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一段网路资料: 798所在的七座厂房建于50年代,由苏联援建、东德负责设计建造,是解放初期中国电子工业的样板厂。 1995年中央美术学院迁校,在新校完工前先迁至798附近的北京电子元件二厂。 雕塑系主任隋建国嫌工作室不够大,找到废弃的798当“教室”,无意间接起798与艺术界连结的桥梁。 这个近十平方公里的厂区,共聚集108家“租借厂房”的艺廊、工作室、咖啡馆与酒吧。 以我的文化水平来介绍艺术特区,恐怕会沦为大众笑柄。 有兴趣的人请到798官方网站阅览相关资料:http://www.798art.org/ 前一天参观“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时,我像个好奇宝宝,问了一堆专家眼中的白痴问题。 朋友从事的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在一个工作空档的下午,带我到“798艺术区”实地了解。 从路旁设置的商家位置索引牌,可了解进驻产业大都属于文化艺术相关行业。 拍摄几张园区外观照片跟大家分享 751是园区内老厂之一,猜想以前应该是制造火车的工厂。 许多商家采用鲜艳的色彩或创意的造型来吸引游客。 整个园区里面,厂房外观的涂鸦是个特色,展出的摄影. 绘画. 雕塑等作品也很有特色。 边走边逛边看边拍照,很快的两个钟头过去了,当夜幕逐渐低垂,我的内心也越来越兴奋。 因为晚餐安排的餐厅,才是此行期待已久的重头戏。 从国贸到798,距离不算太远,但因为北京交通拥挤,路上也花点时间。 搭车途中,朋友向我推荐798园区中,中央电视台曾经介绍过的“天下盐”川菜馆子。 “天下盐”,老板黄珂98年到三亚过年时,在一场严重车祸中幸存下来,从此性格骤变。 每天在家大开宴席,亲朋好友. 贩夫走卒都可以免费享用,赢得“现代 因缘际会跟诗人兼美食家二毛在798开设“天下盐川菜馆”,生意火红,每天高朋满座。 为了吃这顿饭,中午只用一瓶酸奶两块小蛋糕裹腹,下午五点开始营业便迫不及待过来抢桌位。 餐厅盖在挑高宽敞的厂房里面,分上下两层。 楼下墙壁是幅带有浓浓文革色彩的画报 楼上有七八张餐桌,很明显可以看到老工厂改装的痕迹。 看到餐牌封面不禁会心一笑 “革命就是请客吃饭”,毛主席会不会飘出来抓老板去枪毙? 不过,现代的官场文化,不就是如此这般! 招牌菜:黄氏牛肉, 一锅58元 整锅的红油,看起来很辣,吃在嘴里却辣的恰恰好。 纯瘦的牛肉口感有点老,半油半筋的牛肉却非常嫩。 辅以酸萝卜当配菜,微微的酸,把汤头味道提升得更鲜美。 辣中带微酸,还有一股吃起来很舒服却又难以形容的香味,不愧是招牌菜。 由于只有两个人,菜的份量足够,除了黄氏牛肉,只点了另一道凉拌萝卜。 两个人还是吃不完,朋友把剩余的锅底打包回家拌面条,相信也十分对味。 以后有机会过来,一定要多找几位朋友,多点几道菜,尽情的享受一番。 尽管座位正前方挂着这幅海报,还是没有影响到我大啖美食的情绪。 来自旅行吧博文:http://u.cncn.com/space-40690-do-blog-id-2155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