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导演林超贤:从影30年,最难《破风》

2015-8-7 17:27| 查看: 10066| |查看:10066原作者: 小胖|来自: 中国电影报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林超贤

林超贤指导演员

  7月31日,北京和张家口成功赢得了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香港导演林超贤也观看了直播,不久前他曾到张家口为申奥站脚助威。8月6日,他的体育励志题材作品《破风》也即将上映。

  林超贤说,自己至今仍沉浸在申奥成功的喜悦当中,张家口是一个美丽且适合骑行的城市;而当谈到自己的新作时,他显得没有那么轻松与兴奋——“《破风》是我从影近30年来,最难拍的一部”。

  低谷期只求“小成本”

  2000 年的一天,处于事业低谷期的林超贤骑车散心,这是他第一次骑行,他发现面前一个接一个的坡道就像人生的起起落落。于是,一个关于毅力与拼搏的故事诞生了。

林超贤

  《中国电影报》:您在2000 年就提供关于“破风”的故事,为何十几年后才开始拍摄?

  林超贤:这个故事的起源,是我人生的第一次骑行。那是2000年,在工作的低谷期,我找不到未来的方向,就想骑车出去散心。整个路段是山路,一个上坡加上一个下坡,我感觉这就是人生,有时吃力,心里面也想放弃,但坚持下来,还是可以越过去。当时我就觉得,骑行是很挑战意志的一件事,如果把这种感觉放进电影里,效果会不错。

  但当时想拍的故事与现在完全不同,因为运动题材一定会遇到预算不高的情况,毕竟这类电影无法给投资人信心,之前也没有很好的商业案例。那时我只是想拍一个低成本,讲述意志力的故事,但还是很难找到投资。

  《激战》后,投资轻松“破亿”

  林超贤透露,《破风》的投资接近1 亿元,这还没算上赞助商提供的装备。别说15年前,就是在拍《激战》时,他也没想到竞技电影能拿到这么大的投资。

《破风》剧照

  《中国电影报》:现在呈现出来的《破风》绝不是一部小成本。有了《激战》在先,这部电影的融资是很困难,还是相对容易?

  林超贤:没有《激战》,就没有《破风》的投资。《破风》的成本接近亿元,这还不算商业品牌给的赞助。片中每辆自行车都价值两万多人民币,总共400 多辆;衣服和头盔8000 多元一套,总共1500 多套;一双鞋也要3000多,都是专业的装备。如果把这些都计算进去,成本何止亿元。

  制作成本主要花费在时间和地点上,这是我拍摄时间最长的一部电影,总共71天,地点也横跨欧亚,还有高原、沙漠等比较特殊的地方。

  “破风”是一种力量

  “破风手”既是一种角色,也是一种精神。聚光灯都对准了“冲线手”,却少有人关注默默无闻的“破风手”。但林超贤认为,成功的团队不存在“私心”,无名英雄更值得尊重。

《破风》

  《中国电影报》:“冲线手”是焦点,但您却把主角锁定在“破风手”,您对“破风手”的角色有着怎样的解读?

  林超贤:我很欣赏“破风手”。任何行业都需要团队作战,很多人都为一件事情付出很多,但不是所有人的付出都能被看到。因此,成功的团队往往不存在“私心”。一般人都会把焦点对准“冲线手”,他们是冠军的代表,但团队里的无名英雄更重要。

  在搜集资料时,我与香港很多运动员、教练员谈过,听他们说自己的人生和不同阶段心态的变化。不管是“冲线手”,还是“破风手”,希望都能有观众看懂他们,欣赏他们。在团队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关注当下,才能看到未来。

  实际上,“破风”这两个字在骑行领域是没有的,他们叫“领骑”。但“破风”是一种力量,只有这些“领骑”挡住了风,才有“风在前,不惧”的口号。

  以往的经验完全用不上

  近几年,林超贤拍了《证人》《线人》《逆战》《魔警》等警匪片,对于这一类型的作品有比较充足的经验。但如果按照以往的经验拍《破风》,林超贤觉得200 天也拍不完。

  《中国电影报》:有了《激战》的经验,再次拍摄竞技类电影,是否更加应对自如?

  林超贤:我拍动作片有一定的经验,能够把握动作片该有的节奏。而且自行车骑行的速度也很快,对我来说,节奏还是可以把握好的。

  但难度在于,如果拍动作片,怎么拍摄分镜,怎么跳拍,我都有自己的套路,但拍骑行却完全用不上。尤其是200多辆车把速度提升到比赛的水准时,队形、动作、表情都要在几公里内捕捉到,因此每一条都要骑行3公里以上。

  如果用传统分镜的模式,200天我也拍不完。因此,我只能用纪录片的方法处理,捕捉尽可能多的精彩瞬间。

  《中国电影报》:那您在拍摄中,如何在高速中展现一些精彩的细节?尤其是如何让平时不骑行的观众看得懂,看得过瘾?

  林超贤:喜欢骑行和不喜欢骑行的观众,必须要进行平衡,让他们感受到每一场比赛的紧张。我和影片顾问、骑行教练进行了交流,什么是拍骑行必须要有的,什么是有戏剧效果的,要把他们浓缩在一起。

  每天祈祷平安

  不是战争片,却几乎每天都有人受伤,这就是林超贤拍《破风》遇到的最大的难题。他坦言,自己无法控制意外与受伤,只能做足准备,然后祈祷平安。

《破风》演员摔车

  《中国电影报》:从《破风》开拍到杀青,几乎每个演员都受过伤。作为导演,您的精神状态是否很紧张?

  林超贤:安全问题是我没法控制的,拍动作片我知道哪个镜头有危险,危险从哪里来,要保护什么地方,机器怎么配合……但拍摄骑行,我不知道意外什么时候会发生。我每天只能祈祷。

  当然,我会尽可能地防止意外的发生。每一次拍摄之前,我都会把即将拍摄的路段走一遍,把路面上散落的小石子捡起来。我也骑车,知道小石子对于骑手的危险性,如果工作人员来做,我怕他们粗心,所以一定要自己来,尽量做到安全。

  《中国电影报》:和以往的动作片相比,《破风》拍摄的危险系数是不是更高?

  林超贤:我可以说,这是我入行以来最难拍的一部,每一个场景都有困难。比如沙漠、爬坡,那两场戏都在3200米的海拔,空气稀薄,演员和工作人员要不停地骑上骑下,因此必须要坚持下来。

彭于晏

  《中国电影报》:大家都知道拍摄《激战》时,演员在前期进行了艰苦的训练。此次邀约演员时,如何“说服”他们参演?

  林超贤:彭于晏进组时,剧本还没有完全写好,所以演员不知道后面的场景、细节和展现方式。但是我和彭于晏合作过,他对我的信任就在于,他完全不理会拍摄后要面对什么,觉得题材好就答应了。至于窦骁和崔始源,我告诉他们,这部电影不是挑战演技,而是挑战意志。

  《破风》走到今天,很不易,我很想用“态度决定一切”来总结影片的拍摄,以及影片的主旨。比如王珞丹的角色,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她受伤了,一定会想办法克服,然后继续骑车,追求自己的梦想。

  但这是理想世界,不是现实。难道除了克服伤病,人就没有别的出路了吗?这是一种人生态度,虽然舍不得,但是舍弃过往,就可以从另一个世界重新开始。彭于晏的角色也是一样,最终让秋田冲线的想法,就是自我修养和自我修为得到升华的体现。所以,《破风》里有很多“态度”在其中,态度决定一切。

  我也需要拥抱阳光

  有人说,导演应该坚持自我风格,也有人认为,导演应不断挑战自己。林超贤在50岁的年纪选择了后者。他表示,拍警匪片容易让人“阴暗”,创作者也需要拥抱阳光。

林超贤

  《中国电影报》:在《激战》之前,您是当代香港警匪片的代表人物之一。《激战》之后,观众也发现林超贤变了。在50岁的年纪“转型”,这份动力源自于哪里?

  林超贤:我的工作是“创作”,创作需要不一样的思路,总是禁锢在同一个类型中,就无法突破自己的想法和过往。

  运动电影、竞技电影是我比较喜欢的题材,或许制片方更愿意给我的警匪片投资,但我还是喜欢走走别的道路。

  警匪片比较沉重,创作者如果经常把自己放在阴暗的世界,自然需要光明的、有希望的空间,从苦到乐。《魔警》的时候我就像,有时把自己放到地狱里,有时也需要把自己拉出来。

  《激战》替我打开了运动电影这条路。《激战》还不错,如果《破风》还能得到观众的认可,这就是林超贤的另一条路。

  《中国电影报》:您此前曾表示过,自己警匪片有拍摄续集的计划。是否因为对竞技电影的兴趣,让续集的计划暂缓?

  林超贤:我不抗拒拍续集,但续集必须要有“精神内核”,要有我去拍的冲动。如果只是用它的名字,用它的商业包装,我不会去拍。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导演林超贤:从影30年,最难《破风》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52464-1.html
本文关键词:导演林超贤:从影30年,最难《破风》,国内骑行新闻,骑行圈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