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见布达拉 在3650米的高原上睡了一整夜,身体并无异样。第二天清晨一走出小旅馆,发现布宫就在不远的前方。因为太多太多次的看到过这画面,所以第一眼看到布宫,并无激动,但却觉得温暖。为避免高反,我和MICHAEL奇慢无比的走着,阳光虽然已经毫不吝惜的倾泻下来,但清晨的拉萨依然有些清凉。手持经桶不停摇转的一个个藏民从我们身边神态自若的经过,他们有着很明显的五官轮廓,皮肤黝黑,脸上两坨高原红。女人们多穿着传统的藏族服装,很多男人则是穿的西服,当我们以打量和惊奇的眼光看着他们时,他们的表情并无异样,嘴里依然念念有词,完全无视陌生人的存在。
布宫后面有个很大的湖,蓝天白云和雄伟的布宫映在水里,非常美丽。湖畔的公园里有五座白塔,被无数的转经筒围成一圈,游客和藏民都混杂在一起,绕着白塔顺时针的转圈。我也加入了转经的行列,第一次触摸到这东西,心里立刻变的虔诚而神圣。经桶很大,很凉,很重,要花点力气才能转动,尤其要一个一个连续不停歇的走下去,转下去,要很多的力气才行。藏民走的飞快,转的飞快,以至于我要不断的加快脚步,免得阻挡了后面藏民的路;我的手也要不断的加力,免得经桶到我的手里会慢慢的停下来,真是一次奇妙的体验,我仿佛明白,人一旦走上这条转经路,就真的无法再回头,只能一直不停的转下去。
转经的大多是成年人和老人,老人更多些。转经应该是从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早已形成的习惯了吧。是越老的人生活越离不开转经吗?是年纪越大,罪孽越深重,越需要赎罪吗?是罪孽越深重,就更需要在轮回的命运中寻求更美好的来世吗?每个转经的人心中应该都有着不一样的心愿,或者什么都没有,只是一味的转下去。我看着他们,却无法找到答案。
藏族小孩的眼神很清澈,但当向你讨乞讨要钱被拒绝的时候,会吐上你一口,眼神立刻变的凶恶。可能是他们的父母就把他们当成摇钱的工具看待,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播下恶的种子,或许带他们乞讨的人根本不是他们的亲生父母,他们已经被真正的遗弃。我不晓得该给他们钱还是不给他们钱,因为在雄伟的布宫脚下,仿佛整个天际都有了神佛的味道,我已经分不清善恶。
经桶围绕布宫山脚整整一圈,我和MICHAEL按着顺时针的方向走,可以绕着观赏的建筑,恐怕这个世界上惟有布宫。天气时阴时晴,布宫上面风云变幻,阳光里的布宫光彩明媚,乌云下的布宫神秘诡异,山石和墙壁上精美的岩画和文字更添布宫异域风情,边走边仰望,布宫在相机和摄象机里不断变换着角度,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仿佛身在其中,又仿佛身在其外。终于转到正面,阳光也开始显露笑脸,用三角架把我和MICHAEL正面定格,这才算是真正见到了布宫。
拉萨,我真的已经来到了拉萨!
(二)布宫寻宝 能进到布宫里参观实数不易,有几道关卡,换票,验证,混是根本混不进去的! 不过后来听说有女孩子们把脸抹黑点,买套藏服,学几句简单的藏语花3块钱就进去了,还有一姐妹从出口一路逆行,躲过各种黑脸和眼线,路过“中国第一厕”直接就上去了!比起这些牛人,我的那点聪明才智,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沿着“之”之型台阶而上,海拔又升高了一些,很多人已经气喘吁吁。布宫分为白宫和红宫。白宫是达赖喇嘛居住和办公的地方,有点类似北京的中南海。红宫是供奉经卷和灵塔的地方,也是离天最近的地方所在。 宫殿外阳光普照,宫殿内阴暗潮湿,古代的宫殿外表华丽,其实并不真的适合居住。每个殿阁都有喇嘛管理,而且很凶,我亲眼看见一个喇嘛没收了一个游客的相机,说看到他在不许拍照的地方拍照;我又亲耳听到另一个喇嘛让带团的导游必须快速的讲解,游客不允许滞留在他所管理的经殿;我自己刚在一个小凳子上坐下来歇脚立刻被一个喇嘛制止,说这是他的凳子,不准许游客坐。 喇嘛无处不在。 仿佛他们就是这宫殿的主人。
红宫里藏着历任达赖喇嘛肉身安葬的灵塔,每个灵塔都是重金包裹,镶嵌了不计其数的珍珠宝石,宝石各个硕大无比,令人大开眼界,拿世界顶级珠宝商的镇店之宝来比,不过是九牛一毛。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规模最大,塔座塔瓶用11万两黄金包裹,并嵌有各类珠宝1500余颗,价值连城,称为“卓林坚加”,意为“世界第一庄严”。这哪里是什么灵塔,简直就是一座金山!
我忽然明白了这些喇嘛,他们是在尽心的侍奉着主人,并看管着主人的财富啊。他们一定很自豪,因为他们可以日夜住在这宏伟的宫里,陪伴着这些万人景仰的神,看管着主人们庞大的金银财宝。点亮酥油飘香的长明灯,擦掉经卷上的灰尘,管理我们这些贼眉鼠眼、贪欲爆发的游客就是他们的职责。虽然比起金银珠宝来,壁画和经卷的价值就不是很直观了,但显然整个宫里都是无价之宝。
出门的时候经过网上多次提到的“天下第一厕”,便进去看看。这应该是最原始最恐怖的厕所,两根木板中间露出一个黑洞,人站上去便看到万丈深渊。屎拉下去,许久才听到一声落地的声音,赶紧逃出来,胆小鬼MICHAEL也是吓的够戗,连说几句,不愧是“天下第一厕”! 回来后看别人的游记,有人对该厕进行了如下描写:“布达拉宫里的厕所在白宫的德阳厦北边,有缕缕阳光透入,很有特点和意境。” 还有人这样渲染:“呵,这是厕所吗?天堂上的厕所也许就是这样!橘黄色的墙壁上,印有彩色的祥 云图;厕顶是柠檬黄的,以藏蓝色圆木支撑,厕窗除了几根木柱平行直立,再无其它遮掩,于是雪山、蓝天、白云尽显你眼中了。” 奇怪的是我和MICHAEL什么都没有看到,可能是太快逃出来的缘故。 (三)雪顿狂欢 藏历的6月30日暨公历8月12日是雪顿节,是西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最有趣的活动就是在哲蚌寺旁边的山上晒大佛。听说很多藏民半夜就要上山,占据有利地形观看,当大佛真容随着第一缕阳光照亮大地而徐徐展开时,整座山上顿时佛光普照,观到佛光者仿佛被圣水沐浴全身,吉祥无比。 千千万万的佛教徒从全世界涌向拉萨,以最虔诚的心、一步一个顶礼膜拜,朝圣往至高无上的佛祖,我们有幸千里迢迢的赶上,直奔哲蚌寺而去。朝圣路漫漫,道路已经封闭,只有部分人力车在人群里叮叮当当的快乐穿行。上午10点,大佛早已经被展开,朝圣归来的人潮和前去朝圣的人潮汹涌交汇,整条路成了一个热闹的大集市。 好不容易才走到山脚下,离山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藏民们在路边摆着摊位,卖什么的都有,很象内地的庙会。袅袅的桑烟在路边和山上升起,独特的味道弥漫在热闹的空气中,给人一种不可名状的宗教色彩。窄窄的山路已经无法容纳这么多朝圣的人群,树林里,土路上,就自然而然的全都挤满人了,树林里一家一家的藏民席地而坐,各个都是盛装打扮,开心的吃着东西,好象在郊游;也有藏民载歌载舞的从树林里钻下山来,自弹自唱,旁若无人,非常快乐。 远远的,大佛就晒在石壁上闪着金光,MICHAEL用摄象机拉近镜头给我看,大佛真的超级大,大佛旁边的人就象一只只小蚂蚁。 原以为当天的哲蚌寺一定免票,殊不知门口更是被重兵把手,前山后山跑了几圈都找不到逃票的路,只好乖乖的贡献香火钱。等我和MICHAEL好不容易的爬上山,却惊讶的发现大佛不翼而飞!石壁上却变的空空如也,只剩下一个巨型铁架框。后悔自己为了逃票浪费了不少时间,更后悔自己应该半夜就呆在山上。大佛已经被摘掉运往色拉寺。 然而哲蚌寺却给我和MICHAEL很大的惊喜。布宫高高在上,哲蚌寺就比较亲民,可以随意的边走边看。建筑雄伟大气而不失细节,不愧为拉萨三大寺庙之一。穿行在这些殿阁街巷之间,转角的白塔,精美而开满鲜花的藏式窗户,虔诚的善男信女以及和蔼可亲的喇嘛,都被阳光打成或明或暗的光影,层次分明,色彩浓烈,十分入画。我和MICHAEL拼命的拍照,因为感觉说不定哪一张就成为了旷世佳作。 由于当时我们打算去追大佛去色拉寺并观看辩经,所以后山上的一些古迹和旁边的乃琼寺没有来的及细细的观看便搭一辆敞蓬小型卡车下山。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个十六七岁少年,和他偶然聊起,得知他居然是一名喇嘛,特意从青海赶来朝圣。他穿着普通人的衣服,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彬彬有礼,侃侃而谈,让我切身感受到宗教确实具有着不可思仪的魔力。 有一种饮料卖的很好,叫红景天凉茶。山上山下的横幅都挂着:“红景天凉茶----2007年雪顿节唯一赞助饮品”, 传统的雪顿节也带上了商业的色彩。 回来后补做功课:雪顿节其实就是酸奶节,古时佛教信徒们到山上去修行,修行完毕时家里的亲人带着酸奶到山上去迎接他们,在回家的路上人们吃酸奶、跳舞、唱歌,节日由此而来。它有着最隆重的晒佛仪式和最欢腾的藏戏表演,可惜当时只知道看晒佛,对传统的藏戏一无所知,罗布林卡里的大戏就这样遗憾的错过了。 当天晚上,布宫前广场进行了一场超大规模的烟花汇演,雪顿让整个拉萨都沸腾了,回想起那情那景,真是终生难忘。 (四)大昭寺门前的脚步 在拉萨的日子,几乎每天都要去大昭寺转转。大昭寺和布宫一样,是所有藏民至高无上的精神归宿。大昭寺的门前永远都是这样的景象:巨大的香炉里燃烧着永不熄灭的香,沉重的转经桶一刻不歇的转,虔诚的信徒们五体投地的反复跪拜,拿着长枪短炮的家伙们都冒充着摄影师不厌其烦的拍,一群又一群的人坐在地上,停在路边,靠在自行车旁目光呆滞的看。 跪拜的人全副武装,手上带着厚厚的手套,或绑上两块木版,腿上绑着自己缝制的护膝,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铺着一床被子或者是自己用皮毛缝制的褥子。跪拜时整个身体全部趴在地上,两手前伸,额头着地,非常笔直。有一句话说的甚好,他们是在用身体丈量土地的距离。 我属于目光呆滞的坐在地上看的那一群,MICHAEL则属于拿着短炮的类型。 雪顿节那天的傍晚,我和MICHAEL依旧在门前发呆,忽见大门开放,一群喇嘛快步走出来分立两侧,一个长白胡子喇嘛从里面被簇拥着走出来,街上的行人见状也自动分立两侧,弯腰行礼,非常恭敬。长白胡子喇嘛很快的上了汽车,遗憾的是我只顾呆看,相机都没来得及拿出来。随后,成群的喇嘛一古脑的涌出大昭寺迎面而来,深红色的僧衣几乎布满了整个广场。他们大都很年轻,三五成群的走着,讨论着,脸上露出很高兴的神情,我猜应该是在讨论长白胡子喇嘛和他所传授的真经。虽然是穿着同样的僧衣,但脚下的鞋子确是各不相同,黑色皮鞋居多,也有花花绿绿的旅游鞋,但没有凉鞋。僧侣该是不许裸露脚趾的吧。 喇嘛们潮水般的涌来,又潮水般的散去了。我回头看他们,见他们的身影被落日的余辉映射的神秘而光灿。喇嘛们渐行渐远,而我仿佛听到千千万万的喇嘛们日日月月的脚步声,越过大昭寺古老而辉煌的金顶,穿透了千年的历史时空。 我和MICHAEL许久才回过神来,忽然之间好象明白了什么,又仿佛什么都不知。 八廓街上人潮如织,我和MICHAEL被五光十色和纵深巷陌牵引着,往顺时针的方向。走着走着,我忽然和大师有了同样的领悟,原来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五)天堂的颜色 天湖纳木错是西藏第一圣湖,曾经无数次的被她美丽的身影征服,蓝色的湖水一望无际,绵延的念青唐古拉紧紧依偎。 翻越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的时候黑云密布,眼看天降大雨。然而峰回路转,一个转弯过后,车子遥远的前方突然出现一条明亮的蓝,仿佛在黑色的天幕和黑色的大地中扯出了一条蓝绸,包括我在内的车上所有的人都在齐声大叫。我可以想象,当虔诚的藏民翻山越岭,用身体一寸寸的丈量过那根拉山口时,他一定会相信,前方,就是天堂。这是任何一部相机都无法拍摄,任何一只画笔都无法临摹,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的蓝色,蓝的透明而摄人心魄。原来天堂是蓝色的。 车子慢慢的下山,乌云渐行渐远,山路也变成了平原。一幅壮美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大地上仿佛铺了一块超级大的绿地毯,成群的黑白牛羊安详的散落其间,无边无际。那一条蓝绸开始变成了天空和湖水,不知是天空映在了水里,还是水反射到了天上,湛蓝一片。我开始讨厌这车,讨厌这车轮把人声和尘嚣带到这里,因为天堂如此静谧而美好,不需要参观,更勿需品鉴。 高原的气候真是瞬息万变,蓝色的幸福短暂而倏忽,当我真正靠近湖边的人群和炊烟时,乌云开始笼罩天地,天堂已经变了颜色。圣湖与圣山是一对爱人,关于他们爱情的传说让世人对他们更加倾慕和盼望。念青唐古拉的主峰已经悄然隐入云中,让我无法睹其真容,长长的山脉圣洁无比,紧拥圣湖在怀,刚才的灿烂明媚被阴冷苍凉所取代,圣湖开始展示出另一种风情。 扎西半岛的小山上经幡飞舞,风一刻不停的吹动着经幡,六字真言被一刻不停的传诵到茫茫天际;湖边的岩石上被垒起了一座一座的玛尼堆,遥望着远处的念青唐古拉。虽然MICHAEL和我都已经换上了厚厚的羽绒服,但在8月的湖边,仍然感到寒冷。湖水清澈,摸一下冰冷无比,慢慢的沿湖边前行,慢慢的体会高原的苍茫与寂寥。 虽然只是很慢的走,在海拔4718米的高度,高反还是来了。 回到湖边的小木屋时,MICHAEL开始头疼发烧,我的症状较轻,但也有轻微呕吐,MICHAEL吃了点感冒药,把所有的被子和大衣盖在身上躺着。我也躺着,感觉稍微舒服一些,心里却开始胡思乱想。想的最多的就是高反死人的故事,都是一开始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没料到会如此严重,一个晚上就死掉了。根据自己高反的状况,我认为自己绝对不会死,但MICHAEL哼哼唧唧的,说浑身特别冷,特别疼,真替他担心。 在没有看到日落也没有日出的那一夜,MICHAEL和我都在和高反搏斗,圣湖只给我们车子转弯时5分钟的天堂感受,剩下的惟有苍凉,寒冷,和对死亡的恐惧。在集合回拉萨的路上,同车的两个小女孩兴高采烈的讲述他们在藏民的小饭馆里吃饭聊天的趣事;一个老大哥说他半夜起来走在扎西半岛上,看到全世界最美的灿烂星空。。。。我听着每个人讲述不同的纳木错故事,而MICHAEL几乎一直闭着眼睛。回头看去,圣湖和神山还是紧紧的依偎,任凭风云变幻,生死相守。 再路过那根拉山口的时候,天上飘起雪花,仿佛在和我们说再见;当车子到达羊八井巨大的地热蒸汽井的时候,MICHAEL终于睁开了他的小眼睛,看着我,露出了一丝笑容。 (六)拉萨的太阳 在吉日旅馆门前的告示栏找车时偶遇一个穿着民族服装,皮肤黝黑的小女孩,MICHAEL和我都以为他是藏族人,结果聊起来,她居然是广州人。她只是在西藏呆了一个月,又去了一趟尼泊尔而已。我立刻爱上了她性感的肤色,向她讨教经验,她说,整天在外面跑不带帽子不涂防晒,皮肤开始先变红,后脱皮,反反复复几次就变成一只黑玫瑰。我心里盘算,如果不需要这些过程一次性晒成黑玫瑰我自然高兴,但我在拉萨顶多一个星期,万一不小心就只停留在晒红或蜕皮的阶段而没了大太阳,我拿什么脸回去见那些爱我的江东父老! 我躲在阴影里看MICHAEL在告示栏前面找车,打电话。车找到,电话打完大概半小时的工夫,脸上已经是一半黑,一半红了。好在他有在阳朔漂流全身被蒸成大龙虾的经历,所以看到他的这个样子,我也就见怪不怪了。 日光城饭馆遍地,酒吧遍地,水果遍地,其繁华程度可以与任何一个省会城市媲美,入夜,华灯溢彩,笑声鼎沸,日光城,也是不夜城。 藏餐自然最正宗,在这里,还可以吃到从北京聘请的西餐大厨的香烤猪排和炸薯条,可以吃到四川著名的风干萝卜蹄花汤,吃到穆斯林烤羊头,甚至可以喝上广东的老火煲靓汤。隆重推出的当属布达拉风情餐吧的藏式火锅,其实和平时吃的火锅也无太大区别,只是牦牛骨的汤底,牦牛肉,肥肉,叶子菜,萝卜,土豆,金针菇等内容全部整齐排列在锅内,乍看上去象韩式火锅的样子,吃起来大快朵颐,甜茶免费。 拉萨的太阳,晚上9点才下山。饱餐后在夜色中乘一辆人力车在布宫前广场再最后逛一遍,啊,要离开了,真是恋恋不舍。MICHAEL紧紧的抓着我的手,我知道,只要他在我身边,哪里都是家,哪里都不怕。 拉萨,再见。 我要送你日不落的爱恋 ----------蔡依林《日不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