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绵阳19岁骑友骑行川藏线遭遇摔车 全身4处骨折

2013-6-22 09:54| 查看: 4516| |来自: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5月6日上午

  杨成伟在骑行川藏南线路中,从海拔4600多米的业拉山下坡,刚下3公里就在一个弯道处摔倒

  国道318成都至拉萨段被骑友们亲切地称为川藏南线,这是一条无数骑友梦想中的骑行线路。每年5月到9月正是黄金时间,不过,壮美的318线也伴随骑行的风险。前日上午,19岁的四川骑友杨成伟从业拉山骑行至怒江72拐途中翻倒,全身多处骨折。为此,骑游圈记者专门采访了第11次骑行川藏线的骑王丁涛,丁涛提醒广大骑友:川藏线骑行安全的秘诀是牢牢控制车速!

  弯道处翻倒

  4处骨折头上缝10多针

  “在下怒江72拐的时候,车队的队友不幸摔车,现在状况非常严重!手腕和小腿粉碎性骨折。”这是骑行川藏线的车友秦渝凯在5月6日晚上7点发出的微博,称队友杨成伟严重受伤,并表示八宿医院医疗设施比较差不能手术,“我们现在都非常着急,希望可以尽快送去成都。”

  事故发生在6日上午,来自四川绵阳三台的19岁骑友杨成伟在骑行川藏南线路中,领先自己队友,率先抵达从海拔4600多米的业拉山下坡,11点多的时候,刚下3公里就在一个弯道处摔车。

  在被送往最近的八宿县人民医院后,外科诊断为:“右挠骨骨折(粉碎性),右天骨撕脱骨折,右胫骨粉碎性骨折,右腓骨骨折。”医院对小杨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处理,左眼上眉毛处还缝了10多针。由于医院条件限制,无法进行手术,医院给出处理意见“可以乘坐飞机,转上级。”

  在秦渝凯发出微博后,有许多网友建议立即送往就近的昌都地区邦达机场乘机回成都治疗。但当时医院救护车外出,考虑如果包车的话到途中出现问题无法及时处理,秦渝凯和小杨的父母取得沟通后,还是决定等待医院救护车送小杨。

  父母已赶来

  接回三台老家接受治疗

  昨晨3点,小杨被送到140公里外的邦达机场,并在机场救护人员的帮助下等待飞机。此外小杨的队员们一共为他垫付了救护车的3400元车费以及1000多元医疗费。

  “受伤的小杨,哥哥只能为你做这些了,希望早点到达机场回成都接受好的治疗。”护送他的吕中在抵达机场后发微博表示。昨天早上9点40,吕中将小杨送上飞机并与其父母联络对接。

  上午11点半,记者拨通小杨父亲电话,意外的是,小杨父亲已表示直接从机场接小杨回绵阳三台老家,并没有在成都的医院治疗,“主要是我们家经济条件有限,从各方面考虑还是想让他回去医,也方便照顾。”小杨的父亲还告诉记者,年仅19岁的小杨在成都打工已经两三年了,“他平时爱好就是骑车,最初只是说骑到雅安(微博)找朋友耍,结果越骑越远,我们一直喊他尽早回家注意安全,没想到出了这样的意外。”小杨已在三台医院接受了全面治疗,“按医生的说法应该不会落下残疾。”

  下坡车速快

  靠头盔有效缓冲幸运保住生命

  小杨受伤的地点在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至著名的“怒江72拐”之间,一路又急又陡,大多都是U形弯。虽然2010年后全部铺装成崭新的柏油路,但在这里受伤的骑友还是不在少数。“他是在队伍第一个下的,我第三个下的。小杨在队伍里一直骑得挺快,常常冲前面。”秦渝凯告诉记者,“我赶到事发地时,看到路面有许多小石子。地上还有车轮擦出的印记,估计就是碾压到石子导致侧滑翻车。”而小杨事后对父母表示,当时他的车速有40多码,速度是比较快的。令小杨父母和他的队友们感到幸运的是,小杨没有掉下悬崖,“并且他戴了头盔,头盔在撞击下裂开有效缓冲,不然命都难保。”

  小杨最初其实是独自从成都出发的,“爬折多山的时候他背了一个包,没有任何队伍,聊着聊着就加入了我们。”23岁的安徽人秦渝凯表示。

  这支路上认识和拼凑的队伍如今已近20人,每天统一安排住宿,晚上会开会讨论第二天的行程。“早上走的时候并不是很固定,由于每个人体力分配的不是很均匀,骑行过程中每个人之间并不是10多20米那么近,离个一两公里那么远。每天到目的的会相差1个多小时。”吕中表示,有的地方下坡10多码,最快也到过40多码。“跟每个人的掌控程度有关系,为了安全尽量不要超车。”

  行家心得>>>

  丁涛告诫:牢牢控制速度

  说到骑行川藏线,不得不提一个名字——川藏“骑王”丁涛。今晨,丁涛踏上了第11次骑行川藏线之旅。更难能可贵的是,10次的骑行川藏线,丁涛从没有受过大伤,对于安全,他有自己的一番心得。

  在2012年以前,丁涛是在上海的单车店和户外俱乐部做自行车技师,现在在宜宾开了一家自行车工作室。“我骑车一直都是戴着头盔的,我的车也是放心的,自己本身就是专业,出了问题可以自己解决。”丁涛的安全也来自多年的高原骑行经验,“对路况比较熟悉。哪些地方有弯道要减速心里有数。”

  控制速度,一直是丁涛强调的安全要点。去年骑行川藏线时,丁涛也摔过车,但由于牢牢控制住速度是不快的,所以也只是普通的皮外擦伤。对于小杨由于速度40多码而摔车,丁涛表示“这摔车是肯定的啊,下坡如果是直路的话可以快一点,但对于弯道要提前预判提前减速并注意路面情况。”

  虽然被骑友们封为“骑王”,但丁涛表示并不会刻意去追求速度,“其实目的还是享受骑行本身的快乐。有些车友爱争强好胜,一时冲得猛,那是不能持续的,高原上冲快了很容易让体能透支。”丁涛透露了自己的骑行秘诀,“我一天骑250多公里,都保持在比较稳定的速度上。虽然看似每天骑了很多个小时,但并不会太累。”

  本次挑战8天川藏线,丁涛选择骑公路车,而在不少骑友心中,公路车似乎并不适合路况复杂的川藏线,“骑公路车并不会比山地车困难多少,主要还是看个人的控制和对车辆的熟悉程度,路烂的地方就慢一点。像骑新藏线很多碎石头路还是骑过来了,关键是个人要小心。”

  骑行动态>>>

  骑川藏南线道路已畅通

  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出于安全考虑和交通限制等因素,不少骑友都推迟或取消了川藏线的骑行计划,不过更多骑友还是选择按计划出行。成都人小武5月1日从成都出发,在前天已抵达新都桥。“老板批准了我5月份一个整月的假去骑川藏线,这么难得的机会无论如何也要出发。”小武还表示,一路骑来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艰险,除了雅安到天全路上的几处塌方外,一切还算顺利。“就算艰难险阻,也一定要去按计划骑行川藏线。”

  在川藏线上拥有多家客栈的杨小辉也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10来天骑行者明显减少,但从5月1日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骑行者还是络绎不绝,甚至超过去年,“每天有数以百千的追梦人朝着拉萨骑行。”

  另据了解,318国道雅安进入灾区段的管制路段已于5月5日全部解除,所有进藏车辆均可正常通行,路况良好,且当地交通部门增派了道路巡查人员保证车辆和人员安全通行。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绵阳19岁骑友骑行川藏线遭遇摔车 全身4处骨折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2847-1.html
本文关键词:绵阳19岁骑友骑行川藏线遭遇摔车 全身4处骨折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