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标题: 探访羌塘秘境,寻踪昆仑古道,14天单车穿越克里雅 [打印本页]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1-1 16:03
标题: 探访羌塘秘境,寻踪昆仑古道,14天单车穿越克里雅
本帖最后由 畅行 于 2019-1-5 10:10 编辑

克里雅古道,西藏日土界山达坂至新疆于田普鲁村。克里雅山口,是克里雅古道上新疆于田和西藏日土的界点,位于昆仑山西段和中段的分界处,海拔5400多米。克里雅山口以南是广袤的藏北羌塘,山口以北是险峻的昆仑山脉。克里雅古道是最艰险的进藏古道,没有之一。

(, 下载次数: 3677)
▲起点界山达坂:畅行

(, 下载次数: 3745)
▲界山达坂~克里雅山口~普鲁村 轨迹图

这次穿越克里雅,是继2018513日刚刚完成骑行阿里大北线的第二阶段,也是继2017年穿越克里雅失败后的又一次穿越,2017967日两次从松西村进入羌塘均失败。当时没有羌塘无人区部分的轨迹参考,只知道大方向朝邦达错骑行,96日进羌塘没找到正路,直接沿龙木错南岸向东推行,推车半天还是在龙木错湖边,感觉无望,最后决定原路返回松西村;7日在当地人的指点下找到了去往克里雅的正路,虽是砂石路,骑行还可以,只是当天下午就遇到大风雪,气温骤降,冻的手脚麻木,无处躲避,无奈在马头湖前几公里的戈壁滩上扎营,第二天继续骑行,经马头湖再顺着河谷骑行,下午在兽形湖前5公里处遇到一个工地帐篷,无人,有锅有米有肉等等齐全,就在这里住宿做饭了,这样,自松西达坂离开G219进入无人区,两天共骑行近百公里。晚饭刚做好,从河对岸开过来一辆皮卡,下来一车人,有羌塘保护区林业检查站的和公安检查站的,沟通了好长时间怎么也不让往前走了,结果是暂扣证件,第二天早上用皮卡车送我们返回松西村,就这样克里雅之行到此夭折。
穿越克里雅一直是我心中向往,也一直在骑行计划之中。相传西藏通往新疆之路有三条古道,三条穿越昆仑山的古道中,克里雅山口这条古道是最漫长、最艰险的一条。从西藏界山达坂穿越藏北羌塘,经新藏交界点克里雅山口,然后再穿越昆仑山无人区,终点为新疆于田普鲁村,全程368公里,这个路线也称为羌塘西线,纵穿羌塘距离最短的一条线路,羌塘东线为西藏双湖至青海茫崖,羌塘中线为西藏改则至新疆且末。
此次穿越羌塘和昆仑山两大无人区,体验各种地貌自然环境,雪山、湖泊、草原、戈壁、火山、盆地、峡谷、河流等,欣赏藏羚羊、野牦牛等多种野生动物,当然还要迎接极端自然天气的挑战和野兽的侵袭,这不是一时的冲动和勇气的展示,这是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理性决定,也是这几年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到了今天:2015年骑行了丝绸之路和新藏线,2016年骑行川藏北线和青藏线,2017年骑行的阿里中线和穿越罗布泊无人区,2018年刚刚又骑行完成了阿里大北线。所以,这次穿越羌塘西线克里雅古道从心理到装备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2018513日我和同伴信马由缰完成阿里大北线骑行到达狮泉河后,14日在狮泉河办理去往新疆的边防证和购买补给,计划15日搭便车奔赴界山达坂,开始这次克里雅穿越。巧的是在狮泉河遇到了信马由缰的亲戚和朋友自驾过来,他们也是去新疆,让我们顺路搭上一程。他们6人,三辆普拉多,带我们俩人和自行车很轻松,晚上在狮泉河还请我们吃饭,感谢。这样从狮泉河到界山达坂的车程问题就轻松解决,约定15日早8点他们的车队到达我俩住宿的藏福假日宾馆,静待第二天启程。
(, 下载次数: 3680)
▲羌塘自然保护区界碑

(, 下载次数: 3664)
▲片石山顶

(, 下载次数: 3625)
▲乌拉英冰湖

(, 下载次数: 3648)
▲翻越阿特塔木达坂:信马由缰

(, 下载次数: 3633)
雪夜营地-阿克苏河边

(, 下载次数: 3627)
▲3号火山口俯瞰乌鲁克库勒

(, 下载次数: 3694)
硫磺达坂峡断崖吊放单车

(, 下载次数: 3760)
▲2017年穿越克里雅,两天到达兽形湖前,穿越失败


作者: 骑上钢琴去旅行    时间: 2019-1-1 16:39
老板,给我抄一份只有肥肉的回锅肉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1-1 17:00
本帖最后由 畅行 于 2019-1-1 17:05 编辑

D12018515日,界山大板(海拔5347米)–1号营地(龙木错北,海拔5170米),里程9公里。
(, 下载次数: 3675)
界山大板–1号营地轨迹图

狮泉河藏福假日宾馆,早晨7点早早起床,在房间吃点东西后,整理行李,他们车队8点之前来到宾馆院子里,两辆自行车装到一辆车上,我和信马由缰每人坐一辆车,其他人一辆车,就这样我们就离开狮泉河出发了。

(, 下载次数: 3622)
藏福假日宾馆

(, 下载次数: 3537)
▲宾馆院内装车

一路有几个检查站要耽误一些时间,有些路段还有限速。在班公湖停车两次,游玩了一会;在多玛乡吃中饭至下午3点;2015年骑行G219时住宿的二层小楼众喜饭店已经拆迁;红土达坂和松西村下车拍了几张照片,松西村路北有新建了一座羌塘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站;松西达坂拍照后下坡,碧蓝的龙木错迎面而来,湖边也多次拍照;途中武警修路,车辆限行大约半个小时;普拉多车队于下午五点多到达界山大板,卸车组装,合影拍照。

(, 下载次数: 3652)
▲班公湖

(, 下载次数: 3621)
▲班公湖的水鸟

(, 下载次数: 3685)
▲车队停留红土大板

(, 下载次数: 3714)
▲三次来阿里,三次到松西村

(, 下载次数: 3717)
▲松西村

(, 下载次数: 3766)
▲车队在松西达坂

(, 下载次数: 3603)
▲松西达坂下去就是漂亮的龙木错

(, 下载次数: 3575)
▲龙木错

下午6点多和信马由缰的亲戚朋友告别,再次表示感谢。我们也就把界山大板作为我们这次穿越羌塘西线克里雅古道的起点,标注海拔5347米,傍晚的山口寒风凛冽,气温降的很低,顿时浑身凉气侵袭,慌忙之中也忘了合影就赶紧蹬车下山了。

(, 下载次数: 3654)
▲起点界山达坂留影-畅行

(, 下载次数: 3681)
▲信马由缰

从界山达坂下行两公里,龙木错北岸离开G219国道,走向荒原,走向藏北羌塘无人区,在广袤的戈壁滩上推车前行。 开始离开公路推车上一个大坡是最累的一段,坡度较大,软沙太厚,推几步就要喘着粗气歇一歇,最担心的是怕被检查站的巡逻车发现。推上一个大坡后相对好些,有时还能骑上一小段。回头望去,G219国道蜿蜒伸向山口,夕阳下界山达坂的碑牌隐约可见。

(, 下载次数: 3595)
▲刚开始进入无人区,在软土上推坡感到无比辛苦,可到后期就适应了。

(, 下载次数: 3678)
▲回望G219和界山达坂

右手边往南不时能从两山缺口看到龙木错碧蓝的湖水,还有龙木错对岸的雪山。今天我们的行进方向是在龙木错北岸向东推车前行。

(, 下载次数: 3540)
▲从山口可以看到雪山脚下的龙木错

(, 下载次数: 3640)
▲推累了就歇会

(, 下载次数: 3583)
▲草原上偶尔看见小块的残留冰雪

推车过程中,远远看到前方有一个很模糊的东西看不清楚,心想是不是个小房子或帐篷,是不是在这里又增加了一个检查站,根据去年穿越罗布泊的体会,在无人区旅行,对前方的不明物体很容易产生错觉,所以本想扎营了,心里不却踏实,决定继续往前推行,要去看个究竟,推了两个缓坡,大体看出来不是房子和帐篷,但还看不很清楚,继续前进,结果到跟前一看是一个较大的石头,看到石头心里的石头落下了。
又往前推了一段,看天色不早,远远望见右前方山沟有一片水,一个小湖,决定到前面小湖旁下行寻找合适扎营的地方,顺着坡斜插过去,也用了好一阵子到达要扎营的山丘下面,两步路户外助手实测海拔5170米。

(, 下载次数: 3730)
▲夕阳已西下

扎营时已经下午8点多了,结果支好帐篷想拍个照片太阳已经落山了,营地扎在一个小山丘的东面,因刮的是西风,这样可以避点风。

(, 下载次数: 3700)
▲小山丘下边扎营,第一天,定为1号营地

(, 下载次数: 3637)
接着拿着锅碗和水杯去西面离营地约200米的地方取水,碗是信马由缰大北线路上捡的铁磁碗,此时水面大部分被冰层覆盖,还好边缘有流水,尝了尝是淡水,这时候温度已经很低了,再加上西风呼啸,带着棉手套灌满水后两手冻的又麻又疼,碗里的水不一会就结了冰。不管怎样,进入羌塘第一天食宿问题有了着落,做好晚饭都夜里10点多了,晚饭以后基本都是煮面条,再配一些肉食品,煮好后,躲在帐篷里享用穿越羌塘西线第一顿晚餐,今天的1号营地也是羌塘第一宿,第一天的心情还是挺兴奋的,不论以后会遇到多少艰险,定是一次难忘的行程,非常期待。
今天时间有点晚,看来明天扎营要提前了。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1-1 22:47
本帖最后由 畅行 于 2019-1-1 23:05 编辑

D22018516日,1号营地(龙木错北,海拔5170米)–2号营地(无名湖西岸,海拔5133米),里程29公里。
(, 下载次数: 3722)
▲龙木错1号营地–无名湖2号营地 轨迹图

龙木错北岸小湖边的1号营地,天气晴。海拔五千多米羌塘的早晨,5月的气温大概有零下10度,帐篷里内外帐之间结了一层白霜,双手裸露很快冻的麻木发僵,我的帐篷是四季雪地帐,防风能力很强,再配上1500g充绒量的鸭绒睡袋,夜里睡的还是挺香的,尽管听到风吹帐篷的声音,丝毫没有感到凉气的入侵。早晨的帐篷,地钉被冻结实了,徒手是拔不动的,幸好带了钢丝钳能顺利拔出。做饭的同时,收拾帐篷,因帐篷夹层还结冰,要等太阳出来晒干,以后几乎每天是这样,每天的早饭主食为糌粑粉,开水冲泡,加些红糖和两个鸡蛋。

(, 下载次数: 3676)
▲小山丘边的1号营地

(, 下载次数: 3642)
▲营地旁边的小湖和昨天下午来时的路线

(, 下载次数: 3677)
▲太阳出来后,把帐篷翻开晾晒

(, 下载次数: 3809)
▲早晨做饭,气罐靠近炉头烤一烤,碗是信马由缰大北线捡的

今天出发时间9:30,从营地开始顺着小山沟是一个约两公里的缓下坡,偶尔能骑上一小段,后来走出山口,碧蓝的龙木错展现在我们右前方的山脚下。

(, 下载次数: 3707)
▲营地出发,方向前方沟口

(, 下载次数: 3707)
走出山间谷地,来到龙木错北岸

上午没风,我们俩一前一后推车,因我有轨迹路线,我在前面掌控前进的方向,信马由缰跟后,一般相距不超过一公里。进入羌塘以来,信马由缰有点咳嗽,应该是想感冒,体能有所下降,感冒药我们都带着呢,到后来连我带的消炎药也都给信马由缰用上了。

(, 下载次数: 3662)
▲龙木错北岸推车

今天前期主要是围着龙木错推车,龙木错是非常漂亮的一个湖,一路拍了不少照片。 开始2公里缓下坡,然后我们一直沿着山边陡坡与湖边缓坡的交际线在同一高度向东推行,龙木错和湖边的雪山一直与我们相伴,旷野里安静的能清楚地听见车轮碾压碎石、枯草和泥沙上的声音。走一段就歇一歇,或喝口水吃点东西,后面的信马由缰也能趁机赶上。

(, 下载次数: 3675)
▲龙木错

(, 下载次数: 3714)
龙木错

(, 下载次数: 3589)
龙木错

(, 下载次数: 3603)
龙木错

(, 下载次数: 3635)
龙木错岸边坡地推车

8公里后,到达龙木错东半部湖北岸,一条大深沟拦住了我们前进的道路,沟里没有水,可是沟的两边是七八米高的陡坎,越往山上去沟越深,反而靠近湖边的那段沟坎较低,于是我们往下寻找能越过大沟的地点,我们下行3公里到湖边。靠近湖边处下到要跨越的沟底,还差点摔车,从沟里上来一个人就不行了,只能两人协作,跟着摩托车走过的车辙印,两人推一车,一口气推上沟坎,然后要休息喘气好一阵子才能推下一辆车,那种胸闷难受的感觉,只有亲自体验过才知道。当两辆车都推到沟对面,欣喜之余,感慨看上去很困难的事,两个人同心协力就变得容易,这种情况后面又遇到了好多次。

(, 下载次数: 3630)
▲要下行到龙木错湖边

(, 下载次数: 3660)
▲看到紧靠湖边的地方相对容易过去

(, 下载次数: 3627)
▲这条沟到湖边已经比较浅了,但自行车还是很难推上去

(, 下载次数: 3651)
▲自行车已到水边,前面一步就是断崖

(, 下载次数: 3676)
▲拦路沟雨季山上流水从这里泄入龙木错

(, 下载次数: 3579)
▲自行车下到拦路沟底部,下来时差点摔车

然后沿湖边推行5公里,零距离感受龙木错的美景。之后离开龙木错,一路上坡向东推行。

(, 下载次数: 3664)
▲龙木错东岸,从这里开始离开龙木错

17点来到一个小山坡,突然发现湖的东南方有一排房子,距离远看不清是否有人,我们此行安全起见尽量少见人,第一检查站,第二牧民,只好继续往坡顶方向推车,远离可能有牧民的地方,这时信马由缰体能下降,他不想再往前走了,好想快点扎营,可这一路都没有水源,我看了下奥维地图,显示前面3公里处有一个湖,我们只好咬牙坚持推车到坡顶,现离开龙木错东岸已10公里,向东南望去,看到一潭碧蓝的水面,此湖虽无名,但此时压抑的心情即刻消失,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没多想,只想快点下到湖边扎营。下行1公里到达无名湖西岸一个洼地,虽是下行,草地都是软沙,骑行还是挺费劲,决定在此扎营。

(, 下载次数: 3674)
▲无名湖西岸2号营地

扎好营后,到东面一百多米的湖边取水,湖边结了很厚的冰,尝了一口这水还真不咸,那就直接取水,不然取冰化水还要多浪费液化气。昨天还想着今天早早扎营,可计划赶不上变化,今天又是摸黑做饭了。

(, 下载次数: 3678)
▲无名湖边取水

(, 下载次数: 3543)
▲无名湖

今天全天基本在推车,骑车很少,只有在明显下坡时,还得是相对平坦和硬点的地面才能骑上几十米。 野生动物藏羚羊藏野驴经常遇到,无奈手机够不那么远。 在阿里大北线我们大多都是逆风,这次克里雅古道穿越这两天都是顺风,强西风,我们推车时有时还要带点刹车,当然是缓下的时候,上坡推车还是挺费劲的。信马由缰更是毅力坚强,感冒在身,体能下降,硬是坚持推车前行到晚上8点,给他点赞。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1-3 15:32
本帖最后由 畅行 于 2019-1-12 08:36 编辑

D32018517日,2号营地(无名湖西岸,海拔5133米)–3号营地(榴弹湖北岸,海拔5063米),里程25公里。
(, 下载次数: 3674)
无名湖2号营地榴弹湖3号营地轨迹图

2号营地,昨夜西风不知刮到啥时候,营地扎在无名湖西岸小山丘半坡的背风面,山丘正好遮挡住南面昨天下午看到的房子的视线。高海拔的早晨特别冷,不想离开睡袋,起床后伸不开手,每天早晨起来都是带棉手套工作,打水、做饭、整理帐篷和各种装备。外帐内外都结了冰霜,太阳升起继续晒,做饭的水是昨晚准备好的,放在了帐篷里面,基本没结冰,最后水袋底部剩一点冰碴倒不出来,还算不错。 一边做饭,一边晾晒帐篷,早饭还是糌粑鸡蛋,以后天天如此,同时灌满水壶开水路上用,各种装备整理好,出发时9:17,开始第三天的行程。

(, 下载次数: 3739)
▲2号营地

(, 下载次数: 3680)
▲2号营地

小山丘山脊上有一道南北方向的铁丝网,向两边延伸不知多远,铁丝网东面有一条南北方向的土路随湖岸延伸,于是我们推车上到山脊,穿过铁丝网,到达湖边土路,开始顺着湖边土路骑行。路的右边就是白里透蓝结冰的湖面,湖对岸是一排矗立的雪山,湛蓝的天空,朝霞映照着金黄色的草地,草地小路上还有两个推车的老头,这景色给我们今天一个好心情。

(, 下载次数: 3665)
▲无名湖边的土路

(, 下载次数: 3612)
▲湖边枯草还没发芽

骑了不到2公里,远远看到前面有几个房子,怕惹事端,离开土路右拐草地推车饶行,在草地里休息时看地图,发现去年的队友也是这样绕行的,草地太软,推车速度慢,休息几次才又回到正路。

(, 下载次数: 3656)
▲无名湖西段

(, 下载次数: 3692)
▲无名湖西段

(, 下载次数: 3760)
▲无名湖西段

拐一个弯看见无名湖的东段,太阳升起,气温升高,湖水变成温馨柔和的浅蓝色,让你感到无名湖的温柔,曲折的湖岸线犹如画师挥洒的线条,那么柔顺,那么飘逸,留给你无尽的遐想。
(, 下载次数: 3639)
▲无名湖东段

11点我们离开无名湖,沿一条土路向北骑行,土路在两山之间大片缓上的草坡上,明显是车辆压出来的土路,推骑约10公里到坡顶,期间在一个长慢坡上前胎烂了,就地补上,不是扎的,是外胎绞烂。这时信马由缰也赶了上来,等我补胎,就地休息。

(, 下载次数: 3592)
▲右边这个山脊在谷歌地图上非常的亮眼,一座孤立的长长的陡峭的山脊。

(, 下载次数: 3740)
▲从上面那条山的左边翻过草坡

之后下坡3公里,几个陡下坡。遇到一块2011年立的日土县禁牧告示牌,这片地方叫苏康珠,禁牧面积为66018万亩,属于东汝乡松西村,10户人家36人拥有这片土地,平均1人有1833万亩的面积,相当于12225 平方公里只有1个人, 以我们山东省的县为例,每个县的平均面积约为1138平方公里,也就是说10个县的面积里还不到一个人,这还是它的一部分,它还没有把能放牧的牧场面积加进来,这样的人口密度只能说是无人区了。

(, 下载次数: 3759)
▲禁牧告示牌

(, 下载次数: 3681)
下坡后进入河滩乱石地,土路车辙印消失,是顺着宽阔的河床推车缓下4公里,河床都是石子、碎石和乱石,雨季被流水冲刷成众多沟沟坎坎。

(, 下载次数: 3684)
▲河床碎石地,还没到雨季,现在没水

最后5公里是向东北榴弹湖方向前进,在湖边相对起伏不大的缓坡上推行,湖边缓坡是大片松软的红土,在这段还找到了适者生存和米老鼠的车辙印,因没仔细看地形,也被轨迹引导着顺着湖西岸向北多走了几公里的弯路,就是走到湖最北边前被东西走向的湖水阻隔,又顺湖岸向西绕行,因不是雨季,我们绕行了1公里多就没水了,去年他们至少要绕行2公里以上。

(, 下载次数: 3713)
▲红土戈壁

(, 下载次数: 3709)
绕到湖的北岸,缓上推了一段, 由于前两天体能透支,今天信马由缰身体又不适,老是咳嗽,他对我说,今天已经走了23公里了,已经完成平均每天20公里的目标,昨天又太累,今天要早点休息。结果我们绕过一片水域后,于下午4点多在榴弹湖北岸山脚下扎营,海拔5063米

(, 下载次数: 3624)
▲榴弹湖3号营地

今天扎营最早,支好帐篷在帐篷里休息了一会,下午6点多到下面浅滩处去取水做饭,取水也费了不少劲,鞋子陷入泥土里弄得面目全非。这时西风也越刮越大了,扎营时西风还很小。做饭只能在帐篷里做了,外面根本点不着火。 今晚又要在风声中入眠了。不过今天的风景很好,无论是无名湖,还是一路雄伟的高山,加上天气晴好,蓝天白云,随手一拍都是一幅画作,心情好,睡的香。


(, 下载次数: 3611)
▲躲在帐篷里也能观景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1-5 21:08
本帖最后由 畅行 于 2019-1-5 21:13 编辑

D42018518日,3号营地(榴弹湖北岸,海拔5063米)–4号营地(海拔5276米),里程24公里。
(, 下载次数: 3688)
榴弹湖3号营地–4号营地轨迹图
榴弹湖北岸3号营地,早晨程序每天基本差不多,9:15出发。天气晴,还是蓝蓝的天空。

(, 下载次数: 3679)
榴弹湖3号营地的早晨

出发开始有车辙印和小便道,顺着小路连推加骑约2公里,后来看轨迹,骑过了,道路方向朝北去了,轨迹方向是朝东拐了,遂离开便道向东面的草坡斜插过去,草坡下面是一个比较宽的浅滩似的干枯的河床,只是雨季才会有水,现在只是低洼处有点湿。这样就多饶了一段距离,穿过河床后在山间谷地宽阔的戈壁滩上推车,推了好长时间,有四五公里。

(, 下载次数: 3646)
一前一后戈壁滩上推车前行

(, 下载次数: 3706)
寂静的藏北大地上,只有我们两个小小的目标在慢慢移动,能清晰地听到单车碾压戈壁的声音。虽然空旷,但没有畏惧,在未知的前方,没有担忧,相信前方定有醉人的风景,感动的故事,深刻的经历。我们只需保持一种在路上的心态,坦然面对,一路向前。前路有风雨更有阳光,相信在路上的记忆是一生最美好的回忆。
戈壁的尽头,轨迹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宽阔的河床,在砂石软土的河道里,很多时候软土推车比较艰难,不计其数的变道,有时推到河岸草地上,发现草地上更加松软,软土层更厚,又返回河道找寻前进的方向。

(, 下载次数: 3665)
推上一个坡地

后来还是跟着轨迹爬上了河道左岸的草坡,山坡一个接一个,一个比一个高,连续翻了几个坡,开始小坡,中间在一个半山坡上艰难行走,更难的是之后连续爬陡坡,变态的坡度,走直线根本无法上去,只能大斜线几步几步的往斜上方推行,感觉今天大部分体力都耗费在推坡上,15公里后居然爬上一个海拔5344米的山顶,孤立的山顶,显然这路线走的不正确,孤立的山顶总是要下去的,和北面山梁之间是一个红土宽谷,谷底还有一片白色的冰雪,远处是凸出地面的不规则的断层地貌。这时轨迹也下山了,这都怨我们经验不足,轨迹是雨季轨迹,我们是照搬硬套了,5月份的季节河谷干涸无水,我们完全可以不用爬这个陡坡,顺着山间谷底推车进入到左边的红土宽谷即可,关键是谷底还有一片冰雪,可以取水,这点在5月份非常重要,因为今天的悲惨结局是没有找到水,连晚饭都没有吃成。

(, 下载次数: 3699)
爬上一个草坡,轨迹又走向更高的山坡

(, 下载次数: 3703)
半山坡推车

(, 下载次数: 3654)
半山坡推车

(, 下载次数: 3638)
(, 下载次数: 3623)
(, 下载次数: 3607)
▲山顶俯拍红土谷底及小块冰雪

(, 下载次数: 3611)
山顶俯拍

(, 下载次数: 3555)
山顶上推车

(, 下载次数: 3618)
▲山顶海拔5344米

知道错误后直接下山到谷底重新回到正确路线。继续翻坡,又翻了两个坡后,看到远处约有10公里处一个小湖边貌似有一个小房子,顿时警觉,也不敢休息停留了,躲也躲不过,直接左转翻山快速绕过。

(, 下载次数: 3653)
远处的小湖,房子已被左边的山丘挡住

下午最后一段也是在河谷里推车,当时离开了轨迹,在中间推,后来感觉土软,又往左向轨迹靠拢,靠拢期间没少费了劲,上坡又强逆风,最后靠到轨迹上,轨迹在一个山坡上延伸,推车更费劲。走这个山坡,又犯同样的错误,不该跟着轨迹上来,应该在河谷径直前进才对,轨迹主要是雨季躲水才走的山坡。

(, 下载次数: 3566)
从河谷中间向左边山坡靠近

(, 下载次数: 3653)
推向山坡的路线

推了一天的车,体能消耗很大,到了下午7::30还是没能找到水源,前面也没看到能找到水源的希望,决定下山到背风处扎营。

(, 下载次数: 3550)
下山后宽谷边的4号营地

(, 下载次数: 3563)
前方山口是我们明天要推车的方向

信马由缰的两瓶水喝完了,我今天有饮料补充,结余了一瓶水,今晚也不煮面了,信马由缰嗓子还不好,我们就每人半杯水,再吃点压缩饼干凑合一顿,明天路上再找到水源吧。
傍晚的高原刮起西风,冷渴饿一起袭来,很无奈,搭好帐篷早早钻进睡袋躲避风寒。
信马由缰光后悔今天早上还把没有用完的水倒掉,大约有1升水,嫌带在车上重,现在特别的后悔,后悔也没用,没有卖后悔药的。说到季节问题,5月份的高原上积雪已经没有,山上的冰雪未能融化,河道无水。此后的每一天,找水带水变成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今天如此狼狈吃不成晚饭,真是一个大的教训,好在代价不高。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1-6 15:43
本帖最后由 畅行 于 2019-1-23 22:39 编辑

D52018519日,4号营地(海拔5276米)–5号营地(海拔5030米,兽形湖北,帮达措西),里程28公里。
(, 下载次数: 3669)
▲4号营地–5号营地 轨迹图
昨夜营地两步路实测海拔5276米,信马由缰测的已超过5300米,是骑行以来至今露宿海拔最高的营地,是此次穿越克里雅行程中第二高营地。

(, 下载次数: 3598)
▲4号营地,海拔5276米

夜里在帐篷里隐约听见外面似风沙落在帐篷顶的声音,夜里的气温有零下10度,不可能下雨,拉开帐篷一看,惊喜,居然下雪了,帐篷边地垫上已存了薄薄的一层雪,意味着什么呢,我们昨天就没找到水源,昨晚就没做饭,想着这一夜飘雪吃水问题就解决了,第二天早上又能吃上热饭了。可是天不作美,雪很快就停了,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地上没存住雪,有少许雪粒根本不能收集,好在帐篷一圈露出的地垫上积聚一点雪,收集了一锅雪,融化后总共没有1斤水。所以今天早晨还是没能做饭,喝了几口水,吃点干粮完事。今天的头等大事就是要找到水,不然会影响今天的行程,更严重的是会给我们造成心里恐慌。

(, 下载次数: 3726)
▲左边的雪山,实际离的很远

整理好装备9点出发,天气晴好,今天一路都是在两边山脉之间的相对平坦的谷地推车,或是石子戈壁,或是软土草地,实际也是一个大的干涸的河床。虽有起伏,总体下坡,时有西风相助。

(, 下载次数: 3692)
▲开阔地上推车

(, 下载次数: 3663)
▲走一段停下拍照休息,也等一下信马由缰

5公里后远远看到左前方几百米有一条白线,期盼着能有冰雪出现,于是左拐上坡向目标冲去,远远跟在我后面的信马由缰看到我改变了前进的路线,还心中诧异,停顿了一会后不情愿地跟在我后面也上来了。走近一看果然是一块面积不大的残留冰雪。当时心里挺激动,确实在这个季节能遇到水太珍贵了。因为一路除了湖泊,很难找到水源,一路没有碰到一条小溪,应该是季节问题。这一小块冰约有十几个平方,冰的厚度也有十几公分,冰的下面没有液态的水,只好把冰敲碎加热融化取水。
停车支起炉灶,烧了三锅水,一锅吃饭用,开水泡糌粑,一锅开水装水杯,第三锅只是把冰化开,未烧开,装在1.5升的饮料瓶里当备用水,总共用时1个小时。吃饭后之后发觉,今天融冰取水消耗的燃气太多,如果今后每天都要化冰烧水,在最后几天里肯定吃不上热饭了。还是希望尽量找到流水最好。

(, 下载次数: 3709)
▲信马由缰也从开阔地的中间位置向我左拐的方向走来,这时间他也看到了冰雪

(, 下载次数: 3647)
▲昨天至今,终于找到水源

然后继续在河滩推车,十多公里后遇到了车辙印,骑行大约五六公里,道路拐进一个山口,前面出现两个岔道,确定不了方向,只好打开手机GPS查看轨迹,结果两个岔道都不是我们前进的方向,轨迹在几百米前就向右拐了,遂调转车头返回,向轨迹靠拢。 就在这时回头望去,信马由缰已不见踪影,立即停车等待,如继续往前走,信马由缰手机没有轨迹,在无人区很容易迷路,况且这里又是拐弯的岔道,后果很严重。
等了好长时间,终于远远看到他的身影,来到一问,他居然中途离开路线弄水去了,说路上他的一瓶备用水在弹力绳下颠掉了,怕晚上再没水还是吃不上饭,看到南面山丘下有白色冰雪,花了半个多小时时间重新取了水。

(, 下载次数: 3610)
▲信马由缰微单拍的

(, 下载次数: 3700)
▲前面遇见几匹野马

(, 下载次数: 3711)
(, 下载次数: 3624)
我们短暂休息,看了一下地图,右前方十多公里就是兽形湖,兽形湖北边是一道东西方向的山梁,山梁下兽形湖边应该有一个林业保护站,当然和我们相隔一山,正好挡住视线,去年就是在兽形湖西南5公里处被劝返的。我们现在位置是在兽形湖西北十多公里的草坡上。右前方几公里处,兽形湖西北方向和兽形湖一山之隔能看见一个无名小湖。

(, 下载次数: 3624)
我们决定继续前行,不再向兽形湖靠近,左拐向东推了一个长长的坡,推到坡顶,远远看到正东方蔚蓝色的咸水湖邦达错,估计有20公里距离。刚上坡不久,在草地上推车,突然眼前一亮,一套完整的藏羚羊角就挡在车前的草地上,捡起一看,挺完整,没有破损,约有60公分长,猜测也许是羚羊之间打斗时碰掉的吧,不想那么多了,先带上再说。

(, 下载次数: 3627)
▲前方车辙印右边一只藏羚羊受到我们的惊扰,在奋蹄奔跑

(, 下载次数: 3584)
▲足有60公分长且完整无损的羚羊角

又越过一个漫坡,正前方在邦达错前面的河谷南岸,看到有一个东西走向的小山丘,天也不早,身体也累了,想着在那里扎营应该最好,推车直奔小山丘方向,后来缓下一段,到达小山丘的北面,山丘东西约有2公里长,顺着山脚继续往前走,几乎快走到了山丘的尽头,终于找到一个中意扎营的地方,这个地方主要是山体向里凹了进去,既挡风,又从东西南三个方向没人能发现我们,当然除了兽形湖林业管理站之外这里也很难碰见人,正南方10公里就是兽形湖边的检查站,除了这个小山丘,南面还有一个更大的山梁相隔。

(, 下载次数: 3734)
▲5号营地,位置:兽形湖北,邦达错西

(, 下载次数: 3619)
(, 下载次数: 3592)
▲距兽形湖约10公里,距邦达错约20公里

营地附近几公里能看到的地方都没有水源,幸好今天提前带了充足的备用水,晚饭就可以好好地煮一锅面条了,在荒原上,能吃上热面,再配上烧鸡或猪蹄膀,还有咸菜,就感觉很大餐了,挺满足。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1-8 13:53
本帖最后由 畅行 于 2019-1-8 14:50 编辑

D62018520日,5号营地(海拔5030米,兽形湖北,帮达措西)–6号营地(海拔5124米,邦达措西北岸),里程33公里。
(, 下载次数: 3658)
▲兽形湖5号营地–邦达错6号营地 轨迹图
兽形湖北的5号营地,东距邦达错20公里,缓下坡草地。南距兽形湖10公里,兽形湖检查站和我们之间有一座不太高的山和大片的开阔地,昨天还一直担心被检查站的人发现。

(, 下载次数: 3602)
▲右边山梁外边就是兽形湖

6:50早早起床,直接整理帐篷装车出发,早晨没开火,开水也没烧,就是想早早离开这片区域,以避免被兽形湖检查站巡逻人员发现,出发时已7:50

(, 下载次数: 3598)
▲沿着河床边草地向东推车

一如既往的晴天,迎着阳光向东推车,踏过草地,越过干涸的河床,然后翻越一个山坡,一个多小时后,荒原上出现一条土路,路的西南方向通向兽形湖,东北方向通往邦达错,这段可以骑上一程了,土路不是一直向前,中间为了绕过夏天积水的沼泽,拐了几个弯。起伏缓下约6公里,停车回看发现信马由缰没有跟上,他应该是在前面翻坡之前往南绕行相对平缓的路段耽误了时间,那就在此停歇等待,顺便拍几张照片。还有一群藏羚羊有几十只,平时他们的生活很安宁,今天我们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警惕,离我很远就开始向荒原里跑,直到它们认为和我保持了安全的距离。在此喝了几口水,吃了点干粮和老煮花生。

(, 下载次数: 3597)
▲邦达错西岸,在此等待信马由缰

(, 下载次数: 3657)
邦达错西岸

(, 下载次数: 3698)
邦达错西岸

10:30信马由缰从后面赶了上来,休息一会后,我们顺着山脚向左拐进山里开始爬坡,11公里翻上一个山顶,在坡顶继续等待信马由缰,这时我不能一人下坡,不然信马由缰会看不到我的影子,找不清前进的正确方向,所以以后每到信马由缰离我比较远后,都会在快要看不见他的时候等他一下,让他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 下载次数: 3695)
(, 下载次数: 3648)
(, 下载次数: 3685)
(, 下载次数: 3596)
信马由缰跟上来后,下坡1公里路边小沟里遇到一小块冰水,这是我们不可错过的水源,正好坡上有一个废弃的羊圈,在这里可以烧水做饭,早饭还没吃呢,正好补上。 烧水做饭储水备用,完毕后离开羊圈起伏上坡。今天主要是围着邦达措骑行,开始远点,下午基本靠近湖边,但也有一两公里,都是起伏路。

(, 下载次数: 3720)
(, 下载次数: 3598)
(, 下载次数: 3617)
(, 下载次数: 3723)
▲路边小沟冰层下有水

(, 下载次数: 3543)
▲水沟右边有一个废弃的牧场

(, 下载次数: 3692)
(, 下载次数: 3615)
(, 下载次数: 3704)
(, 下载次数: 3646)
在邦达错西岸有一段比较难推的坡,主要是软沙,推几步歇一歇。歇息时,回头一看,一辆摩托车从后面赶了过来,正在疑惑当中,摩托车停在了我自行车前面,骑摩托车的摘下头盔,转身和我打招呼,这一转身我看到了他墨绿色制服上的两个字“林业”,心里明白了,这是羌塘林业检查站巡逻人员。他问我要林业通行证,没有通行证就不能穿越羌塘无人区,要返回。我说我们是来旅游的,不破坏羌塘的自然环境和盗猎野生动物,一再和他解释也不放行。本来他们是两人,另一人留在了后面信马由缰哪里守候,说不下来怎么办,还不想退回去,就把自行车扔在原地,手机也忘了拿了,坐上他的摩托车返回下行到信马由缰处,想着大家都在一块说一下。他俩我俩,我们四人,他们俩有一个汉语交流还可以,他们之间藏语交流我俩就听不懂说的啥了,我们交涉了好大一会,无果,还是说让我们回去,他们要用卫星电话和他们的领导联系,我们尽力劝阻,就这样僵持着。后来貌似是小领导的小伙和另一个小伙说了几句藏语,我们也不知说的啥,说后另一小伙骑上摩托车往回走了,骑到一个山坡高点,貌似在打电话,没走的小伙告诉我们让他去要个车子,心想这下完了,要个车子不就是把我俩拉走吗,此时心中已不再抱有希望,我们三人都不说话,沉默中。打电话的小伙一会又骑摩托车回来了,先是他俩藏语交流,不知说的啥,我们俩只是看着,之后他们问我有身份证吗,我说有,说着我把身份证和边防证一起拿出来给他看,信马由缰也拿了出来,他们把我俩的身份证和边防证放在一起,用手机拍了照片,然后说你俩把证件放在胸前,又用手机给我们俩拍照。最后这个小组长对我俩说,你们可以走了。我俩当时还没回过神来,他说,同意你俩可以过去了。这时我们才相信是真的可以让我们过去了,此时非常的惊喜,连连道谢。目送两巡逻人员下坡返回,我们的心情也逐渐踏实下来,对这个结果非常的庆幸和兴奋。之后我们继续我们的推坡之路,因我刚才是做摩托下来的,我还要往前步行走上一阵子才能到达我的自行车那里,来到自行车旁,手机还在车把手机架上安着,心想手机是我这次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装备,可不能弄丢,没有它我们就没法看导航了,因只有我手机下载了离线地图并安装了去克里雅的轨迹

(, 下载次数: 3611)
▲守候信马由缰的林业检查站工作人员

(, 下载次数: 3630)
(, 下载次数: 3666)
(, 下载次数: 3648)
(, 下载次数: 3637)
(, 下载次数: 3609)
(, 下载次数: 3673)
后来途中爬坡时,刚爬上一个小坡,忽然看到前面二百米的土坡上一大块黑,貌似有角,我看到了它,他也看到了我,我停下车子,它立马站了起来,果然是一头健壮高大的野牦牛,互相对峙着,不走也不是办法,信马由缰还没跟上来,我就试探着推着车子往前走了几步,野牦牛看我往前逼近,撒腿就往山坡后面跑去,几分钟我也爬上了山坡,看到牦牛就在不远处,野牦牛回头看我上了山坡,又撒腿往远处跑去,后面留下一道尘烟。由此看来,硕大的野牦牛也是怕人的,并不是传说的野性十足。 无人区里的野生动物,见的最多的就是长着长长的两只角的藏羚羊,外围一般三五只或七八只成群,无人区里边经常见到二三十只成群的藏羚羊。 藏野驴不是太多,还没阿里大北线上的多。

(, 下载次数: 3630)
(, 下载次数: 3638)
(, 下载次数: 3631)
(, 下载次数: 3583)
▲200多米远的土丘上,一头健壮的野牦牛和我对峙着,开始它是卧着休息的。

(, 下载次数: 3644)
下午侧风特别大,有六七级,虽然很累了,在空旷的羌塘大地上也不是随意就能找到合适的地方扎营的。最后推车上坡5公里,到了邦达措西北岸,在流向邦达错的一条深沟里,才找到一处背风的地方扎营。 晚上也没煮面,喝点水吃点东西就行了。


(, 下载次数: 3654)
▲邦达错湖边草地


(, 下载次数: 3650)
▲邦达错6号营地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1-13 15:49

[attach]266834[/attach]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1-13 15:51

(, 下载次数: 3452)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1-13 22:40
本帖最后由 畅行 于 2019-1-15 23:56 编辑

D72018521日,6号营地(海拔5134米,邦达措西北岸)–7号营地(海拔5247米,河床),里程24公里。
(, 下载次数: 278)
▲邦达错6号营地–河道7号营地轨迹图
邦达措西北岸6号营地,早晨7点多起床,每天起床时间相差不多。天气晴,营地可直接看到邦达错湖面和它后面的山脉,湖的南边是一排积雪的山峰。邦达错是克里雅古道上第二个记忆深刻的景观,第一个当然是漂亮的龙木错,只是龙木错贴着湖边走了好长时间,近距离欣赏湖光山色,在邦达错西岸行走一天时间,都是要离湖边几公里路程,最近的地方也有一两公里,观赏的是邦达错的远景,景色各有千秋。

(, 下载次数: 236)
▲邦达错6号营地,雨季山水就顺着这条沟向南流入邦达错

(, 下载次数: 252)
▲邦达错晨晖普照,在沟边草地上晾晒帐篷和地布

9:15出发,开始在两山之间干涸河床爬一个长坡,推车爬了一个半小时,3.5公里到达坡顶,海拔5316米,坡顶宽阔平坦,有一对曾经挂过经幡的木柱,经风吹雨打,立柱上只有残留的线绳和经幡的碎片,应该很长时间没有人来挂经幡了。在坡顶能看到远处的雪峰,回头看能看最后一眼邦达错的湖面。

(, 下载次数: 253)
▲同伴信马由缰拍的登顶时刻

(, 下载次数: 310)
▲坡顶宽阔平坦,信马由缰正在推坡

(, 下载次数: 196)
▲同伴信马由缰拍的,我已在前面骑行,这应该是翻过坡顶了,

(, 下载次数: 280)
▲坡顶,左边山坡立有两根挂经幡的木柱,还能看到经幡碎片。

然后顺着另一条河道下坡缓下3公里,土软也放不快。然后进入狭窄山沟并开始右转,这里的深山峡谷就是雨季流向郭扎错的河道。七八公里处看到前方几百米山沟河道里有一群悠闲漫步的野牦牛,随着我越走越近,后来被它们发现,见有生人,不约而同往山上奔跑,跑到山顶齐刷刷地注视着我们的行动很长时间,一直到看不见我们。这是克里雅第一次遇见成群的野牦牛,荒芜苍茫的天地之间,寂静荒凉的羌塘大地,依然感受到生命的流动。

(, 下载次数: 273)
▲这里就快到谷底了

(, 下载次数: 288)
▲谷底右拐,进入流向郭扎错的峡谷河道,远处可看到雪峰

(, 下载次数: 242)
▲远远看到一群悠闲漫步的野牦牛

(, 下载次数: 241)
▲野牦牛发现我们后向山上奔跑

(, 下载次数: 234)
▲野牦牛爬到山顶,一直注视着我们的动静,直到看不到我们

下了一个小陡坡,来到一个宽大的谷地,发现左手边不到一公里处有残留冰雪,停下车等信马由缰跟上后,我俩带上水袋和瓶子冰雪处走去,想着过去看有没有流水,有流水就装水,没流水就放弃,因为化冰太费气,怕气罐不够用,走到跟前还真有水,把上面的冰砸开,灌了一水袋和一升多的塑料瓶,这样晚上就可以煮面吃了。后来在山坡草地遇到一群藏羚羊,离的稍远,主要是手机够不到,拍的清晰度不够。

(, 下载次数: 275)
▲藏羚羊发现我们后向远处跑去

以后一直是起伏上坡,几次遇到野牦牛,其中有三头离的挺近,正卧着休息,见有人来,也是一起逃到山顶。 后来两次见到野马,一次三匹,一次两匹,都是棕黄色,就是手机焦距短,够不着拍。

(, 下载次数: 211)
▲三头野牦牛一直向山顶爬去

16公里时,有个岔道。感觉左边靠雪山近一点,也有车辙印,看地图也是一道河谷,往里走了两公里多点,又是上坡又是乱石,推车特费劲,看前面山口还有几米宽,感觉路途太艰难,都是河滩松软的石子乱石,再说信马由缰还在后面有一段距离,正在艰难的往上跟。

(, 下载次数: 286)
▲碎石河滩上坡推车

我决定停下车前去查看,徒步顺着山沟往里走了一公里多,越往里走越紧张,两边都是陡峭的高山,峡谷里独行倍感阴森,总担心猛地出现一头熊就麻烦了,因沟底太窄,活动余地很小,又都是乱石挡道,时不时地环顾四周的山坡。经查看河道路况太差,宽的地方有二十米,窄的只有几米,还一直上坡,沟沟坎坎推车应该特别困难。拐了几个弯后一直看不到能走出去的希望,遂原路返回,信马由缰已在我自行车旁等着我了,我把情况说给他听后,我们决定放弃前行,原路返回。
返回是下坡,相对轻松,中途又在小溪灌了一饮料瓶水,这也是克里雅第一次遇见流动的水,不很长时间就回到了岔路口。

(, 下载次数: 264)
▲返回途中,河滩小溪取水备用

从岔路口沿右边的河道前行,说明,我们走的所有河道谷地都是干涸的,没水,季节问题。沿河道半软沙路上推车三四公里后,于下午5:30来到河道转弯的地方扎营,在半坡上可以选择一个背风的地方。今天收工早,扎营做饭时间宽裕,吃完饭还没天黑呢。

(, 下载次数: 302)
▲河道一个拐弯处,山丘的半坡上扎营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1-16 22:59
本帖最后由 畅行 于 2019-1-16 23:09 编辑

D82018522日,7号营地(海拔5257米,河床)片石山(海拔5443米)克里雅山口(海拔5413米)–8号营地(海拔5388米,克里雅山口北1.7km ),里程21公里。
(, 下载次数: 285)
▲河道7号营地–片石山–克里雅山口–8号营地轨迹图
河道7号营地,天气晴,有西风,每天早晨天气寒冷,同伴信马由缰感冒还是不好,咳嗽的不轻,不免有些担心。可他说,感冒已过一周,喉咙已经不痒,只是咳嗽有加重的感觉,说明感冒病毒已经被自身的免疫系统消灭,只是上支气管被细菌感染产生炎症。信马由缰自己带的消炎药已经用完,我把自己带的消炎药阿莫西林拿出来给他吃,我带的阿莫西林正好够他后面一周用的,虽然没能消除炎症,但能控制住咳嗽没再加重。

(, 下载次数: 277)
▲7号营地,晴天的早晨晾晒帐篷

9:22出发,沿河道向东前进,远处的昆仑雪山被河道两边的山坡挡住而看不见。在河床推车2公里,离开主河道,左转进入一条支流河道,从河道西岸横跨到河道东岸,向北推行1公里,然后开始向东北方向爬一个山坡,1公里爬到坡顶, 虽然只有1公里,坡陡土软,特费劲。到达坡顶视线变得开阔,东北方向是乌斯腾塔格山脉,远处海拔6962米的琼木孜塔格雪峰格外醒目。北面低矮连绵的群山挡住了西昆仑山的主山脉,但能看到平缓的雪山顶部。
然后下坡到谷底,还是按轨迹路线接着又翻了一个小坡,翻过山坡是一块很大的开阔地,开阔地没有水,是干旱的戈壁滩,这里就不跟着轨迹走了,轨迹是沿山边向北绕的,当时应该是绕过水区。我们计划径直穿过戈壁滩,对着远处山梁的最低处一直向东北方向前进。看着远方的山一直往前推车,走了好长时间,行程10公里后到达山梁跟前。

(, 下载次数: 235)
▲10 公里长的砂砾开阔地

(, 下载次数: 228)
▲左边隔着山丘能看到西昆仑山的雪峰

(, 下载次数: 245)
▲山丘外面的昆仑雪峰

开始翻山,两公里翻了两道山脊,中午两点多翻过第一座山,海拔5406米。接着下到谷底,继续翻越第二座山–片石山,山顶海拔5443米,山顶有片石堆成的玛尼堆。放眼望去,西昆仑山的雪峰从西南绵延到东北,目力所及,不见其终。巍巍矗立的昆仑山脉,如一道屏障遮挡住远处的世界。在无人涉足的山巅之上,覆盖着绵延数十公里的冰川,仿若一条静卧的巨龙守卫着这片净土上的所有生灵,如此恢弘壮丽的景象,看一眼便深深映在脑海。回忆克里雅那段时光,此情此景便会生动地浮现眼前。14天的古道穿越,从羌塘到昆仑,风光最好的就是片石山——克里雅山口——阿特塔木达坂这一段,冰帽、缓坡冰川、冰舌、冰湖、高山峡谷、河流戈壁等各种景观交替出现,恍如行走在冰雪梦境。
翻山的路有一条脚踩的20厘米宽的羊肠小道,信马由缰说是野牦牛踩的,他说没有人的脚印,只有牛的脚印。

(, 下载次数: 291)
▲两个山脊之间的平地

(, 下载次数: 259)
▲片石山上和西昆仑雪山

(, 下载次数: 282)
▲片石山上观西昆仑山脉

(, 下载次数: 230)
▲片石山上信马由缰身旁的玛尼堆

(, 下载次数: 223)
▲片石山上观西昆仑山脉

(, 下载次数: 243)
▲片石山下的盆地

(, 下载次数: 290)
▲片石山上,顺着小道下到谷底

(, 下载次数: 224)
▲西昆仑山脉雪山

(, 下载次数: 261)
▲片石山下的盆地

翻过片石山后是一片平缓的开阔地,也是半软土,行走在西昆仑山脉和东面乌斯腾塔格山脉之间的谷地里,有时能骑一段,大多还是推车。中间推车穿过一个小山口,左拐一个弯,前面一道昆仑山的雪峰近在眼前,雪山脚下是一片砂砾平缓地带,融化的雪水形成众多溪流,在这里遇见几个小水塘,选择了一个大点的比较清澈的水塘补充了淡水,之后等待信马由缰跟上,并商议确定下步前行方向。

(, 下载次数: 232)
▲前面西昆仑山冰川的冰舌挂在山坡,非常壮观,看着特别近,貌似近在咫尺,实际应有几公里远。

(, 下载次数: 253)
▲克里雅山口前大片的平缓地带,都是碎石覆盖。水塘里的水很清澈,在此备水,晚饭煮面用。

信马由缰赶来,看手机地图,轨迹没有贴近雪山走,靠近雪山可能是要翻一个大的山坡。轨迹偏右斜插前方山丘东面相对平缓的山口,决定按轨迹前进,坡度很缓,戈壁滩也是软的,此时多亏强劲的西南风从后面一直往前推,不然很难推的动车子。也是推了好长时间来到山丘东南侧,一个相对高点,两步路实测海拔5413米,它就是著名的克里雅山口,山口离片石山约7公里,没有明显的关隘或分水岭。这里虽然没有明显的坡度,没有明显的隘口,可这个地方就是西藏和新疆的交界处,还是西昆仑山和中昆仑山的分界点,南北分水岭,克里雅山口南面的融雪雨水流入郭扎错,北面的雪山融雪汇入乌拉英湖成为克里雅河的源头。

(, 下载次数: 245)
▲克里雅山口,两步路实测海拔5413米。没有明显的陡坡和隘口。西藏和新疆的界点。

下午5点钟,在强风刮起的漫天沙尘里翻过五千四百多米的克里雅山口,离开西藏,进入新疆境内,从山丘右边绕过,缓下坡1.7公里走到山丘的北面,这里背风,是扎营的好地方,虽然时间还早,只是下午5::20,考虑到同伴信马由缰感冒咳嗽,体能不足,不能为了赶路把身体拖垮,于是就停了下来,等待信马由缰到来后就地扎营。

(, 下载次数: 255)
▲8号营地:克里雅山口和乌拉英湖之间

时间还早,顺便欣赏一下夕阳下西昆仑雪山的壮美风光,前面不远还能看到克里雅河的源头——乌拉英湖。

(, 下载次数: 216)
▲壮观的西昆仑雪山

今天风很大,特别是下午空气中夹杂着细沙,一直也没停,外面点不着炉子,晚饭就在帐篷里面做了。

(, 下载次数: 248)
▲8号营地:南面1,7公里是克里雅山口,北面不远是克里雅河源头乌拉英湖,西面是西昆仑雪山,东面是乌斯腾塔格山脉。

太阳逐渐西沉,风也慢慢变小,天空转为多云,今天我们终于靠人力走进神话传说里中国最大最高的昆仑山。

(, 下载次数: 207)
▲壮观的西昆仑雪山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1-23 22:22
本帖最后由 畅行 于 2019-1-23 22:27 编辑

D92018523日,8号营地(海拔5388米,克里雅山口)乌拉英冰湖乱石山–9号营地(海拔4953米,克里雅河边),里程41公里。
(, 下载次数: 305)
▲克里雅山口8号营地–克里雅河9号营地 轨迹图

昨晚克里雅山口北1. 7公里的8号营地,两步路实测海拔5388米,实际海拔可能还要高,同伴信马由缰GPS手持机测的营地海拔是5440米,是这次穿越克里雅旅程中海拔最高的露营地,也是历次长途骑行最高营地,上次最高露营地是2017年骑行阿里中线冈底斯山垭口前海拔5253米的营地。昨晚的8号营地也许是这一生中露营最高的宿营地,年老走不动时,在未来的摇椅上那些宿营的日子值得慢慢品味。从界山达坂开始到现在的8天里,露营地的海拔高度都是在5000米以上,从今晚的克里雅河营地开始到终点普鲁村,营地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5000米以下了,只有穿过前面昆仑山间的阿什库勒高原盆地后,再此进入昆仑山后,在硫磺达坂前的宿营地海拔达到了5019米。

(, 下载次数: 317)
▲克里雅山口北1.7公里8号营地,海拔5388米,骑行历史最高海拔露营地。

(, 下载次数: 215)
▲营地旁边的西昆仑雪山,距离特别近,冰舌已流淌到山脚下的开阔地

(, 下载次数: 255)
▲8号营地,往东方向

早晨重复每天的程序,9:15出发。我们今天出发后一直在乌拉英库勒的西北面和西昆仑山脉东南面山前冰川下的流石滩上行进。西昆仑山形成了一连串的雪山冰川,冰川前大片略微倾斜流石滩,由于山势较缓,冰川作用形成以碎石沙砾为主的荒漠。先是在雪山脚下的平坦谷地推车,气温低,地面潮湿的地方已冰冻,推车相对容易,偶尔还能骑上一段,坑坑洼洼就是颠的很。越走离雪山越近,一路拍了很多雪山的照片,多数应该是重复的,回去慢慢删吧。

(, 下载次数: 245)
▲西昆仑山下的流石滩开阔地

(, 下载次数: 241)
▲昆仑山的冰川看着很近,并且看的也很清晰,但一直没有拐过去零距离感受,因为在砂砾滩上推车太累,况且距离也有三五公里。

8公里后遇到一块较大的冰原,它就是乌拉英库勒的下游,走直线直接在冰面上穿行,在上面推车走了约一公里,不能骑,容易摔倒。在大片的冰原上向四周瞭望,远处是西昆仑雪峰和中昆仑乌斯腾塔格雪峰,大大小小冰川的冰舌伸向湖面,四周被冰雪包围,给人洗去凡尘杂念,如入童话冰雪仙境。冰湖流出的水从前面不远处向东流去,我们的行程就此离开克里雅河上游,并且尽量沿着西昆仑雪山下面的平缓地带行进。

(, 下载次数: 234)
西昆仑雪峰下的冰湖——乌拉英

(, 下载次数: 217)
西昆仑雪峰下的冰湖——乌拉英

(, 下载次数: 219)
▲信马由缰小心翼翼在冰面上推车前行

(, 下载次数: 233)
▲乌拉英冰面遇到一条东西方向的断裂带,我们只能向西拐向靠近西昆仑雪山一遍

(, 下载次数: 254)
▲东北方向

(, 下载次数: 222)
▲西北方向

(, 下载次数: 229)
▲西昆仑冰川

(, 下载次数: 225)
▲西昆仑冰川

后面有一段软沙地,软土加碎石沫,推车特别费力,推几步就停一下,还要过雪山流水形成的未冻结实的小溪,累的有点崩溃,但很无奈。

(, 下载次数: 284)
▲这种软沙地推了有六七公里,虐人没商量。

(, 下载次数: 294)
▲西昆仑山融雪流水形成的众多小溪

15公里后开始爬山,满山的乱石,应该是古冰川带来的大石块,同时形成起伏的山梁,完全没有路的痕迹。在杂乱的石块间寻路推车,不小心就会碰伤腿脚。山上的风特别大,又是刺骨的冷,推着车身上还暖和点,不要停,不要迎风,我们这次穿越克里雅,最大的幸运就是大多都是顺风。这都是阿里大北线换来的,大北线上每天都是很强的逆风。
爬坡4公里到达山顶,海拔5471米。把自行车靠在一块大石头旁,一是休息,再者等一下后面的同伴信马由缰。然后看着西边雪峰下的冰川近在咫尺,于是就徒步上缓坡向西走去,看着近在咫尺,实际喘着粗气走了好几百米,爬到顶后并不是想象的能靠近雪山,而是和雪山之间还隔着一个很大很深的山沟。欣赏片刻,因山顶风大,冷气快速侵入,冻的浑身发抖,赶快下来,回到自行车旁,这时信马由缰已赶了上来。
然后下山,在平缓软砂地推车2公里,后继续爬另一个更高的山,还是在乱石间爬山涉水,2公里到达山顶,海拔5528米,这也是今天经过的最高点,这个高度没保持多长时间,下午就快速击穿了5000米的海拔。

(, 下载次数: 300)
▲乱石山梁,推车前行

(, 下载次数: 249)
▲乱石山顶,两步路实测海拔5528米。

(, 下载次数: 308)
▲信马由缰测的乱石山海拔5570米

下午的路是下坡下坡再下坡,下的还陡,下的没有底线。在半软土地上可以骑上一段,脚不用力蹬,车子跑的还特别快,还要用刹车,持续了好长时间。两方面原因,一是下陡坡,二是强顺风。 今天从高点下到低点营地,海拔下降约600米,这样明天我们翻越克里雅最艰难的达坂阿特塔木达坂可有得爬了。没办法,谁叫今天下降那么多呢。 由于地面颠簸,路上罐的三瓶水掉了一瓶,看来这个弹力绳绑东西还是容易丢。

(, 下载次数: 263)
▲到一个标志性的大石头就稍息片刻

路上几次遇到野牦牛,有单独行动的,也有成群的,一般见了人掉头就走。后来我们顺着克里雅河支流河东边的土路骑行,比较轻松,隔岸草地上远远还能看到成群的野牦牛和藏羚羊。

(, 下载次数: 220)
▲紫褐色的西昆仑雪山

(, 下载次数: 254)
▲前面一路下坡,顺着克里雅河的支流东岸,在这种软土地上骑行

(, 下载次数: 377)
▲受到惊扰的野牦牛

河东岸走到尽头后在碎石滩上推车穿过河床,上了一个坡地到达河西岸的草地,面前是一片布满黑色火山石的缓坡台地,这里曾经喷发过火山,远处能看见覆盖着冰层的克里雅河主河道。

(, 下载次数: 237)
▲克里雅河岸的火山石黑石滩

(, 下载次数: 253)
▲在这里又和克里雅河汇合了

(, 下载次数: 261)
▲中西昆仑山之间的谷地,克里雅河穿行而过

(, 下载次数: 252)
▲前方覆盖着冰层的是克里雅河主河道

在进入克里雅河道之前,唯有一头野牦牛特别,我正骑着车,突然看到前面六七十米路中间站着一头野牦牛,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我,我马上停下车子,想着野牦牛能掉头离开,可他一动不动直视着我,我想吼一声让它离开, 刚吼一声,他却怒视着我往前走了一步又停下,就这样和我对峙好几分钟,怎么打开局面呢,都不让步也不是办法,实际上我内心最担心的是他会对着我冲上来,此时我已经把自行车横在身前自卫了,如果真的发生冲突,不知这种自卫能有多大效果。它不让步,我只好退出,我就把自行车一掉头,径直往回走,往回走了十来米停下看它啥反应,几秒钟后他看我退让了,野牦牛也掉头往草地里走了,在不远的草地里还回头观望我骑车通过的过程,这场和牦牛的对峙就算结束了,有惊无险。

(, 下载次数: 302)
▲和我对峙几分钟的野牦牛

(, 下载次数: 311)
▲野牦牛正好挡在前方很近的土路上

然后沿着一条极陡布满乱石的小路沟下到克里雅河岸,河岸边残留着几十公分高的矮墙,土墙中夹杂着风化中的编织袋,白色的碎片在墙面随风飘动,西斜的夕阳在墙的周边投下长长的影子,颓败的土墙在岁月中渐渐消失。在这羌塘深处的昆仑山中,只要能看到人类遗留的印记,都是倍感亲切。

(, 下载次数: 273)
▲下行克里雅河谷的小路

(, 下载次数: 285)
下行克里雅河谷的小路

(, 下载次数: 319)
下行克里雅河谷的小路

(, 下载次数: 325)
下行克里雅河谷的小路

(, 下载次数: 275)
▲克里雅河谷,路边遗留的惨墙

(, 下载次数: 277)
▲克里雅河谷土路及惨墙

(, 下载次数: 277)
▲什么年代的惨墙,无从考证。

克里雅对岸河滩上都是黑色的石头滩,河水在流淌,这些黑石头是火山石,不知火山在哪里。

(, 下载次数: 286)
▲克里雅河的主色调——黑色

(, 下载次数: 291)
▲右后方克里雅河谷峡谷口,远远看到3头野牦牛,它们观望了一会,向峡谷里面走去。

沿着岸边平坦的土路又骑了两公里, 时间已下午七点多,我们在克里雅河谷里一个水源较大的地方停车收工扎营,还是有点风,不太大,也习惯了。 晚饭取水方便,对面克里雅河水淌的哗哗的,河面上也结了厚厚的冰层,夜里的温度特别低。今天的营地首次下穿5000米,河边的草地也染上了嫩绿,预示春天的脚步已踏入克里雅河畔。

(, 下载次数: 304)
▲克里雅河谷

(, 下载次数: 286)
克里雅河谷

(, 下载次数: 280)
克里雅河谷

(, 下载次数: 250)
▲克里雅河边9号营地

(, 下载次数: 258)
▲克里雅河营地边嫩绿的草地

河对岸远处乌斯腾塔格山脉的雪峰,近处冰封的克里雅河,构成一幅静静地画面,安抚着疲惫的心灵,让我们很快的进入梦境。


作者: soohai    时间: 2019-1-24 17:11
等着大哥更新
作者: zjjndm    时间: 2019-1-24 20:51
佩服,英雄!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1-25 00:06
soohai 发表于 2019-1-24 17:11
等着大哥更新

谢谢你的关注!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1-25 12:15
zjjndm 发表于 2019-1-24 20:51
佩服,英雄!

没啥,坚持爱好。谢谢!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1-26 00:45
本帖最后由 畅行 于 2019-1-29 21:46 编辑

D102018524日,9号营地(海拔4953米,克里雅河)阿特塔木达坂(海拔5467米)–10号营地(海拔4910米,阿克苏河),里程22公里。
(, 下载次数: 268)
▲克里雅河9号营地–阿克苏河10号营地 轨迹图

进入羌塘无人区后,宿营地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昨晚克里雅河边宿营地海拔高度4953米,首次下穿5000米,比昨天的高点下降约600米,虽然不是太多,但昨晚睡眠感觉好了许多。昨天的行程创克里雅此次骑行纪录,达到41公里,是穿越克里雅以来走的最远的一天,主要得益于后半程的长下坡,虽没有路,但下坡坡度大,越野骑行没问题,估计半个月的穿越计划有望提前完成,想到这时信心满满,没有什么困难能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

(, 下载次数: 287)
▲克里雅河岸9号营地

克里雅河9号营地,天气晴好,宿营地旁的克里雅河冰面下,能听见哗哗的流水声。早上9:15出发,营地克里雅河谷是一个低点,开始就沿着克里雅河边缓上坡,上到河岸边宽阔的草地上,迎着阳光沿着草地上的小路向东骑行。向南望去,雪峰冰河,绿色的草地,黑色的火山石,在晨光的照射下,显得异常美丽。

(, 下载次数: 284)
▲克里雅河岸9号营地

(, 下载次数: 274)
▲克里雅河边推车

(, 下载次数: 293)
▲上坡离开克里雅河

这时,土道右边,克里雅河北岸,散落的火山石间,有一处人为的惨墙遗迹,一堆散落的石块,下面石块砌成的残存墙体还能清晰可见。对照网上的资料,这是一处千年历史遗迹,它就是吐蕃盛唐时期遗留下来的阿塔木帕夏古堡遗址,遗址历经千年的风霜雪雨,现在是一堆石头半截墙,若干年后,在这荒凉贫瘠的荒原上,可能只剩一地风中凌乱的黑石头。

(, 下载次数: 279)
▲克里雅河岸边,阿塔木帕夏古堡遗址

据载,公元7世纪60-90年代,吐蕃与唐朝在西域进行了多次争夺,当时吐蕃人进入西域几乎总是首先进攻于阗(现和田地区),可以判定克里雅山口道是吐蕃进入塔里木盆地的主要进军之路。资料显示,克里雅古道留存至今的两个历史遗迹,一是于田县普鲁村北面的阿拉叫依古驿站,二是新疆和西藏交界的克里雅山口以北40公里处残存的阿塔木帕夏古堡遗址。所以,今天遇见的这堆石块断墙,是历经一千多年前吐蕃盛唐时期西藏至新疆古道上罕见的一处重要遗迹。

(, 下载次数: 292)
▲克里雅河岸边,阿塔木帕夏古堡遗址

在西藏那些尘封的北方之路里,从后藏翻越地狱般的昆仑山,进入繁华的塔里木绿洲的克里雅古道,就是茫茫昆仑山中最为隐匿的昆仑秘道。另外还有两条古道,桑株古道和克里阳古道。我们可以想象吐蕃之前的土著是如何穿越其中,但在史籍上能感受到吐蕃辉煌时控制过的塔里木盆地,那时的克里雅古道应该是人迹喧嚣的。唐朝中后期,吐蕃两次入侵西域,并统治塔里木盆地百余年,当时走的就是这条通道。阿塔木帕夏古堡据考证就是当年古道上的一个据点。这一带河岸宽阔平缓,海拔低牧场大,能够支撑古堡据点的最低生存需求。后来只是古道废弃,古道上的一切人为痕迹,终会被大自然的风刀霜剑所抹平。

(, 下载次数: 303)
▲我在前面领路,信马由缰随后

10:30我们骑行4.7公里,到达山前的缓坡地带,此时海拔5056米,这段海拔爬升103米。这里是一个三岔路口,左拐是阿特塔木达坂进山入口,直走可以去往新疆民丰、且末等。

(, 下载次数: 274)
▲左转是我们进山的道路

(, 下载次数: 279)
▲右转沿乌斯腾塔格山脉左边的谷地可到达新疆民丰和且末

(, 下载次数: 270)
▲信马由缰也赶了上来

我们推车爬转向左边的岔道,阿特塔木达坂方向,今天进山爬阿特塔木达坂,也不是太冷清,进山门前,左手边一头野牦牛在迎接我们俩,一直伫立行注目礼。推坡推累了,就看看野牦牛,再看看同伴,再看看车子,再看看前方艰难的路。半小时推到山前,抬头望去,土路在红褐色的半山消失在乱石遍布的半山坡,感觉上面无路可走。好希望前进的道路不是从乱石堆的山坡上穿过。心里想着能否把这负重的山地车推上去,实在没有把握。

(, 下载次数: 306)
▲进山前的坡道小路

(, 下载次数: 288)
▲周围红褐色的山体

(, 下载次数: 345)
▲陡坡上小憩,当时看着前方的烂石堆在想路在哪里

(, 下载次数: 310)
▲以为没路可走,还专门走到前面观察情况

爬阿特塔木达坂,意料中是海拔高,有一定的难度,但还是超乎想象,怪不得北京适者生存于出发前提醒我,说我们骑行人,别去搞这种探险。言外之意就是太辛苦,我也想到了难度和辛苦,但没想到这么辛苦。因为穿越克里雅是我的梦想和心愿,再苦再难也要挺过去,所以才有了这次行程。

(, 下载次数: 272)
▲爬到一个小平台,信马由缰还在后面奋力推车通过烂石堆

(, 下载次数: 263)
▲此时此刻,一生难忘

(, 下载次数: 269)
▲红褐色的山坡上休息,远处能看到蜿蜒起伏的昆仑山后面的乌斯腾塔格雪峰

(, 下载次数: 246)
▲信马由缰快要上来了

(, 下载次数: 276)
▲信马由缰也推上小平台

从西藏去往新疆方向,阿特塔木达坂的爬坡路又窄、又烂、变态的陡,窄,就是山间羊肠小道。烂,沟壑纵横,有一段路就不叫路,就是乱石滩,下脚的地方都难找。陡,关键是陡的变态,陡到多少度也说不上来,这样说吧,从爬阿特塔木达坂的进山入口到达坂顶部,里程是2.6公里,比较短,山口海拔户外助手实测5467米,实际海拔爬升411米,每公里海拔爬升158米。

(, 下载次数: 301)
▲这张照片看不出多陡,实际上推车推几步都很费劲

(, 下载次数: 314)
▲信马由缰也是推不动了,停车休息

开始爬坡时,数着步数一次坚持走三四十步,开始坡还是缓点,还没进去山呢就不行了,一次十五步,十步,还都是小步。乱石路上两三步就要歇,不是推车了,就是提着车架立柱往上拉,后面不是重吗。后面的坡越来越陡,看到就害怕,挪几步就刹住车,双刹,还担心刹车坏掉,有时刹不住用身体抗住。累的腿软,累的头晕,右臂后来都没力量了,不行了就弄块压缩饼干吃。不管怎样艰难,还得坚持这个信念不能变,挪一步也是进步,只要向前,就能到达。

(, 下载次数: 260)
▲那天的爬坡堪比登天

(, 下载次数: 258)
▲在弯曲盘旋的红土小道上一步一步的挪动

时间上,开始左转进山门入口是10:20,到达阿特塔木达坂时间是下午3:30,2.6公里爬坡,用时5小时加10分钟。这是什么速度,骑行经历上还没有过。

(, 下载次数: 285)
▲红色山体后面能看到乌斯腾塔格山脉的雪峰

(, 下载次数: 264)
▲到达达坂前最后一次长时间休息

(, 下载次数: 243)
▲休息时欣赏一下有着神话传说的昆仑山

(, 下载次数: 294)
▲最后一次长时间休息地点,当然要推上达坂,推车途中还有好多次的短暂休息。前面直走路线最短,也最陡。车子后面有一条向左拐的相对平缓的路线,绕的稍微远点。信马由缰选择了左转,我选择了直走,爬今天最陡的一段极陡坡到达达坂。

(, 下载次数: 306)
▲我推着重重的自行车,冲击达坂前这个变态的陡坡,中间休息多次,双刹都刹不稳,还要用身体抗住,使出洪荒之力,最终登顶到达达坂。

阿特塔木达坂,也是没有任何标志,零散的几块石头上没有记录一个字。没有标志我们也认真地拍了几张照片,毕竟经过千辛万苦到达山口。
阿特塔木达坂是一个红色的世界,红色山体,红色岩石,把达坂装扮的格外靓丽。东南望去,乌斯腾塔格连绵的雪峰,西北方向昆仑山脉腹地的红褐色群山。再次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下载次数: 226)
▲红褐色的阿特塔木达坂,两步路实测海拔5467米,矫正后应该要超过5500米。达坂上有一块明显的黑色大石块,是达坂上标志性物体。后面东南方背景为蓝天白云下乌斯腾塔格山脉雪峰。

(, 下载次数: 257)
▲一路极少拍人像,今天在这一生难忘的昆仑山之巅阿特塔木达坂上一定要留个纪念。

(, 下载次数: 248)
▲信马由缰也奋力推上阿特塔木达坂

(, 下载次数: 271)
▲63岁的同伴信马由缰,能一路坚持,实属不易,内心佩服。

历史上有探险者用毛驴驮着行李装备,空手徒步穿越,今天我们却是把足有一百斤的山地车和装备靠自己的体力推上万山之祖巍巍昆仑的高山之巅,内心是无比的感动和自豪。这也是一生值得回忆,值得骄傲的一刻。旅行如同我们的人生,终有一天,我们再也走不动,那时就会静静的躺在摇椅上,让走过的路在眼前慢慢的飘过来打发余生。

(, 下载次数: 276)
▲回望冲击昆仑山阿特塔木达坂之路

山口风大,也没多停留,拍照后就赶紧下山,下山也是推车,偶尔骑一段,到处也是乱石,还有软土。前期推车较多,后来骑车较多。
下达板的路比上达坂的路平缓了许多,这边下陡坡也就7公里,后来是起伏缓下,到今天的营地15公里的路程海拔由山口的5467米,下降到4910,海拔下降557米。随着海拔的降低,山沟里慢慢的出现积水和小溪,一些小溪上的冰还没有融化。

(, 下载次数: 251)
▲离开达坂,开始还能骑一段

(, 下载次数: 231)
▲顺着前面的山沟下行

(, 下载次数: 260)
▲路虽不好,下坡还是轻松许多

(, 下载次数: 299)
▲昆仑山峡谷行走,没有休息的环境,刚到一小片开阔地,把自行车靠在手头上歇一歇

(, 下载次数: 277)
▲昆仑山的属性就是雄壮

15公里的路程耗时两个多小时,于下午6:20来到一河谷底部的河岔处,上到一条看起来都像正规的土路上,这应该是上世纪50年代修建新藏公路未完工的路基。看天色有变,风起云涌,于是在阿克苏河岸盆地避风处扎营,刚把帐篷立起,天空就开始飘起雪花,支好帐篷后就大雪纷飞。雪不隔人,我冒着大雪去阿克苏河中取水,河水很充足,冰层下,河岸边,水流湍急,灌一趟水冻得手指又麻又疼。7点前开始下雪,夜里10点多了还在下,不知明天能否往前骑行。

(, 下载次数: 266)
▲阿克苏河谷雪夜营地

这里10点黑天,晚饭在帐篷里做,一忙活就到夜里12点了。


作者: 本我骑行    时间: 2019-1-26 06:08
向望 仰望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1-26 21:07
本我骑行 发表于 2019-1-26 06:08
向望 仰望

加油!!!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1-26 23:17
D112018525日,10号营地(海拔4910米,阿克苏河)脱特拉尕特达坂(海拔4994米)–11号营地(海拔4698米,阿什库勒盆地3号火山),里程26公里。
(, 下载次数: 183)

▲阿克苏河10号营地–阿什库勒盆地3号火山11号营地 轨迹图

(, 下载次数: 176)

▲阿克苏河谷10号营地
阿克苏河10号营地,昨晚下了3个多小时的雪,睡的感觉有点冷。这是翻越克里雅达坂后进入新疆第一天首场大雪,之前在西藏地每天都是晴好天气加顺风,感觉这气候应该颠倒过来才对。 雪下的不小,漫山遍野白雪覆盖,帐篷上也是雪,外帐内外层都是冰,水袋里的水放在帐篷里也结了冰,煮熟的鸡蛋放在帐篷里业冻结实了。
早晨气温很低,万籁俱寂的阿克苏河谷,听不到河水的流动声,一夜的寒冷把河水冻住。我带着锅去河里取水,好在冰层下还有未冻结的河水,虽然带上棉手套,两手还是冻得生疼。还好夜里下完雪马上晴天,烧水做饭的同时,晾晒帐篷和底布。

(, 下载次数: 180)

▲太阳升起,晾晒帐篷

今天出发晚些,10:05出发。上到路基,先来一个小上坡,地上很多雪,只能推着走。后来随着冰雪融化能骑上一段,顺着阿克苏河岸左边的小道前行。

(, 下载次数: 195)

▲推车上到修路大军50年代修筑的路基

(, 下载次数: 182)

▲阿克苏河左岸的土路基

(, 下载次数: 186)

▲阿克苏河左岸小道

3.5公里后道路被河水冲垮,河床与河岸交界处变成流动的溪流,整个河道宽谷被三四十厘米厚的冰雪层覆盖,河边裂缝处可看到慢慢流动的水。因下了一夜的雪,整个河谷和两边的山坡,所望之地,白茫茫一片漫无边际,分不清哪是河水哪是河滩,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此行带的雪镜一直闲着,今天终于派上用场,带上雪镜后眼睛舒服了许多。

(, 下载次数: 172)

▲这是我在前面走过的车印,河边的小路在前面就没有了,我已在前面河面上停车等待信马由缰

(, 下载次数: 175)

▲白茫茫的阿克苏河谷

(, 下载次数: 154)

▲阿克苏河面推车

(, 下载次数: 167)

▲阿克苏冰河上,我在前面引路

车子推到阿克苏河中间冰雪层上,下面是冰,上面是雪,在冰雪层上小心翼翼地推行了约2公里,担心掉到冰窟里,又拐到了河左岸的道路上,就是车印。这会时至中午,地面的雪也化了,跟着车印走更艰难,到处是稀泥,车子能塞泥的地方都塞满了泥,清理了一遍又一遍,推车比上坡都累。当时想着重新返回河道冰层上,因河道冰层断裂带较多,气温升高,融水增加,出现了多个小水道,阻碍了前行的道路。再加上河道滩涂到处都是稀泥,来回折腾一趟后,登山鞋上也粘了厚厚的泥,抬脚感到很沉重。大约又推了一公里稀泥路,终于走出泥潭。从地图上看,冰雪覆盖的河床约有5公里,从我们昨晚的营地下面一点开始的,估计即使不下雪,平时也是冰层覆盖着河床。

(, 下载次数: 184)

▲陷入河滩沼泽

(, 下载次数: 189)

河滩沼泽

(, 下载次数: 181)

▲我正在寻找走出河谷泥沼的出路

泥泞的路段不长,随后宽敞平坦的路基出现。阿克苏河谷较为开阔,河边平坦的草滩上有一间用卵石垒砌的房子,应是当年筑路遗留的窝棚。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房屋已面目全非,仅存的是残缺的墙壁。这里被叫做阿克苏卡子。

(, 下载次数: 187)

▲阿克苏卡子,筑路大军遗留的窝棚惨墙

(, 下载次数: 168)

▲离开阿克苏河谷,沿着宽阔的路基向南行进

再往前骑行1公里左右,路基离开阿克苏河左转向西。爬上一个小坡,上到高一级的台地,路向山脚延伸。远远看到山上的达坂——脱特拉尕特垭达坂,一条黑褐色的带子盘山走向山顶,当时离得远看不清楚,还以为是什么防御工事垛口,走进才看清那时已经修好的路基边缘。下午3点半我们推车到了海拔4994米的脱特拉尕特达坂,此时行程只有13.5公里。

(, 下载次数: 165)

▲远望达坂

(, 下载次数: 185)

▲达坂的便道

(, 下载次数: 189)

▲翻越脱特拉尕特达坂

(, 下载次数: 191)

翻越脱特拉尕特达坂,后面是阿克苏河边的雪山

(, 下载次数: 179)

▲前方山口就是脱特拉尕特达坂,山口旁边还有一条越野车直下山谷的车轮印,太陡,我们走不了。

(, 下载次数: 185)

▲这个画面好想拍,高大挺拔的雪山,有巍巍昆仑的气势。

(, 下载次数: 173)

▲推车到达脱特拉尕特达坂

站在达坂向西看便是阿什库勒盆地,后面是我们刚走过的阿克苏河谷,阿什库勒盆地上空多云,好像弥漫着沙尘,能见度不高,但可以看到乌鲁克库勒湖面,还有乌鲁克库勒北面的3号火山。
(, 下载次数: 190)

▲脱特拉尕特达坂,瞭望乌鲁克库勒和3号火山口

阿什库勒盆地里分布着十四座火山口,由于很少被人类惊扰,至今保持着原始状态。
在达坂拍了几张照片后就下坡了,下坡的盘山路还可以,可以骑,可以放一定的速度,还是挺轻松的。

(, 下载次数: 226)

▲下达坂的路虽然窄,路况还可以

(, 下载次数: 181)

▲回望达坂路

(, 下载次数: 193)

▲俯瞰阿什库勒盆地

放坡过程中,刚拐过一个弯,猛然间看到一只灰黄色的狼在我前方几十米的地方漫步朝我的方向跑来,我惊吓的同时立马停车占住,以为它会进攻我,后来看到狼的状态才知道它也没看见我。这时狼抬头也看见了我,也停住脚步和我对峙了几秒钟,然后掉头就跑了。等我骑车又拐过一个弯,看到狼在远处观望我,看到我跟上来后它又向山上漫步跑去,看来狼也是怕人的。 继续放坡,与狼告别后,进入新疆第一次遇见一群近20匹野驴,也看不很清楚,距离一公里左右,也好像是野马。其实翻越阿特塔木达坂后,就很少见到野生动物了。
我们从阿克苏河谷开始就能在宽阔的路基上骑行,一直到今天爬上脱特拉尕特达坂,随后进入阿什库勒盆地,都是托当时新藏公路建设者的福。1951年为了进军新藏,新疆军区会同南疆军区开始从于田境内沿克里雅古道修筑新藏公路,由于施工环境过于恶劣,加上阿什火山在5月27日喷发,只好放弃已经修到阿克苏河谷的路基,后来才改到现在的G219国道路线上。不过现在的G219国道穿过阿克赛钦盆地,而阿克赛钦盆地又是中印西段的争议地区,一旦发生冲突,219国道就可能中断,这两年正在勘测穿过黑石北湖的第二条新藏公路。
放坡结束,骑出山区,出现开阔地,异常的敞亮,这就是昆仑山阿什库勒高原盆地,在这个盆地据说有14个火山组成的火山群,看地图左手边马上就要到第一个火山了,看着定位,我们顺着人家的汽车轮印左拐往火山口方向推行,推车到火山口也挺累,主要是土质软,两公里后,到达乌鲁克火山,也称3号火山。

(, 下载次数: 172)
▲阿什库勒盆地的主路基

(, 下载次数: 193)
▲乌鲁克库勒火山——3号火山

到达火山脚下后,信马由缰没往火山口上爬,直接去离火山1公里的乌鲁克库勒湖边了,我自己顺着火山口的山坡之字弯歇了几歇爬到山顶,一览火山口景象,近距离接触几乎没有被人为干扰过的火山群和被火山熔岩阻隔形成的堰塞湖。在火山和湖泊之间,感受一下这里曾经火焰翻飞,熔岩流遍大地的壮观景象。

(, 下载次数: 188)
▲火山口的黑色火山石

(, 下载次数: 160)
▲火山口南面1公里就是乌鲁克库勒

火山口呈北高南低,中心部分基本平坦,黑褐色的火山石堆积山口。围着火山口转了一圈,不仅观看火山口景观,还能居高临下环顾整个阿什库勒盆地,茫茫戈壁汽车碾压的车轮印清晰可见,特别是俯视火山口南面1公里的乌鲁克库勒湖,在山顶俯拍湖面是绝好位置。向西望去,10公里远的1号火山锥矗立在阿什库勒湖南面。

(, 下载次数: 177)
▲火山口北高南低,火山岩浆应该是从南边溢出

(, 下载次数: 171)
▲火山口俯瞰宽阔的阿什库勒盆地

(, 下载次数: 172)
▲火山口中心底部较平坦,靠近乌鲁克库勒的南边最低

(, 下载次数: 186)
▲火山口上面俯瞰乌鲁克库勒全景

(, 下载次数: 169)
▲火山口山脊布满岩浆喷发形成的黑色岩石

环山口一周,轨迹记录也化了一个圆圆的一个圈,圆满。然后慢慢下山,可能是求快,在山坡还是滑倒了两次,还好没有造成后果。

(, 下载次数: 173)
▲在火山口行走的轨迹,下山后去湖边打水。

(, 下载次数: 185)
▲远望阿什库勒旁的1号火山

(, 下载次数: 176)
▲西北方向的2号火山

(, 下载次数: 172)
▲乌鲁克库勒湖边仰望3号火山,坡地上岩浆形成的黑石滩

回到车子旁,坐在火山石上歇一歇,信马由缰也从湖边慢慢回来的路上。 他从湖边回来说,一是湖水稍微微咸可以吃,因要备两天的水,因偷懒在阿克苏河没提前准备,只能在这里准备了。二是时间已6:30,打水往返2公里,回来就7:30了,在哪里扎营。最后我们商定打水回来就地扎营。今天晚饭再煮一次面,明天为了节约用水,晚饭就简单了,喝水吃干粮。

(, 下载次数: 180)
▲阿什库勒盆地3号火山11号营地

(, 下载次数: 182)
▲火山旁的乌鲁克库勒

(, 下载次数: 186)
▲乌鲁克库勒湖面的水鸭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1-27 20:35
本帖最后由 畅行 于 2019-1-27 20:39 编辑

D122018526日,11号营地(海拔4698米,3号火山口乌鲁克库勒湖边)阿什库勒盆地–12号营地(海拔5022米,硫磺达坂下),里程30公里。
(, 下载次数: 192)
▲3号火山11号营地–阿什库勒盆地硫磺达坂12号营地 轨迹图
阿什库勒11号营地,3号火山脚下,乌鲁克库勒湖边,早晨起来除了冷,天空不通透,湖面笼罩着浓浓的雾气,几公里外的山头就看不清楚了。

(, 下载次数: 158)
▲3号火山脚下11号营地

昨天下午我们从湖边每人准备了一水袋的备用水,水量是5升,计划今天和明天就靠从乌鲁克库勒取的这些淡咸水了。
早饭后9:38出发,今天主要是穿越阿什库勒盆地,从3号火山向北顺着越野车压出的道路骑车2公里拐上主路。

(, 下载次数: 170)
▲沿车压的道路向主路行进,背景是3号火山

主路宽阔平坦,路基构建在起伏的火山熔岩台地上,黑色火山岩石风化形成黑色砂砾,铺在路基上形成灰黑色的路面,远远望去,形似一条黑色的柏油路。心情愉快的骑过随沙丘起伏的11公里路程,还不错,很多坡能冲上去。

(, 下载次数: 181)
▲遍地黑色的火山岩石

然后进入漫长的缓上坡路,上坡时间不长,也就是骑了有2公里,在阿什库勒湖北面的起伏路上正慢悠悠骑行时,远远看到前方有车辆向这边驶来,想着是不是新疆地质队的工作车啊,车辆越来越近,有四辆车,其中第二辆还是警车,心想这不是地质队的车,应该是行政部门公务车,正在寻思这事,四辆车到了跟前,头车白色越野,第二辆是警车,最后一辆墨绿色的防爆车。我首先靠边停下,随着头车也停了下来,下来一工作人员,给打招呼,问从哪里过来等等,我说你们是公务吧,这个人马上示意让我到头车跟前去,我明白车里肯定坐着领导要问话,我看了一下车牌号是新A,知道车里的领导级别还挺高,起码是自治区乌市来的领导,我到车跟前问声好,副驾驶上的领导问我,你们是做啥的,我说我们是旅游,这时信马由缰还没跟上来,还在后面往前骑。领导说有身份证吗,我把身份证和边防证一同交给了他,他仔细看着,问这问那,问完后安排一工作人员给我们的证件拍照,这时信马由缰也赶了过来,又给我们俩拍了照,领导说再记个手机号码,明天问一下他们到哪里了。领导问归问,该拍的拍,该记的记。但领导还是满关心的,当时几个车下来一二十人,都挺好奇,有几个单反对着我们拍照,有的询问情况,可我们不敢拍啊,高层政府领导,还有防爆车,有工作人员告诉我说这是河长制巡河检查工作,还给我介绍了普鲁村的干部和普鲁村的警察,和被介绍的这两人握手示意,。临走前,车队领导一行送我们4瓶矿泉水,4个馕,4块熟羊肉,一盒葡萄糖注射液,并和我们合影一张。这是领导们的关心,感谢领导一行。

(, 下载次数: 164)
▲新疆乌市领导河长制巡河检查工作,在昆仑山无人区有很多河流湖泊

告别车队后我们又骑了有2公里,沙丘起伏路结束,然后是相对平坦的戈壁滩上一直缓上坡推车,偶尔有少量骑行,后来刮起了大风,侧风转逆风,又是阴天,戴上棉手套,冷风吹的脑门疼。后来看海拔都是下坡了,在强逆风下还是推不动车子。在强逆风中推车,路基会不时地被发源于盆地北侧山脉季节性河流的干枯河道所截断,像这样的河道过了好多个,没数,大约有近十个。河道很宽,路基与河道高差会有七八米,下去容易上来难,从沟底推车要上非常陡的坡,我勉强推几步双手刹车歇一歇还能勉强上去,后来信马由缰说其中一个陡坡他没有推上去,只得卸驮包分别往上搬。这些河道都是雪山融水和雨季雨水从山里流水冲刷的沟,我们现在是沟底干涸没水,如果雨季经过,应该要遇到很多河水,给穿越带来很多困难。

(, 下载次数: 160)
▲从北面昆仑山脚下延伸过来的季节性河道。

从我们昨晚扎营的火山口,有28公里开阔的戈壁荒漠地区,途中水源缺乏,要提前在阿克苏河备足淡水,途中的两个湖都是咸水,连续喝咸水肚子会承受不住。目前已拐进山里,还没有流动淡水,只有少量积雪可以化水,但要燃料充足。
今天从阿什盆地乌鲁克库勒3号火山一路走来,一路荒漠戈壁,干旱贫瘠,没有见到野生动物出现。南面能看到阿什库勒和湖边的1号火山锥,北面能看到2号火山,2号火山好形状像不是太标准了,火山口南面开了一个大大的口子,应该是岩浆流出形成的。

(, 下载次数: 181)
▲阿什库勒

(, 下载次数: 179)
▲阿什库勒湖边的1号火山

(, 下载次数: 172)
▲北面和1号火山相距10公里的2号火山

由于今天下午风大太冷,冻的手僵,天空昏沉沉的,强劲的西北风吹的无法骑行,只能推着走,走几十米就要休息一下,我们坚持推行穿过盆地。

(, 下载次数: 167)
▲冷风中推车前行,终于看到前面进山的地方

(, 下载次数: 189)
▲进山入口的路基

行程28公里后右拐进入山里,进山两公里在一背风处扎营住宿。今天的晚餐不用煮饭了,就是羊肉和馕了。今天由于风大天冷,一路很少拍照。进到山里就想着早早扎营躲进帐篷,钻进睡袋躲避风寒。

(, 下载次数: 186)
▲硫磺达坂下12号营地

(, 下载次数: 182)
▲这里是一个山间谷地的岔口,明天从这里开始就直接爬硫磺达坂了。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1-27 23:46
本帖最后由 畅行 于 2019-1-30 16:07 编辑

D132018527日,12号营地(海拔5022米,硫磺达坂前)硫磺达坂(海拔5094米)峡谷深沟–13号营地(海拔4155米,普鲁河),里程12公里。今天海拔下降867米。
(, 下载次数: 171)
▲12号营地–硫磺达坂–峡谷深沟–苏巴什–普鲁河13号营地 轨迹图
硫磺达坂12号营地,早晨还是按时起床,早饭继续糌粑,因我们的营地在山坡南面,早晨的光线被山坡遮挡,为了别太耽误时间,我们把帐篷搬到南面宽敞的平地去晾晒,一边做饭,一边晾晒帐篷。因气温低,帐篷上结有冰霜,晾晒帐篷是我们每天早晨必走的程序。出发时9:50

(, 下载次数: 174)
▲太阳已经升起,我们的营地还没有阳光。

(, 下载次数: 172)
▲把帐篷挪到阳光照射到的地方晾晒

今天开始就推车爬坡,向硫磺达坂冲击,不少地方还挺陡,我们俩一前一后,其中一个坡信马由缰还真差点没上来,不过和阿特塔木达坂相比是容易多了,推车2公里后到达硫磺达坂,硫磺达坂是一个较长的平台,两步路实测海拔5094米。这一达坂的名字也许和火山喷发有着某种程度上的联系,据说是当年部队在这里测绘时,硫磺的气味很重,故起名硫磺达坂。

(, 下载次数: 181)
▲翻越硫磺达坂

(, 下载次数: 171)
▲翻越硫磺达坂

(, 下载次数: 170)
▲翻越硫磺达坂

(, 下载次数: 169)
▲翻越硫磺达坂

(, 下载次数: 173)
▲硫磺达坂:我在前方硫磺达坂砂砾路上推车,信马由缰用微单拍下硫磺达坂和远方的昆仑雪山。

从硫磺达坂下坡1公里,来到一个沟口突然没路了,汽车的轮印凌乱的爬向了山坡,没看到正路。这个地方应该有两个方向可选择,一是走峡谷深沟捷径速降,二是右转翻坡绕过深沟走普鲁河的源头苏巴什–1951年筑路大军指挥部遗址。由于我们是单车重装,推坡没有优势,所以我们选择了前者峡谷深沟,虽然峡谷地势险峻,但是走沟底是一路陡下坡,只是沟底乱石密布,行走艰难,用时较长。

(, 下载次数: 187)
▲从这里就开始下沟了

深山峡谷,两边是陡峭的高山,中间是一条狭窄的山沟,雨季是河,现在干涸,乱石遍布,往前走还是下陡坡,单车怎么在山洪冲刷过的沟沟坎坎乱石堆上从高往下走,有多艰难,有多辛苦,没法形容,只有走过才能感受,当然这是自找的,明知艰险还想方设法穿越这条线,这就是战胜艰难险阻的动力所在。

(, 下载次数: 190)
▲开始还是好走点

(, 下载次数: 170)
▲后来就越来越艰险困难

(, 下载次数: 190)
▲我总是在前面开路,信马由缰在后面寻迹前行

(, 下载次数: 185)
▲前面是一个下台阶的地方,就是这个沟特别的陡,因在狭窄的乱石上推重车寻路,沟越陡越难走,没有下脚的地方,很多时候脚是站不稳的,所以,每走一步都是小心翼翼。

在硫磺达坂下面的高山峡谷沟底乱石上推车6公里,西南至东北方向,由于坡陡石头多我们俩不知摔了多少脚,信马由缰说像在石头上玩杂技,我说更像石尖上的单车舞蹈。

(, 下载次数: 202)
▲这一段还是相对平坦

基本都在沟底走,有时也搬到勾边上走,最惊险的是在沟底艰难推车1公里多时,前面突然走不通,遇一断崖,断崖足有五米高。当时第一想法就是绕道,怎么饶,左边的山又高又陡,只能右边,右边虽然也是高山,但底部还是有些坡度,想着能把车子和行李一件一件的背到半山腰看能否跑过去,再说刚才也看到右边半山腰有一个小道。于是把各种行李从自行车上卸下,信马由缰还说自行车他搬不上去,要我给他帮忙才行。我第一个就是扛单车,刚往上走了十来步,感觉坡度太陡,山太高,太费劲,但也不一定能把东西弄上去。我这时又有了想法,给信马由缰说,东西暂时先别往上搬,我先空手爬上去观察一下情况再说。开始我以为爬到半山腰很容易,实际上很难,真正往上爬时,才知道大山的坡度有多陡,开始双脚往上走,后来四肢都用上还想往下滑。费尽体力终于爬到半山腰上的小路,小路上也有往年推过的单车印,顺着单车印往北走了一段,结果单车印也走到了我们走的这条深沟。意思是说,如果我们俩费力把车子行李一件一件搬到半山腰,然后还要再推到我们原来走的深沟里,于是这个方案在脑海里被否决。我转到断崖前面,看到从断崖右边一点人可以空手慢慢下到断崖下面,车子和行李不行。心想能否把自行车和行李一件一件从断崖吊运下来,还好信马由缰带了一根绳子,试了试不够长,又接了一段其它的绳子。我们俩分工,我在断崖前,就是在上面负责往下吊卸,信马由缰转到断崖下面负责接应。

(, 下载次数: 193)
▲断崖前停了下来

(, 下载次数: 188)
▲信马由缰站在断崖边缘,观察下面的深沟

先吊运的自行车,开始胆小不敢靠边站,自行车往下放的时候没少碰了石壁,还好两辆自行车重要部件都没有受伤。其它就是大包小包一件一件往下吊,相比自行车轻松了许多。时间上,包括吊运车子行李,还有我爬山观察情况,共耽误时间两个小时。

(, 下载次数: 179)
▲沟底断崖吊运单车,开始有点紧张,站不稳,还有风,腿打颤,毕竟五六米深的断崖,还是有一定危险的。

(, 下载次数: 189)
▲沟底断崖吊运单车

(, 下载次数: 204)
▲沟底断崖吊运单车

(, 下载次数: 165)
▲在断崖吊运完装备后,我又从东面山坡连走带滑地下到沟底。

(, 下载次数: 194)
▲在断崖下面重新绑扎装备

接着往前走,有时看到沟上边好走一些,有50年代修路大军用石块砌的路基残留,就两人合力把车子推上去走,在上边走了一段,也不好走,有山洪冲的水沟,遇到好几个,我们要两人合力才能过关,后来还是回到沟底。

(, 下载次数: 173)
▲前面窄的地方也就一两米宽

(, 下载次数: 173)
▲从狭窄的石块间推车

(, 下载次数: 197)
▲两边陡峭的山崖

(, 下载次数: 177)
▲谷底无奈的推车,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走出高山峡谷,有时心里压抑和些许的恐惧,怀疑会否迷路,因为克里雅山口这边没有轨迹参考。

自断崖后又走了很长时间,约4公里多,峡谷路段终于结束,尽头是与一宽大的河滩相接,这就是普鲁河上游源头附近,这里应该就是苏巴什了,当年修路大军的指挥部,现在还有断墙遗址。至此6公里的深山峡谷告一段落。这段沟底穿越,海拔下降的厉害,下陡坡,穿乱石,困难重重,步步惊险,这条峡谷深沟又会让我记忆一生。

(, 下载次数: 185)
▲沟底干旱无水,一直顺着走,要是雨季,应该走不通了

(, 下载次数: 187)
▲这条沟能走出来,历练了人的意志,跟随我四年的爱车也经受了最严酷的考验。

(, 下载次数: 202)
▲2008年王铁男拍摄苏巴什修路大军指挥部遗迹

从普鲁河的源头苏巴什开始,下步的路况相对好了许多,宽阔的河谷,还是继续下坡,并且有了汽车车轮印可以跟着走。在走了不到一公里的时候,一块非常突出的巨石立矗立在河滩上,我叫它中流砥柱,不过现在还没到雨季,河里没水。

(, 下载次数: 195)
▲我们出来沟口几百米处,普鲁河谷里的巨石

顺着汽车车轮印往前走,行程12公里多时,见到了久违的淡水水源,流水的轰鸣声远远都能听到,都是雪山融水流向山沟,水质还特别清澈,于是我们停下车子,带上水袋水杯去河边找了个合适的地方灌水,河面还是结着冰的,只是冰层下溪流边缘有流水,把大睡袋小水杯都灌了个满,因为昨天带的乌鲁克库勒的湖水是咸水,喝了也不太解渴,主要是开始喝着还没有大的异样,但后来越喝越不想喝,喝下去有马上想要呕吐的感觉,还好今天很快迎来了高山流下来的雪水。又往前走了一段,遇一小溪,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在这里我们居然看到比我们刚才灌的水更清洁透明的溪水,果断把原来的水倒掉,重新给水袋和水杯灌上看着更干净的水。
淡水充足了,时间也下午七点钟,想往前走一段找个背风的地方扎营,不料其中一道河水凶猛把我们拦住,往上游走了一段也没找到能过去的地方,信马由缰也累了,他说就地扎营吧,明早流水就少了,是因为上游的水都冻住了。就地扎营,时间下午七点半,在水沟里顺便洗了洗单车。

(, 下载次数: 181)
▲普鲁河谷13号营地

今天海拔下降867米,营地海拔4155米,主要是在峡谷深沟一降再降。淡水充足了,晚饭可以煮面,还有几块肉没吃完呢,幸福生活逐渐来到。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1-29 18:32
本帖最后由 畅行 于 2019-4-10 19:44 编辑

D142018528日,13号营地(海拔4163,普鲁河)普鲁河峡谷阿拉叫依卡子普鲁村(海拔2537米),里程43公里。克里雅穿越结束,全程368公里。
(, 下载次数: 170)
▲普鲁河13号营地–普鲁河峡谷–检查站–普鲁村 轨迹图

普鲁河13号营地,整装出发9:10。先是来到第一道河水边,河道还是没有结冰,水流还是哗哗的淌,但水量小了一些。找了个较窄的地方,踩着水中的石块勉强推车冲了过去。

(, 下载次数: 161)
▲普鲁河13号营地

然后向河北岸靠近,因为看到岸上好像有人工路基。爬上一个陡坡到达岸上,然后再岸上的路基上向西行进。刚出发不到一公里,在路基上就遇到板房和帐篷,不过昨晚没看见,看见就可以涉水过河到板房这里不用扎营了。

(, 下载次数: 195)
▲开始进入普鲁河峡谷

今天一天基本是在深山峡谷中骑行,并且是顺着普鲁河一路下坡,一天海拔下降1600多米,偶有起伏。在这之前我们是一路见不到河流小溪,淡水是每天的重要问题,因我们今天是沿着普鲁河流顺水而下,峡谷是两边高山,之间是我们在峡谷中顺着普鲁河蜿蜒下行的一条小道,道路旁边就是水流湍急的普鲁河。 早晨的天气还特别冷,河水边沿还结着冰,赤脚淌水过河,前两三次还可以,往后脚就受不了啦,冻的脚生疼,后来麻木,况且一路走来两脚跟上面都冻出了两道带血的裂口,再遇到河水真的是不想下水,但是没办法,还得强忍着刺骨的冰冷从水中淌过去。道路和河流反复交叉,我们一天涉水过河20次,峡谷中反复穿越普鲁河,其中一次没用淌水,三四次骑车直接冲过,其他都是赤脚淌水过河。

(, 下载次数: 167)
▲今天的第一次涉水

(, 下载次数: 183)
▲昆仑山普鲁河峡谷

(, 下载次数: 179)
昆仑山普鲁河峡谷

(, 下载次数: 177)
昆仑山普鲁河峡谷

(, 下载次数: 187)
昆仑山普鲁河峡谷

(, 下载次数: 187)
昆仑山普鲁河峡谷

(, 下载次数: 210)
昆仑山普鲁河峡谷

10公里过一铁桥,桥头停着一辆重庆牌照的绿色吉普车,没人,车门可以打开,车里生活用品用具齐全,高压锅,睡袋,榨菜,鸡蛋,香烟等等,这些我们都用不着,我们想找一个气罐但是没有找到。

(, 下载次数: 176)
▲远远看到峡谷路边的绿色吉普车

(, 下载次数: 178)
▲峡谷无人吉普车

(, 下载次数: 190)
▲路边废弃大货车

(, 下载次数: 171)
昆仑山普鲁河峡谷

(, 下载次数: 191)
昆仑山普鲁河峡谷

(, 下载次数: 179)
昆仑山普鲁河峡谷

途中遇到一辆越野工作车,聊了几句路上情况,还送一瓶矿泉水,说前面十几公里就到普鲁村了。

(, 下载次数: 197)
昆仑山普鲁河峡谷最后的爬坡

(, 下载次数: 184)
昆仑山普鲁河峡谷最后的爬坡

(, 下载次数: 168)
昆仑山普鲁河峡谷最后的爬坡

(, 下载次数: 171)
昆仑山普鲁河峡谷最后的爬坡

(, 下载次数: 199)
▲昆仑山普鲁河峡谷最后的爬坡

(, 下载次数: 195)
▲即将走出昆仑山高山峡谷,前方逐渐来到昆仑山浅山地带

过了最后一个涉水点,30公里时来到山西工程队,和三个工友聊了一会,拿给我一瓶矿泉水,他说你们现在来还能过来,一旦雨季到来,这些河就过不来单车了。
工程队往前一公里就是阿拉叫依卡子–新疆林业检查站,新疆检查站建设的相当严密,两边是高山,道路用铁门紧锁,两边还有卷状的铁丝网。骑车来到铁门前,喊了两声,过来一个维族小伙给打开门,语言交流不通,我比划着后面还有一个同伴,他们也没问我什么,也没让做个登记什么的,我走与不走他们也不管,由于同伴在后面较远,我就推车先走了。

(, 下载次数: 160)
▲新疆林业检查站–阿拉叫依卡子

(, 下载次数: 167)
▲回看检查站

过去检查站又开始爬一座山,路遇几个维族牧民在放羊,和他们打招呼,挺友好,可性格都比较内向。之子爬坡,也不急,反正是最后一天快到普鲁村了,反倒是有点留恋。3公里到山顶,海拔2938米。

(, 下载次数: 167)
▲最后一次爬坡

(, 下载次数: 188)
▲坡顶海拔2938米

然后是连续弯道下坡,下坡后到普鲁村就不远了,过了几个起伏,于下午6:10分到达这次克里雅穿越的终点新疆于田县 普鲁村,海拔降至2537米。至此,克里雅穿越圆满完成,行程到此结束。

(, 下载次数: 175)
▲普鲁村头等待同伴信马由缰,歇息期间,赶快给家人回电话报平安。在这个地方跑了几家想问住宿的地方都没见到人,后来在前面遇见挖地窖的三个维族村民,连说加比划只是知道了个大体方向,意思就是还要往前走。

(, 下载次数: 171)
▲进入普鲁村主街之前,道路右手边遇见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师先遣连进藏誓师大会原址纪念碑

1950731日,解放军第二军独立骑兵师派出一个160人的先遣连,在普鲁村一个靠河边的麦场上召开誓师大会,向西藏进军,经这条古道及克里雅山口在雪域阿里插上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 下载次数: 164)
▲普鲁村: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师先遣连进藏誓师大会原址纪念碑

(, 下载次数: 172)
▲普鲁村主街前的路牌

此次克里雅穿越,按日期算是14天,第一天从界山大板出发已是下午6点多钟,实际整条线路用时13天。界山大板至新疆于田县普鲁村,户外助手轨迹显示行走里程368 公里。
开始以为普鲁村就是一个几户人家的小村子,结果走进村子一看简直就是一个繁华的城镇,吃住购玩样样齐全,我们走到村委会时拍照身份证登记,然后一个维族小姑娘很热情地带我们去找住宿的地方。住宿在学校旁,是学校一个老师家里开的民宿,不在大街边,也没有住宿的牌子,所以维族女孩带我们才找到地方。住宿还行,二层小楼,一楼主人住,二楼对外住宿,大床房每人50元,有水有电有wifi。晚饭还是自己煮面,因为我们带的肉制品还没吃完呢。

(, 下载次数: 167)
▲前方就是普鲁村主街

普鲁村是这次克里雅古道进入新疆的第一个村子,千余人,清一色的维吾尔族。它坐落在于田县以南昆仑山浅山地带,发源于昆仑山中段的克里雅河穿过山村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克里雅河水孕育了克里雅人,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从远古时代就掌握了一种独特的编织工艺,用当地的山羊毛为原料,编织出工艺独特的地毯,深受西藏吐蕃人的青睐,被称为氆氇毯。在历史上用“氆氇”二字命名这个小山村延续了很久,后来为了简化改为普鲁村。
在民族划分上把克里雅人划归为维吾尔族,这种“大民族”的划分法,可能利于民族内部的团结,但却让类似于克里雅人的小部落分不清了自己的来路。普鲁村的人和南疆维吾尔族土著人的长相略有不同,脸型和身材多少有点像西藏人。据说他们是维吾尔族人种的一个分支,关于他们的来源,一种说法是克里雅人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后裔,为逃避战乱翻越昆仑山进入了新疆;另一种说法克里雅人原来就是这里的沙漠土著民族;第三种说法是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的古楼兰人的一支。因此普鲁村村民与克里雅人一样成了让人琢磨不透的人群,而克里雅古道的存在及他们的长相却成了历史上西藏与新疆交流的见证。
克里雅古道穿越完成,普鲁村只是克里雅古道的终点,并不是我们这次旅行的终点,我和信马由缰还要从普鲁村继续出发,经沙漠戈壁首先到达G315国道,然后再沿国道一路向西,经策勒、洛浦到达南疆重镇和田市,在和田结束我们的旅程,乘火车各自返回我们的家乡。
这次克里雅古道,穿越了藏北羌塘无人区和昆仑山无人区,这是最艰险的进藏古道,没有之一。另外两条进藏古道是克里阳古道和桑株古道。
克里雅古道也是一条写满传奇的险路,一连骑兵孤军深入,其艰难不亚于长征。直到今天,走在克里雅古道上,仍能看到四万头牲畜留下的累累白骨。这条探险级路线上有绝壁、激流、火山,更有无数故事值得追寻。

(, 下载次数: 167)
▲克里雅古道路线图

西藏和新疆是户外爱好者追寻之地,昆仑山脉绵延横卧两地之间。巍巍昆仑山脉是万山之祖,是不可逾越的天险,然而,古代先民却突破这道屏障,开辟出三条古道连通新藏。克里雅古道,就是其中最艰险的一条。克里雅古道在吐蕃时期开通,是西藏和西域线路距离最短也最艰难的通道。这里山路崎岖、气候恶劣,全程需要翻越多座5000米达坂,硫磺达坂,脱特拉尕特达坂,阿特塔木达坂等。缺氧、高山病等都让这里成为“生命禁区”。昆仑山间阿什库勒盆地,阿什库勒火山群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活火山。这里还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巍巍昆仑人迹罕至,野牦牛、藏野驴和藏羚羊游走在羌塘大地。行走在古道上,经常会与这些野生动物相遇,得以一睹高原生灵的野性之姿

(, 下载次数: 186)
▲乌鲁克库勒和3号火山

公元7世纪,吐蕃与唐朝争夺西域,克里雅古道是吐蕃进军塔里木盆地的主要通道。康熙年间,蒙古准噶尔部出奇兵六千,从克里雅山口直取西藏,突袭拉萨。
1950年8月1日,160人组成一支骑兵队,作为进藏先遣连从普鲁村出发,孤军挺进阿里。9月中旬,经过45天艰苦行军,队伍抵达阿里改则县的扎麻芒堡。高寒、缺氧、缺盐等问题考验着这支连队。直到1951年5月,后方进行了多次救援,四万头牲畜倒在路上,驮运线才再次打通。此时,进藏先遣连已经孤军深入半年之久,63人失去了生命。重走英雄古道,为了纪念先遣连的壮举,后人将克里雅古道称为“英雄古道”。奇兵进藏的故事感染了许多人。
1951年,新疆军区开始沿这条古道修筑新藏公路,但在施工时遇到中国最年轻的火山--昆仑山阿什库勒火山的小发作,遂放弃此线路,改由1956年动工修建新疆叶城到西藏普兰全长1465公里的新藏公路。然而,事实上停工其实可能另有原因:当地高寒缺氧、地质复杂,施工环境过于恶劣;沿克里雅古道修建新藏公路原本是为进军西藏准备,随着西藏和平解放,施工也就停止了。
继先遣连之后,时隔68年,我和同伴信马由缰双人单车全自助14天穿越克里雅古道探险路线,感受羌塘大地和昆仑秘道,激情和寂寞交织在一起,同伴信马由缰一路患病,感冒咳嗽,始终没有放弃,一路坚持,最终到达终点普鲁村。克里雅古道一路的艰险会让我们记忆一生。

作者: 云水苍茫    时间: 2019-1-31 20:29
为孤胆英雄们点赞!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2-1 19:53
云水苍茫 发表于 2019-1-31 20:29
为孤胆英雄们点赞!

过奖,谢谢!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2-6 22:09

(, 下载次数: 145)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2-12 14:44
本帖最后由 畅行 于 2019-2-12 14:46 编辑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2-23 10:59

(, 下载次数: 161)

作者: styx    时间: 2019-2-24 23:58
楼主你好,我是湖南骑行爱好者,今年5月准备从于田穿克里雅,请问你14天里消耗了几瓶气罐(多大的?)带了几斤糌粑呢?太阳能充电板带多大的呢?谢谢你。能否帮你们这次携带的装备简单说说呢?比如什么是必须带的,什么是必不可少的,用气罐方便还是油炉?路线反走有啥建议呢?问题有点多,对不起。。。。再次感谢。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2-26 12:57
styx 发表于 2019-2-24 23:58
楼主你好,我是湖南骑行爱好者,今年5月准备从于田穿克里雅,请问你14天里消耗了几瓶气罐(多大的?)带了几 ...

14天克里雅穿越,我们俩每人带了4罐450ml的气罐,在不化冰的情况下刚好够用。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2-26 13:03
styx 发表于 2019-2-24 23:58
楼主你好,我是湖南骑行爱好者,今年5月准备从于田穿克里雅,请问你14天里消耗了几瓶气罐(多大的?)带了几 ...

糌粑我们按照每人每天2两带的,可以多带备用。我们只是每天早晨开水冲糌粑+鸡蛋,晚上煮面条+肉食,中午吃压缩饼干和零食等。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2-26 13:06
styx 发表于 2019-2-24 23:58
楼主你好,我是湖南骑行爱好者,今年5月准备从于田穿克里雅,请问你14天里消耗了几瓶气罐(多大的?)带了几 ...

太阳板我带的是24W的。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2-26 13:16
styx 发表于 2019-2-24 23:58
楼主你好,我是湖南骑行爱好者,今年5月准备从于田穿克里雅,请问你14天里消耗了几瓶气罐(多大的?)带了几 ...

克里雅穿越属高寒地带,保暖要做好,羽绒服,羽绒裤,棉手套,四季高山帐,充绒量不低于1300g的睡袋。修车补胎工具带齐全。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2-26 13:24
styx 发表于 2019-2-24 23:58
楼主你好,我是湖南骑行爱好者,今年5月准备从于田穿克里雅,请问你14天里消耗了几瓶气罐(多大的?)带了几 ...

这次克里雅我们只带的气罐,虽然重点,点火省事,干净且不出故障,烧汽油火力大,但容易堵。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2-26 13:43
styx 发表于 2019-2-24 23:58
楼主你好,我是湖南骑行爱好者,今年5月准备从于田穿克里雅,请问你14天里消耗了几瓶气罐(多大的?)带了几 ...

我们从界山大板为起点,穿越克里雅,起点海拔5300多米,终点普鲁村2500多米,海拔下降主要是昆仑山硫磺达坂至普鲁村这段。你从普鲁村为起点,就是这段海拔爬升辛苦点。从普鲁村的2500米海拔上升到硫磺达坂的5100米,50多公里海拔上升2600米。

作者: styx    时间: 2019-2-26 17:12
畅行 发表于 2019-2-26 13:43
我们从界山大板为起点,穿越克里雅,起点海拔5300多米,终点普鲁村2500多米,海拔下降主要是昆仑山硫磺达 ...

嗯嗯,非常感谢,非常感谢,这些信息太宝贵了。全部抄收,现在准备的都差不多了。就是全身羽绒服,加晚上1300的羽绒睡袋脑壳痛,哈哈。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2-26 21:23
styx 发表于 2019-2-26 17:12
嗯嗯,非常感谢,非常感谢,这些信息太宝贵了。全部抄收,现在准备的都差不多了。就是全身羽绒服,加晚上 ...

5月份的藏北羌塘,几乎每天都是西风西北风,特别是中午以后风力较大。正骑反骑大不一样。

作者: styx    时间: 2019-2-27 14:07
畅行 发表于 2019-2-26 21:23
5月份的藏北羌塘,几乎每天都是西风西北风,特别是中午以后风力较大。正骑反骑大不一样。

嗯嗯,和当年骑新藏差不多,下午准时刮风,顶风骑那个酸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哈哈。顺带问问,你每天早上吃的鸡蛋,带的生的? 那不是夜里冻上,白天又化冻了?俺从来没带过鸡蛋。。。。。哈哈。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2-28 17:46
styx 发表于 2019-2-27 14:07
嗯嗯,和当年骑新藏差不多,下午准时刮风,顶风骑那个酸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哈哈。顺带问问,你每天早上 ...

鸡蛋是熟的,在狮泉河每人买了一板30个生鸡蛋,在宾馆煮熟带上,每天两个。高海拔气温低,鸡蛋不会坏。

作者: styx    时间: 2019-2-28 21:15
畅行 发表于 2019-2-28 17:46
鸡蛋是熟的,在狮泉河每人买了一板30个生鸡蛋,在宾馆煮熟带上,每天两个。高海拔气温低,鸡蛋不会坏。

哈哈,煮熟的鸡蛋才叫经饿呢

话说畅行老哥能否方便私下给个WX,多个骑友多条路,嘿嘿。


作者: 华山论剑    时间: 2019-3-1 04:46
畅行 发表于 2019-2-23 10:59


        好艰难的骑行,勇敢者的运动,敢于挑战人类骑行极限,你真棒!!!

作者: 向问天    时间: 2019-3-1 13:22
畅行大哥,骑行多多,都是难度行动,服!

作者: soohai    时间: 2019-3-1 16:18
畅行大哥就是神一样的存在,穿越无人区,不光是体力的考验更是意志的考验!看了大哥的帖子,骑出去的劲儿更足了!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3-1 18:06
styx 发表于 2019-2-28 21:15
哈哈,煮熟的鸡蛋才叫经饿呢

话说畅行老哥能否方便私下给个WX,多个骑友多条路,嘿嘿。

wx15163086188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3-1 20:31
华山论剑 发表于 2019-3-1 04:46
好艰难的骑行,勇敢者的运动,敢于挑战人类骑行极限,你真棒!!!

谢谢老哥的鼓励!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3-1 20:35
向问天 发表于 2019-3-1 13:22
畅行大哥,骑行多多,都是难度行动,服!

慢慢坚持,都可以的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3-1 20:47
soohai 发表于 2019-3-1 16:18
畅行大哥就是神一样的存在,穿越无人区,不光是体力的考验更是意志的考验!看了大哥的帖子,骑出去的劲儿更 ...

过奖,谢谢!穿越无人区是辛苦,只要有韧劲,能坚持,目标就能完成。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3-3 11:03

(, 下载次数: 221)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3-10 14:24

(, 下载次数: 210)

作者: 沁兰    时间: 2019-3-24 01:52
厉害!!!!!!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3-24 14:47
沁兰 发表于 2019-3-24 01:52
厉害!!!!!!

都可以,慢着来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4-2 13:46

(, 下载次数: 232)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4-13 12:25
阿拉叫依卡子
(, 下载次数: 239)

作者: 罢了罢了    时间: 2019-4-18 10:03
畅行 发表于 2019-1-27 23:46
D13,2018年5月27日,12号营地(海拔5022米,硫磺达坂前)–硫磺达坂(海拔5094米)–峡谷深沟–13号营地( ...

比起最近很火的996话题,这里更多的是享受吧,爽,爽,爽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4-18 12:22
罢了罢了 发表于 2019-4-18 10:03
比起最近很火的996话题,这里更多的是享受吧,爽,爽,爽

996是一些年轻人为实现梦想必须要面对经历的,中老年户外爱好者更喜欢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辛苦并快乐。

作者: 罢了罢了    时间: 2019-4-18 13:48
畅行 发表于 2019-4-18 12:22
996是一些年轻人为实现梦想必须要面对经历的,中老年户外爱好者更喜欢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辛苦并快乐。
...

此地本不该谈这些,恕我多言哈,大多还是被996,更多是被这帮被996的裹挟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4-18 14:31
罢了罢了 发表于 2019-4-18 13:48
此地本不该谈这些,恕我多言哈,大多还是被996,更多是被这帮被996的裹挟

没事的,我理解,大多是被动的

作者: 鄱阳湖边    时间: 2019-4-23 23:30
佩服

作者: 和你去吹吹风    时间: 2019-4-26 10:15
羡慕!认真看完每一张贴子,感觉就像与你同行,敬佩!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4-26 12:53
鄱阳湖边 发表于 2019-4-23 23:30
佩服

谢谢!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4-26 19:45
和你去吹吹风 发表于 2019-4-26 10:15
羡慕!认真看完每一张贴子,感觉就像与你同行,敬佩!

谢谢你的关注!

作者: 老司機    时间: 2019-4-27 20:43
為什麼不帶對講機?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4-28 11:05
老司機 发表于 2019-4-27 20:43
為什麼不帶對講機?

就我们两人穿越,路上虽然是一前一后,在无人区里,同伴始终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也就没考虑对讲机了,顺便减点负。

作者: 航模钢琴    时间: 2019-5-14 12:00
看完了楼主的克里雅山口穿越,牛叉叉,敬佩!
有几个问题咨询:
第一个问题:从回忆录里看,368公里骑行,最大的困难就是上坡时,体能消耗太大了,尤其是63岁的信马由缰,还得了感冒,几乎木有心情和时间,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每天都是在快速赶路程,生怕食物和燃料耗尽。
能不能给自行车安装一台5……6公斤左右、4-6马力的小发动机,变成油动自行车(两用,纯动力驾驶或者纯人力骑行),1.6升汽油/100公里, 这样上坡时,有发动机的推力帮助,那就省力多了,速度也快多了,特别是63岁的同伴贵州的信马由缰,他体能稍微要差一点。

作者: 航模钢琴    时间: 2019-5-14 12:03
2.过河时,把让脚直接接触冰冷的河水,损伤了脚,能否穿袜子(或者潜水袜)+塑料袋+袜子,这样可以短时间保暖,同时防止河里石头划伤脚,只是打湿了一双袜子。
袜子都很轻,体积小,容易折叠。
潜水袜可以防止脚底打滑,和被石头割伤脚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5-14 22:24
航模钢琴 发表于 2019-5-14 12:00
看完了楼主的克里雅山口穿越,牛叉叉,敬佩!
有几个问题咨询:
第一个问题:从回忆录里看,368 ...

首先谢谢关注!你说自行车安装发动机,我没见过,但听说过有这样做的。安装发动机后,骑行时能帮助人节省体力,软沙草地不知能不能适用。纯人力时会不会更累。你说的百公里1.6的耗油,应该是柏油路吧,在高寒无人区耗油量应该增加很多,备用的汽油也增加不少负重。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5-15 08:50
航模钢琴 发表于 2019-5-14 12:03
2.过河时,把让脚直接接触冰冷的河水,损伤了脚,能否穿袜子(或者潜水袜)+塑料袋+袜子,这样可以短时间保 ...

一天反复20次通过冰冷的河水,赤脚或穿凉鞋都会感到刺骨的凉,甚至冻得麻木失去知觉。如果穿普通袜子会感到更湿冷,防水袜或加塑料袋理论上可以,但要保证里面不能进水。实际上穿凉鞋一般也不会划伤脚的。如果穿一双半截水裤效果较好,就是负重大些。

作者: 航模钢琴    时间: 2019-5-15 13:37
畅行 发表于 2019-5-14 22:24
首先谢谢关注!你说自行车安装发动机,我没见过,但听说过有这样做的。安装发动机后,骑行时能帮助人节省 ...

我在tb上看到厂家给出的测试数据是1.6升/百公里,由于无人区的糟糕路况:  厚厚的松软沙地、坑坑洼洼的搓板路、高海拔 、以及爬坡,阻力很大,
另外30公斤的托运货物,这些因素都会使油耗增加很多。
假设油耗增加一倍,就是3.2升/百公里,在368公里全部路程中,假设爬坡的路段100公里,厚厚的松软沙土路为50公里,汽油比重0.8,
150公里需要耗油,3.2*150/100=4.8升汽油,重量为3.7公斤,这个汽油重量在每天行驶,会逐步减小,直到全部耗尽。
那个发动机使用最大减速牙盘,达到尽可能提高驱动力,减小速度(最大速度不超过25公里),以便增加油动自行车的爬坡能力,不是很陡峭的斜坡,直接骑上去,不用再推行。
发动机的油门控制是无极变速,可能在松软的沙土地,可以开着发动机,推着自行车走,由于有了驱动力,推车的体能消耗,会减少,速度会加快。
你们两人每天的平均骑行里程为26公里(368/14=26.3),假设采用发动机后,提高到40公里,所用时间9.2天,也就是10天,由于时间减少4天,体能消耗减少,
食物、水和做饭的燃料的重量,可能也可以相应减少一些。假设食物每天消耗300克,4天减少1.2公斤
发动机和汽油重量,额外增加10公斤,同时扣除食物和做饭燃料重量减少,就是最终增加了8公斤重量。
从图片看,自行车有两个链条,发动机一条,自行车一条,厂家介绍材料说纯体力骑行,把发动机上的链条,取下,不会增加骑行阻力。
(, 下载次数: 147) (, 下载次数: 169) (, 下载次数: 135) (, 下载次数: 154) (, 下载次数: 152)
…………………………
首先谢谢关注!你说自行车安装发动机,我没见过,但听说过有这样做的。安装发动机后,骑行时能帮助人节省体力,软沙草地不知能不能适用。
纯人力时会不会更累。你说的百公里1.6的耗油,应该是柏油路吧,在高寒无人区耗油量应该增加很多,
备用的汽油也增加不少负重。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5-15 15:15
航模钢琴 发表于 2019-5-15 13:37
我在tb上看到厂家给出的测试数据是1.6升/百公里,由于无人区的糟糕路况:  厚厚的松软沙地、坑坑洼洼的搓 ...

技术成熟的话,可以尝试,应该能助一臂之力

作者: 航模钢琴    时间: 2019-5-16 11:08
本帖最后由 航模钢琴 于 2019-5-16 11:19 编辑

楼主文章里提到1950年8月解放军独立骑兵师160多人,骑马翻越克里雅山口,45天行程,进入西藏。
新疆是1949年9月份和平解放的,如果他们用自行车做交通工具,而不是马匹,情况会怎样?
1:他们能顺利抵达西藏后藏吗? 会用多少时间?
2:自行车可以从苏联购买
3:自行车的购买成本,可能比军马的成本低很多,军马每天要吃草料,还需要专人看护,这些都是成本。总之,自行车的成本,比军马低很多;
4:160多人骑兵部队在去西藏的路上,有多匹战马冻死和病死,这又是成本损失。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5-16 11:21
航模钢琴 发表于 2019-5-16 11:08
楼主文章里提到1950年8月解放军独立骑兵师160多人,骑马翻越克里雅山口,45天行程,进入西藏。
新疆是1949 ...

当时一是没有自行车,从外国进口,解放军没钱。用马匹的好处是节省了人力,如果不冻死饿死那么多马,就会冻死饿死更多的人。

作者: 老三不死    时间: 2019-9-6 21:27
可惜了,没能和老哥同行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9-10 22:21
老三不死 发表于 2019-9-6 21:27
可惜了,没能和老哥同行

2018成功穿越克里雅,这是第二次穿越,第一次是2017年穿越到兽形湖前以失败告终。
前两年看了你的环骑羊卓雍措的帖子,两年后的2019我也实现了环羊卓雍措的愿望。

作者: 误解的密码    时间: 2019-10-16 18:23
厉害,看了只有佩服!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10-18 13:04
误解的密码 发表于 2019-10-16 18:23
厉害,看了只有佩服!

慢慢坚持就没问题

作者: 五十元的梦想    时间: 2019-12-31 15:56
老哥,您用什么导航控制方向?
作者: 畅行    时间: 2019-12-31 21:07
五十元的梦想 发表于 2019-12-31 15:56
老哥,您用什么导航控制方向?

两步路户外助手

作者: 收破烂的少年    时间: 2020-1-1 07:20
好牛批啊

作者: 畅行    时间: 2020-1-2 10:59
收破烂的少年 发表于 2020-1-1 07:20
好牛批啊

没有啊,只是 热爱+坚持。

作者: zzhhuazhai    时间: 2020-1-11 01:18
畅行 发表于 2019-1-3 15:32
D3,2018年5月17日,2号营地(无名湖西岸,海拔5133米)–3号营地(榴弹湖北岸,海拔5063米),里程25公里 ...

相当于一个省的面积只有36个人是吗?

作者: zzhhuazhai    时间: 2020-1-11 01:24
畅行 发表于 2019-1-5 21:08
D4,2018年5月18日,3号营地(榴弹湖北岸,海拔5063米)–4号营地(海拔5276米),里程24公里。▲榴弹湖3号 ...

买了什么样的保险了吗?

作者: 畅行    时间: 2020-1-11 11:31
zzhhuazhai 发表于 2020-1-11 01:18
相当于一个省的面积只有36个人是吗?

是的,它就是一片无人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草原生态很脆弱,牧草很稀疏,所以长期禁牧。

作者: 畅行    时间: 2020-1-11 11:32
zzhhuazhai 发表于 2020-1-11 01:24
买了什么样的保险了吗?

这一点做的不好,没有买保险。

作者: zzhhuazhai    时间: 2020-1-16 14:04
畅行 发表于 2019-1-8 13:53
D6,2018年5月20日,5号营地(海拔5030米,兽形湖北,帮达措西)–6号营地(海拔5124米,邦达措西北岸), ...

是不是稍微的溜号就会被检查人员发现?

作者: 畅行    时间: 2020-1-16 20:32
zzhhuazhai 发表于 2020-1-16 14:04
是不是稍微的溜号就会被检查人员发现?

2017年8月,克里雅我进去过一次,从龙木错南岸沿砂石路骑行两天,到兽形湖前,被林业检查站遣返。2018年这次就有了经验,从龙木错北岸进去,无路,要推到邦达措,但往北绕的还不够,还是被巡逻人员发现了。据他们说每天都有巡逻,一般巡逻到邦达措西岸就为止了。如果想走克里雅,还要往北饶,绕到郭扎措,直接到邦达措北岸,应该就没问题了。

作者: 畅行    时间: 2020-3-2 11:40

(, 下载次数: 148)

作者: 雨田的林    时间: 2020-3-2 20:50
楼主太厉害了!图文并茂,看的热血沸腾,真想走一趟

作者: 畅行    时间: 2020-3-3 10:50
雨田的林 发表于 2020-3-2 20:50
楼主太厉害了!图文并茂,看的热血沸腾,真想走一趟

谢谢关注!喜欢这种野线,虽艰苦,更享受!

作者: 畅行    时间: 2020-6-8 13:54

(, 下载次数: 113)

作者: 畅行    时间: 2020-9-16 21:00

(, 下载次数: 113)

作者: M!ss..    时间: 2020-10-13 17:22
骑行时也要注意健康养生,尤其是男友们多多注意自己的蛋蛋




欢迎光临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http://www.qixingq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