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23 12:54 编辑
在有着"天险"之称的通麦兵站旁,有一座"十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1967年在西藏迫龙山地区与特大山崩搏斗中,不幸英勇献身的成都军区联勤部川藏兵站部某汽车团副教导员李显文等10名官兵而修建的。如今,这里成为川藏兵站部的传统教育基地,每年都会有新来的士兵在纪念碑前面对英雄雕塑庄严宣誓:山崩地裂无所惧,越是艰险越向前!
声音震天,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在群山的怀抱中久久回荡。
在理塘兵站,我们见到一位叫石虎的老兵,黑里透红的脸庞,让他看起来像个标准的藏族汉子,一问,却是正宗的东北人。入伍11年的石虎,一直待在海拔4000多米的理塘兵站--这里冬天晚上零下30多度,夏天三伏天还要盖两床被子。
谈到他们的工作,石虎说,我们经常凌晨3点就要起床,准备第二天的伙食,汽车部队过来了,提出什么时候开饭,我们必须做到及时保证。为几千人提供伙食,做多少饭,洗多少米,切多少菜,说起来简单,都要一手一脚地去干。要是碰到拉练部队经过时,一餐饭上千人,前面的还没走,后面的又来了,炊事班连轴转。就说今年吧,汽车部队开展了快速机动演练,从成都到林芝必须最快到达,要求人歇车不歇,我们一方面要做好与地方交通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另一方面要保障好战士的吃饭、休息,将盒饭和水及时送到战士手中,还有车辆的快速加油,而所有工作仅靠兵站20来号人完成。
问他觉不觉得苦?他说,苦是苦一些,但能在川藏线待上几年,是特别值得骄傲的事。每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就会想,川藏线上都待过来了,这点苦又算什么呢?
或许,正是这份骄傲,让在川藏线兵站工作过的老兵们对这里有种割舍不断的情义,有的更是父亲还在兵站呆着,儿子又子承父业走上川藏线。石虎告诉我,现在川藏线上的父子兵、母子兵有100多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