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水墨画般的古镇---宏村

2015-1-27 14:07| 查看: 285|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现今, 徽州已成为地域概念,今天的歙县,黟县,婺源,休宁,祁门,绩溪是为徽州六县。据说安徽省名称的由来是取自北部"安庆"和南部“徽州”的首字;徽州已经成了一个历史名词,而它的文化艺术依旧焕发着光彩!

江西的婺源早已是声名在外,黄得晃眼的油菜花已是人们挂与嘴边的代表名词。虽未去过,但从网上看到的图片里就让我从骨子里不喜欢它,而宏村呢,照片映入眼帘的一刹那间,忽然发觉与心灵有一种自然的默契,心所向往之,我又如何能压抑住这种召唤呢?

当太阳收敛了它最后一点光辉的那刻,我到达了终点站;望着西边山头如游丝般的几缕彩霞飘在苍穹间时,有种回归的感觉;暮霭沉沉,未满的月亮在天空里似隐似现 。突然萌发了夜游宏村的奇想,踏在凹凸不平的青石板上,远处飘来舞蹈的伴乐;南湖湖面时而平如银镜,时而荡起层层涟漪;已是秋季,湖里依然有荷叶树立,走过石桥,耳边传来潺潺的流水声……

夜晚游走村里,也就只听得见我的脚步声与悠扬流淌的水声了。村民们大都紧锁着家门。秋季里的夜晚凉如水, 村子的小巷子在夜幕里更显得深沉,独行有些惶恐,原路返回,期待着清晨的临近……

宏村建于南宋绍兴年间,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宏村村民为防火灌田,建造出了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村庄的形状有如一头卧牛,得有"牛型村落"的称号。拥有百年历史的明清时期民居140余间尚完好保存于此!据说宏村居民是从不远的歙县唐模搬迁至此,因遭遇过火灾,所以房屋建筑规划中对防火十分注重。明万历年间,汪思齐根据宏村西高东低的地貌走势,引西溪水进村,又在村上开挖了水圳(zhen 去声),水道从每家每户门前通过,既可用于防火,又是居民生活取水之处!当年宏村的祖先有严格的规定,早上八点前的水是用于饮用,八点后才可以用水来洗菜之用。水圳中间有“过滤网”,洗衣石,都体现着人性化的设计!水,是宏村的灵魂和精华,经百年岁月的洗礼,依然起着和当初一样的作用和功效,恍然间发觉它如同都江堰一般伟大。

清晨,比闹钟起得还早,按昨晚的原路前行。这里的狗狗很早就出来“闲逛”,它们好怕羞的,每次想偷拍它们的靓照总是不给正面,或是看到相机就跑得飞快!汗!南湖边上已经有几名村妇在湖边捣衣,清晨的荷叶上有那么颗露水的,就格外引人注目,残荷新叶交相立于湖面,猛然间“留得残荷听雨声”从记忆深处跳出,意境真的很美啊!大批游客还未进村,我顺着水圳,抚摸着那一道道粉墙,在幽邃的巷子里穿行。村上的景点还没开放,南湖边上大多是摄影爱好者,称赞着这里的美景,宏村又被称为“中国画里的水乡”,而我觉得它更像一副水墨中国画:白墙青瓦,如在画中游!不时从对面山间飘来了阵阵轻雾,鳞次栉比的民居群浸润在晨雾中,高高树起的马头墙忽隐忽现,飘渺如仙境!当初很希望下场小雨,给我看一副烟雨蒙蒙的图画;而今此样的美景也是难得一见的,心里欢喜不已!

等上导游带我入村了解古镇文化,导游讲解得飞快,而自己则早已被那些叹为观止的雕刻所迷倒~ 当自己重新再回来观赏回味那些地方时,恨自己没带工具记录导游的言语……

南湖边上的南湖书院在当代还曾被使用过,村上的小孩子有的还在这里上过学。如今这里仅用来供游人参观。当年在此读书的学子们最能体会什么是寒窗苦读!“万石家风为孝悌,百年事业在诗书”是徽商们给予后世子孙的教导。无论春夏秋冬,书院里永远是天井敞开,经历过北风呼啸河炎炎夏日的洗礼,学子们对成功的理解会有更多的感受!天井应该是徽派建筑风格的特有代表;有的在天井里放上一口缸,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木雕,石雕,砖雕是徽派杰出的技艺,也是中国古建筑的瑰宝! 书院分两部分,前厅为授课所用,后堂供奉着孔子的画像,学生来到这里首先要祭拜孔子,之后入座前厅诵读,听课;虽已弃用,但这里依然给我一种严谨肃穆的气氛。抚摸着每一方用银杏木做成的柱子,上面一条条裂纹,似乎封存着当时学子的读书声。

宏村里汪氏为大姓。村里在月沼边上建有汪氏宗祠,正厅里面供奉着汪氏祖先的画像,以及记录着他们的功绩的文字,每个时代有所重大建树的汪氏子孙浮雕画像陈列于厅堂的两侧,游客的目光大多会投给一位被称为“巾帼丈夫”的女人,当年她做族长的丈夫在外闯荡经商为官,村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她一手料理,在当时男性为尊的社会里,她用自己的智慧将整个村庄经营的井井有条, 如今我们看到的宏村水系,都是由她规划设计完成的,受到后世子孙的顶礼膜拜当之无愧!

说起中国的商人,人们第一想到的恐怕是晋商,我是南方人,自然会对徽商关注多一些。书上说,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而衰于清末;是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俗称“徽帮”。徽商,指的是明清时期的在外经商的生意人。至今在村民那还能听到这样一句俗语:“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地域环境让当年的百姓耕种当农民的愿望实现得尤为艰难,于是徽州人在很小时就背井离乡,外出学做生意,“徽骆驼”,“绩溪牛”是对他们形象的概括,也集中反映了徽商整体的品质~ 徽商经营的行业很广,盐,茶,典,木在明代中后期成为徽商们从事比较多的行业,然而对商人来说,只要有利可图,无业不就,徽商也是如此!从建筑风格与房屋的布局来看,徽商对文化的喜爱不亚于商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社会分工里,商人永远为社会最底层,所以徽商对后世子孙的文化教育十分重视,而徽商们都是贾而好儒的。

宏村的老房子惯用"堂",“居”二字给宅子命名,给人一种文人雅士的感觉。承志堂是村上最富丽堂皇的民居。被导游称为富农的家庭。据说是房子是清朝时期,汪族后人汪定贵在做盐商发财后,又捐了个五品同知后回村建造的。因成了官场一员,所以在宅子里做了一道中门,筑造高门槛,宴会宾朋时,达官显贵,五品以上的官员走中门,普通人,官阶低的文武官从两边侧门入。正厅的梁,柱子都为银杏木,梁上的木浮雕刻技艺相当精湛,一副《百子闹元宵》,童子的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徽派建筑中,通往后堂的两侧上方都雕有一个倒挂元宝样的器物,寓意聚财,然而当一人站于其中,会发现这就是个“商”字,有人说虽然徽商们富甲一方,但是依旧是商人出身,身与社会底层的他们尽管做了官但从心底就不太自信,因而在房子里做上一个商字的象形器物,于是,无论是怎样显赫的士族,他们都要是要从"商"下走过,这样一来商人也就“高人一等”了。不愿意追问始源的真是与否,我只从这里看到徽商们的妙想与才艺!富足的徽商用金粉描绘屋内的雕刻,既防盗走财物,又美化宅院,还能体现身价,一举三得!

村上有一家清官的居室,名“树人堂”。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看清了政府的昏庸腐败辞官归隐,清官的房子是没有后门的,从前门进,又从前门出,厅堂内摆设简单朴实,原始自然,庭院的角落里种有牡丹与桂树,如今是月桂飘香的时节,这弥漫院落的花香似乎在告知人们当年他主人的高风亮节!

村上最美的地方是村中的月沼,被村名称为"牛胃"。事实上它也是一方活水,呈半月形。湖边的民居倒映在月沼中,三两只嬉戏的白鹅在水里划出一道道波痕,实足一幅生动立体的自然画卷!我到底是画中的风景还是看画之人,自己都很难辨清!在月沼里村民养有锦鲤和鳙鱼,阳光映衬下鱼身的红黑色调格外分明。它们在此自由欢畅的游弋,生活不受外界的影响,人鱼和睦相处之下构造出一派生态和谐的景象。

在青石铺成的巷子里穿梭行径,总能闻到庭院里盛开的桂花香气,这里的村民似乎都很喜欢园艺,院墙头上总能看到一些探头看外面世界的果树,给沉闷的巷子里添加了一番新意!村头有两颗百年老树,白果树与红果树,被称为"牛角",据说村上有红白喜事都会在古树边绕上一圈。白果树为银杏,红果为红杨树。

很留恋南湖,出村口又来此散步,游人渐渐多起来,打破了南湖的寂静,喧嚣热闹如集市,南湖边上也有很多百年古树,宏村人似乎很喜欢红杨,或许是因为与弘扬字音相同的缘故吧。胡乱猜测而已。晨雾早已散去,十月的阳光依如夏日,光艳四射,没有了欣赏湖光山色的兴趣,时间尚早,出发去另一个古代村落!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水墨画般的古镇---宏村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49210-1.html
本文关键词:水墨画般的古镇---宏村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