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楼主: 箫风禅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川藏词典——用独特的方式阐述不一样的川藏线(已更新完毕)

  [复制链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41#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18:32: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24 19:11 编辑

       这个时候回想我昨天就宿新沟的决定,如果还有一分正确的话,那就是通过一晚的休整让我们恢复了体能,今天能够以饱满的状态应对爬坡的挑战。18公里的坡路间,有时在谷底穿梭,有时在山尖攀行,海拔也由1330米上升到2170米,我们没有下车推行一步,全靠双腿踩上来,沿途超越了不少团队。当隧道口出现在眼前的那一刻,我们知道,我们已经凭着顽强的意志彻底征服了川藏线上首座高山,不禁感到十分的骄傲与自豪!清涟更是心潮澎湃,诗情荡漾,当即口占一首:

      清早作别新沟镇,跨马横缰赴二郎。绿树滴翠山道幽,白水翻浪气势磅。人间还是七月暑,山里已见草凝霜。骑友乍出声势浩,争先恐后袭山冈。无奈山陡坡漫漫,瞬间只把胆气丧。骑行的,身姿僵;推车的,情惆怅;站立的,意彷徨;躺地的,目无光。唯见乐道三剑客,精神抖擞气韵昂。莫道川藏多艰险,山路方显强中强!



       隧道口的广场上,已经聚集了不少骑友,三五一群,都在那里拍照留影。广场一侧,有七八个山民摆着摊子在售卖山果,什么苹果、梨子、猕猴桃、板栗、大桃等,都说是山上野生的。



我过去买来三个大桃子,一人分了一个,说:“我们今天征服了二郎山,就吃个桃子,做一回齐天大圣吧!”清涟和小一休都笑着说好,接过去边吃边模仿着孙行者的样子挤眉弄眼、搔首作态,我赶紧拿出相机把这难忘的瞬间抓拍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42#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18:34:10 | 只看该作者
       二郎山隧道其实由一大一小两个隧道组成。大隧道长4000来米,骑车需要15分钟左右才能通过。虽然隧道里装有路灯,但依旧昏暗不已,让人提心吊胆。为确保安全,骑友们都要把自行车的前灯和尾灯打开,呈一字型列队骑行,速度不敢太快,更不敢超车;小隧道只有百米长,一眼可以望到头,叫做“别托隧道”。出了别托隧道,就是甘孜州地界。

183439g2eydzbz020y25vf.jpg (201.93 KB, 下载次数: 51)

183439g2eydzbz020y25vf.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43#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18:35: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23 12:53 编辑

       这边的风光与山的那边果真不同。路的右手边是绝壁,左手边是悬崖,深不可测。遥望对面山峰,山顶一片翠绿,半山腰及以下被丝带一般的云雾缠绕着,缥缥渺渺,有如仙境。因二郎山的海拔较周围群峰要高出许多,故云在脚底之下,有凌空踏云、卓然飞仙之感。

山坳处,隐然可见庄户人家,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房屋周围环以梯田,或青或黄,一片片颜色俱不相同,有如彩泼山水画一般。

清涟不禁叹道:“真世外桃源也!”又凝神片刻,临空颂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此时的清涟,登极送目,目光悠远而深邃;卓然屹立,风飘飘而吹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44#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18:39:32 | 只看该作者
因为本周要出差几天,今天抽空多更新了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级骑士

Rank: 1

积分
59
145#
发表于 2015-9-14 19:19:4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46#
 楼主| 发表于 2015-9-16 08:22:1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四级骑士

Rank: 4

积分
2189

社区QQ达人

147#
发表于 2015-9-17 20:41:43 | 只看该作者
文笔厉害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48#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17:37: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23 12:54 编辑

二十四、三不倒精神□

       二郎山隧道的出口处,立着两块花岗岩石碑,一块竖条形的,上书“铸魂”二字;一块横卧的,上面写着“艰难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这三句话,便是川藏线上有名的“三不倒精神”。


    提到“三不倒精神”,还得把时光拉回到建国初期的1950年代。当年解放军第十八军从成都进藏时,只有断断续续几节公路,车到雅安还能够勉强通行,到二郎山就寸步难行了。二郎山自古就是由川入藏的第一险关,“人至此却步,鸟到此胆寒”,山岭之上千百年来留下的骡马道根本无法让汽车通行。第十八军遵照毛主席“一边进军,一边修路”的指示,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情况下,身着单薄棉衣,用绳子捆绑着身子吊在半山腰,凭着錾子、铁锤等简易工具,开山劈路,劈山治水,历时4年建成川藏公路。数百名年轻战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长眠于此。


      

一首曾经红遍中华大地的《歌唱二郎山》再现了当年的场景和解放军的英雄气概。而今,这首歌的词曲就刻在二郎山隧道入口的石碑上。

      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羊肠小道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
  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誓把公路修到那西藏。
     哪怕风来吹,哪怕雪花飘,起早晚睡情绪高,开山挑土架桥梁,筑路英雄立功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49#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17:40:25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我和清涟勉强赶上了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尾巴,可以说,我们是唱着《歌唱二郎山》,还有《英雄赞歌》等一类歌曲长大的。也因此缘故,在我们的内心之中,对二郎山有一种别样的情怀,那是真心的向往、憧憬乃至膜拜,尤其是“上线”以来,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痛苦、折磨、考验之后,当我们脚踏二郎山,轻声哼唱着《歌唱二郎山》的词曲时,更加显得热血沸腾,意气风发。小一休显然也受到了感染,缠着要我和清涟放声唱给他听。我是五音不全,私下里自娱自乐哼给自己听也就罢了,偏要大声唱出来,那是万万不可的,赶紧闪到一旁。清涟嗓子清亮,便不作虚假推辞,当即高歌一曲,头一句的尾音拉得高亢华丽婉转,颇有些美声唱法的韵味,听得人荡气回肠。
       虽然现在大家都公认为“三不倒精神”肇始于修建川藏公路,但我以为,其源头应上溯到红军长征时期。当遭遇围追堵截的红军突袭安顺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时候;忍受饥寒和险恶的自然环境翻过大雪山、趟过沼泽地的时候,他们身上闪耀的不正是“艰难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的“三不倒精神”吗?我坚信,当年进藏筑路大军是受到过这种精神的鼓舞的。
       对国家来说,川藏线远远不只是一条勾连川、藏两地的普通通道,它更是确保祖国边境安全的战备路,各种军用物资都要经由此路运抵西藏。一路上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络绎不绝往来于川藏两地的军车,车上所载物品都被厚军用帆布包裹得严严实实,很是神秘。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川藏线道路的维护者也不是普通的筑路工人,而是解放军武警战士。
       为这些军车和解放军战士提供补给和住宿保障的,是分布于川藏线上大大小小的20多个兵站。这些兵站大多处于海拔3000米以上,长期在这种高海拔地带工作、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50#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17:41: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23 12:54 编辑

       在有着"天险"之称的通麦兵站旁,有一座"十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1967年在西藏迫龙山地区与特大山崩搏斗中,不幸英勇献身的成都军区联勤部川藏兵站部某汽车团副教导员李显文等10名官兵而修建的。如今,这里成为川藏兵站部的传统教育基地,每年都会有新来的士兵在纪念碑前面对英雄雕塑庄严宣誓:山崩地裂无所惧,越是艰险越向前!

      声音震天,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在群山的怀抱中久久回荡。
     在理塘兵站,我们见到一位叫石虎的老兵,黑里透红的脸庞,让他看起来像个标准的藏族汉子,一问,却是正宗的东北人。入伍11年的石虎,一直待在海拔4000多米的理塘兵站--这里冬天晚上零下30多度,夏天三伏天还要盖两床被子。
      谈到他们的工作,石虎说,我们经常凌晨3点就要起床,准备第二天的伙食,汽车部队过来了,提出什么时候开饭,我们必须做到及时保证。为几千人提供伙食,做多少饭,洗多少米,切多少菜,说起来简单,都要一手一脚地去干。要是碰到拉练部队经过时,一餐饭上千人,前面的还没走,后面的又来了,炊事班连轴转。就说今年吧,汽车部队开展了快速机动演练,从成都到林芝必须最快到达,要求人歇车不歇,我们一方面要做好与地方交通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另一方面要保障好战士的吃饭、休息,将盒饭和水及时送到战士手中,还有车辆的快速加油,而所有工作仅靠兵站20来号人完成。
      问他觉不觉得苦?他说,苦是苦一些,但能在川藏线待上几年,是特别值得骄傲的事。每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就会想,川藏线上都待过来了,这点苦又算什么呢?
    或许,正是这份骄傲,让在川藏线兵站工作过的老兵们对这里有种割舍不断的情义,有的更是父亲还在兵站呆着,儿子又子承父业走上川藏线。石虎告诉我,现在川藏线上的父子兵、母子兵有100多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