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郭沫若故居和于立群书法展

2016-1-23 00:00| 查看: 396|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郭沫若,中国的大文豪,他头上的光环很耀眼,头衔很多: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等等。在文学造诣上,他与郁达夫、成仿吾等齐名;在思想领域,他与陈独秀比肩。他真正称得上是著作等身。

著名的著作有: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蔡文姬》、《武则天》、《王昭君》等;

诗集诗篇《凤凰涅槃》《女神》;

著名译作: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托尔斯泰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

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郭沫若文集》、《卜辞研究》等。

他于1944年写的论著《甲申三百年祭》被中共中央定为整风学习文件,影响很大。(读中文系时曾拜读过,确实想象力活跃,分析透彻!)

郭沫若的书法也是一绝,曾为中国银行、故宫博物院、中山公园、北海公园、荣宝斋等题字,他当年的题字遍布北京各大场、馆、院、所。

郭沫若的故居纪念馆是一个占地7000多平米的庭院两进四合院建筑,建于上世纪20年代,50年代以来曾做过蒙古国驻华大使馆和宋庆龄寓所,63年11月,郭沫若迁进入住,一直到他78年病故,在此度过了他的晚年。

郭老故居的两进门楼都是灰色琉璃瓦屋顶,彩色雕梁门楣,红色油漆大门,十分古朴大方,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建筑类型,在外院一进大门处,有一块宣传栏,上面刊载的是郭老故居简介。

在内院大门右边,树立着郭老的坐姿铜像,铜像面色凝重,搭二郎腿形象,自然放松(图一)旁边摆放着一张石桌,两张石凳,很简单的样式,看的出是郭老休憩小坐之地。我想象着郭老在办公闲暇之余坐在此地,和夫人谈论琴棋书画、诗词文章,似乎那笑声就耳边回响,一时有点不知身居何处了。在石桌旁的墙边,一对石狮子也静静的安放在那里,而不是守卫在自己的防卫线上――虎踞龙盘大门两边,着实令人费解。这也许就是郭老不信邪的表现吧?这和那些富豪深宅大院、银行涂金大门、私人公司,动辄就“请神”“请狮”镇宅的封建迷信行为相比,真是大无畏!

在内院大门前边,有一座小小的假山,修了一条不大的石条台阶可以上下,我也跑上去观望了一番,没有啥景色可以“尽收眼底”的,就是一座矮矮的简简单单的小山包,可能是郭老锻炼腿脚的地方。假山前边竖立着一堵墙,上面书写者郭老的一首诗:百花齐放百鸟鸣,重在推陈常出新,看罢牡丹看秋菊,四时佳景永如春。(图二)大概就是咏哦这个小山头的。这首诗是我们几个人看了半天,连估摸带猜,勉强整出来的,也不知对不对,大概八九不离十罢。一个小小的山包在作家眼里也是一部大自然的作品。

一进内院大门,就是天井,(南方人称作院子)真正的北京四合院展现在我们面前,天井四周就是东、西、南、北屋,天井里种着两株海棠树,枝繁叶茂,结了满树的海棠果。

故居里郭老的日常用品还是按照他生前使用时的状态摆放,十分简单朴素,床上用品简陋,真不能相信这就是大文豪的家居,尤其是床边摆放着的那双老头布鞋,那么平常,那么普通,和北京任何一个市民平时穿着没两样!(图三)家里除了公家的物品之外,真正属于郭老个人物品的大概就是那些文房四宝!从各类物品中可以明显看出,郭老只有在他的学习用品上才称得上是“奢侈”,很多,很全面,表现出他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工作、学习态度。

我们去参观时,朋友特地将郭老的小女儿请到故居讲解郭老的生活,与我们一起合影留念,还带我们一起去中国美术馆参观郭沫若、于立群书法展,我由于在拍照中国美术馆的作品时耽误了时间,郭大姐两次来找我,指点我现在参观的展馆,提醒我时间。名人之后没有丝毫架子,穿着朴素、平易近人,热心热情,令我感慨良多!这才叫名人的素质!!!

于立群的书法之大气磅礴,让我叹为观止!只有吸气之份,没有出气之声!若非穷尽毕生之功力是达不到此等高雅水准、高深造诣的!(图四、图五)

尽管我在整个参观的过程里不停地赞叹、感叹、惊叹,痛心疾首自己此辈望尘莫及,但是,我更清醒地知道,“行百里而半九十”,“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还有自己的路子要走,任重而道远!



(图一、郭沫若铜像)


(图二、郭沫若书法墙)


(图三、郭沫若卧室)


(图四、于立群书法1)


(图五、于立群书法2)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郭沫若故居和于立群书法展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136996-1.html
本文关键词:郭沫若故居和于立群书法展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