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楼主: 箫风禅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川藏词典——用独特的方式阐述不一样的川藏线(已更新完毕)

  [复制链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91#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6 18: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0-26 18:09 编辑

六十八\背包客▲
   
       隔壁房间一共住了六个人。其中五个都是年轻人,一看就是骑行的学生。另一个人靠门口睡,床头放个大背包,圆柱形,差不多有一米高,背包鼓鼓囊囊的,总有三四十斤重。他显然是个背包客,中等身材,偏瘦,头发稀疏,看面相约五十岁左右的样子,混在一帮学生中间显得格格不入,颇为打眼,当时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晚饭前,我在山庄附近溜达,看见国道靠山坳一侧的草地上,有个人捧着个大海碗在吃面,他吃面的方式主要是吸,用筷子夹起一束,稳稳地递到嘴前,很有耐心地吹气,一直把面条吹凉,然后“嗖——”地一下就吸到嘴里,接着喉结上下快速移动,面就直接从咽喉吞了下去。我没有看见他咀嚼的过程。吸面的声音很响,远远地就能够听见。
       我再一瞧,正是住在我隔壁的那个背包客。强烈的好奇心促使我蹭到他跟前,挨着他坐下。
       他把身子往旁边挪了挪,似乎是要给我腾位置。但在这种地方,礼节性的挪位显然大于腾位置的实际意义。
       他朝我一笑,说吃相难看是啵,饿了。
       他一口的四川话,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大概觉得他吃面发出的声响影响了我。
       我礼节性地回以微笑,问,就吃一碗面?
       挺好的,能饱肚子了。
       听口音,您成都的?
       重庆的。
       我问,上线多长时间了?
        他说,我从雅安开始,已经走了一个月了。
       雅安到教授山庄大约700公里。平均算下来他每天走的路程只有二三十公里。
       哦,您是边走边玩。
       没有。我中途一天都没有休息,一直走过来的。
      “完全靠两条腿?”我问道。这人太特立独行了,一路上我们见到的背包客,基本上都搭顺风车。
      他说,是啊。我不搭车的。有的自驾客见我走得辛苦,主动提出要带我,我都不上。
      完全靠双腿走路的话,住宿就是一个大问题。我就问,那要是走到没有客栈的地方,你住在哪里?
      到村民家借宿,或者睡帐篷。折多山、高尔寺山、剪子弯山,还有海子山,我都是在山上搭帐篷过的夜。他掰着手指头,一座座山数给我听。
      高原地区昼夜温差极大。正午太阳暴晒下气温可以达到30°,到晚上,山垭口的气温会降到0°左右,狂风、暴雨、冰雹、大雪随时可能骤然来袭。何止这些,在那清冷的夜里,在那荒郊野外人踪绝灭的地方,说不定还有豺狼出没呢。想到这些我都不寒而栗。而他是如何独自度过那一个个夜晚的呢?
       “你很厉害,真心让我佩服。可是你一个人在山顶露宿你就不害怕吗,就没有遇到过危险吗?”
       “刚开始的时候害怕,后来经历多了,就习惯了——就说这一路上吧,什么情况都遇到过。在折多山的那个晚上,风雨交加,大风把帐篷吹得左右摇晃,雨水冲进了我的帐篷,没有一块干爽的地方,我在水里坐了一夜,天亮后手脚都僵硬了。好在天放晴了,我把帐篷拆开晾晒,人在一旁昏睡到中午才缓过劲来;在剪子弯山,我醒来时迷迷糊糊地把手往睡袋外面一搭,感觉有个凉嗖嗖的东西,一摸滑溜溜的,原来是一条蛇半夜钻进了我的帐篷,当时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急把手缩回,整个人都躲进睡袋里。这样困了不知多长时间,憋得人难受。可不知道蛇还在不在,又不敢伸出头去看。我想这也不是个法子,就让整个身子在帐篷里滚动,心里想着把那条蛇压死。左右滚了几趟,没感觉到有东西,原来那蛇不知道什么时候又钻出去了。我想,它是晚上因为冷,到我帐篷里来取暖吧。”他叙述时节奏很缓慢,很平稳,就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讲到最后说蛇取暖的时候,他竟咧开嘴笑了起来。
        我不知道他是走路走呆了还是走火入魔了,这种叫人听着都心有余悸的事情他怎么笑得出来?
        “你准备一直这样走到拉萨吗,那得多长时间?”
         “估计还得两个月吧。”
        “看您年龄才刚刚五十岁,应该还没有退休,怎么能有这么长时间的假期呢?”
        他听我这一说,“噗嗤”一下把刚塞进口里的面喷了出来。
         “怎么,我说错了吗?”
         “呵呵,没有,没有。人家都这样说的。”
        “那——你?”
        “我今年39岁。面相老。”见我要道歉,他摆摆手拦住我,“这不怪你。看着老就老么,是我自己的问题,哪能怪别人?你刚才说到假期问题,实话跟你说吧,我觉得工作没意思,是辞了职出来的。”
        据我所知,为了完成自己的夙愿辞职出来行走川藏线的人确实不少,但以青年人居多。他们没有家庭负担,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事业上重新开始的空间也很大。但像眼前这位这样,以39岁“高龄”还不管不顾地辞职,只为一了心愿的人还真是闻所未闻。我想,这也太任性了吧?
        “那你老婆孩子呢,他们支持你吗?”话到嘴边,我本来想把这个问题收回去的,结果忍不住还是问了出来。
        “嘿嘿,我还没有成家呢,哪有什么老婆孩子啊。”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我了解到他毕业于南京大学软件工程系,长期从事软件开发工作,这使他在一次次辞职又一次次就业过程中显得游刃有余。而他对自己的职业没有长远规划,没有普通人所谓的在事业上出人头地、建功立业的想法。准确的说,工作对他来说是饭碗,是谋生的手段,是他在一次又一次长途旅行间隙积攒必要的资金的方式。他觉得工作没意思,可又不得不一次次地在工作与辞职之间交替选择,这对一个崇尚漂泊的人来说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川藏线并不是他徒步的第一次。之前,他还去过青海湖、海南岛,爬过四姑娘山,走过滇藏线。一旦他觉得手头的钱够用了,足以支付他某一次旅游的花费,他就会辞职,毅然决然地踏上旅途。他的理想是要徒步走遍祖国大好河山,等到走不动了,或许会找个女人,安安分分地过日子。
       在与我说话的过程中,他的眼睛始终盯着深幽的山谷,目光沉着而坚毅,只有这个时候,我才能看出他确实还只是一个不满40岁的青年人。
       他说行走在路上的感觉让他懂得了平和、淡泊、感恩与随缘。生活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里,用一种淡泊、随遇而安的心态,随缘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缘于大江大河的波涛汹涌,随缘于山间谷底的涓涓细流,也随缘于陌路朋友的真心指引。这是随缘,也是一种感恩。
       我问,你为了旅行频繁辞职,甚至放弃了家的人伦。你把成家立业四个字都给抛弃了,你认为这是一种随缘吗?
       他淡淡一笑,说随缘不是听天由命,而是一种平和豁达的人生观。不为尘世所羁绊,超然物外,得之不喜,失之不忧,随心而动,则苦乐自知,这难道不是一种随缘?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听了他的话,我心有戚戚焉。我做不到像他那样洒脱、超然,所以从内心里更加尊重他,敬佩他。我想,于他、于我而言,做与不做,都应该是一种随缘吧。能随缘,则锅碗瓢盆皆丝竹,山水风雨尽清音。

180942wh2xywrxkhx27h3x.jpg (196.87 KB, 下载次数: 34)

180942wh2xywrxkhx27h3x.jpg

DSCF2151.JPG (149.83 KB, 下载次数: 25)

DSCF215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9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6 18: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12 13:02 编辑

六十九、挂壁◎

       觉巴山垭口的海拔只有3911米,若论高度,在川藏线一众山岭中实在是排不上名号。然而,就是这样一座海拔高度“平平”的山,在走过川藏线的人们眼里,却以高耸、挺拔、陡峭著称。究其原因,则要归功于山下奔腾不息的澜沧江了。

        澜沧江的江水在这一段呈赭红色,这个颜色大致与觉巴山峡谷山体的颜色相仿,这表明江水对山体的冲刷、侵蚀作用非常强大。确实,澜沧江就像一把威力无穷、锋利无比的巨型长锯,锲而不舍地切割着觉巴山,经过千百年岁月变幻,峰面由平缓而呈直线下切,从而造成山峰与谷底的落差明显,反倒给人山高谷深、壁立千仞的感觉,澜沧江河谷因此也成为横断山区著名险段之一。
       上觉巴山的路,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字,一个是“旋”,一个是“挂”。
        先说“旋”。318国道从澜沧江峡谷底部开始一路盘旋而上,而且一直处于朝向如美镇的那一面。于是,在爬山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可以看见澜沧江,看见如美镇和教授山庄。这种山道的定点旋转在川藏线可谓一景。


对于意志力稍薄弱一点的人来说,如美镇就如同一个摆脱不掉的梦魇,始终纠缠着你,等你费尽千辛万苦爬到山垭口,回头一望,发现如美镇仍是历历在目,静静地躺在山坳里向你抛洒媚眼的时候,你只能够彻底崩溃。

      

    小一休在爬觉巴山的途中卖弄文采,说了一句“觉巴山上千重折”,虽然再没有了下文,但用这句话来描述觉巴山的路,倒是非常恰如其分的。
        对这段路更为生动的描述,其实是一个“挂”字。觉巴山的道路是紧靠山体硬生生地开凿出来的,没有护栏,上依绝壁,下临深渊,远远看去,一层层,一重重,就像挂在岩壁之上。于是,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挂壁”。


       当我们穿行于川藏线的崇山峻岭之间时,常常感叹人类是多么的渺小与微弱。而行走在这蜿蜒曲折的壁挂公路上,我们又不禁感叹人的伟大,深深地被筑路者不屈的信念、坚韧的力量和聪明的智慧所折服。
       路在脚下延伸,路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和希望,路更让我们领略到川藏线的壮美和神奇。

DSCF2190.JPG (76.93 KB, 下载次数: 22)

DSCF219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93#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18: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12 18:48 编辑

七十、磨□

       如上文所言,很多骑友在谈到骑行觉巴山的感受时,都不约而同地用到一个词——“崩溃”。其实,在川藏线上令人崩溃的道路又何止是觉巴山?在这长达2000多公里的漫漫骑途中,每座山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个峡谷都潜藏着危机,它们在向你展示它们最美好、最迷人一面的同时,布下无数让你防不胜防的机关,随时准备暗算你、扑捉你、吞噬你。

       有人说川藏线是神用来测试众生的地方。其实,从来就没有谁打算测试你。骑行川藏线是跟自己的较量,你的对手不是别人,只是你自己。所以,要想不让自己崩溃,唯一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磨”,与天磨,与地磨,与自己磨。


我们团队六个人“磨”的方式各不相同。
       清涟靠文化磨。他会一边骑行一边观景,同时头脑里产生许多奇思妙想,构造出许多锦绣文章。他在心里打腹稿,又在心里一遍遍修改。有时他也会背诵一些诗词,诗词中描写的情、景、境与周围的风光恰到好处的彼此交融。在这个过程中,再陡的坡,再长的路也就不知不觉地被抛在了身后。
       老黄靠信仰磨。他以无比虔诚的朝圣之心行走在路上,他随身携带的音乐盒里总是循环不间断地播放着佛教音乐,这些音乐产生一种特别的意念,让他身上总有一股被鼓动的激情,源源不断地给予他动力。在最艰难的时候,他默念六字真言,他向玛尼堆、向风马旗祈祷。作为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两个人,他有时也会与清涟并列而行,在骑行途中探讨佛与道的真谛。


        老田靠信念磨。他是个对事业、对家庭很有责任感的人,他以这种责任感为动力来推动骑行,他把骑行当作是对意志力的一种考验,所以,在他的心里只有“坚持”两个字,他相信,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坚持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小田靠意志磨。他不去想能不能爬得上坡,也不去想能否骑完一段路,他给自己设定一个阶段性的小目标,这个目标可能是前方的一个弯道,可能是路旁的一个小树,也可能是前面一公里处的里程碑,骑到了,他就胜利了,然后向下一个目标前进。


        小一休靠技巧磨。他总在琢磨怎么骑才能省力,比如转弯处挡位的运用和踩踏频率的配合;比如像小田一样盯着前面不远的地方,一点一点地接近目标。他总结经验并将这种经验与人分享。
       我则靠空无磨。大多数时候,我会放空自己的思绪,什么也不想,以一种近乎混沌的状态骑行。我觉得,磨就是比性子,就是人与路之间耐力的比拼与较量。一般来说,路的性子是极稳极沉静的,而你只有比他更稳更有耐心,才有可能战而胜之。
       对于这个“磨”,清涟也有他独特的见解。他认为,面对高山大坡,不可逞匹夫之勇,不要想着怎么去战胜它,“磨”的实质就是把自己放在“下”的位置,放在柔弱的位置,知其雄,守其雌,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正所谓“弱之能胜强,柔之能胜刚”。这恰符合“道”的精神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94#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18: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23 14:27 编辑

七十一\

       在荣许兵站的仁青罗布家,我们又一次与小圆脸他们的骑行团队邂逅。

      荣许兵站紧靠东达山脚下,站在这里可以看得到东达山的峰顶,在阳光的照耀下,东达山一片青绿。荣许兵站是川藏线上条件最差的兵站,兵站里面不能为旅游者提供住宿。附近藏民看准商机陆续开了一些私人客栈,这些客栈以兵站为中心形成一条街道。街道不长,从一头走到另一头也就百十来米。
当时我已经在小街上来往走了两趟,正无所事事地站在仁青罗布家门口发呆。一辆自行车停在我跟前,骑车人拉下头巾,很亲热地跟我打招呼:“叔,您住在这里?”
       我一看,这不是小圆脸么?我还一直惦记着他在新都桥跟新娘合影的照片,想要一睹为快呢!
       我说,是啊,你们刚到?怎么只有你一个人?
       他说大部队还在后头呢,我先过来安排住宿。
       又问我,叔,这家住宿条件怎么样?多少钱一个人?
       我说,每人35元,包两餐。
      小圆脸就有些犹豫。
       我问,怎么啦?
       小圆脸说,叔,不瞒您说,上次在折多塘包餐我们都觉得被坑了,自打那以后我们一听到包餐就害怕,又贵又吃不好。这段时间我们都没敢吃包餐。
       我说,我刚才看了他家准备的菜,还不错。
       小圆脸听了蛮高兴,一拍自行车座板,说行,既然叔说好那我们也住在这儿了。
       晚餐的时候,我们两支队伍很自然地就坐在了一桌。我环视一周,发现他们原本六个人的队伍只剩下了五个人,没看见那个手臂摔伤的小赵。
       我就问,小赵呢,怎么没看见他?
       小圆脸沉沉地说,叔,他的手伤得重,那天在折多塘就没跟我们上来,直接返回康定坐车回去了。
      我摇摇头表示惋惜。这时我发现小伙子们情绪有些低落,都苦瓜着脸,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我以为是刚才提到小赵惹动了他们的心思,于是又说些聚散随缘,大家往后都要注意安全之类的话。小圆脸他们听得漫不经心的,等我说完,小圆脸扫一眼他的团队,大声说,哥们,要不我们也向叔那样喝点酒?就见那个来自内蒙的叫做阿木尔的小伙子猛地一拍桌子,吼道,好,咱今天喝个痛快!
      他们一人要了一支啤酒,都把杯子斟满,齐齐地站起来。小圆脸望我一眼,说叔,请你们也一起参加吧!我们四个人摸头不知脑的,只是隐隐地感到出了什么事情,一时又不便问,只好跟着站起来——大家碰了杯,一饮而尽,都坐下了。阿木尔没坐,他挺直身板站着,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仰头咕咕干了,把杯子一丢,说,兄弟们,我舍不得离开大家啊!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我见情况不对,问小圆脸,你们这是怎么回事啊?
      小圆脸说,叔,是这样子的。阿木尔昨天在芒康接到家里的电话,说有急事要他赶快回去。阿木尔不想半途而废,今天跟我们骑到这里,刚才又接到电话,还是催他回去。他挺犹豫的。叔,您说他应不应该就这样回去呢?
       我和清涟相互看一眼,都明白了他们当前的处境和阿木尔面临的艰难抉择。换了任何人,此时要在“继续前进”和“中断返回”之间作出选择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我没有直接回答小圆脸的问话,而是转向阿木尔问道,阿木尔,你家里遇到什么急事,电话里没跟你说吗?
       阿木尔说,最急人的就是这啊。我怎么问家里都不说,只是催我回去。
      我心想在电话里不说的事情一定不是小事情,于是对阿木尔说,阿木尔,你的心情我们都能够理解,不过百善孝为先,既然家里三番五次打电话催你回去,一定是有非你到场不可的急事、难事,所以,我觉得你还是应该回去。
小圆脸马上接过我的话茬说,阿木尔,你看叔也这样说呢。
       阿木尔沮丧地攥紧拳头,对着小圆脸挥了几下;小圆脸吐下舌头,也朝他扮了个鬼脸。
      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问小圆脸,你们几个人出来骑川藏线,家里都知道吧?
      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做声。
      怎么,都没跟家里说?
      他们就微微一笑。
      小圆脸说,不敢跟家里讲,怕父母不同意。
      你们说都没说,怎么知道父母不会同意?
      那是肯定的。就算勉强答应了,也会叮嘱这,叮嘱那的,每天会打电话问,烦都烦死了。
       我苦笑。这帮孩子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是可嘉的,可是太自我了,竟然把父母的关心当作包袱,当作负担。他们不知道,越是隐瞒着父母,父母越是会担忧啊。
       后来我有意接触一些骑行的大学生,发现像他们这样瞒着父母出来的不在少数,他们不约而同给出的理由是:怕父母不同意,怕父母担心。


       我跟他们探讨: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个“方”,就是要征得父母的同意,要讲究孝道。
       但他们对“方”的理解显然与我不同。他们说,父母若知道自己骑行川藏线,必定每天提心吊胆,牵肠挂肚,夜不能寐。瞒着他们,不跟他们说,就是为了不使他们担心,这就是孝。
       阿木尔最终还是决定离队回家。他打算从左贡坐车到拉萨,再从拉萨坐飞机到北京转回内蒙。他说,明年他还会来,从左贡开始骑起,要把未完的骑程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9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18: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16 17:47 编辑

七十二\雪线□

       从后半夜开始下起了大雨。早晨起来一看,小圆脸他们头天晒在外面的衣服、鞋子都被淋得透湿。这让他们颇为无奈,天意如此,看来只有穿着湿鞋上路了。
      不是他们偷懒不想半夜起来收衣服。雨下得太突然、太猛烈,等你反应过来要去收衣服的时候,其实收不收已经是一回事了,硬要出去收的话,还白白把身上穿的衣服贴进去淋。索性不管他,还可以避免受冻,也能睡个安稳觉。
好在天一亮雨就停了。雨后的空气湿湿的,甜甜的,显得更加清新。朝东达山望去,昨天还一片翠绿的山峰一夜白了头。原来半夜兵站下的雨在东达山是漫天飞舞的雪花。


       这个发现让我们格外惊喜。在川藏线骑行十多天来雪山是见了不少,可都遥不可及;已经翻过的近十座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山,也没有一座是山上有雪的。这是一件让我们一直感觉到很遗憾的事情。昨夜东达山突如其来的一场夜雪,终于能使我们得偿所愿,有了一次与雪山亲密接触的机会。
       过完早,我们朝着那一片白色峰顶的方向进发。一路上小田和小一休喜形于色,有说有笑,好不快活。


       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 道路两旁的山体可以见到积雪了。先只是薄薄的一层,像轻柔的白纱覆盖在山尖上;越往高处走,积雪越厚,覆盖的范围越大。终于,前面出现了白茫茫的一片,大地上草的青与雪的白形成一道明显的分界线。


       我跟在骑行队伍的后面,用相机定格了他们向雪山挺进的画面。这是我颇为得意的一组照片:山道上,三个顽强而倔强的背影踏车前行,他们前倾的身躯、向一侧稍稍扭曲的腰板、绷直的大腿,都透出一种力的蓬勃和青春的活力;车后架上硕大的驮包,则传导出人在骑途的豪迈,又有一种浪迹天涯的孤寂;雪线就在不远处横亘于大地,他们奋力向雪线冲刺,要穿过那道雪线,融于雪线后那片纯净的雪的世界。


        每次看到这组照片,一首熟悉的曲子就渺渺而来,在耳边回荡。“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曲调婉转悠扬,有一丝淡淡的愁绪萦怀,不绝如缕。这首歌的名字叫做《橄榄树》,作词三毛,谱曲李泰祥,演唱齐豫。这是我的心灵之歌。
        东达山的海拔虽然超过了5000米,但较此前翻过的几座海拔4000米的山骑行难度反倒要小,这是由于荣许兵站的海拔本来就高,相对高程要小一些的缘故。


      

    东达山垭口白雪皑皑,雪积得很厚,几乎没了脚跟;风很大,把表层的雪卷起来,搅得垭口一阵迷蒙,不时有雪粒打在人的脸上生疼。东达山硕大的标示牌下,一个光头大汉赤着上身,在雪地里舞蹈,他把雪涂抹在身上,双腿交替跃起,就如古老部落里的跳神一般(参看词条“裸骑”)。有几个自驾驴友在打雪仗,他们把地上的积雪抓起,使原本平整洁净的雪地如患了红斑狼疮的皮肤,斑斑点点,很是让人痛惜。

DSCF2336.JPG (73.57 KB, 下载次数: 26)

DSCF2336.JPG

DSCF2361.JPG (135.36 KB, 下载次数: 20)

DSCF236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96#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19: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16 18:00 编辑

七十三、虎妈▲

       虎妈的真实姓名不可考,网名叫境随心转,在武汉环湖网被一帮年轻骑友亲热地喊作“随心姐”。“虎妈”是其自称,大抵是由于女儿属虎的缘故吧。不过在我看来,“虎妈”这个称呼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虎”字很能够反映出她骑行时的威猛。“猛”在何处?略举两例,以为说明。
       2014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她于5月1日零点从武汉出发,连续骑行30个小时,长途奔袭360公里,于5月2日早晨6点抵达长沙,同行的两个男子都被她拖垮了,连说女汉子惹不起。对此可以拿来作为对比的一个事例是,我在当年春节期间曾与小一休一起从武汉骑车到岳阳,路程只有武汉到长沙的三分之二,而我们却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


         这件事情当时轰动了武汉环湖网,引来无数人围观,从此传为佳话。哪知就在人们还津津乐道于这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的时候,她又作出一个更加大胆的决定,要带着年方十六岁的女儿骑行川藏线。之所以称其为大胆,是因为在她的计划中,整个团队只是她们母女两人,而且,她女儿完全没有长途骑行经验。
据说,她女儿是受了一个巨大奖励的诱惑答应跟她一起骑行川藏线的。具体是什么奖励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这并不重要,因为我相信,她女儿终有一天会明白,与她妈妈承诺的现实奖励相比,这次骑行经历才是真正的巨大奖励,是她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财富。
       母女俩出发的时间跟我们差不多。她们7月10日从武汉出发,11日中午到的成都。她们的行程安排得很宽松,在成都逛了锦里、宽窄巷子、春熙路,优哉游哉玩了两天才“上线”来。考虑到女儿的体力,每天骑的距离也不长,反正是骑一段累了就休息,再不行就搭车。如此这般弄下来,竟然在左贡与我们偶遇了。
        特别交待一下,之前我们并不认识虎妈。上面讲到的这些,有的是偶遇后听虎妈自己说的,有的是后来在环湖网上看到的。比如,虎妈这个称呼,就来自于她本人在环湖网上发的帖子《虎妈带虎女,骑车去拉萨》。


       偶遇的地点是在左贡的一家小餐馆。老田说那里的烧羊排很好吃,我们就一起去了。
       旁边一桌坐着母女俩。母亲40岁左右,很清秀;女儿看上去跟小一休差不多大,胖嘟嘟的,皮肤黝黑。母女俩一边吃饭一边小声的说话,母亲时不时给女儿夹菜,叮嘱女儿多吃点。
       他们满口的汉腔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清涟一向是我们团的外交官,所以相当主动地跟他们打招呼,哟,是老乡吧?
       母女俩其实早就听出了我们的口音。母亲笑一笑算作默认了,女儿没有任何反应。
       “开车过来的?”清涟继续问。
       “骑车。”母亲回答。
       “妈妈带丫头骑川藏?太了不起!”我们顿时对这母女俩刮目相看,“丫头多大了?”
       “十六岁,初中刚毕业。”
       “哈哈,这才叫无巧不成书。”清涟指着小一休对她们说,“这个小伙子也是初中才毕业呢。”
       小丫头之前一直对大人的对话不理不睬的,连头都没抬一下,这时听到清涟说小一休也是初中毕业,才扭过身子往这边瞧了瞧,目光在小一休身上停顿了一下,弄得小一休很不好意思。
      清涟见小丫头的脸黑黑的,有些怜惜,说,丫头,怎么不注意防晒啊,看把小脸晒的!
      小丫头却不领情,把嘴一撅,气鼓鼓地说,我本来就黑好不好?
      一句话顶得我们尴尬不已,只好嘿嘿地干笑。
       母亲忙陪笑道,这丫头不懂事,你们别怪。
      小丫头还是垮着脸,一副很不高兴的样子。母亲便又给她夹菜,望着她一脸讨好的笑。


      小丫头显然对清涟刚才那句话还耿耿于怀,对妈妈的极力讨好也不买账,把筷子往桌上一搁,说我吃饱了,起身就往外面走去。
      母亲赶紧喊老板结了账,朝我们苦笑一下,疾步跟了出去。
      总之,这次偶遇因为一个小小的意外中断了双方的谈话,但母女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待解之谜,让我们在此后的骑途中特别关注这对母女。
      而小一休也知道了,作为一名男孩子十六岁骑行川藏线并不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情,完全没必要洋洋自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97#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8 19: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先更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9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2: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16 18:05 编辑

七十四、骑行定律□

       左贡到邦达的路程是103公里,两地的海拔差不多,都在4000米上下,中途无需翻山,全天的路程以缓上坡为主。不要以为这种路骑得轻松,相比较而言,我们更喜欢爬大坡翻山。爬大坡乍看起来累,可总有盼头,只要熬到了山垭口,余下就该享受在山道上飞翔的感觉了;缓上坡则不同,它是钝刀子割肉,让人备受煎熬又不知何时是尽头;是温水煮青蛙,在看似温和的条件下杀人于无形。
      

    路上骑行的人不多。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自打过理塘之后,我们再很少见到之前数十人、上百人一大清早同时出发的壮观场面。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我们到邦达后在邦达青年旅舍(背包客之家)住下时,看见一楼专供存放车辆的大院里,已经整整齐齐地停了数百辆单车。这些单车是如何从左贡到邦达的就可想而知了。

      

    离我们住处不远,有一家“山地车装甲后备补给保障营”,名字叫得挺高大上,其实就是一家单车维修店。不过,也不要瞧不起这家店,因为它对骑行川藏线的人来说特别重要。邦达就坐落在业拉山脚下,所有住在邦达的骑友第二天都将面临翻业拉山下七十二拐的考验。所以,大多数骑友都会提前在这家店里把单车保养一下,尤其是刹车,在下七十二拐时万一失灵就可能车毁人亡。从这个意义上讲,邦达的单车维修店无疑是骑友们的一道生命保障线,
       我们去时,不大的店面里聚满了人。在等待调车的功夫,保障营墙上一道公式引起了我的注意。
       骑行速度(V)=功率(P)÷总阻力(F)=﹙毅力+体力—心理负担﹚÷(机械阻力+借口)


       稍加琢磨,觉得这道公式真是太经典了,它形象地将影响骑行的正反两方面因素以物理定律的方式表达出来,一目了然,直观而生动。
在这道骑行定律里,与骑行速度成正比的功率取决于三个因素:毅力、体力及心理负担,其中前两者是正面的,最三个因素是负面的,人在毅力和体力足够强大、心理负担足够小的情况下,功率才能最大;反之,当心理负担大到足以抵消毅力和体力的总和时,功率为零,这也就意味着放弃了骑行。与骑行速度成反比的总阻力取决于两个因素:机械阻力和借口。对于普通骑者来说,机械阻力是恒定的,这里面真正形成阻力的是借口。借口越多则阻力越大,相应地速度越小,终至于归零。
       再深入研究会发现上述五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如心理负担是什么?无非就是对自己毅力和体力的怀疑;借口又有哪些?还是指向毅力和体力。所以,心理负担和借口本就是一回事,是摧毁人意志的利器。
       那么,结论就很清楚了,对于骑行者来说,只要放下包袱,少找借口,义无反顾地踏上骑程,就无往而不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9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2: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16 18:08 编辑

七十五、明信片□

        邦达只是一个行政镇,过去属左贡县管辖,1965年划归八宿县管辖。以一个镇的规模来衡量,邦达应该可以称得上繁华了。镇中心“T”字型的道路分别通往昌都、左贡和八宿,道路交汇处是一个微型广场,广场中央立着一座很高的雕塑:一名藏族男子手执缰绳牵着一匹马,马的前蹄跃起,仰天嘶鸣。由此可见,邦达过去是马帮聚集的地方,这显示了邦达在交通上的重要性。

       事实上确实如此。查阅相关资料可知,邦达在历史上就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现如今318国道和214国道从邦达贯境而过,更使之成为通往左贡、芒康、八宿、昌都、拉萨的必经之地。在邦达境内,还建有世界上海拔最高、跑道最长的邦达机场,架通了内地与昌都的空中桥梁。
       就广义的交通而言,邮政也在其列。邦达镇街上有一个小型邮政所,这是比较出乎我的意料的,因为像邮政所这类邮政机构,一路上我们只在县城看到过。
       我是在街上闲逛的时候偶尔见到这间邮政所的。当时已经接近下午六点钟,邮政所的大门开着,里面有个套间门是锁的。邮政所里空荡荡的,只摆着一张桌子,没有工作人员,大概是已经下班了。桌上放着个蓝色印泥,印泥上有个圆形印章,我好奇地拿起一看,竟然是邮戳。邮戳可是邮局办理邮政业务的凭证啊,我想,这工作人员也太大意了,下班怎么不把邮戳收进去呢?
       这时进来两个小青年,各自手里拿着一大叠明信片,他们径直走到桌前,拿起邮戳就往明信片上盖。我顺眼一瞟,见明信片上已经盖满了邮戳。
       “盖这么多邮戳干什么呢?”我不解地问他们。
       “留个纪念呗,也可以回去送给朋友。”
      我拿起一张明信片细看,发现从雅安开始,依次下来天全、康定、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沿途所经地方一个不拉地都在明信片上盖有邮戳,不禁暗暗佩服他们的聪明与细致。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个法子呢,要是我也准备这样一套明信片,回去作为礼物送给朋友那才真是有意义呢!
      现在再弄显然已经晚了,邮戳不全的明信片意义不大不说,这会儿也没有地方买明信片啊。当时我灵机一动,把随身携带的记事本拿出来,在它的背面端端正正地盖上了一个邮戳。
      也就在这个时候我恍然大悟,邮政所的邮戳没收起来,并非工作人员粗心大意,人家就是专门把邮戳留下来给客人们盖的呢。
      到拉萨后,小一休分别在八廓街和拉萨市邮局精心挑选了两套明信片,把它们寄回了武汉。一部分送给了同学,剩下的用绳子和铁夹挂在了家里客厅的墙上,成为他此行的见证和最美好的回忆。

DSCF2439.JPG (108.05 KB, 下载次数: 35)

DSCF243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20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2: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2 17:50 编辑

七十六、狗□

       大凡骑友们从川藏线回来写游记的时候,都会提到川藏线上的狗。在这些游记里,川藏线上的狗是凶猛的,不讲人情没有素质的,见人就追,追上就咬,由此也产生了许多防狗秘笈。其中最为恐怖的桥段是说有一名骑友因为看风景偏离了国道,结果被一只藏獒盯上,那藏獒猛地一下窜上来,直接就咬住了那位骑友的脖子,可怜骑友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糊里糊涂地命丧黄泉。
       我一直对这个故事将信将疑。藏獒该是多么名贵啊,怎么可能就这样放养让它随处撒欢还伤及到人呢?要是碰到狠人把藏獒拐跑了损失可就大了。可怀疑归怀疑,为安全起见我只能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一路上一直小心翼翼地防范着,还不时把网上流行的防狗秘笈传授给大家。
      在骑友们的笔下,川藏线最有名的当属理塘和邦达的狗。理塘的狗以多著称,所以理塘又被骑友们叫做“狗城”;邦达的狗则以猛闻名,在我的骑行计划书里,就专门强调了“小心邦达的狗”。
       关于理塘的狗多这个问题,由于到理塘的当天失忆,确实没有什么印象。第二天我们骑行在毛垭大草原的时候,倒是遇到过几条狗。起初,我们颇为警惕,因为据说狗都有一定的势力范围,一旦你从它的旁边经过,它就会认为你侵入了它的领地,对你狂吠不止,甚至冲上来作出以命相搏的架势。那天,我们怕自己的目光让狗们产生误会,以为我们真的要侵犯它们,所以一直不敢直视,只是用眼角的余光偷偷的且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它们,以便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但我们很快发现,眼前的狗显然缺乏那种威猛、霸气和护卫领地的责任感,它们瑟瑟地站在路旁,看上去很瘦弱,皮包着骨,严重营养不良,轻摇着尾巴,带着一种祈求甚至是讨好的眼神远远地跟着我们,跟一段路,似乎有些犹豫,停下脚步判断我们会有什么举动,然后很有几分迟疑地接着跟随我们,但始终与我们保持一定的距离。
       当时清涟给出的结论是,这些狗都是野狗,它们在祈求我们的施舍呢。
       在邦达我们也没有见识到狗凶猛的一面,那些溜达在街头的狗基本上看上去还温顺,见到我们各走各的路,互不干扰,有礼有节。这让我们在庆幸之余,多少又有一些遗憾。直到晚上,我们才见识到了邦达的狗的厉害,不过那不是“猛”,而是“闹”。整个夜晚邦达的狗都狂吠不止,一狗引得百狗吠,此起彼伏,就没有间断过。
       后来清涟开玩笑说,理塘的狗是没有组织的野狗,靠乞食为生;邦达的狗是有组织且比较友善的,只是喜欢在晚上聚会。
       以凶猛著称的理塘和邦达的狗尚且不过如此,在其他地方我们更是没有受到狗的侵犯和骚扰。由此可见,网上的传闻很多是靠不住的,不过是口耳相传、人云亦云的产物。还是那句话,要知道河水的深浅只有自己去试,要知道苹果的味道只有自己去尝,而川藏线上的种种,只有自己亲身去体验了,才能知晓其中五味。

130117tz19l4zletittkv0.jpg (139.2 KB, 下载次数: 24)

130117tz19l4zletittkv0.jpg

113747s0dnlql151wl7pfz[1].jpg (89.16 KB, 下载次数: 27)

113747s0dnlql151wl7pfz[1].jpg

115321oubdbs5b5bbg5nbl[1].jpg (76.47 KB, 下载次数: 27)

115321oubdbs5b5bbg5nbl[1].jpg

175045xkqm9do9fmc3k8ck.jpg (182.01 KB, 下载次数: 28)

175045xkqm9do9fmc3k8ck.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