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与和谐---香港自由行观感 因为工作的关系7月底得以到香港进行为期近半个月的学习,能够在一个地方停留下来,然后像当地人一样过一段生活,而不是跟着导游的旗子到处SHOPPING和留影,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虽然个人来港旅游已经放开,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到这里来,香港对我来说只存在于电影中,花花世界、购物天堂、金融中心、美食天堂、皇家警察和黑社会……那一幕一幕,影影绰绰,随着汽车从新界慢慢的往港岛前进,慢慢的走向我的现实生活中来。两周里面基本上是每天白天学习,晚上吃完饭去压马路,压完马路回来后趁头脑尚未昏昏沉沉前,把残留于大脑中的影像,借助于轻抚键盘的指尖,淌落于字里行间,于是有了下面的点点滴滴: 1、 出关: 从深圳皇岗口岸先出关(深圳海关),再入关(香港海关),因为自己带着几乎全新的HP便携,所以还是很慎重的去报关,那工作人员懒洋洋的,好久才拿过来一张申报表,让我先把便携拿给他看,我便拿出来给他看,他说现在到香港去公干的带便携过去的人很多,没有什么稀奇,不需要报也可以,报了关回来还得来交申请表,反正我也不想麻烦,看他这样子估计现在也很少去查,就懒得添那张表格了(其实我有点后悔,要是回来真被当做香港买的被查出来,交20%关税,2000多元,我不是亏大了)。 香港目前由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组成。我们从深圳皇岗口岸出关,出了关就是新界,这是香港和深圳接壤的地方。新界面积占到香港的91%,而香港其余的两个地方港岛和九龙半岛才占9%(以前据说只有港岛才叫香港,英国人租借香港和九龙的时间也和租借新界的时间不一样,前者是1842年,后者是1898年,租期是99年,所以香港回归是97年)。新界山地面积比较大,稍平的地方不是农舍就是就是别墅或者高级住宅,一路上看很多住宅楼错落的布置在青山绿树从中,甚至看不到通往那些住处的公路,建筑和自然融为一体,感觉到无以伦比的和谐之美。 香港由于原来是英殖民地,交通保留了英国的习惯,汽车方向盘在右边,在马路上靠左行驶,是典型的“左倾”主义了,随行的司机在深圳开车的时候靠右行驶,进入了香港海关就变成靠左行驶,这算是香港和内地第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吧。 2、 驻扎: 7月31日下午三点半左右到香港,入住铜锣湾轩尼诗道402的德兴大厦(公寓),因为定房的兄弟有事先给我们打过预防针,说香港的住宿条件不比内地,所以感觉并没有想像的糟。2个人住两房一厅的套间,30平米多平方的样子,据说一个月的租金要2万多港币(真的假的)。卧室里仅有宽0.8米左右(估计,比火车卧铺稍大一点点)的床一张,紧挨着床头的是一个衣柜,当然还有灯和空调,整个卧室应该不超过6平方米。除了两间卧室之外,客厅,厨房,洗浴室,相应的鞋柜、电视、餐桌、厨具、冰箱、热水器等都有,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还好感觉比较干净,稍事整理一下,也许是这几年内地发展确实还不错,所以到香港也没有感觉特别兴奋,所以开始睡觉。 睡醒了已经接近18:00,去附近时代广场11楼吃泰国菜,菜做得不错,但口味不是很喜欢,只有一盘印象特别深刻你肯定猜不出,是泰国米饭。服务小姐只听得懂普通话,但讲的是广东话,服务还算周到和热情,因为广东话我也是似懂非懂,交流只有靠蒙了。 吃晚饭后说要去逛维多利亚海湾(这是我到香港第一个想起要去的地方),跟着指南针的方向一直往北,结果过了那个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天桥后,远见维多利亚海湾就在眼前就是无路可走,想想可能是往左或者往右继续走,但因为时间关系懒得去做无畏的冒险,折回。呵呵,这种到一个城市就去找一个早已仰慕的地方去“朝圣”的事情我在多年前干过一次,那是刚到南京读大学的第一天晚上,徒步去长江大桥,来回一个小时多一点,回来时两腿发软。 先得解决通讯问题,找地方去买电话卡,发现卡种类特别多,买了一张太阳卡,打内地固话据说每分钟0.14元,打内地移动0.39 每分钟0.39港元。可以在固话和移动电话上使用,只是得再加上几毛钱得接驳费,我也没有想到在香港用卡打国际长途会这么便宜(想来这些卡可能是VOIP的电话卡)。香港移动运营商很多,经营2G的有6家其中香港电信和和黄所占份额最大,两家据说占有60%左右市场。因为竞争激烈,所以买新的手机卡几乎不用钱,比如SUNDAY 卡买50元,送900分钟市话。香港电信好像是38元送300多分钟市话,可见香港电信业的市场竞争白热化的程度。所以有内地的朋友到香港来,只需要带着手机过来,买一张最便宜的卡入网,再买一张IP电话卡,和内地通讯问题就解决了。不过如果你的手机不支持900M频段,建议购买香港电信和和黄的卡,不然怕是使用不了,因为部分运营商比如SUNDAY的2G网络只支持1800MHZ频段。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事情就是香港发短信资费据说很贵,SUNDAY的每条短信要1.50元,网间的短信则高达2.0元,所以内地来的朋友务必改变习惯,多打电话,少发短信。买完卡后去超市买东西,发现日常生活用品比内地贵很多,比如面包,内地卖2元的,这里要卖5元;牛奶内地卖2.3元的,这里要卖5元左右。当然也有差别不大的,比如可乐,只比内地多几毛钱。 3、 开始: 8月1日早晨,7:40分起床,梳洗完毕,匆匆吃完早餐,去赶地铁。因为工作的地点在太古坊康桥大厦,从铜锣湾乘地铁需要坐四站。乘地铁的时间本身很短,只是进出地铁时间很长,这段路差不多30分钟,其中进出地铁可能花了10分钟时间。因为香港的地铁离地面较远,差不多有四层,出口又很多,一般有6个左右的出口,和内地的北京上海比还是繁忙了一点。地铁两边有玻璃门隔着,只有车到的时候门才会打开,安全性很好。每天早上看到的都是行色匆匆的人群,他们“面无表情”,很多人手里拿着报纸,边走边看,耳朵里还塞着MP3的耳机,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还边听。 到地铁车上的时候,我特意数了一下左右的九个人,发现其中有5个在看报纸,1个在看书,1个在打毛线,还有两个抓紧时间在打盹,感觉比起北京地铁里的乘客,他们似乎是灌注了程式的机器人,按一定的轨道在走着。香港的上班族9:00上班,12:30下班,中午停1个小时吃饭,下午6:00下班。一般公司没有设食堂,所以香港到处餐厅很多,生意也很不错。我们中午就去了一家茶餐厅吃饭,炒饭一份28元,炒河粉是32块。对比内地还是贵了一倍多。 晚上下班回来,吃完饭去逛附近的时代广场,想去看有没有便宜的DC可以买,逛了丰泽电器、国美电器、中原电器,感觉价格和内地没有什么两样,有的甚至更贵,比如CANON A95,内地价格是2650 元RMB左右,丰泽电器的标价居然是2780 HK$,明显偏贵。CANON S2内地是4200RMB左右,这里标价是4280HK$。我来之前听说因为香港电器产品是免税的,应该比内地便宜20~30%,不知是没有找对地方吧,还是这几年内地真的也慢慢和国际接轨了,感觉这里还是比较贵,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可以发现香港的优势正在逐步减弱,也难怪深圳出关的时候检查人员都懒得给我的便携报关。一天下来,渐渐对香港有了一些感觉,晚上打电话给姐姐和姐夫,居然可以说上30分钟。 a) EXPENSIVE: 香港人赚钱容易,但生活成本很高,很多日常生活开销都是内地的双倍或几倍,吃饭,乘公交,搭地铁等等。当然也有比内地更便宜的,比如IP国际电话,化妆品,部分电子产品等。也有远不止DOUBLE的,比如打的,起步价12~14HK$ 2KM,之后是0.2KM 2HK$;比如房价,香港房子面积以平方英尺计算,市中心每平方英尺高达6K以上,50M2的房子就要300万,据说九龙一房一卫的房子月租金就要5000,一房一厅一卫的房子月租金要7K,而在铜锣湾40平方米的房子月租要2万以上, 可见其寸土寸金,当然昂贵。所以还是在香港赚钱去内地花比较合算,内地到香港旅游,只能2块钱当做1块钱花。 b) FREEDOM:香港比较自由,街头有时候可以看见游行;报刊杂志亭售卖各种内地不能公开出售的成人杂志;赤柱的海滩上据说有外国人赤裸着晒太阳;只要不妨害别人,不违反法律,你可以很个性的去生活。 c) PROFESSONIAL:专业是很多人用来形容港人的一个词,也许是因为殖民地的缘故,香港比内地更早的与国际接轨,管理服务等各业从业人员比较规范而专业,他们更习惯于按程式走,这是内地甚至上海北京所无法比的,所以我感觉上海要成为和H.K一样的国际金融中心,尚须时日。 d) COLORFUL:香港给我感觉是个花花世界,商品琳琅满目,只要有钱,几乎只要地球上有生产的东西估计这里都买得到。这里似乎有鼓励消费的习惯,使用信用卡消费和分期付款很普遍,很多小店都可以使用信用卡支付。据一个香港的朋友讲,20多岁的年轻人很多信用卡透支10几万元的很正常。而商店很多即使是价格只有2000 HK$的商品也可以使用两年分期付款,这在内地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e) PRESSURE:一方面因为高楼林立,建筑物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地球上恐怕除了东京很难找出建筑如此密集的大城市了。快速行驶的车辆,行色匆匆的人群,高度市场化的竞争,太多样的选择性,处处让人感觉到压力的存在。香港的普通老百姓很多人买不起房子,娶不起老婆,生不起孩子和病(当然这样的说法可能有点夸张),因为消费都太昂贵了,当然香港的社会福利相对于大陆还是好了很多,只要能通过政府的严格资格审查,在加上耐心的等待,似乎是可以得到廉价的房子的。香港人生活压力很大,很多人年纪轻轻就白了头发。不过我想香港人应该是很会享受的,不然他们是会崩溃的。“努力工作,好好享受”,这点倒是很切合我自己的个性。 f) Beauty:香港除了美景和美食,还有美女。为美丽投资,香港女性最为舍得,报纸上报说一个快结婚的女孩,花了五万多港币去快速纤体减肥,想在拍婚纱的时候给老公一个惊喜,无奈确实导致不良反应,于是把美容院告到法院。当然也不是所有美丽都需要花巨资才能造就,想不到生活在维多利亚海湾边上的香港女孩皮肤不但不像在海边生活的人那种常见的黝黑反而很多人皮肤很好也很白。很多女孩子即使没穿名牌衣服,却因为根据自己个性搭配衣裳,看起来很舒服,有一种自然的美。香港有造就美丽的环境,遍地都是美丽产业的店,像化妆品店、香水店、服装店、美容纤体店、SPA等等。香港在这么狭小的土地上居住着超过680万的人口(流动人口不算),这样的环境让处处感受压力的香港人活得更加现实,无疑美丽是通往娱乐圈、嫁入豪门的入场券。一朝成名,灰姑娘变成了白雪公主的故事在香港时有发生。小而言之,即使不在乎名利,美丽也更容易让自己充满自信。当然对于感情,据说香港的女孩子有很多并不现实,而是很痴情的,如果喜欢一个人,即使你生活在遥远的贵州,她也会千里迢迢的跑过去找你,这是我一个香港的朋友说的,无法考证了。 4、 溶入: 8月2日:早上已经可以正常的在7:40醒来,洗漱完毕,又把昨晚泡的两件衣服给洗了,然后吃早餐,发现昨晚买的面包比前天晚上买的面包好吃,到地铁站已经是轻车熟路,不再需要左顾右盼,到处认路,凭感觉就可以往前走,发现自己渐渐的溶入了H.K的生活,陌生感渐渐消失。也开始习惯和别人一样边看报纸边走路,上电梯的时候自动靠右让出左边的位置给赶时间的人作快速通道。地铁里面来来往往的人仍是行色匆匆,但自己已经渐渐习惯。康桥大厦的电梯很快,在任何一层到第一层估计都只有30秒左右,因为电梯是逐渐加速的,所以即使速度这么快也不会有失重的感觉。电梯似乎采用最优判决的方法,只要在上电梯前在一个键盘上输入目的地的楼层,即会为您选定四个电梯中的一个入口,效率很高。康桥的电梯设计者估计秉承的是欧洲的理念,优先保证先进来的人的QoS,在第一层电梯口设定好要到达的楼层进了电梯就无法修改,不同的楼层之间无法直接到达,如果要到不同的楼层只能先到1楼进行中转。 中午依然是吃快餐,28元,回来后看公司的一些内地来的员工(很多内地的大公司在港都有分公司,分公司的员工在香港招聘,但因为人手不够经常要从内地总公司派遣一部分过来出差,他们来的时间有时候比较长,但因为签证的关系,他们不得不每两周出关一次再回来)都叫盒饭,22元,有人抱怨说天天吃盒饭恐怕会少活几年。我说干嘛不出去吃饭呢,不过不用说我也知道他要说太贵。的确在香港长时间的出差而领内地的薪水是比较悲惨的事情,我发现我们大部分人的薪水还远不如公司前台的接待秘书,她的月薪据说是8000 港币。香港经济变暖,所以也经常看到招工,有一次看到快餐店招聘洗碗工和服务员的告示,起薪是4800港币,兼职工起薪每小时18港元,要知道在一关之隔的深圳,普通的装配女工工价是每小时只有2元RMB,是香港的九分之一。 5、 8月3日: 开始过着充实的日子,渐渐感觉生活的好像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一个影子,在地铁里,仿佛可以看见一个自己匆匆的走过那一个个电梯和月台。 6、 SHOPPING经历: 8月4日~5日:突然发现COLORFUL的香港有很多地方很浪费,比如纸张,在内地就经常会看到很多单位订了一大堆书报没有看叠在办公室的角落,久了只能当废纸卖,香港也同样存在这种情况,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香港报业和媒体的发达,导致竞争的加剧。每份报纸都是厚厚的一碟,很多不知名的报纸经常免费发送。卖报刊杂志的小店很多,遍地都是的7-Eeleven店也都在门口处摆放大量的报刊杂志发售。香港的报刊杂志价格并不算便宜,一般大的报纸如文匪报、信报、明报大概是五块钱,杂志一般一份是12元左右,当然份量也很足,如果论页数的话,但仔细看看发现内容不多,各式各样的广告站了一大部分,这也许也是有些杂志免费发送还可以生存的原因,突然有点怀恋内地的杂志和报纸,很朴实的感觉。“纸张的浪费”还体现在传单的大量发放上,餐馆、新店开张、宣传等等都会在大街上发售传单,我甚至怀疑在香港是不是可以靠收集传单和报纸当废纸出售为生。中午吃晚饭后的半个小时是看报纸消遣的时间,我想是不是因为香港各个公司都不开设食堂,导致香港快餐业如此发达;而中午没有午休时间,导致报业如此发达。一个中午过后,总会发现办公室到处都是杂乱的报纸和杂志。香港媒体自由度比较大,所以各种明星政客的花边新闻都可以在报纸上看到,当然未满十八岁不能看的杂志也在报刊亭公开出售。 7、 海洋公园: 8月6日:今天是星期六,难得白天不用上班可以出去逛。迪斯尼还没有开业,只能去海洋公园,海洋公园早已久闻大名,据说它和香港赛马会都是属于福利性质的机构,并不是门票很便宜(不过那么多的游乐项目180元的通票价格也算不高),而是其所赚的钱大部分用于香港的福利事业。 海洋类的项目还有海豚馆和鲨鱼馆,海豚馆每天还有表演的项目,大家都知道海豚是很聪明的海洋动物,所以表演也非常精彩,如果没有有看过的一定不要错过。游乐项目是海洋公园的另外一大特色,水上飞船(有点像国内的急流勇退,很容易把衣服溅湿,所以建议想玩这个项目的话,最好不要穿长裤过来,我今天把裤管都弄湿了,接下来很长时间感觉很不舒服)、摩天轮、越矿山车、飞天秋千都很刺激,还有两个更刺激的项目就是过山车(有两段轨道是环行的)和极速体验(60米高的地方做自由落体下降,估计和蹦极差不多了)。其实这些游乐项目大部分体验的都是失重和眩晕的感觉,如果你没有恐高症和心脏经受得住刺激以及不会晕车,那你就尽管大胆得去玩吧。那是一种很 “out of control”的感觉。海洋公园一般不走回头路,所以一路走到那玩到哪,累了可以买东西吃,或者找地方休息。要把所有的游乐都玩完几乎要花一天的时间,进去可以乘手扶电梯,出来可以坐缆车。出口处还有动感电影可以看(要另外收10元),香港人比较会包装,海洋公园好像把这个项目叫威威至激之旅。 8、 赤柱小镇: 8月7日:双休日早上本以为可以好好睡个懒觉,事实证明昨天晚上的晚睡并不能让今天早上睡到自然醒,婴儿般的睡眠也许只有婴儿才能获得,对于每天必须为生活而奋斗的人来说只是个梦想。所以早上还是一如既往的八点钟就醒来,在GOOGLE上敲入“香港 十大”,除了能Search出“香港十大美女”之外,还Search出了“香港十大必游之处”,十大美女无缘以见,但十大必游之处是要尽量去看一下的,以免对不起香港人民。其中之一是赤柱小镇,位于香港最南端的一个海湾边的小镇,这个名字感觉很熟悉,后来才想起这是解放军驻港部队驻扎的地方。 近年国内流行小镇游,丽江、阳朔、乌镇、周庄、同里、宏村、婺源、凤凰,在一些国内外旅游好事者的宣传之下变得小资起来,渐渐充满了浓浓的商业气息,我这个人也是媚俗的,所以也去过其中的凤凰和周庄。 赤柱小镇这个名字,让我想起的不是内地的小镇,而是台湾的鹿港小镇,那个就和老家隔海想望却遥远得难以到达得地方,因为罗大佑的那首歌而恒久得铭刻在我的心中,“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爹娘我家就住在妈祖庙的后面卖着香火的那家小杂货店……“,十七、十八世纪的鹿港小镇,据说曾是台湾中部的门户港口,当时街道上加顶棚的商店鳞次栉比,形成知名的“不见天”店街奇景;本世纪初,因为民风保守,拒绝让铁路、公路通过,加上港淤,使鹿港从全台第二大都市变成小城镇。不过也正因如此,鹿港的古老风貌才得以保留下来。由于长久以来政治上的因素,香港和台湾的风格也许比大陆更近,是否赤柱小镇也保留着香港原始的风貌,所以我对赤柱小镇是充满遐想的。 从铜锣湾登龙街坐40路车只要20分钟就可以到赤柱小镇,这里有香港一流的海滩,当然还有一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在海边还有一些欧式风格的酒吧,这里的空气、 阳光、海湾无论在白天和晚上都是迷人的。旅游宣传上大力鼓吹的赤柱市场的小商品,主要以丝绸、古玩、小饰品等等为主,个人以为这些小商品比内地的来讲种类较少,质量也不高,价格又贵了好几倍,所以我想只对没有到过内地的洋人和港人有吸引力,内地的朋友如果是为了买小商品去赤柱,你肯定会和与我同去的朋友一样,非常失望。 9、 旺角第三次: 8月8~9:8日的事情已经想不起来了,因为没有及时记下来。9日白天因工作的关系,搭车路过西贡,一路青山绿水,实在想不出这里是香港。也许是因为经常下雨的缘故,再加上香港是个福地,所以连灌木都长得比别的地方好。仍然在青山绿水掩映中看到一些别墅和住宅,估计又是非一般人住得起的地方。 a) 注意人民币和港币的汇率:在香港一般用港币结算,目前港币和人民币的汇率为1.05:1,8000元港币的DV折合成人民币就是8400,换言之,内地卖8400元的DV在香港如果卖8000元,你以为自己赚了四百,回去就去撞墙吧。 b) 香港行货DC、DV一般比较都不比国内价格低,但可以送一些配件。这些配件在谈价格的同时要讲清楚型号和厂家,因为这些配件生产厂家不一样价格相差很大。比如SONY H1原装相机包单卖要两三百元,而普通相机包就要几十元,SONY的MEMORY STICK 也比SANDISK产的MEMORY STICK贵上好多钱。香港销售员很善于利用这个差价来表面降低产品售价,似乎给你很大的优惠,实际上在配件赠送方面又移花接木,偷梁换柱。 c) 在香港买的DC上网查询一下是否厂家在内地维修点提供保修,以及需要什么手续才能保修(有的厂家要求在销售单上盖店章方可),另外必须让其开具电脑发票。 d) 如果你不是内行,建议不要买水货,价格昂贵的东西如果没有提供售后服务,以后没得后悔药可以吃。 e) 目前关口查的比较松,不过如果购买香港电子产品不幸被查出,在加上据说是20%的关税,那吃亏就大了。所以建议差价不是很大的话,不建议在香港购买行货。 10、 免税店 10日晚去了一趟尖沙咀DFS免税店,采购了朋友托买的CD Jadore香水套装、买回去送给同事的巧克力、还有买给妈妈用的治风湿的药物。免税店几乎大部分顾客都是游客,所以这里有更适合用来做礼品赠送的香水套装、巧克力套装、药品套装。当然香港化妆品本来就没有征进口税,所以并不见得免税店里面的东西就会比外面便宜多少,但质量应该相对有所保证。另外还想提醒大家购买香水除了应该开具发票外还应注意香水的生产日期,因为法国生产的香水好像大多数使用批号表示。CD使用使用四位数的批号,例如2K08. 第一个数字代表生产年份1代表2001年,2代表2002年,以此类推. 第二个英文字母代表生产月份 A=1月,B=2月,C=3月,D=4月,以此类推,由此可以大概知道生产日期。而香水的保质期一般据说在三年左右,听说香港有的店会卖接近过期的香水,所以还是睁大眼睛,不要被眼前花花世界所迷惑,不知不觉把信用卡耍爆却买回了一堆自以为质优价廉的东西回来。
凌乱的总结: 日子开始过得重复,虽然充满压力和自由的生活仍将继续几天,虽然我个人很喜欢香港,虽然还记得前年在深圳出差住观兰湖高尔夫球场的赛维纳酒店,当时就有很多人把我当成香港仔,虽然…,但是我还是必须把这篇见闻和随想shut掉,到此为止,好好的早点去睡觉,留下些时间给我未来的几天,留下些空间让我未来还期望到香港。这些天来,最遗憾的事情是,本想到香港买DC,所以没有带DC过来,只能任由美景和美女在眼前一闪而过,只能把美景自私的存留在自己心底,无法留下永恒的记忆跟大家一起分享。最开心的事就是我这次得以在这里像当地人那样过一段朝九晚六的生活。 我不知道用什么来形容这样的一个香港,就用当前比较流行的2个词语来作一个总结吧,那就是difference(差异化)和harmonious(和谐)。为difference的各个层次提供相适应的CONTENT,而不是让一部分取代另外一部分,从而使多元的文化得到融合,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这算是我对香港的粗浅的认识吧。
后记: 在写完这篇“流水帐“的第一时间我把它发在了CTRIP(携程旅行网)上,没想到得到了很多回复,很多人对我文中提到的一些现象给予了详细的解释。我想短短的半个月的时间看香港,管中窥豹,自然只能略见一斑。很多想法也只是我个人的分析,不一定会正确,只是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拿出来跟大家分享,日后大家去了香江,如小马过河,自然知道深浅。 对于文中提到的房价很贵,很多人买不起房,很多人都在质疑,但在香港买不起房的人确实大有人在,虽然廉价屋并不是没有,但谁又不想有一个靠近市区或离上班地点或地铁近又大一点的房子呢,所以虽有廉价的房子也不见得就有人喜欢去买或者可以轻易买到。但香港的社会福利确实是做得比较好而公正的。只要能通过严格的审查以及耐心的等待,是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廉价房子的。失业的香港居民每个月据说也可以领到2000多元的港币作为生活保障。 在回来之前去了一趟莎莎买香水,发现莎莎的香水其实比起DFS免税店还是便宜一些的,同样的一瓶LANCOME,在免税店卖400元,莎莎只卖260元,CD jadore的香水100ml装的也只要360元左右,在免税店要贵出好多。在香港莎莎和卓悦店可谓遍地开花,据说也是港人常去买香水和化妆品的地方。因为时间太短,对化妆品也不熟悉,不过建议买东西确实还是应该货比三家,选择信誉好价格又合理的商家,少去那种以旅客为主要顾客的商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