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愚园路上走,无意抬头看到,马路对面密密的树林里竟隐隐露出一角城堡。 以我低微的角度望去,那城堡铁锈红的尖角,高高都耸入了云霄。 我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奔过去,穿过一条安静整洁又宽阔的弄堂,转个弯,还来不及刹住脚,整个城堡就已经站在我面前了--长宁区少年宫!?雕花铁栅大门没关,我偷偷进去。 厚石台阶引进拱门,里面是木地板。吱嘎吱嘎走到2楼,朝南的半露天阳台外是一大片草地,再远处就是树林。奢侈的空间,大到足以挡住外界贫穷苦难忧愁的声音。 扶着光滑的紫铜扶梯手,沿着舞台一般旋转的楼梯继续上,旁边是一扇巨大的落地窗,一束阳光扑泄而进,听到孩子的笑声。整个室内采光并不好,有一种氤氲的气味,如果足够快地回头,说不定就能看到一个穿旗袍的女子。 如果墙能说话,那我就可以坐在这里一天,认真记笔记,而不用回家问八卦的google了。 80多年前,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兼华东师大校长的王伯群为了迎娶华东师大的校花保志宁,建了这个别墅。 这个有着个性名字的摩登女学生,当年嫁人的条件有三:聘礼10万大洋;婚后供其出洋留学;专门购置花园别墅。 放在现在也是热帖吧,19岁的保志宁,嫁给了46岁丧妻再娶又带着两个姨太太的王伯群。不要问我她漂不漂亮,那个时侯的照相技术实在糟糕。 不知道保志宁有没有参与别墅的设计,这个花了3年多时间建造的哥特式建筑,合不合她的心意,像不像她小时候爸爸从西洋带回来的积木小洋房。 而我们的交通部长,虽然没有自诩为”人民公仆“,但凭当时的官位也不该有财力建造如此宫殿。 于是滥用私权被揭发,王伯群,这个同盟会的元老,护国战争的骨干力量终被撤职,在上海滩万金博美人一笑的故事里身败名裂。 恰逢抗战爆发,上海沦陷,王夫妇逃离上海,总共入住不到三年。这高调的腐败变得像黑色幽默一样旖旎。 后来汪精卫搬了进来,改装成伪政府驻沪办公联络处。那又是另外的故事,可以参照李安的电影。 一切乱世的尘埃落定,对,现在是长宁区少年宫。 忽然铃声响了,小孩子呼啦啦冲出来,蹬蹬地向外跑。 以前总觉得上海人的骄傲莫名其妙;现在渐渐有点明白,如果我的童年就在这样的城堡里,踩着这样的雕栏玉砌, 将它视若普通的教室,学跳舞,学钢琴,学画画,再见到平凡无趣又黯淡的建筑或者人,我也会自然而然地忍不住抬起下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