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登二姑娘山记

2016-1-21 00:00| 查看: 205|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从二姑娘山登顶下来,我们几个第一次登雪山的菜鸟都已经精疲力竭。回到日隆,天已全黑。我们找到镇上唯一还在开张着的一家火锅店腐败。大家举杯,祝贺登顶成功,功德圆满。
酒过三旬,我问领队行云:“行云,你登了那么多的雪山,觉得登雪山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行云沉思了一会,跟我说:“我喜欢的是为登雪山而作准备的过程。准备工作是一个琐碎而又很细致的事情,每一次,你都会想,要比上一次准备得更好。”
“另外,登山的地方风景都很美,而且是一般游人去不了的地方。”他补充到。
坐在对过的志军随口给了一个这个问题的经典答案:“因为山在那里呗。”
山在那里就要登吗?我想,这些都不是我的答案。

这天的早上四点我们从海拔4200米营地的帐篷里被叫起。收拾冲顶的行装,简单地吃了一些方便面,大概五点半左右,我们从营地出发了。天依然很黑,天空中云层很厚,看不到星星和月亮。空中纷纷落落地有雪花飘下来。昨晚已经下了一整夜的雪,路上积雪有二十公分厚。我们跟着领头的本地登山协作张二哥,六七个头灯在黑夜中一字排开向山上蜿蜒而行。只听到脚下“嚓,嚓”的踩在松雪上的脚步声。寒风夹着雪花向脸上袭来,不过我们兴致正好,并不觉得冷。
从营地出来,是一段起起伏伏长长的缓坡。走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天色渐白,走上一个小陡坡,在碎石坡前稍事休整。碎石坡是一个铺满碎石的大坡,坡度三十度左右,向前有一两公里长。坡左面耸立的山峰是大姑娘山,碎石坡向上的山顶就是隐藏在云层中的二姑娘山了。
早上和我们一起冲顶的还有从河南开车过来的一支队伍。他们今天有三个人冲顶,向导王老幺二十来岁,全身上下一套齐全的登山装备。开始我还以为他也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登山客,后来才搞清楚他是日隆镇本地人。年轻一辈的登山向导已经明显的和老一辈山民向导划清了界限。王老幺指着这面碎石坡说:“这个碎石坡要让百分之四十的登山人崩溃。”是吗?我看着这面大坡,虽然已经被积雪覆盖,但看得出高高低低全是碎石块。是有些难走,但我对王老幺的说法还是有些不以为然。这时坐在一边的志军抬起头,语带疲倦,马上给王老幺的说法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注脚:“行云,我可能走不完了。昨天差不多一夜没睡,怕坚持不下去。”
我对他表示理解。我们这个队伍年龄偏大,平均岁数超过了四十岁。志军是我们中年龄最大的。出来以后他连着几晚没有睡好,昨天和我住一个帐篷,差不多通宵没睡。虽然他 本来的身体条件不错,但用不着过于勉强自己,“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果然,冲碎石坡的路显得格外漫长。碎石不稳,走起来时有打滑。我紧跟张二哥脚印,心无旁骛,闷头走路。张二哥在本地登山协作中也是厉害的角色,体力极好,走的十分轻松。我心里紧记着走出自己的节奏,口里默数着“一,二;三,四;五,六;,,,,”数两次,呼吸一下,走一步。踩在张二哥走出来的脚窝子里,走标准的“王八步”,保持匀速,尽量减少中途的休息。
不记着数过了多少个一百次,单调的碎石坡终于走到了尽头。山坡一下变陡,必须用手攀爬。如此向上爬过七八十米,到达中间站平台。此时时间已经是早上九点多钟了,不知不觉,已经爬了近四个小时。
平台上找一个石板,扫开雪,一屁股坐下。终于喘了口气。喝了一口泡着红景天树根的热水,我庆幸自己今天还没有咳嗽。
来四姑娘山的前两天,咽喉炎犯了。本以为是小问题,过两天自然会好,没想到越来越咳的厉害。飞成都的前一天做过喷雾,也没有效果。这下才觉得问题严重。临行前问学骨科的张博士,不得已还是要用抗生素,于是服用了两倍剂量的阿奇霉素。飞成都的飞机上空气干燥,咽喉被刺激得格外兴奋,人咳的前仰后翻,太阳穴胀痛,眼冒金星。在H1N1还在肆虐的时候,这一阵不绝的咳嗽声给机舱里平添了一许紧张气氛,乃至前座的小姐问空姐,能否提供口罩?进山后,虽然病情得到控制,但并没有减轻多少。每到睡觉必定咳个花枝乱颤,几天下来都是靠安眠药才能入睡。咳嗽严重的消耗体力,一度我以为自己这次只能看守营地了。没想到在登顶这样的关键时候,咽喉还真是争气,没有发作,否则在这四五千米的高原上,每一次咳嗽都扯心扯肺,脑瓜仁胀痛,怕也就要跟着志军打道回府了。
坐下一会儿,剑锋跟着爬了上来。接下来是河南队的三个人,行云和媛媛,Linda也上来了。志军已经放弃,一个人下山了。

远处看二姑娘山,像一座金字塔,几个山坡面平且陡峭,向上呈六到七十度角,山顶很尖。我们要从平台向上横切到垭口,也就是从山坡面上向右横向走到山脊处,最后沿山脊登顶。整体上说,二姑娘山从4200米营地到5200米的山顶有两段主要爬升,一段是从碎石坡到平台,一段是从垭口冲顶。
平台到垭口的路坡度平缓,除了脚下还会有时打滑,走的较为轻松。我跟住张二哥走到垭口,休息。第二个上来的竟然是媛媛。在这高海拔地方,女孩子好像耐力更好,而媛媛也是一个从不认输,特能跟自己较劲的女孩。接下来河南队的两男一女都上来了,再过一会,剑锋上来了。Linda中途下撤了。以她的体力,今天已经尽力了。

十点半左右,我们从垭口冲顶。向上的路变得越来越陡峭。山脊右侧,是一面更为险峻的峭壁,一旦失足滑坠,生还的可能性极小。每个人都变得紧张,这里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登山,任何一个疏忽或者脚下打滑,可能都足以致命。雪越下越大,冰冷的雪子漫天飞舞,狠狠地砸在脸颊上。冰镐撑下去,雪深处超过了半米。海拔越来越高,呼吸感觉困难,头痛。依然在默数数字,现在已经要数六次才能走一步。尽管吃了能量棒,身体还是十分疲劳。思维麻木,只是机械地向上爬,现在才是真正的“王八步”,手脚并用才能上去。
走了半个多小时,翻过几块大石头,突然之间,一座完整的山峰显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二姑娘山顶吗?”张二哥给了我们肯定的答复。一下子,好像给打了鸡血,每个人都兴奋起来。还有不到一百米的高度,目标似乎近在咫尺了。
张二哥先向上走了,他要先上去给我们放绳索下来。向上的路变得更难,有时需要数八次才能够走一步。终于张二哥的绳子放下来了。半路上超过了媛媛,心里闪过一个念头:“她不会在意是谁先登顶吧?”最后的一段显得最难,高原反应之下,动作和思维一样,越来越不利索。滑坠的危险让思想高度紧张,只能在心里默想:控制节奏,呼吸,数数,抓绳索,,,。
翻过最后一块石头,终于到达峰顶。看了时间,十一点四十六分。我没有感到丝毫兴奋,只觉得头疼,想睡觉,很想睡觉,,,。我往身后的雪地里一躺,睡吧!“小心!”张二哥厉声警告。“小心你身后的松雪,这里塌下去人就找不到了!”我一个机灵醒了过来,这才留意到,山顶是如此之局促,总共也就容纳五六个人的位置,整个山顶竟找不到一块可以安心躺下来的平地。
山顶插着一面经幡,在风中吹的哗啦哗啦作响。媛媛第二个上来,接下来是河南队的三个人,接着是行云和剑锋。队伍都上来了。媛媛的G10又一次派上用场。展开“雪线户外”的旗帜,照相。我头痛的打不起精神,半倒在经幡下面,照相全无形象。

下撤速度要快的多。经过危险地方,心里不断提醒自己要小心。向下,回到垭口,,,,回到平台,,,,又走到了碎石坡,,,。碎石坡的地方,掏出手机,喝,有信号了!今天是重阳节,早就准备了一条短信,要发给朋友。“重阳佳节又至,登高思念友亲。四姑娘山峰顶,祝君好运长行。”我们在完全无意之间定下的这个登山日竟然是重阳节,这就是天意了。短信发出,很快就收到一通的祝贺,电话,,,。暗自得意,登山不就为个了这?
从碎石坡往营地走,一路下行,路好像没有尽头。四点左右,终于回到营地。剑锋没带冰爪,下山时摔交不少,体力已经严重透支,坐在营地半晌发呆。我的情况稍微好些,但也接近体能极限。收拾,上马,,,又骑了三个小时马,回到日隆,天色已经全黑下来了。行云这时方显出英雄本色。他没有骑马,从营地跑步回日隆,竟然比我们还早到四十分钟。我们的这个差距,就不是一点两点了。

为了这次攀登,我们在六月份开始了准备工作。增强体能是最重要的,在深圳最热的日子里,我们开始训练。常规拉练是每周爬两次山,一次是办公室附近的大南山,一次是深圳最高峰,海拔942米的大梧桐山。间或,我们还会在深圳周边走一些远程线路。想登雪山的目的简单明确,一是想体验登雪山的感觉,二是通过这样一个目标,来制定系统锻炼身体的时间表,加大运动量。人到中年,正是身体不进则退的年龄,看多了很多朋友在这个年龄身体一下子冒出很多毛病,我们想在健康上做更多的投资,投入时间,精力和汗水。
但是真正体验过爬雪山这种精疲力竭后,还会想要下一次攀登吗?登山到底为的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吃苦?为了忍受高原反应的头痛,帐篷里的高难度小便动作,登山时的麻木和极度疲劳?我没有想太明白。即使山在那里,又和我何关呢?

第二天绕道丹巴,泸定回成都。因为早上堵车耽误了时间,到泸定已是晚饭时间。红军长征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的铁索桥现在已经是一个旅游景点,夜间不再售票,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去处。大渡河水依然凶险湍急,奔腾不息,历经百年的铁索桥也依然横亘在激流之上,尽看人世间变化沧桑。行走在摇摆的铁索桥上,我的脑子里仍然萦绕着昨天饭桌上讨论的话题,回忆冲顶时那种极端疲惫的感受,那是对我而言身体接近极限的感受。每一次向更高的山顶冲刺,好像就是为了冲击一个新的身体极限。猛然之间,我似乎知道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登山。不断冲击新的高度和难度,人们在测试自己的身体极限,进而扩展自己的能力边界。登山的精神,不就是向自己极限挑战的精神?
回到成都,太太和儿子已经等了几天了。走亲访友,彻底腐败,放松。我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场景。四岁的儿子近来养成一个坏习惯,喜欢啃手指头。每次被太太抓到,必定遭到厉声喝止。每当被喝斥,小儿子似乎有更大的兴致去尝试把手指放进嘴中,同时观察太太的反应,直到太太作出更严厉威胁:要把他手指上涂上黄连,要准备揍他,威胁一次一次升级,直到儿子终于忍受不了,眼泪汪汪地放弃。这种挑战和被挑战的游戏一直在进行。我突然意识到,儿子不也正是在测试他的权力边界吗?我们都希望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里,每一个活生生的人都想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都想扩展自己的边界,因为能力的边界也是自由的边界,而对更多自由的渴望正是人的天性。

我似乎领悟到了,登山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登山是对自我的挑战,是测试自己的身体极限,是扩展自己的能力边界,是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和自由度。山在那里,而我们要达到那里。

刚写完上面的文字,今早手机收到一个短信,Linda发过来的:“四姑娘山雪崩,二俄罗斯人失踪。”我的心头一震。这两个俄罗斯人是不是我们在长坪沟木骡子遇到的那几个?马上网上搜索,是一小时前刚发出的新闻:
“四姑娘山发生雪崩,两名俄罗斯游客被埋生死不明。……10月28日四名俄罗斯游客在长坪沟骆驼峰摄影时遭遇雪崩。雪崩发生在凌晨四点,当场造成三名游客被埋。第一次雪崩发生后,山体并未平息,又接连发生三到四次雪崩。幸未被埋的游客立即营救三名同伴,但仅救出一人。之后两人又营救另两位同伴未果,29日下撤。……游客一男一女被埋。……据向导介绍,三名男游客身材高大,三十岁左右,一名女游客身材非常苗条……省登山协会救援队四姑娘山分队已派出20余人的救援队伍前往搜救。…..现在已过了救援的黄金时期……”
是的,这就是我们遇到的那一队人。我眼中浮现出那名金发美女高挑挺直的模糊印象,以及在长坪沟遇到的那两个登山牛人。

登二姑娘山前,我们先去了长坪沟,以适应高原条件。10月22日晚我们在长坪沟木骡子营地露营。木骡子是四姑娘山四峰背面山脚的一片开阔地。我们到时,靠幺妹峰山脚处有一个体量颇大,多边形的黄色帐篷。旁边有几个橙色的高山小帐篷。向导告诉我们,这些是俄罗斯人的。已经来了一个月了,爬四峰的,人已经上山好多天了,现在还没有下来,生死未知。
高手!四峰是世界级的高难度山峰,十余年前被首登,迄今成功登顶的人数仅十余人,近两年来也没有人成功登顶。
天黑下来。俄罗斯人帐篷里有灯影晃动。我,剑锋,志军走了过去。是两个俄罗斯人。一个四十左右,个头较矮,神态有些疲惫,英语不太流利,正赤脚走在帐篷里;另一个三十出头,身材健硕,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寒暄过后,两人请我们到他们的大帐篷里喝茶。
聊下来知道,他们这次有三支队伍过来登幺峰,另两支队伍已经放弃,先打道回府了。他们这个队伍有四个人,他们两人成功登顶,今天刚下山,另外两人现在还在山上。这一次,他们走的是一条新线。从木骡子出发,沿幺妹峰背面的大岩壁向上爬。上山用了十三天,下山用了十八个小时。在岩壁上的几天,他们每天都是睡在吊挂在绝壁上的一种特殊设计的帐篷里。
年轻一点的登山客名叫Molodojen Vladimir,来自圣彼得堡,是当地户外用品公司Alpinehouse的MD。终于碰到了能说英语的人,他显得开心而且健谈。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登山,以前登过巴基斯坦一些山峰。而年纪较大的那位则是第四次来中国登山了,前三次都是在新疆,登过幕士塔格。我们问他们,会不会去登珠峰?“太多人了,太多垃圾了。”看得出来,他们更喜欢幺妹峰这样鲜有人登的技术性山峰。为了赶飞机,他们第二天一早要下山并尽快赶回成都,请我们帮助联系回日隆的马队。
第二天一早,剑锋帮两个登山客联系好了马队。早上去他们营地打招呼,遇到了三男一女另外一个队伍。两个登山客介绍说,他们也来自俄罗斯,但不是来登山的,而是来露营的。女的金发碧眼,身材高挑,标准俄罗斯美女。
没想到几天以后,他们这支队伍遇到了雪崩。美女就此冰销玉损。但愿没有……
那两个登山客,还有我们没碰到的当时还在山上的登山客,还有那四个爬到了骆驼峰山脚的俄罗斯游客……,他们挑战的,不仅是身体的极限,更有变化莫测的大自然给他们作出的命运安排,为此可能付出的最大代价,是生命。
不过他们依然去了。

网上查到了近期四姑娘山登山遇难者记录:
今年6月27日,四川职业登山向导,攀冰教练李红学攀登婆缪峰时失踪;
今年7月29日,一只广东省七名登山爱好者和四名高山协作组成的登山队在攀登骆驼峰时遭遇大面积山体落石,当地高山协作黄勇强遇难;
去年9月,搜狐户外高级编辑鲜文敏和新婚丈夫王茁在当地高山向导卢忠荣(卢三哥)的带领下攀登骆驼峰时遭遇雪崩,王茁和卢三哥遇难,鲜文敏在没有食品的情况下坚持了几天后获救;
…….
为登山付出生命的代价值不值得?这个问题,就像为自由付出生命的代价值不值得一样,永远没有统一的答案。
或许,正因为对生命有更为热烈的追求,他们才如飞蛾扑火,纵然有生死的风险,依然投身其中,乐此不疲。



(四姑娘山日出)


(四姑娘山之二峰)


(骆驼峰远眺)


(海子沟花海子)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登二姑娘山记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102039-1.html
本文关键词:登二姑娘山记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