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查看: 600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柳松:77天独骑横穿大羌塘无人区

[复制链接]

一级骑士

Rank: 1

积分
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4 20:07: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马上注册

x
杨柳松:77天独骑横穿大羌塘无人区
       羌塘,地球上独有的超级荒原,当我们热衷谈论偏远的阿里和热闹非凡的可可西里时,对这片酷寒的高原依然陌生得不知所措。一个人,推着两百斤的自行车,历时77天,经历了一场我们无法想象的艰苦旅程。这是人类的又一个奇迹,工业文明并未完全束缚我们的血躯。
       藏语“羌塘”,意为北方的空地,狭义指藏北无人区,实则是所有北方未知的土地。大羌塘包含藏北无人区、可可西里无人区、阿尔金无人区、昆仑山无人区,昆仑山无人区,这四个无人区连片在一起,构成了世界上独有的超级无人荒原。由于可可西里的概念被炒热,以至于大家一度用“可可西里”代替了这片广袤的荒原。实际上,可可西里不论行政疆域还是地理疆域只是大羌塘这片荒原的一小部分。
       大羌塘,自由最后追逐之地……




1. 探索生命的禁区
计划二〇〇九年四月份第一次穿越羌塘,路线是相对容易的东羌塘南北纵穿。正欲出门的前几天,发现了一个网帖,丁丁和老苟已经起程,穿越路线和我一样,于是静观其变。打心里,我并不相信他们能成功,网络上的探讨看得太多,付诸现实的寥寥无几,名不副实的更多。正因此,丁丁是我第一个刻意结交的户外朋友,不是惊羡他的体能和经历,而是那种将想法变成记忆的勇气,以及共同的痴迷。
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旅行计划,的确,我不屑南北纵穿了,即便难度最大的中线,设计一条羌塘横穿路线几乎成了我生活的全部。对比前人掂量一番,显然过于浪漫了,这几乎是一次不可能完成的旅行。几番斟酌,保守地设计了一条“W”型路线,直线长度相当于两个纵穿,便是傍依中央山脉,反复斜插,中途寻找一个牧民点,以解决补给问题。没和人讨论可能性,当别人知晓一个毫无骑行经验的人用自行车进入羌塘,可想口水的密度和浓度。生活中很多事皆如此,不宜过度讨论。尤其三事,一是人生伴侣,讨论多了一定娶了别人的老婆。二是事业,讨论多了一定做着别人喜欢的事。三是旅行,讨论多了一定走在别人的路上。
第一次羌塘之旅始于拉萨,独往界山大阪穿越点。路上出了不少笑话,第一次长途骑行,生疏得很,遇同行者,也避免谈论骑行经历。完成西羌塘无人区穿越后,准备继续斜插中央山脉时,因故中断了旅行。哀伤心境难以描述,状态异乎寻常的好,如此放弃心有不甘。随后几个月里,非常煎熬,我必须把羌塘这个情结了了,才有可能继续生活下去。
虽说上次旅行不完美,却有了切身体验,实地感受,彻夜研究着一次性横穿羌塘的可能性。种种现实把我逼到北线,荒原的最腹地,自古没人如此穿越。甚至超过纵穿长度的旅程里,我将被深度寒冷和干旱重重包围。从自力穿越角度来说,这是一次有去无回的旅行。随着研究深入,种种现实更加清晰地浮出水面,最大困惑有三个方面,一是食物补给,在如此长的天数里完全靠自给却无先例,我到底能承受怎样的饥饿状态?二是体能,在海拔五千米的恶劣环境中超负重推行能坚持多久?三是心理状态,孤身荒原中,面对周而复始地困顿何以应对?这也是我最期待探索的,人总是对自身充满了无限好奇。
在第一次旅行基础上,重新设定旅行计划和调配装备,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意义。折腾来去,基本原则有三,一是理论极限值,用计算器反复盘算出的所谓理论极限,包括体能、食物、心理,基础装备等等。二是极简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再简单化!例如去年的两套供电系统中的小电机被废除了,虽然功能强大,结合摩擦发电、风能发电、微型电钻,不过几十元成本改装。三是一物多用,貌似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补充,实际上是生存策略最有效的组合。例如一根钉子,它不仅是一根钉子,它至少可以在三个岗位上发挥光和热,套上药棉,甚至还可以掏耳屎。所有的原则说来道去,只因没法带任何多余的东西。
如果,认为一切都准备好了,需要的就是以最快速度上路。没有什么激情能够恒久,趁热好打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01
2#
发表于 2012-4-25 10:14:07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可是你自己的经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4-25 10:4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级骑士

Rank: 1

积分
32
4#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22:22:59 | 只看该作者
不是我的经历拉,是“中国驴友第一人”杨柳松的经历。最近在看一本书叫《北方的空地》,就是讲的他的驴行经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级骑士

Rank: 1

积分
32
5#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22:24:35 | 只看该作者
2.启程:准备上路
短短四个月后,再次踏上前往拉萨的列车。忧心忡忡,毫无乐趣,压力太大了。下火车,没多久,驮包铆钉断了一个,这个打击很大。驮包是很重要的一个装备,承载着一切所需,千挑万选,而当下小负重就断了,情何以堪。接着就是一堆小悲剧,商量好了如约而来。虽说,以往旅行都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但此次装备上的差错太莫名其妙了。例如那个正负极接反的原装插头,我曾咨询一个深谙电工的朋友,问其概率。他思索一番回答我,“我变性的概率”。心理上的阴霾自不必说,压抑,还是压抑,拉萨的天不再那么一丝不挂的蓝。
貌似一切应付完毕,着手上路,计划骑车到阿里,三月底抵达狮泉河镇,四月初进入穿越点。如去年一样,缓出一个月时间,在路上提升体能。一路上出问题,都是致命的,丢相机,丢GPS,丢背包……第二天,在江孜县最繁华的十字街头,遗失一个满载装备的驮包,再也找不回来。尤其衣物类物品尽失,连条裤衩都没留下。记得,坐在小招待所的走廊上,看着余辉下的江孜城堡,浑身抑制不住地发抖。已到绝路,没法往前,只能重回拉萨整顿装备。有些装备邮购,有些装备借朋友的,因此这次旅行才有了人关注。话说有个朋友得知我遗失装备的事情,电话说,找了个易经大师卜了一卦,说驮包在原地等着我,不信买张车票去看看……话说的匆匆,挂机,深知我会骂人。人,旅行中的最大困扰,过度关心,会让人变得很唯心,丧失对事物的客观判断。
等装备间隙,与友人去林芝赏桃花、泡温泉,以求转运,更享得“十凤一龙浴”的传奇,想必晦气已散。时间四月初了,先被邮政车忽悠,然后匆匆搭车赶往阿里,四人挤坐加座后排,折腾得够呛,把憋屈的双腿伸到窗外还遭司机怒斥。次日深夜抵达阿里地区首府狮泉河镇,卸自行车时发现轮胎快拆杆颠掉了,车子散架,头皮发麻。一时在偏远的阿里无所适从,即便拉萨有零件走邮政快递也得十天不定。小福星多啦再次释放魔法,凭借巧嘴托一司机将快拆杆从拉萨捎来。以为最后一遭,和多啦线上聊天,千恩万谢,同时在线测试新油炉,居然一次未用的新油炉断了喷嘴。翌日四处寻焊接,一连三家皆无铜焊,第四家倒是可以,老板事先说明,“如果焊好给十块,坏了可别怨我。”我应下。只见电光闪烁,不消一分钟喷嘴便彻底毁了。无语。又是多啦,将自用油炉及丁丁睡袋托志鹏捎到阿里。至此,借用的装备包括一个小锅,一个防潮垫,一个油炉,一个睡袋。
情绪很不稳定,天意?两种角度,制造种种障碍不让你去,提前磨砺让你轻松去。哪种天意,在乎自己的选择,而非天意本身。
时间四月十六日了,已没有多少时间再耽搁,找车前往界山达坂也是一番周折,同时购买食物和汽油做最后准备。压缩饼干还是快过期的,虽说过期一点没关系,但长达四年的保质期不免让人怀疑食物质量的异化。且咳嗽一周了,吃了药,不见好转。高原上小病小灾很难痊愈,这点倒有心理准备。
一切都好了,真的没问题了?我不停地逼问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级骑士

Rank: 1

积分
32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22:28:38 | 只看该作者
3.冰雪世界中的温泉(DAY1)
身体状态很糟糕,一路猛咳,车子也随着咳嗽颤抖。去年由于不会骑车,把大腿拉伤,一瘸一拐进入荒原,今年一路咳嗽进入荒原,加之相同的穿越点,恍若一出《雷雨》被重演了两遍。为什么从界山达坂进入荒原?把便捷的青藏线路设为穿越点,自东向西岂不更方便?这要从帕米尔高原说起。如果忽略国家概念,整个高原的边界将一直扩展到周边邻国,帕米尔高原更是其中一部分。它的伟大在于亚洲几条巨大山脉均交汇于此,包含了支撑整个高原的所有山脉。它们盘根交错,不分彼此,形成一个巨大的山结。从山结延伸出的山脉自西向东有兴都库什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喀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界山达坂正好处于山结外缘,是通往高原平台的一个重要入口。可以这么理解,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此行路线是第三极的最高一层台阶,界山大阪就是这地球最高一层台阶的起点,自西往东,地势缓下。
当然,地势缓下并不能助我一路溜到荒原彼端,但自西向东的路线设计却是旅行成功与否的关键。这要从羌塘令人骇颜的冬春大风说起,若逆风,寸步难行,若侧风,垂头丧气,所以只能顺风,顺着猛烈的西风带一路向东。若从青藏线自东向西穿越,料定坚持不了十天就得打道回府,哪怕是钢铁侠,也得被羌塘冬春大风吹成一堆破铜烂铁。
此次,从界山达坂进入羌塘,竟连一个人也没见着。而去年九月时,无人区边缘游牧甚多,第一天扎营便是偎依牧民帐篷,可想此时大风低温天气还不是放牧季节。想念着,友善的牧民,温暖的油茶,渐变而来的孤寂感。第一天,总是很敏感,中途一个小坡居然要拆掉驮包才能推上来,这是个相当严重的挫折。当下硬路,尚且如此,随后漫无边际的荒原如何可行。遇障拆包貌似是最简单的处理方式,实际上这是最后的解决手段。拆包、拎包、推车、装包的过程让人筋疲力尽,不到万不得已是绝不效法的。
十六公里处有几间羊圈,在龙木错东端湖盆高地上。到了此地后再无力推行,心力也是憔悴。决定宿营,好好整理下思绪,何去何从。土屋中央有一扇倒地木门,和去年一模一样地摆放,刹那某个闪念,去年也似想过睡在这扇门上。安顿好后,便去山谷中寻找湿地,去年流虻和多啦经过时发现,而我竟一无所知,所以这次要寻个明白。
湿地中泉泊众多,大如私家泳池,小如千金饭碗,或清高独处,或碧珠相串。其间滋养着大片松软的块状草甸,是牛羊们撒野的乐园。泉水恒温,手指触探,大约10℃左右,所以外面世界一片冰冻,水里却春意盎然,水草游鱼甚欢,一副遗世独立的逍遥自在。这是我在海拔五千二百米高原,唯一所见的独特地貌。湿地的水汇集成几条浅溪流入龙木错,稍行不远便结上厚冰,以致路人错觉,这一片冰封天地毫无生机。其实,早在三十年前,中科院的一支科考队就发现了此温泉,并把抓获的一条泥鳅送到武汉水生所研究。鱼类专家无不哑然,这可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鱼啊!
湿地两侧陡坡上铺缀着一片片锥形雪地,烈风所致,放大看与冰塔林无异。吸引我继续攀登的是山顶一处经幡,那是人类对荒原的信仰。逆风而上,独伫山顶,眺望着荒原深处,才深刻意识到,我将要去的远方是何等荒凉。
晚上,还是回避着整理思绪,何去何从。
一夜狂风,此起彼伏,排山倒海。
[im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