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楼主: 箫风禅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川藏词典——用独特的方式阐述不一样的川藏线(已更新完毕)

  [复制链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91#
 楼主| 发表于 2015-9-9 17:55: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16 12:23 编辑

十\文君井◎

        邛崃古称临邛、邛州,素有‘天府南来第一州’之称。公元前316年,秦国惠文王灭蜀,因见此地土地肥沃,地当要冲,于此修建了临邛城。当时的临邛城规模宏大,店肆林立,非常繁华。据《华阳国志•蜀志》载:“临邛城周回六里,高五丈。造作下仓,上皆有屋,而置观楼射栏。”
       关于“临邛”一名的来历,有一种说法是“因临邛故地素有邛民(邛族)聚居,故取名临邛。”对此,我颇不以为然。我认为,临邛之得名,应该与邛崃山有关,“临邛”应该就是临近邛崃山的意思。临邛于民国二年更名为邛崃,则是直接以山名为地名。可惜此猜想没有佐证,只好当作我一家之言罢。
      邛崃很有名。她的出名,不是因为历史上发生过什么惊天动地的重大事件,而只是因为一件小事情,一件很八卦的风流韵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92#
 楼主| 发表于 2015-9-9 17:56:57 | 只看该作者
       西汉时期有个著名的辞赋家叫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不光有才,人也长得英俊潇洒,只可惜家境贫寒。他有一名同窗好友在临邛当县令,司马相如在老家混不下去了,只好到临邛投奔他的同学。这一日,县令带司马相如到一个姓卓的富商家拜会。富商叫卓王孙,是临邛首富。卓王孙有个女儿,就是大名鼎鼎的卓文君。卓文君是个才女,又长得如花似玉,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人皆仰慕的才高、家富、人美的高富美女神。只是卓文君婚姻不幸,嫁了一个病痨子,才十七岁就守寡在家。那一日,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初次见面,一个郎才,一个女貌,一来二去,便彼此生了爱慕之心。司马相如于是托他的县令同学出面说合,要娶卓文君为妻。卓王孙嫌司马相如家贫,哪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却不知卓文君一颗芳心早已许给了司马相如,她敢作敢为,在一天夜里与司马相如私奔跑到成都去了。卓王孙一时气得暴跳如雷,当即断了卓文君的供应。卓文君离家时虽带了些细软散银,终究经不住坐吃山空,不久就囊中羞涩了。这要换了别人自然服软,可卓文君岂是易与之辈?发狠道,你既断我衣食,我便断你声望!于是在成都做起了卖酒的营生,还在门前立个牌子,写道:此乃临邛富商卓王孙之女卓文君专营酒庄,盖因父亲不顾女儿死活,现衣食无着,只好酿酒为生云云。众人同情卓文君,又爱慕二人才华,争相前往沽酒。每日价文君当栌售酒,相如屋内涤器,一时生意兴隆。这事传到卓王孙耳中,一双老脸不知往哪里搁,气得半死不活,却也无可奈何,只好派人送了银两,接济夫妻二人。至此衣食无忧。夫妻俩整日吟诗对赋,鼓琴唱和,其乐融融。后来卓王孙仙逝,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回到临邛,重操旧业,在临邛最为繁华的大北街开了家大酒坊,起名“临邛酒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93#
 楼主| 发表于 2015-9-9 17:57: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16 12:35 编辑

       在今天的邛崃城内,有一条保存完好的古街,青石板路面,两侧房屋都是上宅下店,青瓦黛墙,木格门窗。

与古街垂直又有一条小路,叫做“里仁街”,当街口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飞檐画梁,大木板门,门上涂着清漆,门前挂着宫灯,门额上是郭沫若题写的“文君井”三个字——相传,这便是当年卓文君酿酒汲水之处。
     我们到文君井门口时,天色已晚,门上挂了一把大铁锁。几个人只好在门口留个影,算作到此一游的意思。

175900p2k3kny1ey8wgnw0.jpg (225.26 KB, 下载次数: 41)

175900p2k3kny1ey8wgnw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94#
 楼主| 发表于 2015-9-9 17:59: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23 12:46 编辑

      或许是为了略微弥补一下我们未能一睹文君井真容的缺憾,在第二天的骑行路上,倒是让我们见识到了临邛酒肆的遗韵。
      从邛崃城关到卧龙镇长达十里的道路上,时常可见一辆辆载满酒糟的大货车从路旁的一间间高墙大院内驶出,撒一路酒香弥漫,惹得好酒的我和清涟鼻翼翕动。院子的大门口,分别写的是“某某酒集团工业园”的字样,粗略看去,有金六福、剑南春、枝江大曲、泸州老窖、上海神仙酒、春泉酒、川池酒等,都是闻名全国的大品牌。路中央频见巨型拱门,写的是“酒文化长廊”。卧龙镇的街头,还建有一座“酒文化博物馆”。询问当地人,方知那些大院内的工业园区是各家酒厂设在邛崃的原酒基地——据说,邛崃是全国最大的白酒原酒生产基地。喟叹之余,不禁暗自思忖,不知此产业在邛崃的形成、发展与兴盛,可与卓文君当年的设坊酿酒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95#
 楼主| 发表于 2015-9-9 18:01: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16 12:27 编辑

十一\茶马古道◎

       如果我们把时间往回拉2000多年,历史将呈现出这样一幅画卷。
      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生活着古老的藏族先民。这里空气稀薄,天气寒冷,广袤的高原草甸遍地牛羊,万马奔腾。这里不能够种植蔬菜,唯一能够在土壤里长出来的庄稼就是青稞。于是,牛羊肉、糌粑、奶类、酥油成为藏民们的主食。这些食品在给他们带来高热量帮助他们御寒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疾病。因为没有蔬菜,缺乏粗纤维的帮助,过多的脂肪就在人体内存积下来,难以分解,于是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便秘等各种肠道消化类疾病不断侵扰着他们,侵蚀着他们的健康。
      有一天,一名贵族——我相信应该是贵族,因为在当时普通老百姓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偶然得到一种叫作“茶”的东西,把茶泡了水,再加上酥油,喝起来不仅美味无比,而且使人感到神清气爽。坚持喝一段时间后,消化也顺畅了,便秘也好了,“三高”也没有了,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于是,他坚信“茶”是一种好东西。渐渐的,喝茶的习惯首先在贵族们中间风行起来,很快茶叶就供不应求了。因为,藏区并不产茶,这种宝贵食品只有内地才有。
      如此同时,在内地,由于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的需要,对马匹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而藏区,则产良马。
     于是,一个叫做“马帮”的行当应运而生。走“马帮”的人们凭借自己的刚毅、勇敢和智慧,用心血、汗水乃至生命浇灌出一条连接内地和藏区的道路。从此,清悠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打破了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宁静,藏区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通过这条道路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丛林草莽之间流动不息。
      这条绵延千里、横贯古今的道路,就是闻名遐迩的茶马古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96#
 楼主| 发表于 2015-9-9 18:04: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9-9 18:05 编辑

       历史上,茶马古道主要有三条:一条由青海入藏,也就是著名的唐蕃古道,线路大致与今青藏公路相近;一条由云南入藏,线路与现滇藏公路相仿;一条由四川入藏,线路接近现在的川藏公路。其中,由川入藏的茶马古道是三条线路中影响最大的。
       今天,当我们骑行在川藏公路上的时候,很难想象得到前人行走茶马古道的艰辛。我们只是在行经高山之巅时,俯看群山之间蜿蜒的小径,在心里问自己,那会是传说中的茶马古道吗?

180541qqspkpz14r55t4a7.jpg (138.18 KB, 下载次数: 45)

180541qqspkpz14r55t4a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97#
 楼主| 发表于 2015-9-9 18:06: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16 12:35 编辑

       古道无语。我们只能通过前人留给我们的点滴信息,加上后人的艺术创作去触摸历史的脉搏,感受历史的沧桑。
      邛崃的街头有一个民俗文化广场,广场前立有一座巨大的“兴贤”牌坊,牌坊的立柱上是一副对联,写的是:

      古道存旧迹茶马驿行三万里
      邛窑炼珍宝陶瓷誉享二千载

      

    细品对联,可知古时邛崃有窑厂,烧制出来的陶瓷堪为珍宝,这些陶瓷经市场交易后通过茶马古道运送到藏区。由此看来,在邛崃人眼里,邛崃应该是茶马古道的起点吧。
      民俗文化广场上的几组雕塑,呈现着当年市民赶集、市场交易的繁盛场景:摆摊的,摊前地上摆着瓜果时蔬;逛街的,头戴瓜皮帽,悠哉乐哉;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的,言者洋洋洒洒,听者颌首含笑。其中一组“博弈”的雕塑,地上一张棋盘,弈者席地而坐,一个眉头紧蹙,手捻棋子作犹豫不决状;一个手摇巴扇,神情泰然。静默之中,仿佛蕴含着刀光剑影、生死搏杀。另一组雕塑,买卖双方相对而立,把手笼在袖中,各伸出几个指头,似在讨价还价,这便是“袖筒议价”了。

180814kaso5l6e6ehe5e5w.jpg (188.93 KB, 下载次数: 51)

180814kaso5l6e6ehe5e5w.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98#
 楼主| 发表于 2015-9-9 18:08: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16 12:32 编辑

      不过,现在史学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应该在雅安。当我们骑车先后走过雅安、天全、康定等四川境内茶马古道的几个主要驿站后发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就是这里的人们不约而同的想到用雕塑这一艺术形式表现他们心中的茶马古道。

      雅安的茶马古道雕塑群位于成雅高速多营出口处,一共有十来组,表现的全部是背夫的形象(参见词条“背背子”)。


背夫们弓着身子,背负着比身体还要宽大、高过头顶的茶包,双手撑在弯曲的膝盖上,步履蹒跚,全身的肌肉鼓胀,额头上、臂膀上汗珠点点,清晰可见,他们鼓动着鼻翼,似乎每向前迈出一步都要使出浑身的力量。站在雕塑前,我们仿佛可以听得见他们粗重的喘息声。他们的衣服早已破烂不堪了,长年的日照雨淋,又使他们的皮肤显得黝黑而粗糙。他们是贫困的,甚至有些粗鄙,但是从这些雕塑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一股力量,一些压抑,还有一份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99#
 楼主| 发表于 2015-9-9 18:13: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16 12:38 编辑

      康定古称“打箭炉”(参见词条“打箭炉”),城东关是旧时背夫们进入康定城的必经关口,繁盛时期,这里各色人物汇聚。今天的康定城东关已经复原了古老的城门洞,沿门洞内外,是一组命名为《茶路东来》的雕塑。

    这组雕塑共35个人物,组成一幅精美的民俗画卷。你看,算命的“王半仙”戴个小瓜皮帽,面容清瘦,脸上透着几分狡黠;剃头匠一看就是个老实忠厚的汉子,手拿刮刀耐心地替客人刮着头皮,而他胸前的搭布油亮得发光;那个外国来的洋教士,手捧圣经,面带微笑,他脚上皮靴的鞋带孔清晰可数……不得不佩服艺术家的功力,把这些人物刻画得如此惟妙惟肖,赋予了他们生命和灵性。

DSCF1384.JPG (176.54 KB, 下载次数: 35)

DSCF1384.JPG

DSCF1393.JPG (192.95 KB, 下载次数: 44)

DSCF139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5-9-9 18:17: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9-9 18:20 编辑

          在康定城中的情歌广场,也有一组雕塑,叫做《茶马互市》,分别表现茶市、边茶转运、汉藏一家、马市、袖筒议价等主题,再现了当时市场的热闹与繁华。

182019gtudkv2wsntctpvu.jpg (223.61 KB, 下载次数: 44)

182019gtudkv2wsntctpvu.jpg

DSCF1349.JPG (140.95 KB, 下载次数: 35)

DSCF134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