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这么多,我不想做什么结论,我只是把现状摆出来进行剖析,每个人看完都会有自己的结论和想法。不过确实现状不会改变,这种风气也已经形成了,所以风气也就很难改变…我只是想提醒各位,遇到什么事想吐槽,先说清楚经过,具体到什么店,什么人,不要一概而论的无脑黑,这样只能显得你自己的脑残素质低。 |
原因三:商家言论 除了这些加盟车店还有很多自营车店,就是老板自己拿代理自己卖,拿的都是小众和所谓高大上品牌,毕竟他自己代理嘛,所以价格浮动会比较大,利润也就比较高。这种车店我在没换车之前经常串,也被某些言论毒害过,只不过我不会单方面的相信一个人说的什么话,而且还是个商人,毕竟我都没经历过,我只相信我自己的判断。商人推销自己商品赚钱天经地义,但有些言论确实过激,换句话说就是我代理的就都好,我不代理的就都不好,你就得买我代理的高大上品牌,加上品牌的身世产地历史什么的忽悠,爱好者自然会认为他买到的是高大上的产品。就算有些商家不会说捷安特坏话但他肯定也不会说好话,所有商家都这个态度这种言论自然就产生了,买那些高大上品牌的车主这个观念也会产生。这种自营车店的圈子很多,这种言论也就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发展成无脑黑。新入圈子的新人他对这个圈子的理解还不完全,没什么主观意识,也许自己骑了个捷安特的入门车进入了这个群,之后各种毒害被带到沟里了,最终又发展出了一个无脑黑。这种营销手段确实不错,有助于维持自己的圈子制造氛围,但太不道德,你可以说你代理的产品如何优秀,可以吹捧他品牌的历史和身世,但你何必去贬低别的品牌呢。 之所以会有很多爱好者只看品牌的历史和身世来判定好坏是因为产品本身没法判定。自行车这圈子对于技术描述完全就是模糊的,不像电子产品,2G就是比4G慢,慢多少大家也都比较有概念也有共识,而捷安特的ADVSL和闪电的TARMIC SWK这俩架子差距到底多大这谁也不知道,天天说差别也都是个人的主观感受,这东西也没有专业仪器测出来的数据。自行车这圈子说技术就跟什么奶粉和化妆品说技术是的,做广告就说我们这美白产品采用了XXX技术,这技术能让你更白,没了,你也不知道这技术是个啥,就好像很NB的样子。到咱自行车这就说我们这新车架比老车架刚性高了百分之40,我们技术水平进步了,那尼玛你之前那架子刚性到底是多少你就提高了百分之40,你也不给我个准数,你骗我我也不知道啊。我们的新款轮组刹车边进行了改进,比老款的提高了百分之20的制动力,尼玛你这数据怎么测出来的?什么都不说,就说个自己编的技术名词,说个比上一代进步了,没了,到底什么差别你自己意淫去吧。所以说作为消费者,在具体有什么差别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只能是自己脑补。就好像现在好多人买无标碳买寨的一样,你也不知道这寨架子和真架子到底有什么区别,反正他看着都差不多,那预算低的人就想反正都碳的就买个无标的呗,只要碎不了你也用不出来什么性能,毕竟他不是精密仪器测出来的具体数值,都只是人的主观感受,可人和人之间差距太大了,有人就说寨架子软,有人就说寨架子挺好。别说寨得了,职业PRO在崔克的时候说崔克是他骑过最好的自行车,到了快步又说闪电是他骑过最好的自行车,那尼玛不扯淡呢么。爱好者对于性能差别只能是主观感受,等级差别太大的肯定能感觉出来,但这些大牌子的顶级车之间有多大差别谁靠主观感受也说不清楚。没有具体数据测量告诉我这个车架在达到多高功率的时候会形变,形变多少,刚性具体多少,你说你风洞实验数据这车架比原来的能快2分钟,我并不想怀疑数据真实性,但这2分钟我自己骑的时候又感觉不到。所以作为消费者对于各品牌之间产品本身的差距无法判定,也只能是通过设计和做工来判定,最简单的就是我看这车觉得好看就行了。 有多少人花1W多的价格去买个闪电的铝车他也不买捷安特的ADV。反正性能差距到底多少又不知道,那有些人更在乎国产牌子和国外牌子的区别,注重品牌价值,注重品牌文化历史什么的那他们自然会为品牌附加值掏钱,虽然我是铝车,但我骑得是大闪电,不是么~烧器材追求自己心里更高端的品牌在这种圈子里很好理解,毕竟只是个爱好装逼的属性占得比例会更多,比如BB豪吧,他也说捷安特不错,但他现在怎么不骑呢?因为人不差钱啊…既然不知道具体差别,那我干嘛不买个在圈子里已经逼格很高的品牌呢。 既然不知道产品本身具体的区别,自然很多人会用品牌的历史和身世来区分品牌等级,不过其实很大一部分人连品牌历史也不知道,他们什么评判标准都没有,那价格就成为了他们唯一的评判标准,贵的就是好的。尤其是开自营车店的,一直给你灌输品牌历史和身世,就告诉你虽然他贵但你买这种高逼格的牌子花这么多钱也值得。买玩之后你也感受不到什么差别,但已经买了,那自然更愿意相信他就是比捷安特车好,毕竟贵了这么多,脑补真的很重要。在这些大品牌里捷安特的标价最低,这也是另一个很多人觉得捷安特逼格低的原因,不过其实标价这种东西大家也都懂,自营车店水分最大,其次闪电崔克,捷安特和美利达最少。你如果就喜欢买贵的然后脑补他比便宜的好,那你一定要去买索罗门。 |
原因一:菜车烂大街 捷安特进大陆非常早,说进大陆是因为捷安特是个台湾牌子不要有什么别的想法哈哈。我就说北京吧,94年5月开了第一家店,之后两个老板分开变成了现在的北京东区总代和西区总代。最早大陆捷安特只卖便宜的菜车,这也不用多解释,自己想想94年的时候中国是个什么时代。之后卖电动车,近几年才开始卖运动自行车。因为中国也是近几年才开始慢慢有人关注运动自行车,生活条件都好啦,大家也开始关注自行车除了通勤以外能干的事了,所以很多国外的运动自行车品牌近几年也都陆续进入中国。 捷安特进来的早,刚开始的宣传声量也足,再加上近几年中国原本的老牌子逐渐都死了,导致现在的老百姓他只知道捷安特,美利达知道的都少更何况是其他牌子。捷安特覆盖的面也广,各种类型的自行车他都有,和自行车沾边的配件他也都有。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老百姓不是爱好者,他买自行车就是为了通勤的,而大部分老百姓又只知道捷安特,所以你注意看街上的这些通勤用车,要么是捷安特,要么是杂牌子,其他的牌子太少见了。 运动自行车这个概念出现之后自行车就不单是通勤工具了,他还是一种器材,而烧器材这种现象在很多涉及器材的圈子里都很常见,不论是攀比,炫耀,还是怎么样的他多少都会带有一些装逼的属性。菜车满大街都是所以很多人觉得我花这么多钱买的运动自行车和菜车是一个牌子,那我没法装逼啊。不单是菜车,低端的运动自行车捷安特保有量也非常多,这就被很多小众逼格党所诟病,他们力求与别人不一样来凸显自己,预算不够宁愿买寨的买无标碳也不买捷安特。 保有量大,曝光率就大,现在这个网络时代上来就可以随便喷。就比如折叠车那个帖子,大多数人喷都是无脑黑,他不说某个客服怎么样,这个网站怎么样,某个车店怎么样,他直接喷品牌。这种事多了就会给人一种错觉,他可能也没接触过捷安特也不了解到底怎么样,他看别人喷也就觉得这牌子不怎么样没准之后还会跟着喷…确实低端车的加工工艺和品控不会像高端车那么严格,而捷安特的低端车保有量还特别大,所以只要有人一不爽开喷就很大几率是捷安特。如果他真的不行那早死了,一个品牌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扩大到让别的品牌难以撼动的规模,多了我就不说了… 这两点问题对于后进来的一些国外品牌就不存在,因为他根本就不卖菜车,不管这品牌有没有至少在中国没有。而这些国外品牌最便宜的整车配置都并不低,相比捷安特的入门车配置来说都算是中端车了,差不多配置的整车也比捷安特贵得多,所以基本国外品牌的低端车也没人买,刚入门的新手也都会因为预算原因买捷安特的入门车。想想被喷的都是些什么牌子,捷安特最多,其次美利达,然后是一些国内牌子,国外品牌就没得喷…国外品牌在这两点上逼格就间接提高很多,没有菜车,低端车少,稀有啊就显得逼格。有些国外品牌也只卖高端车,自然很多人认为只做高端肯定专业,像捷安特那样什么都干的显得不专业。量少曝光率就小,出事的几率也就小,本来就没多少车还都是高端车,他能出什么问题。 其实可以换个角度想想,因为咱们是骑运动自行车的爱好者,捷安特最早卖菜车现在开始卖贵一些的运动自行车所以有人觉得逼格低。但如果这些后进来的国外品牌他们在中国的高端市场稳固之后引进低端车,那你会怎么想?当然我只是这么一说,估计也没人会跟捷安特抢低端市场。只是因为咱们是骑高端车的,如果你放低一下身份,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肯定不会觉得捷安特逼格低,通勤他不会有什么装逼的思想在里面。而在低端市场捷安特的占有率已经如此之高,也可以说明老百姓对他的认可,可以理解成这是一种实力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