月改台湾为"安平镇",故又有"安平城"之称;12月,郑成功收复台湾进驻此地,故又俗称"王城"。1683年(清康熙22年)台湾入清版图,城堡曾充作水师协镇署,至1840年(清道光2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台湾兵备道姚莹为抵抗英军,筹设海防,将台湾城改为军装局,除修建原有城墙与炮台,作为储藏军需、弹药的仓库。1869年(清同治8年),发生英舰炮击安平事件,城堡被毁大半。

1875年(清光绪元年),清兵破坏热兰遮城,取其砖块建造二鲲鯓炮台(亿载金城),居民也取城垣砖石修筑房舍。日据时期,日人将城堡遗址铲平,改建为新式洋馆,作为海关长官宿舍,即今之"安平古堡"。

台湾城残迹为台湾地区最早的城堡,其城壁构造系以糖水、糯米汁捣合牡蛎壳灰、砂土等迭砖而成,并称"三合土"。原内、外城四角建有棱堡安置大炮,历经300余年时空变化后,今仅存外城城墙一堵、古井一口、半圆形棱堡基座及部分残迹,其中以原外城南壁长65.8米的城垣残迹规模最大。

另外,城壁上仍可看到"铁剪刀"的遗迹,系当年为稳固梁壁、预防脱离而设;而墙面方形孔洞系清治时期水师中营之营房遗迹。

古堡中,有一片红砖砌成的残壁城垒,就是300多年前古城仅存的遗迹。城垒上古榕枝干盘曲,显得格外苍劲古老。堡前空地上竖立着一座石碑,上书"安平古堡"4个大字。城堡脚下,树立郑成功铜像。在郑成功陈列馆中,陈列着荷兰侵略者占据时所建的热兰遮城的原始模型,以及郑成功的墨宝和有关史迹资料。古堡上有瞭望台,是光绪年间在城基上设置的灯塔。

安平古堡为国家第一级古迹,城上的安平古堡文物陈列馆,陈列热兰遮城复原图、荷兰专使求和息战图,以及郑成功像等各式模型建筑,放置在玻璃橱窗内。目前真正荷兰时期的遗迹,仅存古堡前方马路边原为外城南面城壁遗迹的砖墙。

  台湾14日环岛游记之五—台南篇 - anderlo - Panda在路上

热兰遮城博物馆

热兰遮城博物馆的前身为安平税务司公馆,二次大战后成为安平地区的区公所。为了重现17世纪"热兰遮城"的生活与商业活动,于2009年5月正式启用了"热兰遮城博物馆",从规划、设计到完工总共花费了四年的时间,目前馆内利用现代化的视听设备,展现了包含"情境重现"、"固若金汤"、"王城故事"与"片鳞半爪"四个主题,让民众可以身历其境感受当时的生活与文化。

热兰遮城是早期荷属东印度公司占领台湾时所建造的城堡,城堡的规模十分宏大,在当时,这座城堡更是荷兰人统治台湾全岛和对外贸易的总枢纽。1662年,郑成功攻下热兰遮城,顺利将荷兰人驱逐出台湾,并将该城改为"安平城",也就是现在"安平古堡"这个名称的由来。热兰遮城博物馆所展示的正是这段历史与安平文化的发展,馆内透过当地考古出土的文物及史料,配合现代的视听设备,让民众可以快速的了解安平与台湾的历史。

在热兰遮城博物馆的墙面上贴了许多关于"热兰遮城"的历史典故,同时还对古时候城堡的建造工法做详细说明。出了博物馆后,您可以仔细观察这座被定为一级古迹的"安平古堡旧城墙",是否与馆内所介绍的内容相同,相当有意思。


 

安平开台天后宫——台湾本岛最早妈祖庙

安平开台天后宫,位于台南市安平区国胜路32号,专门供奉护佑郑成功的"护军妈祖"。它创建于1668年,并于1962年重建。1990年宫内曾发生大火,但三尊妈祖像却安然无恙,以后再次重建,于1994年完工。

安平开台天后宫现有的建筑主体具有现代建筑的架构,正殿装修华丽,雕梁画栋。正中央供奉大妈、二妈及三妈三座软身雕像,每尊高约四尺,如同真人一般。

在宫外的墙上,用石材刻上了许多有关郑成功的故事。

安平开台天后宫为台湾岛上历史较为悠久的妈祖庙之一,为迎取福建湄洲岛妈祖神像而建,建时称安平妈祖庙。1683年妈祖被敕封为天后,安平妈祖庙遂被改为开台天后宫。现台湾有许多妈祖庙内的妈祖神像均是从此庙中分灵出去的。

   台湾14日环岛游记之五—台南篇 - anderlo - Panda在路上

安平古堡和热兰遮城博物馆很值得好好看看,会对台湾早期的历史变迁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荷兰占领时期、郑成功时期、清领时期、日占时期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能在安平看到痕迹或者缩影。至少我在这里知道了,台湾古称"福尔摩沙",郑成功占领后才改名"台湾"。

天后宫由于时间关系,来得晚了,天后宫关门了,没能参观,甚为遗憾。

安平有三大特色:庙多;路窄;剑狮。

安平老街上有很多庙,几乎抬眼可见。除了最大的天后宫外,还有观音亭、剑狮埕以及不计其数不知名的小庙。这些庙虽不大,但是建筑雕刻精美、色彩丰富、香火鼎盛,极具观赏价值。

安平老街上,大多是狭窄的巷子,传统民居门窗低矮,房屋拥挤,为什么安平老街的道路会如此狭窄,居住条件会如此拥挤呢?这个疑惑一直到回来后,看了CCTV《走遍中国》的《台湾行之剑狮传奇》才知道,原来曾经的安平古城,坐落在一片沙洲之上,由于四面环海,地面之下很难有饮用水。所以居住在安平的先民,都会聚集在可以打出井水的地方居住,唯一一口无比珍贵的老井,实在是承载着安平先民艰难的生活回忆。

安平老街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家家户户门口都悬挂一只口含七星宝剑的雄狮头像,这剑狮起源于哪里?为什么会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门上?不同剑狮的造型又分别有什么含义?

原来,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军队在安平登陆后,为抵挡荷兰人的枪炮弹药,在藤制的盾牌外加上铁板以增强防御,同时为了表示威猛,在盾牌的中心锻造猛狮的形象。将士们把刀剑插入狮面盾牌,从外面看犹如狮子咬剑一般。 这种剑与猛狮的形象演变到今天就变成了镇宅辟邪保平安的剑狮。当时,作为台湾西南门户的安平,鱼龙混杂,小偷和强盗也极为猖獗。为了起到震慑作用,驻守安平的将士回家时,经常把插着宝剑的剑狮盾牌挂在门口,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剑狮的造型。而不同的造型的剑狮也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宝剑从左往右的剑狮表示祈福、从右往左表示辟邪、口含双剑则表示镇煞。

天色将暗,在安平老街继续闲逛,吃着各式小吃,不觉逛到了老街的边缘,似乎是在平生路附近(记得不太清了)看到一家乌鱼子的专卖店,想起乌鱼子的盛名和在垦丁初尝的不太好吃,诱惑我们又进去买了尝尝。野生的太贵,买了便宜的NT$180/盒,同时细细观看了老板娘用火枪烘烤。新烤出来的乌鱼子味道确实大不一样,热的时候很干香,味道好了很多,不过总是略带一点腥味,不是太适应。

在安平待到天色6点多,天色全黑,还要赶在8点前去火车站拿行李,而且安平沿海,今天风很大,感觉有点冷了,不得已,只好告别安平。

在路上询问了一位交通协管员,如何坐车回台南,被告知不一定要等88路和99路,2路公交也能回去。

协管老伯非常健谈,被他拉着聊了很久。老伯询问了我们从哪里来,是来游学还是旅游。当得知是从上海来自由行的,竖起大拇指说:"好,好,来台湾旅游就是应该自由行,跟团太糟糕了。"随后又说起他去过上海,上海乱穿马路太厉害。我赶紧说,现在上海也有协管员协助管理交通,行人也看红绿灯了,好多了。老伯笑了,说:"好,好,大陆也进步了。"搞得我有点汗。

2路车很快就来了,告别协管老板,跳上车。2路车是我在台湾所有公交车中唯一一路没有电子和语音报站的公交车。只好一遍一遍的问司机大哥火车站到了没有,汗啊。

赶在8点前到台南火车站取回行李,拖着行李去酒店的路上,看到路上一个庙宇在举行很隆重的仪式,简直向花车巡游一样。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台南有座寺庙完成了重新装修,大摆筵席,所有的寺庙都共同庆贺。参与庆典仪式的很多都是年轻人,不由感叹,台湾的文化传统的传承与保存确实做的比大陆好多了,看看现在大陆有多少年轻人会参与这种仪式?又有多少年轻人会对文化和传统有兴趣?

来到台南首相大饭店check in。这是一个比较老的酒店,设施有点老旧,但干净,服务也好,地理位置也算不错,关键是便宜啊。

台南的夜市似乎不太发达,询问了酒店前台,在很远的地方才有个夜市。天天夜市也有点审美疲劳了,于是就出去在台南的大街上乱逛,看到一家小店,吃了牛肉面和馄饨。

今天早点休息吧。明天,赤崁楼和孔庙。

D9费用:NT$864、?185.55

交通:NT$466    

包车(福容大饭店-高铁左营站):NT$300

自强(高雄-台南):NT$106

捷运(左营-美丽岛-高雄站):NT$25

行李寄存(台南火车站):NT$17

99台江线(台南火车站-安平古堡):NT$18

2路(安平古堡-台南火车站):NT$18(悠游卡)

住宿(首相大饭店):¥185.55(人均)

餐饮:NT$298

小吃(安平老街):NT$205(人均)

晚饭(馄饨、牛肉面):NT$93(人均)

门票:NT$100    

门票(安平树屋):NT$50

门票(安平古堡):NT$50

住宿:台南首相大飯店(含早)

地址:台南市公園路128號

电话:06-2252141

预定途径:Agoda,http://www.agoda.com.cn/

支付途径:支付宝预付全款

房价:¥371.10/间/晚(含税)

附1:美丽岛事件

美丽岛事件(或称高雄事件,当时国民党当局称其为高雄暴力事件叛乱案)是于1979年12月10日的国际人权日在台湾省高雄市发生的一场重大官民冲突事件。以美丽岛杂志社成员为核心的党外人士,组织群众进行示威游行,诉求民主与自由。其间发生一些小冲突,但在民众长期积怨及国民党当局的高压姿态下却越演越烈,竟演变成官民暴力相对,最后以国民党当局派遣军警全面镇压收场,为台湾地区自二二八事件后规模最大的一场官民冲突。

美丽岛事件发生后,许多重要党外人士遭到逮捕与审判,甚至一度以叛乱罪问死,史称"美丽岛大审"。最后在各界压力及美国关切下,终皆以徒刑论处。

此事件对台湾之后的政局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使得国民党不得不逐渐放弃迁台以来一党专政的路线以应时势,乃至于解除38年的戒严、开放党禁、报禁,台湾社会因而得以实现更充足的民主、自由与人权。并且伴随着国民党当局的路线转向,台湾主体意识日益确立,在教育、文化、社会意识等方面都有重大的转变。美丽岛事件是一次由台湾进步力量发动的民主运动。

附2:台南

台南市,台湾五大直辖市之一,位于台湾省西南部的嘉南平原,西临台湾海峡、东依阿里山山脉、北接嘉义县、南与高雄市接壤,是台湾重要农业及蔗糖产区。台南市旧名赤崁城,2010年12月25日起由原省辖台南县和台南市合并升格改制为直辖市,全市面积2,192平方公里,人口约188万(2012),是台湾第四大城市。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2126.9亿元人民币,位居台湾各市县第六位。

荷治时期

首先,荷兰人在台江西边的-鲲鯓沙洲建"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做为在台的统治中心。接著,又在城堡东方与台江东岸大井渡头(今民权路、永福路口)分别建"台湾街"(今延平街一带)及"普罗民遮街"(今延平街一带)。因为荷兰人对移民百般苛征、限制,终于引起汉人的不满,永历6年(1652年),在郭怀一领导下起义反抗。最后,事变虽被镇压,荷兰人亦在"普罗民遮城"(今赤嵌楼)巩固其政权,却依然无法平息汉人的忿怒。一直到郑成功入台前,全岛形势始终动荡不安。

明郑时期

1661年,明朝将领郑成功攻打台湾,打败荷兰人,取得台湾后,将台南赤崁地区改为"东都明京"并设立一府二县;府名为"承天府",即今赤崁楼。郑成功死后,世子郑经即位,任陈永华为谋主,把东都明京改为"东宁"。在他的规划推动下兴建台湾第一座孔庙,设立学校,开启了文化的先声。兴水利,课农桑,安抚原住民等等,种种施政,使台湾逐渐成为汉人的乐土。

清领时期

1684年,清朝攻取台湾,在台南设台湾府,在首任巡抚刘铭传将省会迁往台北之前,台南一直是全台首府。享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名。

日治时期

台湾民主抗日失败后,台南士绅推举英国牧师巴克礼于1895年10月20日会见日军,翌晨引领入城、台湾日治时期开始。在日本施政下,1900年11月29日台南至打狗间铁道开通,台南厅舍(后改为州厅)、地方法院等公家机关相继成立。稍后的市区改正、台南运河开通、台南驿改建,使台南有了现代化都市的雏形。1920年台湾市制实施,台南合并邻近地区如安平等地,设立台南州辖台南市,兼作州厅所在地

台南市直至1930年代,仍为仅次于台北市的第二大城市。但由于昔日赖以繁荣的海运优势不再,在台湾南部的工商枢纽地位逐渐被具有优良港口的新兴城市高雄市所取代。1940年,由于高雄市与临近地区合并、面积与人口大增,工业亦兴,台南市在人口规模落居第三大城。

二次战后时期

1945年8月,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华民国接管台湾,改台南州为台南县,州辖台南市改制为省辖市,从而与台南县分离;1946年,台南县安顺乡并入台南市,改为安南区,形成了省辖市时期的地方自治层级及市区范围。此时期,原城区周围辟建了许多眷村,有大量外省籍居民迁入。

新旧交杂的台南市区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台南市发展了轻工业,先是东区的仁和工业区,后有安平工业区。1968年起台南市政府开始市地重划,其中第四期的竹篙厝与第五期的安平两区面积较广,为1970年代至2000年代城区扩展的主要地带。同时,因城区向东发展、东邻的台南县永康乡(1990年代升格为台南县永康市,今为台南市永康区)工业发达,使得永康人口快速增加,并与东区相连一片。

1990年代以后,台南市安南区新设立了台南科技工业园区、台南县新市乡(今台南市新市区)设立南部科学园区,吸引庞大就业人口,台南成为为台湾屈指可数的人口增加及实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之县市。同时与台北市并列为失业率最低之县市。

2009年6月29日,中华民国行政院审议通过"台南县市合并改制直辖市"案。2010年12月25日,原省辖台南市、县合并改制为直辖市,名为台南市;原省辖台南市、县政府,分别改为新台南市政府的永华市政中心与民治市政中心。


 

D10(12.24/Mon.) 赤崁楼、郑成功祖庙、孔庙,多云

上午:赤崁楼、郑成功祖庙、孔庙

早上起来,在酒店用早餐。首相大饭店的早餐还不错。早餐后,把行李寄存在酒店前台。

台南火车站、赤崁楼和孔庙离首相大饭店都是大约10~15分钟的步行路程,赤崁楼在首相的正西,孔庙在首相的正南,台南火车站在首相的正东,所以说首相大饭店的地理位置相当不错。

今天台南天气相当不错,暖洋洋的。台南的街道都是那种小小的,人也不多,干干净净,非常适合漫步。慢慢的走去赤崁楼,享受台湾人的慢。

赤崁楼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二段212號

电话:06-2205647

门票:NT$50

赤崁楼位于台湾台南市的中西区。前身为1653年荷治时期兴建之欧式建筑普罗民遮城(称红毛楼),曾为全岛统治中心,至清代已倾圯,仅留部分残迹。汉人稍后在原址之上兴建中式祠庙,战后又由他处迁来九座赑屃碑,终成今日样貌。今日所称赤崁楼其实是普罗民遮城残迹,以及海神庙、文昌阁的混合体,今列为一级古迹。

1652年,发生了汉人起义抗荷的郭怀一事件,荷兰人为巩固其殖民统治,又在普罗民遮街北方建造了普罗民遮城。当时台江潮水可直达城下,闽人称水涯高处为"墈",讹做"崁",加上城楼砖瓦皆赤色,在阳光映照下一片火红,因此又称"赤崁楼"。又因它是长满红色头发的荷兰人修建并驻防,所以汉人又称该城为红毛楼。普罗民遮城是用糖水、糯米汁,搅拌蚝壳灰,叠砖建造而成。周围约一百四十一公尺,楼高十公尺半,南北角有瞭望台,还有古井与地窖两所,储存粮食预留水源,作为战时的准备。

1661年4月,郑成功在任职荷兰通事之汉人何斌的引导下,通过鹿耳门港道,越渡台江内海,首先攻下普城。之后,郑氏立刻改普罗民遮城为东都明京,设承天府,并颁布谕告:"东都明京,开国立家,可为万世不拔基业",设一府二县。在东都暂居9个月以后,郑成功再攻下热兰遮城,结束了荷兰在台湾38年的经营。

稍后,郑成功改热兰遮城为安平镇,做为郑氏府第;已改名为承天府的原普罗民遮城则是做为全岛最高行政机构。然而不到半年,郑成功即因病逝世。世子郑经即位之后不久,在1664年废东都,改称东宁。承天府裁废后,赤崁楼便成为储藏火药的场所。

1721年,朱一贵起义反清,赤崁楼的铁铸门额被拆去镕铸武器。以后再加上人为的残损,风雨飘蚀、地震颠摇,到后来,赤崁楼只余下四周的颓兀城墙,呈现一片凄清荒凉的景象。

1788年乾隆晚年平定林爽文事件,清朝将福康安将军平定过程刻成八块长方形石碑碑文,以汉文、满文撰写,立置放于赤崁楼(邻近清治时代台湾知府衙门),供人阅览瞻仰。

19世纪后半叶,大士殿、海神庙、蓬壶书院、文昌阁、五子祠等建筑,先后盖在赤崁楼的原址上。这五座建筑物,巍峨高耸,为破落的赤崁城址平添了壮伟气派。

台湾的日治时期,日本人则以海神庙和文昌阁、五子祠当做医院和学生宿舍。

1921年,日本人在拆除大士殿重整该址时,又重新发现了普罗民遮城的旧堡门,然后又发掘到东北角的荷兰炮台残迹,以及通到堡垒地下室的门户,因此将之为历史馆。

战后,重加修缮,成为台南市立历史博物馆。1974年又重修一次,而成今貌。

赤崁楼在1983年由内政部宣布为国家一级古迹。

赤崁楼的看点:郑成功议和图、赑屃御碑、海神庙、文昌阁……

台湾14日环岛游记之五—台南篇 - anderlo - Panda在路上

从赤崁楼出来,沿着台南弯弯曲曲的小巷往孔庙走,一路上都是具有台湾特色矮小的房屋和精美的庙宇,不经意间,我们竟然来到了郑成功祖庙。

郑成功祖庙

地址:台南市中西区忠义路二段36号

郑成功祖庙为奉祀郑成功的郑氏家庙,为明永历十七年(1663年)郑经所建之专祠,奉祀其父郑成功与其母董氏。该庙位于台湾台南市中西区(台湾府城宁南坊五帝庙街)。台湾纳入清版图后,改称郑氏大宗祠,又称昭格堂。近年易名郑姓宗祠,后来才又回复正名郑成功祖庙。该庙于1985年(民国74年)11月19日公告为台南市三级古迹。

此庙为三开间三进的格局,座东朝西,由前殿、正殿与后殿组成,整体外观简朴不华。门前古井为创建时期遗迹,前庭则栽有七弦竹及置有幼年郑成功及母亲田川松之雕像。前殿之入口内凹,为"凹寿式"的形式,而两旁则有开了圆孔窗的耳房。正殿奉祀郑成功神像,与历代郑氏祖先、圣贤等神位,并悬有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的"三圭世锡"匾额,为郑成功第四代孙郑汝成至台湾祭拜祖先所立。堂内石柱联刻"昭毅无双开疆复土承天续,格思靡既迪后光前擘海祠",彰显郑氏开拓之功劳。

在郑成功祖庙里遇到一位自称看门扫地的老伯,很热情的为我们讲解郑成功祖庙的由来和兴衰。老伯学识渊博、和蔼可亲,不似看门扫地的老人,倒似一位隐居庙堂的学者。兴许是某位退休的学者,为了看护和清扫郑成功祖庙而来此发挥余热的志愿者,所不同的是他将他的学识和见地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我们这些仅仅是阴差阳错来到这里的游人,让我们对台湾的历史和文化又多了一层了解。

   台湾14日环岛游记之五—台南篇 - anderlo - Panda在路上

告别郑成功祖庙和老伯,继续在台南的小巷里游走,品位着小巷的古朴、安静、干净和优闲。弯弯绕绕的走到了台南孔庙。


 

台南孔庙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南門路2號

电话:06-2214647

门票:NT$25

台南孔庙又称文庙,建于明永历年间,是全台湾建成的第一座孔庙,也是全台最早的文庙,还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台湾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学府。在此之前,台湾没有任何比较正规的中国文化教育设施(比如私塾、学校之类的),因此,台南孔庙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正式进入了台湾,成为台湾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掀开了台湾教育史的崭新的一页,中华传统文化及教育由此在台湾岛上传播开来。有"全台首学"之称。今已列属一级古迹,孔庙庙堂文物众多、殿宇恢宏。

孔庙内设立"太学",时任监军御史陈永华被嗣王郑经任命为"学院",也就是太学的主持。由此在台湾岛上,开始建起了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最高为太学,相当于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为中等教育;乡设乡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所学内容,以讲授三字经、千字文和儒家经典为主。那时规定:"凡民八岁入学,课以经史文章"。接着,在台湾也开始实行了科举制度:每三年州试一次,州试入选者又经府试、院试,取进者入太学;最后每三年一大试,成绩佳者即可入朝为官。

这座孔庙是由郑成功部将陈永华倡议修建,历经数次修葺,庙门以一"全台首学"金字横匾作为登堂之阶,雄浑醒目的笔力,益增庄严肃穆。建筑以主祀至圣先师孔子的大成殿为主体,大成殿无柱子及回廊,而以伸出厚墙的挑梁插栱支撑,殿梁悬有多方前清诸帝的钦赐御匾,备极尊荣;两旁东西庑则奉祀孔子72位弟子及历代先儒先贤神位,两侧毗连礼器库、乐器库,古代形制礼乐器皆妥为保存,以供祭孔之用;正殿之后为崇圣祠,祀孔子五代祖先牌位及孔鲤等先达贤儒,建筑形式较为古朴。

大成殿前方是棂星门,棂星门东为节孝祠、孝子祠,西为名宦祠及乡贤祠。另一古朴典雅、花木扶疏的殿堂即明伦堂,堂内正墙嵌有赵孟頫体书法"大学"全文,十分珍贵;文昌阁位于明伦堂后方,楼高三层塔形布局,为孔庙最高建物,奉祀文昌帝君,并作为藏书之所。棂星门外有围墙隔开庙(大成殿)、学(明伦堂),围墙东西辟有礼门、义路,意为遵礼崇义的夫子之路,即修德进业之道,而今围墙倾颓,现仅剩两道门扇伫立前庭;大成门前有一方半月形的泮池,乃依古体形制辟建,往昔士子若中秀才,到孔庙祭拜后,可在泮池采摘水芹插于帽缘,以示文才,而今科考已废,泮池涌泉喷流不绝,与庭前绿荫连成一片,成为游客、民众徘徊流连之所。

此外,东大成门旁有一块"下马碑",为康熙年间奉旨设立,汉满文对照,上书"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以示对万世师表之尊崇;门外尚有一泮宫石坊,为乾隆年间重修孔庙所筑,以壮大规制,表彰孔子之学,石坊因南门路之辟筑,与主体建筑分置两处,苍劲牌坊矗立一旁,见证时代的变迁与物换星移。

台湾14日环岛游记之五—台南篇 - anderlo - Panda在路上

参观完孔庙,回到首相大饭店取了行了,台南的行程也就到此为止了。台南很棒,她不仅有古迹、有庙宇、有历史,而且她还有小巷、有建筑、有文化。她不仅是一个可以深入的地方,还是一个可以慢慢欣赏的地方。

台湾14日环岛游记之五—台南篇 - anderlo - Panda在路上

在火车站买了最近的一班火车去台中,然后转台湾好行去日月潭,碰巧还是昨天同样的车次——自强174。在火车站里的寿司店和便利店里买了寿司、三文鱼饭、牛奶坐午饭,本以为是简单对付的一餐饭,没想到三文鱼饭非常好吃,三文鱼新鲜、面饭很香,连酱油都非常鲜美。

13:40,火车启动,带着我们奔赴下一个目的地,日月潭我们来了。

D10(台南)费用:NT$542

交通:NT$363

自强(台南-台中):NT$363

餐饮:NT$104

中饭:NT$104(人均)

门票:NT$75

门票(赤崁楼):NT$50

门票(孔庙):NT$25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台南游记:从垦丁到台南安平古镇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6005-1.html
本文关键词:台南游记:从垦丁到台南安平古镇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