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楼主: 华山论剑

[呼和浩特] 名不副实的沿黄公路

[复制链接]

七级骑士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333

社区QQ达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03: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7184-2.jpg
   我们真走了,它还望着我们还不知怎么回事呢,它不知我们一走白天再没人陪它了。一想到这,老伴想回家了。

IMG_7188.JPG
      第十二天  5月26日 星期日 吉县 ——河津 —— 运城 —— 张店  天气  晴  20/33℃
  这几天,尽骑山路了,且午后气温达33℃,65岁的老伴有点力不从心,再加上看到路边的小猫,想虎妹了,就要坐车回家。可吉县没有火车,于是决定先坐长途车到三门峡再说。可山西吉县是个小地方,没有出省的长途车,车到山西运城就不走了。好在运城离河南的三门峡市也不远,于是我们坐车去了运城。
  11点到达运城下车,看看时间还早,于是骑车去三门峡。途中经过夏县“介子推故里”。说起介子推,人们便想到清明节,是的,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割股奉君”。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IMG_7190.JPG
    这龙的立体雕塑活灵活现,拍下来。

IMG_7193.JPG
    骑往三门峡的仍然是山路。

IMG_7193-1.JPG
     在山中骑行休息时,童心未泯的老伴看到路边的小花,感到小的可爱,让我拍了下来。

IMG_7196.JPG
     G209 好熟悉的国道。哦,它的起点就在我家门前,我们就是从209国道的起点出发,去山西偏关到陕西才离开,没想到在山西运城又重逢。

IMG_7196-1.JPG
    下午5点从运城骑行45公里来到张店

IMG_7196-2.JPG
    看来今天是到不了三门峡了,就在这住下吧。小地方没什么大旅馆,见有住处就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七级骑士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333

社区QQ达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3-2 05: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7196-3.JPG
    这旅馆有点像过去的车马大店。

IMG_7199.JPG
   简陋的房间

IMG_8196.JPG
   这是我们今天骑行轨迹,我们已到山西的最南端,明天往南就到了河南。

IMG_7203.JPG
   第十三天  5月27日 星期一 张店 —— 三门峡市 天气  阴  16/28℃     早6点从张店出发。

IMG_7204.jpg
     7点多到达运城南郊,再走就是黄河大桥,该和山西说再见了。

IMG_7205.JPG
   推车行走在黄河大桥上,前面就是河南三门峡

IMG_7210.JPG
   留个影吧,再见了山西。

IMG_7211.JPG
    再见,运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七级骑士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333

社区QQ达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3-3 03: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7214.jpg
   在黄河大桥中段,这个标牌就是山西与河南的分界线。

IMG_7215.JPG
   离开山西进入河南界。

IMG_7216.JPG   
     真正关卡在三门峡桥头。

IMG_7217.JPG
    离开桥头就看见三门峡旅游景点提示牌。别的地方不去了,先看“陕州地坑院”。

IMG_7218.JPG
     途径“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作为骑车者来说,看到胡乱堆放的共享自行车真有点心痛,共享单车方便了为我们的骑行,我们就不能爱护点它们吗?走到那儿总能看到乱停乱放甚至在荒郊野外也能看到随意丢弃的它们。

IMG_7219.JPG
      在电视上我知道三门峡有“天鹅城”的美誉。每年冬天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从西伯利亚飞到这过冬。春天它们就飞走了。

IMG_7223.JPG
    现在已是夏天了,我们在湖中看到了白天鹅。不过听说是人工饲养的。那么这有没有野生的?有!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只白天鹅姑娘翅膀受伤便留了下来。冬天来了,白天鹅也来了,其中一只白天鹅小伙儿看上它了,结为连理。春天到了,坠入爱河的它们,有了三只小宝宝。白天鹅们都走了,这对夫妻留了下来,共同把它们的孩子养育成人。这一家五口在这度过了夏天、秋天,冬天迎来了天鹅群的归来。春天了,又该北迁,白天鹅们启程了。小天鹅的爸爸飞了起来,孩子们跟随着爸爸也飞到空中,这时残废的妈妈嘎嘎地叫了起来,小天鹅的爸爸领着孩子在天空盘旋了几圈后,依依不舍地领着孩子还是追赶着天鹅群而去……

IMG_7224.jpg
    从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外骑行一会儿,拍了几张照片,我们先住下,坐公交车去陕州地坑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七级骑士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333

社区QQ达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3-4 04: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7226.JPG
    陕州地坑院果然不一般,景点前是无比宽阔的广场

IMG_7227.JPG
    走了半天才看清“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几个大字。

IMG_7227-1.jpg
    进去是一个陕州地坑院的展览大厅,这是陕州地坑院鸟瞰图。

IMG_7227-2.jpg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坑院,当地人称为“天井院”、“地阴坑”、“地窑”,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4000多年的历史了。“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是它的真实写照。
IMG_7227-3.jpg
     展厅中有许许多多关于地坑院的照片,嗨、在这就不照了,待会儿看到实景再照吧。可这有一长篇大论,拍下来慢慢看。原来这是当代著名作家王剑冰于2016年9月3日发表在《人民日报》赞誉陕州地坑院的一篇文章《陕州地坑院》,这篇文章写的好啊,有兴趣者可慢慢观看。

IMG_7232.JPG
    顺着展厅过道,我们不知不觉下到地坑院。啊,地下还有粮仓,看结构与陕北窑洞差不多。一般说来我们家乡在地下挖个菜窖,里面都是潮湿的阴凉的,这还能储存粮食,不怕发霉吗?你多虑了。原来这的黄土层堆积深厚,一般在50-150米,土质结构干而密实,抗压、抗震、立得住。这里的地下水位还低,一般在30米以下。再加上是先挖院,再向四周凿屋,下地坑院有过道,太阳光能进院,这样敞亮的地坑院既有阳光照射,又有过道通风,凿挖的窑洞不但不潮,且冬暖夏凉,坚固耐用。

IMG_7235.JPG
    地坑院中除了粮仓,还有客厅、卧室、厨房、洗漱间,吃水有水井,雨水、生活污水有渗水井,日常生活所需应有尽有。

IMG_7231.jpg
   看看介绍这个地坑院凿挖于一百多年以前,如今还完好如初,是否是因它在地下,免遭风吹日晒,雨水冲刷之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七级骑士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333

社区QQ达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3-5 04: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7228.JPG
  从地坑院上来,一眼看见的是关羽塑像。

IMG_7236.JPG
    周易预测院,“周易”也进了地坑院,过去看看。

IMG_7237.JPG
    地坑院中是一“周易八卦图”。

IMG_7238.JPG
    地坑院一侧有“12生肖”塑像,地坑院可看到菩萨殿,不知供的是那位菩萨。

IMG_7239.JPG
   “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 果真如此,上到地面,平坦宽敞,谁知地下是一个村庄。

IMG_7240.JPG
   久违了的辘轳丼。看看还有水吗?

IMG_7243.JPG
    地坑院是根据人们的生活状况应运而生的,过去的年代,人们的生活状况很差,根本没有钱去建造房屋,那时候人少地多,很多土地长期荒芜,在荒地上凭力气挖个坑院居住,虽然费力大,耗时长,但却几乎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工程材料,更不需要花什么钱。为了防止行人、牲畜掉下去,同时也为了在下雨时雨水流不到院内,地坑院都要在四周修建一圈高40公分左右的拦马墙。

IMG_7244.JPG
    阳光普照下的地坑院,你还会感到它潮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七级骑士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333

社区QQ达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3-6 04: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7245-1.jpg
  形形色色的地坑院。

IMG_7247.JPG
     村庄在地下,装饰在地上。

IMG_7249.JPG
    “民居史上活化石 地平线下古村落 陕州地坑院”留个影吧。

IMG_7251.JPG
     再见,陕州地坑院。看这宽阔之地,谁曾想到地平线下有一村庄。

IMG_7253.jpg
      参观完陕州地坑院,我们坐公交返回旅馆,吃完午饭稍事休息,听说坐公交还可去三门峡水库。于是下午我们坐车来到这。

IMG_7254.JPG
    进门先看黄河三门峡大坝介绍,才知道三门峡水库是黄河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IMG_7256.JPG
    三门峡大坝始建于1957年,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黄河在陕西省的潼关至河南省的孟津,也即陕县一带为太行山脉所阻,以巨大的水力,冲出三路山口。后人把这三道激流,自东至西,称为"人门""神门""鬼门",即三门。而在三门之间依然柱立河心的岩石,则分别被称作人、神、鬼三岛。
    建了三门峡大坝, 三门峡市也因此坝而得名。


IMG_7256-2.jpg
    这是三门峡大坝景区导游图。图中可见大坝横跨河南山西两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七级骑士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333

社区QQ达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3-7 15: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7257.JPG
    黄河在三门峡市全长120公里,形成了水势浩渺的壮观景象,其中以黄河大坝景致最为壮观。大坝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长713.2米,最大坝高106米;副坝为钢筋混凝土心墙,长144米,最大坝高24米。电站厂房为坝后式,全长223.88米。

IMG_7258.JPG
   三门峡水库库区

IMG_7259.JPG
    三门峡水库下游。

IMG_7260.JPG
    水库下有一长条型半岛,可下去看看。

IMG_7260-1.JPG
    这是一步跨两省的截流石。

IMG_7262.jpg
    对截流石的介绍

IMG_7264.JPG
     黄河石上介绍黄河

IMG_7264-1.JPG
    我们下到水库下看大坝。这边是发电厂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七级骑士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333

社区QQ达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3-8 04: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7265.JPG
    请注意三门峡大坝上有两条标语,发电厂房一边写的是“黄河安澜”这边泄流排沙孔上写着“国泰民安”这里有着深刻含义。原来三门峡大坝是前苏联帮助援建的黄河上第一座大坝。是上马仓促,还是没经验,反正是大坝建成一蓄水,奔腾的黄河水平静了,裹挟的泥沙落入库底,并向上游延伸。1960年9月,关闸蓄水仅仅一年半,水库就淤了15亿吨泥沙,不仅三门峡到潼关的峡谷里淤起厚厚的泥沙,就是潼关以上,渭河和洛河的入黄口,也淤了“拦门沙”,潼关河床抬高了5米。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水位大幅提升关中平原的地下水无法排泄,有的地段田地浸没,有的盐碱化,而最糟糕的还是河床泥沙淤积向上游延伸,己威胁到以西安。没办法了,先是降低蓄水,后两次改建在水库底部增加排水洞,以泄泥沙。这些就是泄沙闸门。

IMG_7265-1.jpg
   直到2001年在离三门峡大坝下游一百多公里处建成小浪底水库,再加上1998年建成的万家寨水库联合调水调沙,人为造成洪峰,将库底连同河床泥沙沿黄河冲刷到大海。自2002年始,黄河小浪底水库已连续实施了13次汛前调水调沙。经过10年的“冲澡、净身”,黄河累计入海总沙量达7.62亿吨,河道下游主槽河底高程平均被冲刷降低2.03米左右,主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汛前的1800立方米/秒恢复到2011年4100立方米/秒,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看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排沙多么壮观(图片来张网络)。


IMG_7265-2.jpg
   为了加大水流对黄河河床的冲刷力度,不但大坝底部泻洪洞全部开启,大坝中部,甚至上部也开闸放水。三门峡水库上有万家寨水库,下有小浪底水库为调水调沙创造了条件。调水调沙的应用不但解决了建三门峡大坝带来的弊端,基本实现了黄河长治久安。(图片来张网络)

IMG_7266-1.JPG
    看完大坝朝河中望去,有一巨石屹立河中,人们称之为“中流砥柱”,你别看它现在高出水面有七米左右,在洪水季节,它只露出一个尖顶,看上去好像马上就被洪水吞没,惊险万分。千百年来,无论狂风暴雨,还是惊涛骇浪,它一直力挽狂澜,巍然屹立于黄河之中。黄河上的艄公又叫它“朝我来”,这是因为黄河水大流急时,船只驶过三门以后,就要朝砥柱直冲过去。眼看船就要与砥柱相撞时,砥柱前面波涛的回水正好把船推向旁边安全的航道,避开了明岛暗礁,顺利驶出峡谷。

IMG_7268.JPG
   下到大坝的半岛上,突兀的巨石比比皆是

IMG_7275.JPG
    这还有题诗:“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落款:唐太宗李世民。哦、唐太宗李世民也来过这,原来这里有故事:“上古时代,黄河三门峡河中有一座山矗立在黄河的急流中,大禹治水时把两边的河道凿宽,这山还在急流中抗激流而屹立,千百年来任凭狂风暴雨惊涛骇浪,它岿然不动,成语‘中流砥柱’由此而来。这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一千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来到这里,写下了‘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也留下‘孤峰浮水面,一柱钉波心。顶住三门险,根连九曲深。柱天形突兀,逐浪素浮沉’。”

IMG_7275-1.JPG
   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来看看景区关于三门峡大坝修建前后的示意图。真是三门峡大坝修建前的景观。

IMG_7275-2.JPG
    这是修建后的三门峡。在修建三门峡大坝时,“人、神、鬼”三门被炸平,大坝就建在三门之上。大坝下中间有一隔离坝,把发电厂房与泄洪洞隔离开,游客也可从隔离坝到达张公岛、梳妆台游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七级骑士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333

社区QQ达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3-9 04: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7275-3.JPG
    这有指示牌,张公岛、梳妆台都在前面

IMG_7276.JPG
   这就是梳妆台啊。

IMG_7277.JPG
    看看这怎么说:“相传三门峡附近河水泛滥,田地淹没百姓背井离乡。一天老子打此经过,决定在这修桥,便于大家逃生。修桥需先炼丹再施仙法,于是在这找到一个形状像香炉的岩石,在岩石上有一个凹下去的圆坑,很像是盛放铁锅的灶口,它就是仙人老子炼丹时用的炼丹炉”

IMG_7282.JPG
    再走走就是张公岛,它的来历是:相传古代有个姓张的艄公,经常目睹三门峡谷因水道险恶,浪激波涌而船翻人溺的惨状,就决定在岛上结庐为庵,义务为来往船只导航。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老人,就将该岛起名叫张公岛。

IMG_7283.JPG
    这是梳妆台,相传王母娘娘云游途径此地,发现此处景致迷人,不禁下凡驻足,在此梳妆。

IMG_7288.JPG
   在大坝泄洪洞无意间我们看到一只大鸟,看那样是在捕鱼。

IMG_7288-1.JPG
    你是否注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中流砥柱,人上不去便成了鸟儿的栖息佳地。看上面一道道白色,那就是它们排泄物留下的痕迹。

IMG_7288-2.jpg
   看完中流砥柱、张公岛、梳妆台、炼丹炉等景点,最后去看看廊道水晶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七级骑士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333

社区QQ达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3-10 04: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7289-1.jpg
   离开半岛,进入廊道水晶宫前,再看一眼三门峡大坝。

IMG_7289-2.jpg
   说起廊道水晶宫也是三门峡大坝开发旅游资源的一个创新。它原来是大坝内部的一个检修廊道。现在安上五光十色的彩灯。
IMG_7289-3.jpg

    通道下空着的大水池还养着供游客观赏的锦鲤、草鱼、鲤鱼等。参观完后可乘原来的工作电梯直达坝顶。

IMG_7290.JPG
    在大坝上我们看到了三门峡大坝的历史介绍。这是领袖的关怀。早在建国初的1952年面对桀骜不驯,时常给黄河两岸人们带来苦难的黄河,毛主席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这时的领袖对于这条地上悬河怎么根治也是心中无底啊。

IMG_7291.JPG
    从决策到兴建,始终有两种意见。但最后还是决定建了。 三门峡大坝的建成,大量泥沙的沉积给大坝上游带来了严重损失甚至是灾难。毛主席甚至说:“不行就把大坝炸掉。”

IMG_7292.JPG
    大坝已建成,是否能找到即保留大坝,又能解决大坝阻挡排沙的问题。有,就是在大坝下部开挖泄洪洞,于是有了对三门大坝的两次改建。

IMG_7293.JPG
    彻底解决库区泥沙淤积的问题,还是在2002年三门峡大坝上游建了万家寨水库,下游有了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工程得以实施。人造洪峰即下泄了三门峡水库的泥沙,又冲刷了中下游河床,遏止了黄河河床抬高,拓宽河道。加上近年来黄河中上游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加大了水土保持的力度黄河的泥沙淤积问题得到解决。

IMG_7299.JPG
    截流石,这是建坝时封堵河水用的。它是一个四面锥形体,单边长2.5米,重达23吨,抛入湍急的河中,四面体各角可分散河水的冲击力,如有一角插入水下淤泥或岩石凹处,再急的也冲不走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