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Lost in Yunnan

2016-1-21 00:00| 查看: 64|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上半年的时候去了趟云南,这两天重新翻看了当时的照片,一下子又好生留恋。决定把当时的游记贴出来,和大家分享~~~

云南游记(2005.5.20——2005.5.25)

5.20

今天是旅程的第一天。上航FM9451班机在8:40AM准时将我们送入云端,美丽的彩云之南在向我们招手。

经停昆明时,飞机颠簸得很厉害,心里七上八下的,还自己给自己带上了“高原反应“的帽子。好在近五个小时的折腾后,飞机终于停在了丽江的土地上。事实证明,我的林妹妹体格还算给面子。

机场大巴收费每人15元,貌似物价并不比上海便宜。在山路间几经兜转后,突然欣喜地发现了前方的一座雪山,是为玉龙:巍峨高挺、白雪覆顶、巍为壮观。按下快门,记录下丽江给我的第一个惊喜,也是在那一刻,我相信我会爱上这次旅程。

大巴的终点站,我们见到了前来迎接我们的纳西小伙——越野者户外俱乐部的老板和仕林。这是我们事先在上海就联系好的一个CLUB,在网上小有名气。后来,事实也证明,这个CLUB和他的STAFF都很可爱。这里先来说说和老板(似乎我们更prefer叫他和导)。

他说自己是纳西族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也的确,他具有纳西族所拥有的好客、热情、淳朴、善良。堆砌了这些形容词来修饰一个25岁的男人,似乎有些disgusting. Anyway, 这是事实。

跟着和仕林来到他的俱乐部,第一次踏上大研古城的石板路。好在小伙子总是热情地帮我们提点行李,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大口呼吸古城的每一口清新空气。俱乐部位于古城的高处,可以俯瞰大研。我想知道,那层层叠叠的屋檐下,究竟有着怎样的神奇。

对了,俱乐部还有两条小黑狗。说实话,size实在不算大,但还是把我吓着了。而且,事后发现,丽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狗,以至于后来某次,我和MEMORY看到一旺才时,居然不屑的说了句“这个也算是狗啊”,哈哈,云南经典语录一。

离开俱乐部后,我们找了间客栈。三挑四选后,住进“纳西人家”。硬件实在不咋样,不过好在离酒吧街很近。这个下午,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去酒吧街晃了。

说下午,有些简单了。确切来说,丽江的天空直到晚上八点还是清亮如昼。看来,美丽的城市,连老天也想多看几眼。

沿着古城的商店转了几圈,在达达娃酒吧前的长凳上坐了下来。傍河而设的座椅、柳叶低垂的身后、肆意洒落的阳光,没理由不爱上这里。可惜,身体不太配合,没机会在这样慵懒的下午,闻到咖啡的氤氲香气,只好点了杯热巧克力,暖胃要紧。

晚饭前,赶到书店,找了本号称秘笈的《丽江的柔软时光》。循秘笈而去,在大石桥附近找到一家土菜馆。结果,却叫人很是失望。看来,秘笈并非百试不爽。

不过,三个女人享受着丽江这奢侈的夕阳余辉,天马行空地胡吹滥侃,怎么又不是一种幸福呢?

倒是名声在外的酒吧街夜景,叫人不敢恭维。游人太多,喧闹的很,居然还有人隔着河水在哇啦哇啦大对情歌,让我忽然想起了“三里臀”,一点美感也没有。不知道这些土人的唾沫星子有没有落到河里,玷污了这城市的灵动之脉。

5.21

客栈的条件一般,只好起个大早,去嗅一嗅古城清早的味道。昨晚还喧闹嘈杂的酒吧街,此刻还没有苏醒。

沐着一米阳光,来到四方街。大部分的铺子都还没有开门,偶有一家米线店的老板娘比较勤劳,这里的沙锅米线和玉米粑粑就成了我们的早餐。

粑粑是当地的一大特色食品,没什么厨房知识的我只能将它概括成“类似饼”的东西,有丽江粑粑,中甸粑粑。可能地方口味略有偏差吧。没机会,也没什么兴趣去逐一尝试。倒是这天的玉米粑粑,甜中带糯,很有些地瓜的感觉,是我喜欢的味道。

酒足饭饱之后,便跟着和仕林的团出发了。如果说这次旅行中有什么事情需要检讨,或者说稍有regret的话,那就是没能好好处理和这群人的关系。起初,我也并不愿意看到有小团体的出现,无奈彼此差距实在太大,既然不能共处,索性远离。这一北京男、一上海女、一广东夫妇,明显属于驴友范畴,和我们分属两个世界。

九点左右,坐上张师傅的车,开赴心中的香格里拉。驾龄35年以上的张师傅看上去黝黑健硕,喜欢随身佩把藏刀,气势颇为吓人。不过,他的人不错,特别是对待我们三个如此之作的上海小妮子居然耐心十足。每当看不惯“小猴子”跟我们的一番胡吹后,他总会蹦出些颇有知识的TOPIC,让我们也算有所收获。

而不得不提的“小猴子”是我们此行的导游,张桂雄,号称自己是摩梭族人。不过,鉴于他的话真假掺杂,姑且听之不信之吧。大概是“入门级的导游配合入门级的游客”,大概是偶们三美女魅力太大,又大概是另一个吕导太过害羞,反正小猴子后来就成了我们三人的御用。

出发的第一个景点叫作拉市海,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我们的YY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因为高原湖泊比较稀罕,这个拉市海便成一景。不过,由于季候的关系,没有看到这里引以为豪的鸟群,只有几匹在草场踱步的马。

还途经一景,因为长江、金沙江、怒江三江在此并流而成名。可惜没有航拍,只好继续YY。PS,据说吕导就住在那里哦。

中午在张老师家吃的午饭,一顿并不愉快的午饭。从这顿起,我们学会了各种蔬菜的交互搭配,用有限的菜烧出无限的菜。哈哈哈。在后来的几天里,我们分别吃过蛋炒蛋、葱炒蛋、番茄炒蛋、苦瓜炒蛋。行程有限,不然我们已经想好了下一天吃的该是土豆丝炒蛋。

不过,张老师倒还真不负网上的盛名。从他这里去虎跳的一段路是他自己私人修建的,算是现代意义上的愚公吧。

徒步中虎跳,是这次旅行的第一项大挑战。比行车途径的上虎跳更壮观,却也更险峻更累人。

和两女友相反,我在下山的路上走得倒还轻松,不至于像她们那样手脚并用。临走前买的这双低价跑鞋很是帮忙,一点不打滑。在徒步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谷底,挑战成功!奔腾的金沙江水拍打着巨石,翻滚起巨大的水花,溅起阵阵凉意。很有成就感地拍下一组长发魔女照后,我们放肆地平躺在巨石上,看着两侧的玉龙和哈巴雪山高耸入云,想到一个词叫“别有洞天”。

而这里,也正是小猴子得名的地方。这个张导下山的速度,实在叫人惊讶。眨眼间,他就从我们的身后窜到了前面,还嚣张地把我们甩开了叫人汗颜的差距。然后,他就会贼笑着坐在山石上等我们,等我们这干“老弱病残”摸索着挪移着。碰到些沟沟坎坎,还要等他来营救。难怪他在这里忍了半天后,蹦出句经典名言“碰到你们三个,我真是一头撞死算了。”

不过,往回爬的路显然要辛苦很多,导致我也没了先前的潇洒,不得不拽着小猴子的衣尾,一步三喘。

这一晚,我们住在中甸,继续吃着难以忍受的蔬菜搭配。也自此得出经验,但凡以后点菜,必加一句“没葱没蒜少辣椒”。不然,就等着自己“口吐大蒜”吧。

5.22

住在中甸的这一宿还算睡舒坦了。按嘱咐时间起床,把带来的干粮做了早饭,胃又不太爽了。

不过,司机导游却在这个早晨,挑战了我们的等待极限。说好了八点半的集合时间,他们直到九点多才姗姗来迟。理由是前晚的青稞酒让他们HIGH过了头。

九点一刻,才终于上路。留点笔墨提一个人:“小猴子”擅作主张,带入团里的一名导游,他的表哥,我们简称“猴哥”。这也是个淳朴的摩梭族人,去虎跳的那天,憨厚地为我们拎包提水。不过,在这个早上,他被赶下了车,颇为无奈地和我们隔着车窗挥手作别。

这个上午实在不好受。车子开始翻越山路,左摇右晃,颠得厉害,给本来就不舒服的胃雪上加霜。情绪LOW到极点。

途径伊拉草原纳帕海,停车留影。

还有长江第一湾,又叫金沙江月亮湾。就是在这里,金沙江突然峰回路转,来了180度的大转弯。不然,金沙江也就要像湄公河什么的留到国外去了!!!

在奔子栏吃过午饭后,身体状态开始有所回升。一路上,多亏司机的影碟机,我们开始唱着山歌和N年前的流行歌曲,在挑战所有人忍受极限的同时,也暂时忽略了山路的颠簸。

结果,这个下午,我们不知不觉就上了四千多米的高度。在我们翻越4292米的白马雪山丫口时,天空开始飘雪。一日之间,我们仿佛历经了春夏秋冬四季。裹着厚厚的频道服,我在雪地上努力踩出了几个脚印。无奈,天气实在太冷,堆个雪人的念头只好作罢。

不过,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见识雪山、走进雪山、感悟雪山,也许正是这样通透灵秀的雪,让当地人变得如此透明,没有杂质。

当然,继续挺进的梅里雪山,要更漂亮许多。作为藏区八大神山之首,梅里美得很圣洁而庄严。从远眺到近观,我们走到了梅里的正对面,并捷足先登地住进了最佳观景地点:卡瓦格博客栈。

卡瓦格博是梅里的最高峰,与它遥相呼应的是神女峰,此外还有11座小峰,一并被称作“梅里十三峰”。我们被认为是颇有佛缘,因为当天云淡风清,主峰清晰可见,下方的冰川也甚为显眼。

客栈的窗户成了我们的观景台兼摄影台兼茶室建聊天屋。等待日落的两个多小时里,我们品着茶,欣赏着各个角度的梅里各峰,还给小猴子煞有介事地留下了几句遵遵教诲。

终于等到了日落,却发现夜要难熬许多。那晚,高原反应,寒气逼人。九点就躺进了被窝,我知道我自己的身体已经处于临界状态了。然而,在被某人的一通电话吵醒后,我终于感受到了“越夜越不能寐”。三人开始卧谈,俨然回到了大学时代,从感情到工作到八卦,一次次互相提醒要珍惜氧气,表大笑,表吓坏周遭邻居,表破坏可爱的上海人形象。

这一晚,始终没能睡好,感觉心就要跳出来似的。

5.23

幸好这天的任务是观日出,欣赏日照金山,让我可以少在床上受罪。

五点半起床,天还青黑着。然而梅里十三峰却清晰地没有一丝遮挡。我们一致认为,是我们昨晚开心的表现,成功地除云扫雾。

穿上所有的厚衣服,我们开始等待日出。果然,六点多,太阳开始在身后慢慢升空,眼前的梅里开始显出金色的光辉。从卡瓦格博到神女,金色蔓延开去,整片山顶刹时都披上了晨光。一个美丽的时刻,即使鼻子也冻红了。

感受了自然的神奇,我们开始接近神奇。梅里雪山是登不了,徒步明永冰川还是可行的。我们的车子经过澜沧江大峡谷后,来到了明永村。这次,我们很有自知之明,选择了骑马上山。Actually,是骑骡子上山。

脚是解放了,却苦了屁股。

从来没有骑马走过这么长时间的山路,一个小时。起初,还真有些害怕,生恐这座下骑会突然发个疯什么的。不过,我很快发现,工作如此辛苦的马儿是没有多余的闲心来发疯的。能吸引它的已经只剩干粮和水了。呵呵,其实城市有很多人何尝又不是这样呢?我很庆幸,我还能有我的云南游,还能有欣赏感悟云南游的这份灿烂心情。

终于近距离地看到了冰川。没有想象中的严酷。原来远看只有黑白两色的雪山上居然覆满深浅不一的绿,叫人不禁感叹,生机果真无所不在。

骑马下坡真是受罪,扬灰四飞,路途颠簸,只好拿出我的digi-came,开始沿途的风光摄影,自娱自乐。我的马夫是个藏族妇女,大概四十来岁。起初,上马时,我试图和她接近,和她套瓷。但她并没有很热情地搭理我,只是在必要时告诉我正确的坐姿,在我上下马时给我厚实的一托。呵呵,是啊,她不会像我们这样应景地和无聊人寒暄。辛苦的工作之余,他们只消唱一唱山歌,摸一摸爱马。哈哈,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在马背上忽然感慨多多,哈哈,no idea either。。。

下山付钱时,我没有零钱。她们呆呆地站着,最后打算多找给我五块钱,作为compromise。我没有要,反而少拿了五块找头,算是小费,算是感谢。我不知道城里人除了钱,还能拿出什么。

在明永村口的饭店吃了顿总算带荤的午饭。一大盘土鸡,居然要了一百块。不过看在几天没吃荤的面子上,也就算了。

午饭后,我们一行人兵分两路。吕导和其他三个“驴友”继续留驻明永村,准备起程前去雨崩。而我们只有跟着小猴子打道回府的份儿了。一下午就是在车上颠过去的,醒了看看《浴血金三角》,困了闭上眼睛继续睡。眼看着旅途就将结束,有些郁闷。

这一晚,我们住在奔子栏。小猴子忙着照顾落单的上海乡下女人,没空理我们。在品尝了暴男吃的西瓜和最后一顿素菜后,我们也休息躺下了。这一晚睡得真香,我还做了个离奇的好梦。

5.24

要回丽江了。临行前最后一个景点是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松赞林寺。对于宗教知之甚少的我们,试图跟着别的旅游团,听些讲解。墙上的轮回图,很有意思。

也许隐约中真的将那里和西藏作了比较,觉得那里的天通透地蓝,是我喜欢的。拍下了一张很得意的蓝天白云照,哈哈就是后来做PPT封面的。

走马观花地看了一番后,我们踏上了回丽江的路。沿途又一次经过小中甸花海,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不过,含蓄的花色貌似太低调。想想就连低廉的油菜花都晓得用耀眼的金黄来装点自己,而这里的杜鹃,开遍山谷,开遍田间,却只有走近才能体会它的鲜艳。

回丽江的路上,无聊至极,继续看《浴血金三角》。一部老的不能再老,滥的不能再滥,俗的不能再俗的国产缉毒正剧,我们居然还看得津津有味。MEMORY至今还会念叨着那一两个没来得及看到结尾的悬念。

不过,这样一来,时间倒是很快被打发过去了。下午时分,回到丽江。

最后一晚,我们决定找家好些的住处奖励自己。不过,古城里唯一一家四星级的剑南春文苑客满,没机会领略。后来,在拍摄《一米阳光》的大石桥客栈旁边,我们找到了一家风景也算不错的花马国客栈。傍河、临街、有丽江所引以为豪的一切特色。

这天在blue papaya的晚餐也可圈可点。焗海鲜饭那重重的cheese味,至今难忘。

最后一次欣赏丽江的夜,我开始留恋。

5.25

打点好行装,我们要回家了。

上午和仕林抽空陪我们去了次束河古镇。这是在丽江周边的又一个有待开发的古镇。特别喜欢其中真正的古城区的那部分,古朴的空气,陈年的老屋,七百多年的古桥记录了多少人来往脚步:有人从这里走到了繁华的城外;有人来这里感悟了历史的沉淀,一如我们。

尽管时间有限,我们还是在束河的一个阁亭里小歇一会。和纳西小伙胡乱地聊着天,告诉他不该光忙着赚钱,也该学着享受。其实,这何尝不是说给自己听的呢。

这古镇小憩的片刻,是我们都很留恋的。大家不约而同地说出了:I wanna be back.

是的,我喜欢这次云南之行,尽管旅程不乏辛苦和艰险;

我喜欢神圣的梅里,那里不愧“香格里拉”的美丽封号;

我喜欢古朴的束河古镇,适合发呆,忘记了这里是高原,毫无压力;

我喜欢美丽的丽江,时间在这里可以用来挥霍。这座神奇的城市,融古汇今,暧昧地叫人不得不联想到“小资”这两个字,却又生恐这两个字玷污了这座城市。

还喜欢俱乐部所有可爱的成员,和仕林、小猴子、张司机、小猴子他哥、根本没说上话却老被我们念叨着的吕导……有了你们才有了这次难忘的旅程。

尾声

天下毕竟没有不散的宴席,再美的梦终有结局。

毕竟,我属于上海,在这个城市里有着体面工作、稳定收入、生活圈子。虽然,我很爱丽江、很爱云南,但我们终究要告别。

我只是简单地祈望,每年能有机会去一次丽江,看看我喜欢的那个城市。也希望那里的人们依然如此善良淳朴,让我相信——这个世界真的有香格里拉。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Lost in Yunnan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115309-1.html
本文关键词:Lost in Yunnan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