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楼主: 箫风禅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川藏词典——用独特的方式阐述不一样的川藏线(已更新完毕)

  [复制链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5-9-11 18:02: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9-11 18:04 编辑

       后来,这条胎一直陪伴清涟到了新都桥(从雅安算起,前后隔了有4天时间)。在去新都桥的路上,清涟发现后胎有点慢消气,也没在意,直到第二天早晨从新都桥出发的时候,才轻描淡写地跟我提了一下。
       我立马警觉起来。联想到这次爆胎,我断定是外胎上那个未经处理的隐患在作祟。
       那天我们要翻过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到香格宗,行程近百公里。根据攻略,上山途中有一截坑洼不平的烂路,如果在这段路上爆了胎,那真不是闹着玩的。
       当下我不由分说,拉着清涟去找修车店。
       川藏线上只有极少数村镇开有自行车维修店。值得庆幸的是新都桥恰恰在这极少数村镇之列。
       我们找到的那家车店店主是个小伙子,见我们过来,热情地问,遇到什么麻烦了?
       我们把车往门口一靠,说,车子有点慢消气,麻烦帮我们补一下。
       小伙子马上垮下脸来,说,补胎?你们自己补吧,要我补蛮贵的。
       我心想,这小伙子看上去蛮和气的,怎么说变脸就变脸呢,而且狮子大开口,这是要乘人之危抢劫啊!
      于是我说道,就补个胎,能有多贵?
      小伙子道,说出来吓死你,一百元还要看我有没有时间。
      我很气愤,说,你这真的是要抢劫的节奏啊!
      没想到小伙子倒笑了起来,说,这样说吧,你要是换个刹、调个线什么的,我免费都可以给你们帮忙。但补胎是线飘族必备的基本技能,所以我一般不补,非要我补的话,就要收高价。
       清涟一听,原来误会小伙子了,忙陪着笑脸解释道,我们自己会补胎,只是不太熟练,现在时间紧,所以才请你帮忙。
      小伙子脆生生地丢下一句话:多补几次就熟练了。便自顾自地忙去了。
       我和清涟面面相觑。
      没办法,只有自己动手了。拆下内胎来一试水,果然发现一个很小的细眼。再摸外胎,找到一根细铁丝。如果所料不错的话,应该是这根铁丝扎进了内胎,但没有脱落,所以造成车胎慢消气。如果不及时处理,在路上一颠簸,说不定就会酿成大祸。
       清涟很小心地把这根细铁丝收进自己的钱包里,当宝贝一样珍藏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5-9-11 18:05: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9-11 18:06 编辑

十五、雅安三雅□

       在我等清涟的同时,老田和老黄带着两个小子沿318国道边骑边找吃饭的地方。骑了大约两三公里,看见路边有一间纯木结构的馆舍,屋顶铺着厚厚的稻草,屋子四周种些竹簧围作院子,门口挂的牌子上写着“茶马古道农家饭馆”,老黄十分感兴趣,把车头一拐,说就去这家看看。
      进到大堂,里面摆着几张八仙桌,桌前是原木的条凳,看上去整整齐齐的,也显干净,就坐下来,喊道:“老板,点菜!”
      老板是个中年的男子,微胖,急忙拿了菜单过来,满脸堆笑地说:“您先看看。”
      老田在菜单上溜一眼,把菜单往桌上一丢,说:“不看了,你就推荐几样拿手的菜来。”
      老板一笑,说:“那好!”停一下又问,“不知几位可听说过雅安‘三雅’?”
      老黄道:“咦,这个倒没有听说,你说来听听。”
      老板道:“雅安‘三雅’就是雅女、雅雨、雅鱼。”说着顿一顿,看老田他们几个人的反应。
      老田说:“我最恨卖关子的人,你赶紧接着说。”
      老板又一笑:“这雅女是说我们雅安美女多。全国人民都只知道四川出美女,可四川美女又以哪里为最?恐怕很多人就不清楚了。我们这里有句民谚,说的是:一邛二雅三成都。”
      老黄道:“照你这样说,邛崃的美女在四川排第一,可我们刚从邛崃过来,也没见到那里有什么美女啊?”
      老板竖起大拇指道:“您这老板眼光就是毒辣。不瞒您说,邛崃的美女确实一般,说那里美女第一,多半是沾了卓文君的光。但我们雅安的美女就名副其实了,个个如出水的芙蓉,带露的玫瑰,秀丽清纯,温雅良善,当真是倾国倾城,有闭月羞花之荣,沉鱼落雁之貌呢!。”
      老黄后悔道:“刚才一路光顾了骑车,也没有好好看看。待会儿一定出去仔细瞧瞧——你再说那雅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5-9-11 18:07:15 | 只看该作者
       老板道:“我们雅安雨水多,一年之中倒有大半年要下雨,所以有‘雨城’、‘天漏’之称。而且我们雅安之雨,跟别处相比,另有妙处:每下起来,如云似雾,恍若轻纱,似有若无,且极富负氧离子,所以就称作‘雅雨’了。”
       小田插话道:“老板这话有些唬人。你说雅安雨水多,现在正值雨季,怎么艳阳高照,不见半点雨星?”
       老板陪笑道:“这位小哥有所不知,我们雅安城下雨多在傍晚时分或是夜里。”
       老黄道:“这就是了,难怪烈日之下空气湿润,天空湛蓝。原来如此。你再说那雅鱼又怎么解释?”
       老板道:“清代时,雅安有六大贡品,头一样便是雅鱼。这雅鱼产自城郊青衣江中,又称丙穴鱼,是别处没有的品种。鱼形似鲤而鳞细如鳟,体形肥大,肉质细嫩,最好的做法是以沙锅炖之,当年慈禧太后吃了,赞为‘龙凤之肉’。凡来我们雅安的游客都要点一份雅鱼一品为快。所以我给各位推荐的第一道菜便是沙锅雅鱼——只是有些贵。”
       老田问:“多少钱一份?”
       老板道:“平常客人300元一份。一看你们就是骑行川藏线的英豪,我对你们这些人从来就佩服得很,给你们优惠价,就二百六十元一份吧。”
       老田一盘算,心想此后骑行途中条件必定艰苦,今日就权且奢侈一回罢,便对老板道:“就这样了。另外再配几个拿手的小菜即可。”
       老板笑着点一点头,安排厨师做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5-9-11 18:08: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16 12:52 编辑

       安排妥当,老田准备跟我打电话,一抬头,正好看见我和清涟迎面走了进来,奇道:“正要跟你们打电话呢,你们怎么自己就找来了?”
       清涟笑道:“人家是见微识著,我们是见车识人。刚才我们顺道一路过来,见你们的车子停在外面呢,就进来了。”
      老黄道一声“厉害”,又询问清涟晚到的原因。清涟把情况说一遍,大家都慰问他一番。
      吃饭时,我仍旧点了啤酒,准备帮清涟拿白酒时,清涟把手摆个不停。我不解道:“一向喝酒豪爽的,今天怎么扭捏起来?”
      清涟道:“昨日店主不是说过,川藏线上不能喝酒的。我劝你也暂且戒了吧。”
       我说:“酒乃粮食精华,是动力之源。我又不是没有在西藏呆过,这高原之上可以增添一半的酒量呢。那孙老板昨天说的话,别的都还有些在理,只这一条甚是荒谬!你们不喝,我却要喝的。”说罢,也不再劝清涟饮酒,只一个人喝将起来。


这时,菜都上了桌。只见那沙锅雅鱼色泽金黄,透着红光闪亮,吃起来肉质紧密细嫩,鲜香微辣,真的是色香味俱全,大家一时食欲大振,举起筷子一顿猛戳。


      老板在一旁见了,笑道:“各位对这沙锅雅鱼可还满意?”
      都道:“不错,不错,果然是物有所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5-9-11 18:10: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16 12:54 编辑

十六、飞仙关◎

       吃完饭,老田说正午太阳大,想休息一下再走。我和清涟、老黄一商量,决定抓紧赶路,以便有充足的时间在途中欣赏风景。
       从雅安城出来就沿着青衣江逆流而行。江面不宽,水清可见底,对岸山坡下,依着起伏的地势开垦出梯田,高低错落,色彩各异,白墙黑瓦的民居点缀其间,如一副精美的水墨画。我随身带了一架专门为骑行川藏线买的微单相机,见到如此美景,手痒难禁,便时常停下来拍照,不觉就被甩在了后面。
       不久进入芦山县境。2013年4月20日那场牵动全国人心的雅安地震,震中就是芦山县。虽然已经过去一年有余,地震的痕迹仍在。那随处可见的断裂的路面,破损的房屋,江里的落石,以及路边“灾后重建”的宣传标语,都在提示着人们那场地震并未远去。


        又骑了大约十来公里,地势渐渐仄逼。上到一个大陡坡,突闻水声震天,势若雷霆。循声望去,原来青衣江在这里有个大的落差,江水从高处跌落,奔腾直下,气势磅礴。江边建有观景台,立着一块大石,石上刻着“川藏线第一关——飞仙关”几个大字。

P7130073.JPG (130.01 KB, 下载次数: 51)

P713007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5-9-11 18:11:15 | 只看该作者
       站在观景台抬头仰望,只见左右山峰矗立,绝壁千仞;中间江流激荡,腾起阵阵水雾,溅湿了人的衣裳。果然人见胆寒,鸟过折翼,正是建造关隘的绝佳去处。据记载,此处过去确实建有关城,一直到解放前仍然雄关屹立,后来因修建318国道才被拆除掉。千百年来,茶马古道上的背茶夫由此关西去,而后贩了藏区的马匹、藏药材于此东来。民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便行经此关,翻越夹金山,冲出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而今,关城已杳无踪迹,只318国道从关城原址穿过,抚今思昔,让人平添无限感慨。
       我正在那里凭栏发呆,突然听见有人喊我,一看,原来清涟带着小一休在路的另一侧休息。我推车过去跟他们会合,问怎么没看见老黄。清涟一连声夸赞老黄太神勇了,一路快马加鞭,早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17#
 楼主| 发表于 2015-9-11 18:11: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16 13:07 编辑

       飞仙关是芦山县和天全县的交界处,出关便进入天全境,同时也进入了青衣江峡谷,其中有一段叫做“龙尾峡”,景致最美。两侧山高而险峻,山上怪石嶙峋,兼有草木。

一条条粗壮的藤萝从半山处倒悬下来,垂入江中,长的竟达百米。

    谷底不见阳光,风中带着水汽,含着凉意。我们一路骑行,只闻水流潺潺,鸟鸣山寂,不时有飞泉高挂,流水沁壁。

    而路也伴着山势,顺着水流,弯弯曲曲,上下起伏。清涟不觉感叹:好一个幽静所在,真是叫人心旷神怡!《幽梦影》里讲“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此处山泉、石苔、水藻、乔藤皆备,实在是人间胜景!

       又过一会儿,清涟忽然凝神道:“我好似听到猿鸣之声,小一休可曾听得?”
       小一休也侧耳倾听,只闻得轻风划过山林、越过沟涧的声音,哪里有猿鸣声,于是老实说道:“不曾听见。”
       清涟笑道:“你看这山高谷深,树木丰茂,正是猿猴出没的好去处。《水经注》有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不正是这种意境?”
       小一休听罢不觉也笑了:“如此说来,我也听见猿鸣声了。”


182015kvefe6df7mk5e4zf.jpg (224.52 KB, 下载次数: 65)

182015kvefe6df7mk5e4zf.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5-9-11 18:23: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23 12:48 编辑

十七、拐子窝◎

       我们到天全时才刚刚下午五点。我中午急着要从雅安赶过来,其实内心中还有一个考虑,就是惦记着邛崃孙老板提到过的他爷爷带他到天全看拐子窝痕的事。我私下里想,既然天全可以看得到拐子窝痕,就一定会有茶马古道的遗存。如果时间来得及,我一定要去看看。
       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我向当地人打听有关茶马古道的情况,得到的答案让我异常兴奋。他们说离县城八公里有个叫甘溪坡的小山村,曾经是往来背夫歇脚的驿站,在那里可以看得到原始的茶马古道。
      按照老乡的指点,我们一路找寻甘溪坡。
      出了县城,我们向西进发。318国道毫不理会天全河的咆哮,逆着激流与惊涛直向巍峨的二郎山。一路上,山青青,水迢迢,苍岩接天,幽壑垂岚。行了数公里,我们离开318国道,开始登山。山路在岭间斗折蛇行,在天全河壁立崖岸边临渊开凿,险峻无比。几公里的路程,我们竟走了一个多小时。
到甘溪坡的入口处,迎面是一堵长方形石墙,墙的顶部是琉璃瓦的檐子,被草本植物覆盖着,墙上刻有文字,左侧是“二郎山”三个大字,右侧是一篇《古道背夫铭》。铭文应是今人所撰,半文半白,也还有些味道。


往里走,是窄窄的巷道,两边都是木板房,房子建在石块垒成的高台上,有些已经破损了,坍塌下一片屋顶,破碎的瓦块间长出几蓬茅草,迎风摇摆着;大多数房子还住着人,间有做小生意的,从檐角斜挑出一面帘子,蓝底白字,写着“茶”或者“土杂店”,透出几分古风。巷道的中段,竟然还有一段石砌的旧城墙,残基上荒草萋漫,墙石上青苔深覆,这颇让我们感到稀奇,问村里人,都不知建于哪个朝代。
    在村里人的带领下,我们寻访到一位当过背夫的八旬老人。老人的身子骨还硬朗,就是有些耳背,说起话来声音就特别的大。清涟找了一家卖茶水的小店,延请老人在飘曳的蓝色茶帘儿下坐起,沏了一壶清苦的山茶,听老人讲他年轻时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5-9-11 18:27:20 | 只看该作者
       老人告诉我们,茶马古道在天全县境内全长200来里,主要在二郎山系的崇山峻岭与深谷绝壑中穿行,其艰难险阻,远非当代人所能想象。翻越二郎山的茶马古道历来有两条:从州府雅安启程,一条取道荥经,翻过小相岭,经泥头、磨西而至康定。这是一条“官道”,俗称“大路”,虽然也盘桓于大山之间,但可走马帮,只是路程稍远。另一条则是“小路”,从雅安到天全,然后经竹岗山、马鞍山,过大渡河而直取康定。“小路”虽较之“大路”略近,但沿途山高路陡,溪涧纵横,攀绝壁,越吊索,常需手脚并用,方可勉强通行。天全的茶马古道便是这条“小路”。在这条路上,驮马毫无用武之地,只有人力背夫才是唯一的运输载体,他们一副背架,一根丁拐,背负如山的沉重,越阡陌,跨雪山,攀危岩,涉寒江,在走兽与林莽的世界中为人类的顽强谱写一曲壮丽的乐章。
       在天全的茶马古道中,甘溪坡路段不算最艰险,却有着特殊的地位。当时,甘溪坡不仅是为古道行旅提供歇息的驿站,还是为古道交通输出大量背夫的基地。由于地处古道要津,在茶马互市的年代,甘溪坡人祖祖辈辈都干着背茶的营生。他们大都平时务农,每当春种秋收之后,地里的活忙完了,村里的男女劳力便结伴前往茶行受雇背茶,甚至连十几岁的小孩也在大人的带领下充当童年背夫。在这里,他们最后望一眼身后的家园,驮起背囊,披着晨曦,面对远道如叠的岗岭,义无反顾地踏上险途。背茶固然艰辛,固然有的人不幸倒毙于途一去不返,但挣来的毕竟是现钱。对于耕种薄地一年也打不出几颗粮食的山区农民,一块大洋就能换回一斗大米,这比什么都实在。
      时至今日,当老人回忆到当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怀揣几个银圆顺利返家,当着家里人把钱敲得“当当”响的情景,犹自焕发出孩童般喜悦的笑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5-9-11 18:28:22 | 只看该作者
      告别老人,我们踏上从村子延伸出去的石板古道。乍看去,它与一般山道似乎并无二致,一样的曲折,一样的坎坷,一样的栉风沐雨,夏炙骄阳,冬凌寒霜。但只要走上它那高低起伏的石级,稍加留神,就会发现脚下的石头常常会有一些圆圆的小窝儿。这些圆窝儿几乎一般大小,但深浅不一,它们一路散布,而又绝非石头天然所成,仿佛有人为这条路专门制作的标记——它们确实是标记,是茶马古道独有的标记。它们不是谁人刻意所为,而是历代背夫为千年古道遗留的铁血见证。
      它就是邛崃孙老板提到的“拐子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