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美丽的廊桥,可爱的泰顺人(杭州自驾车)四

2016-1-21 00:00| 查看: 228|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54

大家早饭完,在约定的停车场集合,特意问了koko睡眠怎么样,koko笑着说没事没事,估计也舒服不到哪里去,呵呵。

出发了,富春带着我们去了三魁边上的刘宅桥,我们最开心的就是在上面抽签,一个个对着墙壁上的签号看结果,谜底都还不错,杨大嫂的最好了,上上之签,大家心里也就安稳了。

Ps:刘宅桥

位于三魁镇刘宅村水尾,又名仙洞虹桥,建于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为木平桥,二层重檐,是泰顺众多屋式木平桥中造型最为精巧别致的一座。
木平桥一般都建在溪面并不宽阔的溪流之上,全县共有22座木平桥,刘宅桥的年代为最久远的。先后经历了三次大修,模样依旧。在没有公路之前,该桥是泰顺来往福鼎的必由之路。

走回来的路上,看到一户人家晒着一片片白色的圆饼(很薄,和印度飞饼一样),不知道干吗用的,屋里没人,没办法给解释,后来追上富春他们,我又忘记问了,记性不好,要命的笨。

接着就开车直驱仕阳镇,富春建议我们先到仕水矴步,回来的路上看胡氏大院,我们欣然接受,碇步较长,以前查资料,看到网友评价周边环境怎么差,湖上垃圾怎么多,这次看来倒是清爽很多,不知道是不是政府和当地人重视了,改善了,如果这样,就让人欣慰很多了。在这里,一行人拍了第一次的全家福:夏师父,富春,杨大嫂,杨大哥,左左,koko,牛和我。看看照片,都笑成晴朗的天了。

Ps:仕水矴步

修建于清嘉庆年间,架设于仕阳镇溪东村一段平坦宽阔、水流平缓的河面上。全长144米,共233齿,每齿分高低两级,高的那级可供肩挑扁担者或涨水时行走,低的那级可容两人并肩而行。对于石料的选择,建造者也颇费苦心:高的用的是白色花岗岩,低的使用的是青石。这种颜色与石质的搭配,不仅美观,更可以使夜行者可借星月微光的反光而畅行无阻;在涨水时,路人也可清晰地看见。其中还有更深的含义:石取其坚,计永年也;色取其白,昭利涉也。

然后就到胡氏大院,据富春讲,现任的泰顺旅游局局长就是这家的人,感觉很牛的哦。走进一看,里面非常的干净,住户都很有礼貌,无论老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就会笑笑的给你讲解,一点没有什么不耐烦的感觉,很不容易哦,要是我,面对别人千篇一律的提问,肯定没一点耐心了。所以,感觉非常的好,最最值得一提的是,偶们在院里的走道上拍摄了一组超美的十二手观音,还有印度版的十二手观音。

Ps:胡氏大院

位于雪溪乡桥西村,当地人也称其为石门楼。胡氏大院是泰顺县少有的大型合院式民居,不仅规模大,建筑工艺也非常精致,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胡氏祖上原居住在庆元官塘,明顺德年间,胡家先人胡道严迁徙至泰顺雪溪西岸,从此在此地安居乐业。传至胡东伟一代(清嘉庆年间),家道昌盛,逐渐开始大规模地建造住宅,大院共经前后三次的建造才形成我们今天看见的规模。

下面要去的地方是任何一个旅游者都不会错过的,也是泰顺六大必看廊桥之一:泗溪镇姐妹桥。

Ps:溪东桥

位于泗溪镇,因横跨镇内东溪之上而得名。因与跨北溪之上的北涧桥谣相呼应,又因两桥的结构形式和造型基本相同,皆为“蜈蚣”结构的木拱廊桥(虹桥),人称“姊妹桥”。两桥之间的渊源还不止这些,事实上他们是由师徒俩建造的。师傅造了北涧桥,溪东桥则由徒弟主事。由此,人们又称这两桥为“师徒桥”。
溪东桥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清乾隆十年(1754年)重表,道光七年重修。共建桥屋15间,中央3间为宫殿式的主楼,构架飞檐翘角。桥栋上塑造“鳌鱼双吐水”,栋下塑造“唐僧取经”及梅、兰、竹、菊等诸多工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桥下溪水清澈,桥的另一侧是一抹远山,近处有两座高山,狮子缝与将军峰。据当地人讲,此桥与其周围环境形成了“将军逗狮”的风水模式。红色的桥身映衬在青山碧水中,更显轻灵秀美。

溪东桥,我们都感觉是最精致的一座,特别是彩色的图画和雕刻。还有一点,如果不是富春提醒,我们都不知道桥边石头上,一条红色的刻度线是干吗用的,你看看是怎么回事???

答案:2005年9月1日的晚上,泰顺因为台风,暴雨,水位狂涨,差点淹没两边的房屋和桥梁,这里刻度来留念,并纪录,这是我们自己猜的,不一定是正确答案。

Ps:北涧桥

位于泗溪镇下桥村,因跨北溪之上,故此得名。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5年),后经6次重修,至今容颜不改。
北涧桥是宫殿式重檐,结构精巧,造型古朴。然而北涧桥的美不仅美在桥本身的轻灵飘逸或是拥有虹桥的独特结构,更美在桥周围的环境。两条溪水在桥边汇合,溪水清澈见底,水面上还有一条用石梁搭起来的小石桥,接以矴步。沿着溪岸,一条小路将人引向桥头和村子,两株大樟树立于桥头,且都有上千年的树龄了。大树的虬根牢牢抓住桥基周围的石土,使得北涧桥历经数百年的风霜而无大碍。
北涧桥原建在它上游30米处的地方,如今那里还存有旧桥遗址。关于原桥为什么会毁掉,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400年前的一天,一名老妇手牵她的孙儿智周欲过北涧桥。其时恰有两位仙人在桥上下棋,老妇便说:“请二位让我孙儿智周过桥。”仙人误以为老妇说的是“知州”,便随口吟道:“八十婆婆到此游,手牵孙儿称知州,此人若有知州做,北涧桥头水漂流。”谁知十多年后,这名叫智周的孩子竟真做到了知州。就在他当知州的那年冬天,泗溪发了一场大水,把北涧桥冲走了。于是康熙十三年,下桥村人在原址附近,重新建造了一条木拱桥,即我们现在见到的北涧桥。这故事似乎是虚构的,然而在当地林氏的家谱中,竟当真有智周这个人。于是这其中的真真假假还为美丽的北涧桥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

然后就步行到北涧桥,感觉就是:桥因景美,景以桥最。桥边有一个周姓退休老师,自己出资,办了一个简陋但是非常详细的廊桥展览馆,每天拿着一个鞭子,不厌其烦的讲解廊桥的故事,泰顺的人文。旁边似乎是周的女儿,在卖一些泰顺的明信片和书籍,刚好有我喜欢的《行走廊桥》,便兴奋的买了一本,看看杨大嫂和koko,左左,都有所获。

这座廊桥的模型,是我走进屋子后面,争得老师的老婆同意后,让牛和富春搬出去拍的,应该是新的模型哦。

快到中饭时间,我们坚持饿着肚子,撑到筱村镇,杨大哥等了几天的吃土鸡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每顿都是野菜,溪鱼等特色菜,加上土鸡,让我们狠狠的饱了一次。

要去看最怪的文兴桥了,还有雷老夫人,郁闷的是我们的相机没电了,宣告结束,只好占左左和富春的油,让他们给牛和我咔嚓了几张。雷竹老人不在,可能出门去了,门锁着。

杨大哥和牛都是机械出身,特别是杨大哥,对机械原理是一点就通,泰顺的廊桥,他看了一座,就全明白制造的原理了,昨天晚上还很好的给我们分享了下,并且当场拿了筷子模拟了一把。本来我只对形态上的美感兴趣,被杨大哥一番评价,竟也有探究廊桥结构的欲望,这不,我们就在文兴桥下研究起来了,为什么这个桥这么特别,两边不协调。杨大嫂和我们最后得出结论,是冲击层和缓冲层的原因,受力程度不同的问题。

Ps:文兴桥

位于筱村镇坑边村,横跨玉溪之上,全桥长46.2米,宽5米,为叠梁式木拱廊桥。该桥始建于轻咸丰七年(1857年)民国十九年重修。文兴桥是泰顺地区现存廊桥中环境较好的一座,保存完好。
文兴桥的的结构非常奇特,左右不对称的结构使得该桥在泰顺众多廊桥中倍受关注。相传当年建造该桥时的把墨师傅是金华人,他带了一名当地的请难为徒。造桥时徒弟怕自己负责的一端不牢固,而加用了几箩铁钉,因此该桥桥身向少铁钉的方向倾斜。另一个传说则是说当年建桥的时候,请来两位师傅,分别从两岸同时建造。两位师傅对于造桥的方案各执己见,互不让步。当造到中间时,才发现两边的高度不一样,这时已来不及拆了重造,只得倾斜着合龙。两个故事孰真孰假,或是两个都是人们的想象,现在已不得而知了,唯有桥下奔流而过的溪水才知其中奥妙吧!

闲暇时,雷竹老人就这样静静守护在廊桥上(自发的,没有收入的)。

最后一站就是徐岙古村落。我们参观后的感觉一如下面的解说。

Ps:徐岙古村落

位于筱村镇,是泰顺县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村落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且形态上古朴自然。
虽然古村名“徐岙”。可村中的居民却不姓徐,而姓吴。据记载,宋宣和年间,方腊作乱,徐震(泰顺仙居人)率兵抵抗,不幸牺牲,在扶柩返乡的途中,经玉溪(今徐岙前面的溪流)时显灵,天降甘露。因此地久旱而歉收,如今却连年丰收。于是村民将这个块地方命名为“徐岙”,以此纪念。
徐岙村内街巷纵横,路面铺以鹅卵石,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街道两旁,颇具韵味。村内可参观:文元院、举人府、吴氏宗祠等古建筑。
如今村中已很少有人居住了,显得寂静而荒凉,到处都弥漫着一派颓废的气息。当年的繁华已经凋零,让观者心中惆怅不已。

在筱村镇,杨大哥夫妇将和我们分别了,虽然是短短的3天,了解也不是特别多,但是杨夫妇的豪爽,大度,真诚让我们非常难忘,百年修得同船渡,真是缘分呐。

杨大哥夫妇从筱村回到罗阳,走景宁线路回杭州,富春搭他们的车子到罗阳。左左,koko,牛和我,由夏师父开车到温州的永嘉,开始我们另一断旅程:楠溪江古村落之旅。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美丽的廊桥,可爱的泰顺人(杭州自驾车)四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104682-1.html
本文关键词:美丽的廊桥,可爱的泰顺人(杭州自驾车)四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