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京都纪行——漫步哲学之道

2015-1-23 16:03| 查看: 504|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山腰上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迷人小道,流淌不息一路陪伴的小溪,小溪两岸变幻着四季鲜明颜色的山樱和枫红。小道幽雅娴静,萦绕着思古的意境,它连接着京都东山北部的南禅寺、永观堂、法然院、银阁寺四座名刹。这便是著名的哲学之道,因上世纪初京都大学教授、哲学家西田几多郎常常在此散步思索而得名。

如此上佳的京都散步路线,我们怎可错过?

我们这次在京都、奈良旅行了九天,是我心目中极为重要的一次旅行。出发前祈祷着期待每天都是蓝天白云、晴空万里,实际上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幸运的是,九天中只有一天下雨,虽然这天足足下了一整天的雨。

而这天,我们去哲学之道散步。

 

我们先去南禅寺,从车站下来还要步行近十分钟,途中看到“去南禅寺就一定会见到”的蹴上倾斜铁道,铁道虽已废弃,满眼的绿色却是赏心悦目。

 

进入临济宗南禅寺大门,远远望见巨大的三门,正殿还在其更远的后方。中央空地上栽着杉树林,两旁林立着南禅寺久闻其名的众多塔头,诸如金地院、南禅院、天授庵。京都的水利工程遗迹,琵琶湖疏水道的水路阁,也在南禅寺境内。

在正殿的本坊进入本堂方丈,通过走廊的时候,看到各个房间内的狩野派障壁画,其中小方丈的狩野探幽作四十面群虎图障壁画为最有名。

南禅寺庭园的设计非常别致,利用接续各个建筑的渡廊,把庭园分割成六处,每一处风格都不尽相同。其中有表现须弥山佛教世界、气势恢宏的方丈庭园,有表现内心世界、枯山水风格的小方丈庭园,既有使用白砂、青苔、石组来表现的蓬莱神仙庭,又有放置了很多踏脚石、表现和静清寂的茶室庭园。这些庭园,在有限的空间反映出无限的自然风景,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京都庭园之美。

因为来得早,南禅寺几乎没有其他游客。我们在淋不到雨的廊下,无论在哪里逗留,眼前的景色都妙不可言。置身于如此优美的环境,与那些浸润了雨水的石头、青苔和白砂用心交流,我似乎体会到了令南禅寺的庭园焕发出多姿多彩生命力的庭园始作俑者,和无数精心照料这个庭园的管理人的心意。

南禅寺庭园南禅寺方丈庭园南禅寺如心庭南禅寺庭园南禅寺庭园

净土宗永观堂离南禅寺不远,是众所皆知的赏枫名胜。但即便不是红叶季,这里的绿叶、池塘也都很引人入胜。雨水打湿的绿叶呈现出千姿百态,细小碧绿的枫叶最惹人爱恋。池塘里的浮萍随着雨滴掉落绽开的一圈圈涟漪,微微颤动着身躯。

我们按照标识清楚的游览路线,观看永观堂的各处伽蓝。为防止路线混乱,有些通道口用竹栏拦起。这样的游览路线,能够最大限度地看到寺院的各个角落,基本不会走回头路,又能在旅游旺季时不至于拥挤不堪。如此细致入微的做事方式,确实值得学习效仿。

永观堂依山而建,沿着卧龙廊登上高处的阿弥陀堂,这里供奉永观堂的本尊木造阿弥陀如来立像。当我们见到这尊如来像时,忍不住惊讶起来,这尊佛像的头部并非正面面对着参观者,而是扭头转向它的左边低头不语,佛像流露出忧愁的表情,似乎不忍看到世人的苦难。站在这尊经历了漫长岁月的佛像面前,不由联想起怀慈悲之心、常济世救人的那位历史上的永观律师,永观堂正因他而命名,我为它梦幻般美丽的神态,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虔诚的激动。

永观堂庭园永观堂滑稽地藏永观堂庭园池塘

离开永观堂,沿着缓缓的山坡向上,看到了哲学之道。这条广为人知的散步小道,两边紧邻陡坡,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窄,因为两侧的树木过于繁茂,看起来就像是条林荫小道。小道还被连绵不断的行道树一分为二,三分之二是为防泥泞覆盖了细小砂石的土路,三分之一是沿着小溪行走的石板路。小溪是人工挖掘的琵琶湖疏水道,涓涓清泉汨汨流淌着,衰败的树叶和花瓣漂浮在水面,一浮一沉缓缓而去。

 

我们漫步在这条全长两公里的哲学之道,享受着完全被自然围绕的心旷神怡的感觉。因为是下雨天,也不是周末,一路上很少见到路人的小道显得十分幽静。但是这里绝非偏僻,只能说是这里的居民惯于保持这种静谧,小道每隔数十米便会有座造型怡人的小桥,连接着一户或多户人家。也有不少经营着旅游业的商户,可供游客休憩停留,然而格调都非常高雅,令人赏心悦目。

路过完全被森林笼罩的法然院,进去参观,但是几乎所有的伽蓝都不对外开放,只能观赏庭园。树木露出粗旷的巨大根系与恶魔般滋长的苔藓交织在一起,显得野趣十足。

 

沿着哲学之道走到银阁寺附近,一下子变得无比热闹起来。因为是世界遗产,参观银阁寺的游客很多,到处是修学旅行的中小学生和老年旅行团,使得银阁寺坂道的商业街人声鼎沸。

我们不能免俗,也买票参观了银阁寺。和网络上的评价一样,银阁寺的可圈可点之处极少,无论是殿堂还是庭园的设计都不够精巧,显得笨拙造作。正如同银阁寺的始建者,室町幕府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希望建造一座可与金阁寺媲美的贴满银箔的楼阁,最后因为财政破产,虎头蛇尾地造成现在这样的木造楼阁。

银阁寺

归途雨势渐大,我们在银阁寺道的一间食堂里避雨就餐。这里的生意火爆,多为学生进来吃饭,翻台频率非常快。我点的是生姜(牛肉)烧定食,阿雯吃的是炸猪排定食,连同配菜的汤豆腐、腌萝卜、味噌汤,美味可口。加起来也只需1800日元,是学生食堂的平民价格。

结果竟然是美味实惠的一餐,为这次哲学之道之行,画上了满足的句号。

 

 

我在哲学之道

 

京都纪行——漫步哲学之道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京都纪行——漫步哲学之道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45927-1.html
本文关键词:京都纪行——漫步哲学之道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