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天柱山散记

2008-8-1 00:00| 查看: 522|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天柱山纪行

奇峰出奇云,

秀水含秀气。

青冥皖公山,

巉绝称人意。

        ——李白

天柱一峰擎日月,

洞门千仞镇云雷。

玉光自桔相争秀,

金翠佳莲芯斗开。

      ——白居易

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市潜山县境内的天柱山,景区面积82.46平方公里,有45峰、17岭、18崖、22洞、86怪石、18瀑布、17泉和一处炼丹湖。两年前已成为我出游目标之一。两年来,我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特别关注这一景点。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2008年6月22日小考时,教育局杨开华老师开着自己的商务车来我校巡视,与其闲聊,他说局里有几个铁杆旅友计划暑期去天柱山,我便要求在方便情况下与之同行,开华老师欣然应允。

7月4日上午10时许接到旅友之一周斌老师电话,说下午5点在教育局集中,一行七人今晚去天柱山。接电话后,兴奋不已,立即给相机电池充电、收拾行李。午饭后小眯一会,2点钟便乘车赶往35公里外的县教育局与他们会合。

由于是夜里赶路,大家都不是很着急,6点多从盱眙出发,到河桥镇吃了一顿无酒晚餐,晚餐中厚锅贴、肚肺汤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以至于整个旅程中我们都津津乐道。7点半,我们立即出发,因旅友张猛的妻子家住舒城县,车子要把她和儿子送回家。达舒城的整个旅途中,大家都说了一些工作趣事以及相对文明的笑话。张猛妻儿回家后,剩下了七个大男人,自称“七匹狼”。此时车子空调不知什么缘故,效果不是很好,车内显得有些闷热。“大斌”老师受不住了,便脱去上衣,露出几乎能与临产孕妇相媲美的大肚皮,我跟着把上衣扒下来,一直相对沉闷的张猛也活跃起来了。七人开始有些炸锅的感觉。因大家彼此熟悉,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争相把能让大家开心的段子拿出来。特别是小兄弟孙承志,那简直是“满腹经纶,口若悬河”,让大家前俯后仰,狂笑不止,先前的困意顿消,车内充满了快话的气氛。我担心天亮爬山艰难,强迫自己又尽快进入睡的状态。到达潜山县城时,我又醒来了,看看时间,已到凌晨3点,看到街上有人在吃宵夜,我们的肚子不免也叫起来,便有人提议吃顿宵夜再走,开华老师说坚持一下,到达天柱山庄再吃(天柱山庄是在网上查到,电话联系好的)。反正不远了,意见立即达成一致。

进入天柱山大道,车子沿104国道老路进去500公里下来,开华老师已疲乏,换上“大斌”老师,开始,我还有些担心(“大斌”老师还没拿到“本子”),也许是因为他自身底盘较重,往驾驶室一坐,稳稳当当,给人一种安全感,点火,起步很平衡,开了一段后,能明显感觉他开车胆大心细,速度不是很快,确实也不能快,因为这条道很窄,错车都很困难,而且曲曲折折,像是所谓的羊肠小道,有时几乎是直角拐弯。但“大斌”老师显得很沉稳,一路上没有丝毫惊险之感,我不由得心存敬意。经过弯弯绕绕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一处旅馆,但并不是天柱山庄,我们下了车,阵阵山风吹来,顿感浑身舒畅,于是,我们又把衣服穿上,乔老师电话联系后,山庄立即派车来接,带路和是两个毛头小伙子,开了一辆黑色轿车,可能他们习惯于山路上开车,一溜烟,不见了车的影子,虽然我们感觉开华老师开的速度比刚才快多了,有时几乎让我们感觉有些心惊,可还是赶不上那辆带路车,好在只有一条道,不一会便到了“目的地”——马祖停车场。下车后,他俩给我们发了四把小手电。

其中一个小伙子说:“都是年轻人,大约20分钟就到了。”我们已坐了将近10小时的车,都感到有些困乏,不过好在刚下车,我想再走20分钟应该没问题,我们都拿上行李,准备出发,没想到起步就是台阶,四周黑洞洞的,前五分钟觉得还好,甚至开始还小跑几级台阶,短暂兴奋过后,身上开始发热,没进南大门,便觉得有些费力了,特别是体重100公斤的“大斌”老师又脱下外套,问带路的小伙子还有多远,他们回答“快了”。说实在的,一片漆黑,连调节神经的景物都看不到,只有机械地踏着石阶向上、向上、再向上,约十分钟后,我也浑身是汗,腿像灌了铅,开始一步能跨两三级的台阶,现在每上一级都显得艰难,确实有点就地不动的想法。但先前向大家炫耀过,说自己爬山很厉害,96年曾一下午征服了华山五峰,所以没说一句累,正好又陪“落伍”的“大斌”老师,实在不行了,我俩便停下来歇一会儿,都显得疲惫不堪,浑身是汗,大口大口喘着气,“大斌”老师平时两点聚光的小眼显得有些疲惫,口里还不住地叨念:“这些家伙骗我们,以后再也不跟你们出来玩了。”不到2000米的山路,走了足足有40分钟。

到达山庄,已接近凌晨4点,大家把行李往已开好的房间里一丢,都扒去了上衣,往门口的椅子上一坐,有一种彻底放松的感觉,我和小明赶快拿出相机,留下了平时难得一见的原生态形象,连平时一向稳重的乔书记也不禁伸出食指与中指构成“V”字形,对着镜头大喊“耶”。有人提议来张合影,大家立马兴奋起,往一起一凑,各具情态,脸上都绽放着纯真开心的笑容。一会儿,老板已把肉丝面下好,老板娘的手艺真是不错,满满的一大碗鸡蛋肉丝面五分钟不到全部下肚,而且是免费的吆(老板姓吴,很是客气,店名叫天柱山饭店,电话忘了要了,好象以前旅友的游记中出现过)。吃完饭,东方已发白,吩咐老板9:30吃饭,每人洗澡睡觉,我们的房间对着山口,不是很豪华,但是很舒适,用不着电扇、空调,窗户一开,凉凉的山风灌进来,加上一夜的旅途劳顿,一会儿便睡着了。

9点多,大家起身,洗漱完毕,山庄老板正在准备午饭,我坐在门口喝茶,此时已有部分游客陆续上山了。不时还过来一些挑山工,有男有女,他们担子结构与我们平时在平原上见到的不一样,后面重物上系的绳子很长,挑起来重物几乎挨地,而前面重物上系的绳子很短,约有人身高的三分之一,且每人都拿一根与肩差不多高的棍子,其中一头呈“丫”字形。通过观察和稍加分析便知其担子设计的合理性和“丫”字形棍子的用途,上山之后便验证了我们的分析是正确的,系子前短后长是因为上陡坡时,前面不至于碰到石阶。“丫子”棍作用有三,一是在平地行走时,把它插在另一肩与扁担之间,等于是双肩用力,减轻了扁担着力肩的负荷,另一个作用是需休息时,把“丫”头朝上顶住扁担前端,后端着地,前端悬空,再次担起时不需弯腰起身的动作,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气力。第三个作用是在爬山时当拐杖用。此时正好过来一位又瘦又矮的50来岁的挑夫在我们不远处,他把扁担的前端顶在树上,靠前半部用“丫”字棍顶着,担子仍呈被挑着的状态,挑夫放好担子,到附近去买香烟。我不由地好奇心顿起,走过去想试试。由于肩在扁担上没找好平衡点,“丫”字棍一拿开,差点摔了一跤,打了两个趔趄,在旅友帮助下,才找准平衡点,终于挑了起来,想往前走,几乎迈不动步。张猛也想尝试一下,可是试了几次,虽然龇牙咧嘴,担子就是在地上不动。担子主人回来了,我们有些不好意思,他憨厚地笑笑说:“没关系,你们玩。”后来,我们通过了解,他们挑的担子都在一百二、三十斤,挑到山上(海拔一千多米)每斤5角。他虽然又瘦又矮且年龄偏大,但担子上肩后,在平地上走的很轻松,让人感觉挑的不是一百多斤,而是十几斤。但上山之后,碰见挑夫上陡坡时,柱着“丫”字棍,一级一级向上爬,是非常吃力的。

我们从天柱山庄乘青龙涧索道上山,经过象鼻后,穿过神秘谷,见到了皖公神像,越过渡仙桥,来到天池峰。据说,这里是观看天柱峰的最佳场所,但因为雾天,天柱峰好像有意与我们捉迷藏,迟迟不肯露面。一阵风吹来,有游客惊叫起来,随即,几乎所有游客都叫起来,只见白色的浓雾被吹散一部分之后,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五琵琶半遮面,飘渺之中显出山峰一角,接着又露出了一小部分山尖与山腰。整个过程持续时间很短。很多游客感到很遗憾,来了一趟天柱山,却没见到“一柱擎天”的风采,而我却感到非常幸运,我想云雾飘渺之中的天柱峰就像没有掀开盖头的新娘,给人以无尽的想象。

一会儿,天柱峰再次躲进浓雾之中,带着美好的想象继续游览。欣赏了天然形成的双乳石,拜谒了能引发幽幽思古之情的拜岳台,登上了令人心惊胆寒的青龙背,爬过小心坡,拜读了刘源石刻,到达了全国第三高人工湖——炼丹湖,穿上救生衣泛舟其中,水之清澈,让我们不忍开桨。坐在舟中,望两岸青山,更显得巍峨高耸,炼丹湖不愧为天柱山景区的一颗明珠,游湖之后,大家兴致尚浓,又登上回音台,几个大男人又大吼一气,尽情发泄一通。这回炼丹湖已经六点多了,大家都显得有些疲倦,于是经仙桃台,穿越天柱晴雪回到了天柱山庄。当晚七个人是开怀畅饮以及疯狂点菜,菜的份量足、味道好、价格低,让我们是尝遍了山珍和野味。一夜无语,清晨和吴老板结清费用(住20元/天人,吃饭大约15元/人顿,早餐免费),拜别他们全家返程。

欧阳修游琅琊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范仲淹登临岳阳楼感悟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产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报负……我们七人游天柱是紧张工作后的一种释放,是毫无功利之心的纯粹的交流,是在秀丽的山水中寻找心灵的愉悦,是离开喧嚣城市感受大自然的一份宁静。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天柱山散记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53545-1.html
本文关键词:天柱山散记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