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兄弟俩临别前,感谢曾收留窦建军的老板娘马瑞庆。
![]() 建军当初写下的电话,成了找亲人的关键信息。
![]() 浙江卫视采访本报记者李晓哲。 12年,漫漫流浪路,从青岛到嵊州,窦建军是怎样走失的,这些年来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故事?记者试图还原建军的流浪之路。 捡废品迷路,骑行到浙江 等窦家兄弟两人忙完了一切,记者试图跟窦建军聊一聊,想知道他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三哥窦炳词说,建军说话也不清楚,加上智力是二级残疾,跟他沟通必须找人来“翻译”。 虽然离家12年,窦建军的青岛口音还是没有变,断断续续、连比带画,他开始讲述自己的流浪故事。他指指记者随身带的矿泉水,说自己当时走丢,就是为了去捡矿泉水瓶。那天大雾,窦建军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方向,就骑着车到处乱走,没想到原本是想回家的,但是却走了相反的方向。 骑着自行车,窦建军边走边捡瓶子卖钱养活自己 ,有时候也向路边的人讨些饭吃,但他回家的念头却没有放弃过。他跟哥哥说,冬天的时候冷,自己就找个柴禾堆躲起来取暖,有时候好心人也会收留他,当然也有人欺负他。 窦建军在记者的本子上写了一个“山”字,有一次碰到了一座山,他是扛着自行车翻过山头的,他就想回家。没想到,他骑着自行车跑了三四年时间,最后到了浙江嵊州。 街头乞讨,被好心人收留 到了嵊州后,窦建军在那里的一个地下通道“定居”下来,靠着乞讨维持生计。 四年前,一个经常给他饭吃的老板娘实在看不下去了,把他接回了家中。这个店的老板和老板娘就是应荣桥和马瑞庆夫妇。 “他的智力也不是太好,只能早上摆摆桌子、碗碟,晚上收拾收拾,也干不了太重的活。”老板娘马瑞庆说。 “老板娘对他可好了,就跟自己的亲儿子一样疼,我们这些邻居也都觉得不容易。”旁边一家店的老板沈女士说,老板娘一家人没有嫌弃他,还管他吃住。旁边另一家店的老板赵洪也说,窦建军喜欢抽烟,老板也会给他钱让他去买,几乎是一天一包。 应荣桥说,来他们店没两年,窦建军突然肚子痛,两口子带着他赶紧去医院检查,发现是患上了阑尾炎。为了给窦建军看病,两口子放下摊位上的活陪着他,最后吃了一个星期的药才康复。 虽然窦建军的智力有问题,但他不傻,知道谁对他好,一个劲地拉着哥哥的手感谢老板一家。临走时,老板娘更是哭红了眼睛。 大家可怜他都想帮帮他 不仅马瑞庆一家,这个店所在的嵊州市四海路上很多店家都很关照这个只知道自己是来自青岛的流浪者。 “ 隔壁服装店的沈老板,看他没有什么衣服穿,前前后后送给他不少衣服,对他可好了,其他的店家也都不停地给他吃的。大家都很可怜他,也都想帮帮他。”应荣桥说。 半个月前,窦建军因故被公安部门送到救助管理站。当地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从他提供的信息中推测 ,这名流浪者可能来自青岛 ,并与本报取得联系 ,最终找到了窦建军的家人。 “ 感谢所有的好心人,感谢报社对我们的帮助,我们家人要不是你们肯定还会继续等的。”窦炳词激动地说。 七次下跪感谢好心老板 离开时,窦建军还不忘跟这些左邻右舍道别,“我回去了啊!”“ 回家好好干活!别乱跑了啊!”一位女士眼眶泛红,嘴里念叨着,“回家好,回家就不用再吃这么多苦了!” 就要回家了,窦建军一上午都很兴奋。相比之下,窦炳词更激动,带弟弟离开救助管理站时,窦炳词给救助站站长张军跪下了。 离开嵊州之前,窦炳词决定代表家人去收留弟弟这么多年的店里去看看,当面感谢人家。 “要不是这个店老板好心收留他,这些年他还不知道要吃多少苦,不管怎么说人家都是好心人。”来到嵊州市四海路美佳味麻辣烫店,见到66岁老板的应荣桥,64岁的老板娘马瑞庆。窦炳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扑通一声又跪下了。老板把他拉起来 ,他又跪下了,哭着喊着说谢谢 ,“这些年多亏有你们照顾,要不然我弟弟是死是活都不知道啊!”老板一家跟兄弟俩又哭成了泪人。 要分别了,窦炳词又带着弟弟扑通跪下,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前前后后,窦炳词7次给这家老板下跪 ,感谢他们。 一路走一路跪 。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心中藏着多少感激能让这汉子屡行如此大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